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一品唐侯 >

第915部分

一品唐侯-第915部分

小说: 一品唐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天早朝,只需要对这些人再吩咐一下就行了。

    这些人需要对突厥的那些遗民进行赛选,有技能的就安排他们去做事,没有技能的,就等着朝廷给他们分地。

    这样吩咐下去后,早朝便算是结束了,而早朝结束后,李治把唐舟叫到了御书房。

    “唐爱卿,收归权贵富商土地的事情,你准备什么时候提?”

    很快就要给突厥遗民分地了,可如今大唐能够分出来的土地只怕不够,如此,少不得要用唐舟之前提出的办法。

    可今天早朝上,唐舟并没有提,这就让李治有些疑惑了。

    唐舟听到李治的话后,道:“圣上,这事轻易提不得,此事不仅惠及到突厥遗民,还有我大唐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但若现在提出来,反而会引起大唐权贵对突厥遗民的厌恶,他们会觉得分土地是因为突厥遗民的到来才导致的,如此这些人跟突厥遗民的矛盾激化,后果不堪设想。”

    唐舟的话听起来有几分道理,李治凝眉,问道:“那你准备什么时候提出来?”

    “什么时候这些突厥遗民都安置妥了,什么时候再提。”

    “这……”李治有种要抽唐舟的冲动,他瞪着唐舟,道:“土地不够用,怎么把他们都安置妥当?”

    在李治看来,唐舟的话似乎已经陷入到了一种互相矛盾的状态之中。

    要安置那些突厥遗民,就得有足够的土地,可他们没有那么多土地,就必须先收回那些权贵的土地,可唐舟又说安置好突厥遗民之后,再去收归土地?

    这算是什么逻辑?

    李治有些怒了,也有些懵了。

    唐舟却是不急,道:“圣上,不过十几万人的突厥遗民罢了,除去有技术的,其他能编入军队的,也就剩下几万人而已,我大唐何其辽阔,给这几万人分一两亩好田,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吧?”

    李治凝眉,道:“一两亩好田自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一两亩田地根本不能让这些人衣食无忧啊,每人至少得四五亩才行。”

    其实四五亩也不算多,唐朝的生产力地下,土地的产量也不高,一个人一两亩地所得的粮食,根本不够他们一年的食物所需。

    而他们不可能只要够吃饭就行了,其他生活用品只怕也需要他们用粮食换钱来买,可一两亩地那够啊?

    李治觉得唐舟简直就是在耍他。

    不过唐舟却也不急,道:“圣上息怒,这些突厥遗民以前都是在草原上放牧的,现在就算给他们好田,一时半会间他们怕也不会耕种,如此反倒浪费了土地,给他们一两亩好田,再配上几亩荒地,让他们在家圈养家禽最为合适,而在这个时候,慢慢教导他们耕种,等他们什么时候学会了如何种地,那时我大唐也已经收归了不少田地,那时再给他们,就很合适了。”

    本来完全没有逻辑的话,但在唐舟这么解释之后,却通了,李治听完之后,觉得唐舟说的很有道理,现在把好田给了那些突厥遗民,纯粹就是浪费,倒不如给他们荒地,让他们开垦也好,种草养殖也好,这样更适合他们。

    以后收归了土地,再分给他们也不迟。

    而且正如唐舟说的那样,现在提出收归田产的话,的确很容易闹成权贵和那些突厥遗民的矛盾,那些权贵若是把矛头指向那些突厥遗民,这事可就不好善了了。

    李治颔首,这个时候,唐舟突然又道:“圣上,这事最后还得您提出来才行。”(未完待续。。)

第1837章 自弱

    安置突厥遗民的事情陆陆续续的进行着。

    虽然没有足够的良田分给这些突厥遗民,但他们分散大唐各处之后,每个人都是分了几亩荒地的。

    此时正是青草丰美的时节,这些突厥遗民本来就是放牧长大的,对于青草的喜爱要甚于庄稼,而且对他们来说,现在就是让他们种地,他们也不会。

    所以,虽然不少突厥遗民见给的是荒地,心里有点小情绪,但慢慢的都还是接受了这件事实。

    而就在安置突厥遗民的时候,长孙无忌的人在朝中做事越来越有成效,仿佛在长孙无忌的带领下,长孙无忌的那些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做事认真,负责,而且只要是交给他们的事情,他们都能够一一办好。

