一品唐侯-第9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得乾祥宫,李治先是一声轻叹。
“媚娘啊,朕心里苦啊,朕这个皇帝做的窝囊啊……”
武昭仪在得知宫门前儒生闹事之后,便已经猜到了这个结果,没有办法,李治功绩的确不算特别显著,想跟那些儒生辩论都是不能,而天底下的人,皇帝样样能得罪,就是不能得罪儒生。
如此,泰山封禅一事自然也就成不了了。
不过武昭仪有意讨好李治,又岂会放弃泰山封禅这事?
所以,在李治诉苦的时候,武昭仪道:“圣上,群臣和那些儒生反对,也不过是觉得圣上功绩不足罢了,若圣上立下无上功绩,试问谁敢不服?”
李治听到这话,自然也觉得有理,道:“媚娘说的不错,可想要立下不世功绩,又那里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武昭仪道:“圣上,如今我大唐兵强马壮,得了突厥的地方后,养马的地方更是充足,何不趁此时机,一举灭掉吐蕃,若圣上能灭吐蕃,我大唐领土势必又要扩大许多,而且灭掉吐蕃之后,我大唐周边再无任何可威胁大唐的敌人,那时圣上再去泰山封禅,何人可违?”
“灭吐蕃?”李治心下一紧,显然觉得这事有些突然。
武媚娘却是点点头,道:“圣上,吐蕃最近几年慢慢又恢复过来了,若不尽早除去,只怕会成为我大唐心腹之患,当初您去巡游天下,吐蕃便要找事,若非臣妾坚持出兵,只怕他们更加的嚣张,但打压了他们一次,可不代表他们会安分守己,圣上贵为天子,当有远虑才是。”
武昭仪虽为女子,但格局却是很大的,她可不认为吐蕃这样地域辽阔,而且又那么有野心的人会甘愿臣服大唐,只怕只要机会合适,他们便会对大唐动手的。
所以,在她看来,不如趁早做准备,灭了吐蕃,而且这样一来,也算是李治的无上功绩,如此再想封禅,也就容易了许多。
李治听完武昭仪的话后,心下倒是一动。
吐蕃之患,他作为天子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只是他对吐蕃还有一丝丝幻想罢了,当初他也有在娜妃面前保证,不会轻易对吐蕃动手的。
如今娜妃虽然不在,但誓言还在啊,他还是太爱娜妃了。
不过作为一个帝王,李治也清楚这些男女之间的誓言其实真的算不得数,如果吐蕃真的威胁到了大唐,他也是肯定会对吐蕃动手的。
天子心,从来无情,偶尔的有情,也不过是平时无趣时的调剂罢了。
武昭仪的话让李治心里有了一些准备,一些想法,不过他并没有在武昭仪面前同意下来,一他还没有真的拿定决心,二,他也不需要跟武昭仪说这些。
从乾祥宫离开之后,李治的心思便重了起来。
他觉得明天早朝,兴许可以把这件事情提出来跟群臣商议一下,不过很快他又想到,与吐蕃一战,肯定会有很多大臣反对的,因为战争从来都是劳民伤财的,朝中那些习惯了平静安逸生活的官员,又怎么会想要打仗?
说实话,大唐开国几十年了,老一辈的那些人陆陆续续的不在,剩下的这些人,能打仗,而且有那种魄力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少了。
若提,肯定又会闹的不愉快,所以李治思来想后,命人去把唐舟给叫了来。
唐舟来的时候,秋风已经停了,初秋的长安在风听的时候,显得特别秋高气爽,令人觉得十分舒适。
在进宫的途中,唐舟的心里并不是很平静,他觉得自己担心的事情,只怕终于要发生了。
那些大唐儒生阻止了李治泰山封禅,这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是一件耻辱,李治年轻气盛,肯定心中不服,对于封禅一事只会更加执着。
可想要泰山封禅,就必须有丰功伟业才行,如今的李治还差点火候,那么他为了把这些火候给弥补上,少不得就要铤而走险做一些冒进的事情了。
唐舟不安,可他还是来了。
进得御书房,唐舟问道:“圣上宣微臣来,不知有何事?”
李治抬头看了一眼唐舟,道:“朕欲对吐蕃用兵,唐爱卿意下如何?”
