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一品唐侯 >

第923部分

一品唐侯-第923部分

小说: 一品唐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他们都知道李治肯定也是希望泰山封禅的,可他才不过当了六年皇帝,有了些许功绩,他何德何能可以泰山封禅?

    朝中臣子很快明白过来,许敬宗只怕是要拍李治的马屁。

    群臣相互张望,李治坐在龙椅上,却是神色微微一动,泰山封禅他自然是想的,当然也他知道自己的功绩离他父皇的还差一些,他父皇都没能泰山封禅,他又怎么可能?

    不过他并没有提出反对,如果大家都同意的话,这事也不是说没有可能嘛。

    李治哦了一声,问道:“诸位爱卿对于许爱卿的提议有何看法?”

    李治刚说完,武昭仪的一些人立马就站了出来。

    “圣上文治武功,绝对能够照耀千古,臣觉得圣上泰山封禅,并无不可。”

    “臣也同意圣上泰山封禅。”

    “臣也同意。”

    “…………”

    这些人都站出来表示同意,而且把李治的功绩说出了不少来,李治在上面听的,心里别提有多舒服了。

    可就在这些人这样恭维李治的时候,褚遂良突然站了出来,道:“胡闹,圣上才不过登基六年,天下还未大定,百姓还未真的富足,何以能够泰山封禅?先皇那般功绩,都不曾封禅,圣上如何能够?”

    褚遂良自然也知道李治想要泰山封禅,但是作为李世民的托孤之臣,他怎么能容忍这件事情发生?

    泰山封禅是一件大事,劳民伤财不说,他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李治功绩不如李世民,他若泰山封禅,只怕会让天下人取笑。

    褚遂良还算是有点良心的臣子,而他这么说完之后,其他人也都陆陆续续站了出来。

    “圣上,泰山封禅,绝对不行,先皇都不曾泰山封禅,圣上想要泰山封禅,只怕必须功绩超过先皇才行,试问一下,圣上觉得自己这六年的所作所为,可比先皇贞观二十几年之功绩否?”

    “泰山封禅,势必要万国来朝,共去泰山参加封禅仪式,此举固然能彰显我大唐之威,可也十分劳民伤财,我大唐先后经历战乱,那里有这许多财产可供圣上封禅之用?”

    “还请圣上莫要听信许敬宗之言,他简直就是个佞臣……”

    显然,朝中不少人都觉得李治现在封禅根本不是时候,他才二十几岁,还不到三十,这般年纪轻轻就想泰山封禅,未免太着急了一些。

    而且,虽说他当皇帝这几年,大唐的确有了不少发展,可显然还不够,他并未做出惊世之举,或者说他还没能改变大唐以前固有的一些情况。

    比如说大唐四周仍旧是有不少敌人的,比如说大唐的百姓也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富足……

    群臣陆陆续续的说着,唐舟站在人群之中,显得很平静。

    对于泰山封禅一事,他并没有什么意见,想封也可以封,不封也行,对于他们这些臣子来说,这也不过就是一个仪式罢了。

    不过在他看来,李治想要泰山封禅,只怕不容易,因为朝中有太多所谓正直的臣子了,李治若功绩不够,就休想泰山封禅。

    这些人的坚持,对李治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这能够让李治明白,他离千古一帝还有些距离,想要泰山封禅,他还很任重道远,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只是这些事情,也极其有可能让李治冲动,近而做出一些特别冒险的事情来。

    坐在上面的李治脸色越来越差,他又没有说真的要泰山封禅,怎么这些臣子反应这么激烈做什么?

    而且还说的这么难听,就好像他李治是个没用的君王一般。

    本来他也知道自己还不够资格,不封就不封,但这些臣子也不至于说的这么难听吧,难道他李治登基这些年,就真的没有什么功绩?

    平定内乱算不算?灭了突厥算不算?打的吐蕃不敢嚣张算不算?让大唐的百姓都有足够的土地算不算?

    难道这些功绩,朝中的臣子一个都看不到吗,他们都眼瞎吗?

