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木德智慧全书-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犹太民族把“真正的道理”抬高到这般玄而又玄的高度,既从根本上否定了人僭越上帝的可能,同时也给予人根据现实需要而构想种种道理的“意志自由”和“思想自由”。这种“适度的开放性”正是犹太民族在固守一本不变的《圣经》的同时,却能始终跟上时代步伐甚至走在时代最前列的根本奥秘所在!
越是“不可能的”事做起来越顺当
《塔木德》上说:“世间的事非常奇怪,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做起来越顺当。”据说,犹太人哥伦布经常引用这句格言。
1485年5月,哥伦布到西班牙去游说:“我从这儿向西也能到达东方,只要你们拿出钱来资助我。”当时,没有一个人阻止他,也没有人刺杀他,因为当时的人认为,从西班牙向西航行,不出五百海里,就会掉进无尽的深渊,到达富庶的东方,是绝对不可能的。
可是,在他第一次航行成功,第二次又要去的时候,不仅遇到了空前的阻力,而且还有人在大西洋上拦截,并企图暗杀他。至于原因,非常明确,因为沿这条航线绝对能够到达富庶的东方,他再去一回,那儿的黄金、玛瑙、翡翠、玉石、皮毛、香料,就会使他富比王侯,不可一世。
越是人们认为不可能的,做起来越顺当。这一道理,在哥伦布死后就被人遗忘了。直至五百年后,在华尔街上,才被一位名叫巴菲特的美国人发现。
1973年,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认为,曼图阿农场的股票能够复苏;有的甚至认为,曼图阿不出三个月就会宣告破产。然而,巴菲特不这样看,他认为,越是在人们对某一股票失去信心的时候,这只股票越可能是一处大金矿。果然,在他以每股5美分的价格买入一万股之后,不到五年,他就赚了4700万美元。众所周知,现在他已是紧排比尔·盖茨之后的大富翁了。
哥伦布所发现的那个道理,前不久又被一个人发现。他是法国的一位小男孩。这个小男孩7岁时,创办了一个专门提供玩具信息的网站。当时,没有一个人把他放在眼里,没有一家同类的公司视之为敌,也没有哪家行业公司会来找他签订行业约束条款。他们认为,那个网站只是一个孩子的游戏,成不了什么气候。
谁知结果却出人意料,这位小男孩不仅把网站做大了,而且在他十岁时,就通过广告收入,成了法国最年轻的百万富翁。
越是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的事,越是有可能做到。这话确实很有道理。大家都认为不可能,必然谁也不去关注,谁也不去攻击,谁也不去设防;再者,不可能实现的事,一般都没有竞争对手,第一个去做的人正好可以独自乘虚而入。
另外,一般人认为不可能的事,肯定是件十分困难、甚至是难以想象的事。因为太难,所以畏难;因为畏难,所以根本不去问津。不但自己不去问津,甚至认为别人也不会问津。
犹太人相信,世界上真正的大业,都是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的;在人类一步步从过去走向未来的过程中,不可能的事,一件还没有。
既避开合同的漏洞又不违约
有一次,洛克菲勒想在巴容县铺一条与竞争对手平行的油管,但对手已让县议会通过一个“除了已经铺好的油管外,不许其他油管路经巴容县”的议案。他苦思一计,一夜之间铺管完毕。
次日,面对控制他的县当局及媒体记者,他说:“希望大家到现场参观一下,以判定美孚石油公司的油管是否已经铺好。”结果令自知议案不严密的县当局哑口无言。犹太商人像这样钻法规空子的事例很多。马克思曾说过“犹太人的狡猾手法,就是狡猾地规避这些法律”。
在“钻空子”方面,卓别林也曾有过一次上乘表演。
《大独裁者》是卓别林的第79部作品,也是他的第一部有声片。他在1938年开始为拍片秘密做准备。1939年1月1日,卓别林着手编写剧本,三个月后即告完成。同年六月,他公开向报界透露片子的内容。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的侵略魔爪伸向欧洲各地。这个现实生活中的独裁者听说要开拍一部公开讽刺他的影片,气急败坏地叫嚣:“把那个肮脏的犹太人抓来绞死。”
纳粹德国的驻美使馆向好莱坞发出通牒,威胁说,如果卓别林的拍片计划不受阻止,纳粹德国将抵制美国好莱坞的全部影片。同时,卓别林也收到许多恐吓信,扬言要处死他。但是,卓别林毫不畏惧地说:“让这些狗去狂叫吧!”