李治很直接,唐舟却是心下一沉,自己担心的事情,果然还是来了,李治果然要铤而走险,通过一场战争,来完成自己泰山封禅的目的。
面对李治的勃勃雄心,唐舟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突然愣住一旁,一语不发起来。
好像,他根本就没有听到李治刚才说了什么。
第1855章 偷偷练兵
御书房内,唐舟一语不发。
李治见唐舟如此,不由得凝了凝眉,道:“唐爱卿这是何意?”
唐舟犹豫片刻,开口道:“圣上要对吐蕃用兵,臣没有什么意见,只要圣上觉得有把握灭掉吐蕃就行。”
这话说完,李治并没有高兴,因为他没有把握灭掉吐蕃。
他有信心打败吐蕃,但是却没有信心灭掉吐蕃。
打败和灭掉是两个概念。
吐蕃的兵力再强大,也不可能强大过唐朝的轰天响,有轰天响,大唐就能不败,也能打败吐蕃。
但因为吐蕃地理位置的缘故,那里的海拔相对来说有点高,空气稀薄,大唐将士去了之后就会有一些高原反应,头晕什么的还是小问题,如果出现呼吸不畅,这仗肯定就没法打了,只能被吐蕃给宰割。
所以,打败吐蕃容易,灭掉吐蕃难。
很快,李治便明白了唐舟的意思,他嘴里说着没什么意见,其实是不怎么赞成的。
想到这点,李治撇嘴看了一眼唐舟,道:“唐爱卿,我们两人什么关系,你有什么话直说就是了,何必如此拐弯抹角,朕是那种听不得不同意见的人吗?”
唐舟神色谦恭,心里却想你可不就是那样的人嘛,不过有人反对你泰山封禅,你便生气胡闹,我那里敢反对你啊?
“圣上,臣可没别的意思,就是觉得要灭吐蕃,必先养兵,什么时候把兵给练好了,再去灭吐蕃也是不迟。”
听闻这个,李治好奇,问道:“如何练兵,我大唐的将士难道还不够强壮吗?”
唐舟道:“我大唐将士自然强壮,只是他们耐不了吐蕃的高原气候啊,所以想灭吐蕃,必须让他们熟悉高原气候才行。”
这点,李治也清楚,他有些疑惑,问道:“可这如何练兵啊?”
唐舟道:“我大唐地域辽阔,山脉众多,要找也能找到一些地方与吐蕃的气候相同,找到之后,派人将我大唐将士秘密迁入其中,进行为期一年或者两年的训练,待他们适应了那种空气稀薄的状态之后,我大唐便可对吐蕃用兵了。”
唐舟说完,李治犹豫了一下,不是他觉得唐舟的办法不行,而是他觉得唐舟的办法有些费时,光练兵就要用一年或者两年,那他什么时候才能够灭掉吐蕃,泰山封禅啊?
说实话,现在的李治有点心急了。
“唐爱卿,训练的时间是不是长了点?”
一听这个,唐舟便知道了李治的意思,道:“圣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唐兵并非每个人都能够适应那样的气候,所以少不得要不停的赛选和补充,时间短了,练兵不够,只怕也灭不掉吐蕃,圣上欲做大事,当能忍耐才是。”
说着,唐舟略微一顿,又道:“勾践卧薪尝胆十年,方才复国,圣上不过等一两年而已,又有何不可?”
唐舟言语之中带着一种智慧,让李治听完不仅心情舒畅,而且豁然开朗,许久之后,道:“唐爱卿言之有理,既然如此,那便费上一两年时间练兵吧,只是这带兵之人,唐爱卿看何人合适。”
涉及兵权,唐舟不敢乱说,道:“圣上派一信得过的人便是了。”
李治想了想,道:“朕信得过唐爱卿的,你只管推荐便是。”
唐舟什么意思,李治也清楚。
唐舟见此,道:“圣上看秦怀道如何?他乃秦叔宝之子,忠烈将门之后,对大唐忠心耿耿,而且经过几番历练,用兵已是越发趋于成熟,圣上不仅要练兵,此后征讨吐蕃,少不得要大将带领,臣觉得秦怀道合适。”
在与突厥一战中,秦怀道的表现可以说是十分惊艳的,这些李治也都清楚,甚至在李治看来,秦怀道此后必为大唐名将。
只不过因为资历的缘故,一直不曾挑大梁罢了。
如今李治推荐秦怀道练兵,他倒也没什么意见,毕竟正如唐舟所说,秦怀道乃秦叔宝之后,将门忠烈之子,当忠于大唐,不必怀疑。
两人这般说好,李治随即命人去宣秦怀道进宫。
秦怀道很少被李治单独召进宫来,所以来的时候很是疑惑,等他进宫看到唐舟也在,心中越发的疑惑起来,不过疑惑归疑惑,却也暂时有点心安,毕竟有唐舟在,便不用太过担心。
这是他跟唐舟认识这么久之后养成的习惯。
“不知圣上招末将来所为何事?”