    李治很气愤,本来也没想着怎么样,可被这些臣子这么一反对,他倒反而生出一股逆反心理来,不让朕封禅,朕倒偏偏要封禅,看你们能怎么样。

    所以,在群臣还在指责李治功绩不够的时候,李治突然喝了一声:“好了,泰山封禅一事朕觉得朕还是有资格的,看来朝中不少臣子还不清楚朕的功绩,那就先退朝吧,等你们什么时候明白了,再说此事。”

    李治要泰山封禅,不过他也清楚,这事急不得。

第1853章 大唐儒生

    退朝的时候,长安城秋风正紧。

    李治想要泰山封禅的消息很快在长安城传开。

    长孙无忌的病已经好了,只是现在的他很享受不上朝也能掌控朝局的快感。

    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顿时哼了一声:“小小年纪便想泰山封禅,也太不自量力了。”

    在长孙无忌看来,先皇李世民那般功绩都不曾泰山封禅,李治不过登基五六年,年龄还不到三十岁,功绩也谈不上特别的出众,他那来的信心去泰山封禅?

    不过今天退朝之前李治说的那些话他也清楚什么意思,李治是想泰山封禅的,而且他在警告某些人,让他们莫要再提没有功绩的事情。

    在李治看来,只要没有人提他没有功绩,而且朝中不少人也都赞成,这泰山封禅一事便可执行了。

    长孙无忌心下想着这些,越发觉得李治天真可笑,古往今来多少帝王,能泰山封禅的有多少?

    他以为没有人提他没有功绩,没有朝臣反对,他想封禅便想封禅吗?

    他堵得住天下悠悠之口吗?

    想泰山封禅,非得有无上之大功绩才行,他有吗?

    没错,他的确是灭了突厥,但突厥本来就依附于大唐,那贺鲁可汗不过是叛变大唐而已,能灭突厥,也少不了先皇李世民的经营,若非先皇早逝,这种功绩那里轮得着李治?

    长孙无忌思虑一番之后,将自己的儿子长孙温叫了来,并且在他耳边低语了一番,长孙温听完,神色微动,道:“父亲,真的需要这样吗?”

    显然,在长孙温看来,他父亲的计谋未免闹的有点大。

    长孙无忌看着自己儿子,道:“为父需要让李治清楚他到底有几斤几两,你且按我的吩咐去做吧。”

    长孙温犹豫片刻,但还是应了下来。

    秋风微凉,退朝之后,李治颇有些气愤的去了乾祥宫,如今的他十分依赖武昭仪,如果心里不痛快就会去乾祥宫,而去了乾祥宫后听武昭仪劝慰一番,立马就会好受很多。

    武昭仪见李治脸色很差,便知道今天早朝上泰山封禅一事并不顺利,不过她虽心知,却不点破,道:“圣上,可是什么人惹您不开心了?”

    李治道:“今天许敬宗提出泰山封禅,朝中官员很多都不同意,朕也知道自己还差点火候,但他们说的话也太难听了,朕气不过啊。”

    武昭仪道:“圣上切莫动怒,跟他们动怒不值得,在奴家看来,圣上功绩虽然不比先皇,但也算是有所开拓,如今我大唐的领土比贞观年可大了不少,再者,大唐百姓显然也更加的安居乐业了,这些可都是圣上功绩,有何不可封禅的?”

    听武昭仪这么说,李治心下好受了许多,不过还是说道:“这些朕也清楚,可奈何那些大臣不清楚,朕有什么办法?”

    武昭仪道:“圣上要封禅,谁还管得住吗?奴家觉得,圣上就应该让那些人明白一些道理。”

    李治今天在早朝上说的那番话自然也是这个意思,他要给那些反对的臣子一些考虑的时间,让他们明白反对自己会有什么样的代价,然后再上朝提及此事的时候,学聪明一点。

    当然,只是这样说还不够的,在接下来的朝堂议事上,李治肯定会故意冷落他们的。

    李治跟武昭仪这边说着,心情倒真的好了不少。

    可就在这天傍晚的时候,皇宫门前突然聚集了大量的儒生。

    这些儒生有老有幼,他们来到皇宫门前之后,立马就嚷嚷抗议起来。

    “圣上登基不过五六年,何德何能能够去泰山封禅?”

    “先皇尚且不能,何况圣上乎?”

    “泰山封禅,自秦始皇开始,到如今不过有三位皇帝封禅而已,而这三位皇帝,那一个不是有举世之功绩?秦始皇一统六国,天下归一,汉武帝励精图治,终驱北边之患,汉光武帝再建汉朝江山,百姓归心,天下太平,他们这般功绩的人,才有能力封禅,试问圣上有何功绩可与之相比?”