    相反,武昭仪的人却是突然低调了起来。

    他们放弃了跟长孙无忌争夺任何权力的机会,甚至很多时候,把一些好处都让给了长孙无忌的人。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长孙无忌的势力越来越大,而武昭仪好像放弃了对朝堂的争夺,他们几乎已经没有多大的存在感了,他们好像低微到了尘埃里一般。

    朝堂的变化很明显,这自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但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想到其中的危机。

    特别是长孙无忌。

    自从在是否收回草原的问题上长孙无忌败北之后,长孙无忌便开始韬光养晦,当起了一个贤的不能再贤的贤臣。

    这是他的策略。

    他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可能引起了李治的反感,所以他想要通过一些贤臣的行为来重新获得李治的好感。

    顺从李治,帮李治解决任何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麻烦,这是他在那次事件之后给自己定下的准则。

    而当他这样做了之后,倒真的起到了效果。

    他的人办事立功了,李治自然高兴,李治高兴,肯定是要赏赐的。

    不过,一开始他并没有想着太过于追逐朝中的权利,只是后来武昭仪的人越来越弱,他就算不争,很多好处也都慢慢的跑向了他这边。

    这一切都显得很水到渠成,他并没有觉得这是武昭仪设下的阴谋,他只是觉得这是自己的人办事努力之后的结果。

    毕竟,他可不认为武昭仪的人会放弃这么多的好处不要。

    所以,朝中的局势分化的有些严重的时候,长孙无忌并没有察觉到什么问题。

    他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势力有所增长,而像以前那样趾高气扬,与李治几番争论。

    他只是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而他觉得一切都是按照他之前设想的去做的,自己的人做事努力,肯定是要比武昭仪的人获得更多的奖励的。

    只是,就在长孙无忌的势力在朝中越来越大的时候,干祥宫这边,武昭仪却是露出了一丝冷笑。

    她武昭仪对权力的追求是十分狂热的,她怎么可能平白就把朝中大好的权力让给长孙无忌?

    之所以让自己的人低调,只是为了纵容长孙无忌而已。

    自从上次长孙无忌败北之后,长孙无忌的表现便越发的谨慎起来,而且十分的听话,做事也特别的认真,长孙无忌这样,让武昭仪觉得很难下手,如果长孙无忌一直这样,就算李治想杀他,只怕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所以,她才想出这么一个办法,让自己的人放弃跟长孙无忌的争夺,让长孙无忌再次站在权力的巅峰,让他觉得自己很厉害。

    一个人只有站的高了,权力大了,才会有野心,而有了野心,很多事情做起来的时候也就顾忌少了。

    就像以前的长孙无忌,他觉得李治是他扶持起来的,他又是李世民临终托付的老臣,他觉得自己在朝中说话别人都得听,所以他便时常跟李治对着干。

    只要长孙无忌再有这样的想法,那武昭仪想灭他就容易的多了。

    因为现在跟以前的情况不同,以前李治没有杀他之心,可现在李治有了。

    所以,只要长孙无忌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撞到李治的手里。

    而且,武昭仪很清楚一点就是,一个人权力越大,势力越大,就越容易遭到天子的忌惮,如今让李治觉得长孙无忌的势力又大起来了,而且大的无人能及,那不用她武昭仪提醒,李治都会对长孙无忌起杀心吧?

    从来帝王都是冷血的,长孙无忌是他舅舅又如何,武昭仪从来都没把亲情看的有多么重要。

    也许,她以前是很看重的,但当她杀死自己第一个女儿开始,她便把亲情看淡了。

    如今,长孙无忌虽然没有表现出什么不妥的举动来,但从目前朝局的情况来看,武昭仪的计谋的确是有所成效。

    朝中的情况,唐舟自然也有注意到。

    他没有想到长孙无忌和武昭仪两人从之前的势均力敌竟然慢慢成为了这个样子,长孙无忌的底蕴很足,只要给他机会,他迅速就能够再次掌控朝中局势。

    毕竟他的身份在那里,而且他还代表着关陇权贵的势力,想要攻占朝堂势力绝非什么难事。

    只是让唐舟觉得奇怪的是,一向热衷权力争夺的武昭仪怎么一点反击都没有?