秦怀道是名军人,所以很少称微臣。
李治也不介意,道:“秦将军,朕与唐爱卿商议了一下,准备对吐蕃用兵。”
此话出口,秦怀道心下猛然一震,怎么这个时候要对吐蕃用兵?
不过他并没有急着开口,既然唐舟都没有说什么,想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见秦怀道不惊不言,李治颇为满意,做大将者,就要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只有这样,在面对作战时的突发情况,才能够保持理智。
“唐爱卿的意思,现在出兵有点早,而且我大唐还没有做好准备,他推荐你来练兵,不知秦将军意下如何?”
李治继续说了下去,秦怀道听完,心想果然如此,他在听到对吐蕃用兵的时候,其实是有些反对的,不过他想唐舟在这里,他们肯定早想好了办法,如今看来,他所料不差。
“圣上欲对吐蕃用兵,末将愿为大唐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李治满意的点点头:“练兵一事,就让唐爱卿跟你说吧,此事需要保密,明白吗?”
秦怀道听到要保密,略微有些震惊,练兵就练兵,何须保密?
不过虽是如此,他并未多问,立马便应了下来,之后,唐舟把一些情况跟秦怀道说了一遍,这样说完,秦怀道已是明白过来。
三人在御书房一番密谋之后,唐舟和秦怀道便离开了皇宫,离开皇宫之后,秦怀道道:“唐兄,圣上是只让我练兵,还是准备让我带兵去灭吐蕃?”
两种情况,对秦怀道的影响其实是很大的。
唐舟笑了笑:“秦兄放心好了,若是你练的兵,最后肯定还是要你去领着灭掉吐蕃的。”
听闻此言,秦怀道心下大喜,若能灭掉吐蕃,那他的功劳可就大的无人能比了,成为大唐名将,自然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唐舟见秦怀道这么高兴,心下倒是一声轻叹。
第1856章 猜测
推荐秦怀道练兵,唐舟其实是有私心的。
若论用兵,秦怀道在大唐现在至少能排到前五六名了,只是因为缺少一些自己主导的战争,这才并不是特别的耀眼。
再加上唐朝还是有不少老将存在的,所以也没有他这个晚辈的位置。
如果能让他领兵灭掉吐蕃,那绝对是一件能够让他特别风光,而且能够提高身价的事情。
这是唐舟作为一个朋友,很希望能够看到的情况。
而另一方面,唐舟也的确需要军方的支持。
而除了秦怀道外,他找不到其他可以特别信任的人。
唐舟要在朝堂上争权夺利,要帮李弘成为太子,要防止武昭仪野心膨胀,这些都需要他有足够的实力才行。
如今,他在朝堂上已经跟长孙无忌、武昭仪三分天下,但在兵权上,他几乎并没有什么可用的人。
一个人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只靠嘴是不行的。
秦怀道只要建立了大功,对他唐舟来说就是大大的帮助。
至于他唐舟嘛,虽然也曾领兵打仗,但显然李治对他的防范是很大的,根本不怎么让他接触兵权。
两人这样说完之后各自离开,次日,秦怀道便开始为练兵做起准备来。
差不多一个月后,大唐某处突然多了几万兵马,不过整个行动十分的隐蔽,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当然,再隐蔽的事情,对于朝堂上的一些人来说,根本就不算秘密。
所以,当秦怀道开始练兵的时候,朝中还是有不少人知道了这件事情,而这个时候,已是秋末时节,长安风寒起来。
长孙无忌听闻这个消息之后,突然凝起了双眉。
“唐舟和秦怀道两人将兵马藏匿在那些山上做什么?”长孙无忌实在有些不能明白,他觉得很不可思议。
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