    “圣上登基不过几年时间,虽说灭了突厥,但我大唐也不是说人人都安居乐业,如今不少地方还十分动荡,周边敌国也是林立,虽有不少臣服我大唐,那也是先皇恩泽,圣上何以泰山封禅?”

    “圣上若要封禅,我等誓死不从。”

    “誓死不从……”

    这些大唐儒生十分气愤,堵住皇宫门口就这样嚷嚷了起来,很快,有太监急匆匆进宫把这些情况告知李治。

    “圣上,不好了,不少儒生站在宫门口反对圣上泰山封禅……”

    太监神色紧张,李治听完之后顿时大怒,道:“反了,反了,之前那些权贵堵住宫门口,现在这些儒生又堵住宫门口,宫门口是他们家吗,是他们想堵就堵的吗?”

    李治太生气了,可是生气之后,却不能像之前对付那些权贵那样来对付这些儒生。

    这些儒生可能根本就没有什么势力,根本不能跟那些权贵相比,但他们有一个特别厉害的身份,那就是读书人,孔老夫子的门人。

    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说开始,儒生便是这些朝代一个很特殊的存在,轻易是杀不得的,杀了,就很容易被史书给记下来,说不定就会成为一个很大的污点。

    而且朝廷要继续下去,还得靠这些读书人来帮忙管理,以及将他们的儒家思想继续传播下去,说到底,儒家思想更有利于他们的统治,若他们把这些儒生都杀了,那就等于破坏了儒家思想在众人心中的地位。

    如此,儒家思想很有可能就会土崩瓦解。

    而这些儒生也最是脾气倔强,不是说你杀一两个吓唬一下,就能够吓唬得住他们的。

    有人常说读书人有时候最是没有民族气节,没有骨气,若国破家亡,最先投降的肯定是读书人,反而那些将士,更愿意以身殉国。

    但若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真正有气节的,反而更多的是读书人。

    读书人的气节从很早的时候就传了下来,大唐尤甚,李治那里敢说杀一两个吓唬他们?

    只怕杀了一两个,会惹出更大的麻烦来,难道他能把这些儒生都给杀了?

    那会成为千古罪人的。

    李治除了生气之外,好像没有其他别的办法了。

第1854章 妥协和雄心

    天下间,皇帝可以得罪很多人,但却绝对不能够得罪读书人,特别是脾气倔的读书人。

    次日早朝,那些儒生仍旧聚集在皇宫门前,很显然,如果李治不打消泰山封禅的念头,他们是不会离开的。

    作为帝王最为重要的一个仪式,他们是绝对不允许没有资格的人去封禅的。

    不然,这个封禅就变得毫无意义了。

    唐朝之后,去泰山封禅的皇帝只有宋真宗一人,宋真宗之后,便再无皇帝去封禅,之所以没有皇帝去,不是他们不想,而是宋真宗坏了规矩。

    宋真宗不过跟辽人停战而已,并无任何多大的功绩,然后便恬不知耻的去泰山封禅,以至于泰山封禅的含金量大大降低,其他后来皇帝知道这个时候,那里还肯去封禅?

    掉面子啊,难道让他们跟宋真宗混为一谈吗?

    丢人。

    所以,泰山封禅必须得有偌大功绩才行,不然以后有功绩的天子谁还有脸去啊?

    若是没有功绩还不知道羞耻的去封禅,只会成为别人眼里的笑话罢了。

    大唐儒生,是坚决不同意的。

    早朝上,李治显得有些心烦意乱,也没有了昨日的盛气凌人,虽然他的心里极其的愤怒,可面对宫门外的那些儒生,他也一点办法没有。

    “圣上,宫门外的那些儒生是不肯离开的。”

    “圣上,收回成命吧。”

    “圣上,并未臣等执意要反对,而是圣上还需要再努力努力……”

    群臣陆陆续续的说着,许久之后,李治终于妥协了。

    “罢了,罢了,泰山封禅一事,以后再说吧,退朝。”

    很多事情都还没有讨论,但李治真的没有心情说这些事情了,他只想退朝,不过在退朝之后,他左想右想觉得不是滋味,于是就又去了乾祥宫。

    进得乾祥宫,李治先是一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