    若是其他人,可能觉得武昭仪转了性子,但是唐舟很清楚武昭仪绝非这样的人,她就是一个为权力而生的女人,让他放弃争夺权力,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唐舟并没有入局,所以在他怀疑之后,便有所观察,渐渐的,也被他看出了一点端倪出来。

    武昭仪虽然不再表现的对权力特别的热衷,但是她的人并没有被打压掉,也就是说,武昭仪只是暂时放弃了争夺,但并没有说就把一切都让出去的意思。

    只要长孙无忌出现了情况,武昭仪这边,随时都有可能反击。

    就像潜伏在暗处的蛇,他一直都在等待猎物的来临,他只有一次机会。

    发现这点之后,再去看长孙无忌的情况,唐舟忍不住冷吸了一口气,虽然现在看起来,长孙无忌的表现的确没得说,可在无形之中,他已经把自己推向了深渊。

    推向了李治不得不想除去他的境地。

    朝中局势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唐舟夹在中间,虽然看的很清楚,但是否要出手帮忙,却让他觉得很纠结。

    长孙无忌是个能臣,若能一心辅佐大唐,对大唐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可他跟武昭仪又夹着李弘,两边他都不好帮啊。(未完待续。。)

第1838章 皆惊和慌

    朝中的情况慢慢发展着。

    安置突厥遗民的事情在盛夏的时候终于尘埃落定。

    在这件事情上,大唐的效率是很高的,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在这件事情上,群臣没有分歧,长孙无忌和唐舟都是支持的,武昭仪又置身事外,如此没有人反对,群臣空前的团结,当然长孙无忌的人有意表现也是一方面。

    再有就是安置突厥遗民的事情,缓不得,这些突厥遗民长途跋涉从草原来到了大唐,若不将他们尽快安置好,让他们有地方住,有饭吃,那他们早晚都是要出事的。

    如此,一个缓不得,一个又做事积极,那么从初夏到盛夏一个多月的时间解决这事,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天早朝,负责安置突厥遗民的官员纷纷前来复命,李治听得此事已经完成,心里这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于是,就在此事解决之后,李治突然问了一句:“我大唐的土地有好几年没有统计了吧?”

    李治和唐舟都是聪明人,就算想收归土地,但他们也不可能说直接就说出来,那样的话太直接了,容易闹出不必要的事端来。

    毕竟太急的话,对大唐的权贵没有反应的时间,不少人一急,可能就要闹事了。

    李治问出这话来,自然有人站出来作答。

    “圣上,好些年没有统计了。”

    李治点点头:“朕登基也有五六年了,大唐扫除了北边之缓,吐蕃又被我们打的不敢前,如今外患基本上没有,朕也该励精图治,发展大唐内部,让我大唐安居乐业了,而想要发展大唐,农业尤其重要,这样吧,派人统计一下,尽快给朕送来详细的情况。”

    李治吩咐下去后,没有人敢怎么样,不过不少人心中,却已是隐隐有些不安。

    如此大概五六天之后,大唐各地已经把他们各地适合耕种的良田情况上报了上来,以及每家每户多少亩田,都有详细的列表。

    这些东西送来之后,李治和唐舟两人看了看。

    在这些列表当中,有一些地方权贵和富商所占有的土地几乎是这个地方的百分之八十,甚至是百分之九十,其他普通百姓只有百分之十或者百分之二十。

    大部分百姓都是这些权贵和府上的佃农,只是他们辛苦了一年,最后所收并无多少。

    就算有些地方好一些,那些权贵和富商的土地也有这个地方百分之六十的土地,这样的分配严重的不平衡。

    有钱的越来越有钱,然后就会不停的霸占购买土地,那么百姓越来越没有土地,最后就只能给这些人打工种地,接受这些人的剥削。

    如此久而久之,不出两代,这些百姓只怕连温饱都不能解决了。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