1939年9月7日,《大独裁者》正式开始拍摄。
《大独裁者》开始的名字是《独裁者》。它改名还有一段故事呢。
卓别林带着演员前往外地拍摄外景。正当工作紧张的当儿,忽然,派拉蒙电影公司向卓别林写信说,《独裁者》的题目原是他们的专利品,因为他们有过一个剧本,题目就叫《独裁者》。
卓别林感到事情节外生枝,很有些棘手,便派人前去跟他们谈判。谈来谈去,对方坚持不肯退让,除非将剧本的拍摄权交给他们,否则决不罢休。
不得已,卓别林只得亲自找上门去,好言好语地同他们商量。可是派拉蒙公司坚持,如果卓别林不肯出让拍摄权,又要借用《独裁者》这个题目,那就必须交付2万5千美元的转让费,否则就要以侵犯版权罪向法院提出诉讼。
硬也不行,软也不是,感到左右为难的卓别林灵感爆发,机智地在《独裁者》前面添了一个字,使得派拉蒙公司勒索2万5千美元的计划顿时化为泡影。
原来,卓别林添上了一个“大”字。按卓别林的解释,那部电影的题目加了“大”字,成了《大独裁者》,就不是派拉蒙公司剧本所意味的一般独裁者了。两者之间有了质的区别,怎谈得上侵犯专利权呢?
《大独裁者》1940年10月15日正式公映。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光明与黑暗交战的关键时刻,卓别林用自己的影片为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贡献。
既避开合同的漏洞又不违约
从前有个国王,他只有一个女儿,长得聪明美丽,深受国王喜爱。
一次公主得了重病,危在旦夕。束手无策的御医告诉国王,除非得到神药,否则公主就没救了。
国王焦急万分,赶紧贴出布告:任何人只要能治愈公主的病,不仅公主可以嫁给他,而且还立他为王位继承人。
在遥远的地方有弟兄三人,其中老大有一个千里眼望远镜,正巧看到了国王的布告。他便同两位兄弟商议,要去治好公主的病;两个弟弟也各有宝物:老二有一块会飞的魔毯,可作交通工具;老三有一只魔力的苹果,不管什么病,吃了这个苹果马上就会痊愈。
三兄弟商量好后,就一起飞往王室。公主吃了苹果后,果然疾病痊愈。
国王欣喜若狂,立即命令准备宴会,向全国宣布新驸马。
可是,国王只有一个女儿,而治病的却是三人,从生活实际和犹太律法上都不允许“一女事三夫”,那么究竟让公主嫁给谁呢?
老大说:“如果不是我用千里眼看到布告,我们也不会想到这儿为公主治病。”
老二说:“如果没有魔毯,这么远的地方,怎么能来得了呢?”
老三说:“如果没有魔力苹果,即使来了,也治不好病。”
这个问题使国王很为难,公主既不能嫁给三个人,又不能单独嫁给其中一个人,否则就是对其他两人的失信。违约同样是犹太律法所不允许的。那么,只能说布告上的内容有漏洞,若想圆满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避开漏洞。
国王经过深思熟虑,最后选定了拿苹果的老三为驸马。
国王认为,有千里眼的老大,仍然拥有千里眼;有魔毯的老二,仍然拥有魔毯;只有老三将苹果给公主吃了,最后什么也没有了。根据《塔木德》律法:“当一个人为一人服务时,最可贵的还是把一切都奉献出来的人。”这就是国王为了避免违约,而又避开合同的漏洞所寻求的一条标准。即不看谁对治病的贡献大,而只看谁奉献得多。
事实的真相往往并不是黑白分明的
事实的真相往往并不是黑白分明的
《塔木德》上说:“有些争论连上帝都无法裁决。”
以利泽拉比与同道们在一个复杂的律法问题上发生了激烈争论。以利泽拉比引用了各种论据,就是不能使同道们信服。最后,以利泽拉比只能要求神来干预以证明他的正确。
以利泽拉比大声说道:“如果律法同我的观点一致,就请这棵角豆树为我证明!”
于是,角豆树移动了100尺。
然而,同道们却说:“角豆树作不了证。”
以利泽拉比又大声说道:“要是律法同我的观点一致,就请这小溪之水为我证明!”
于是,小溪便离开原来的河道,往后退了一段。
然而,同道们却说:“河道作不了证。”
以利泽拉比又大声说道:“要是律法同我的观点一致,就请学院的围墙为我证明!”
于是,学院四周的墙开始崩裂,眼看着就要倒塌。
这时,约书亚拉比喝道:“研究《托拉》的学者们争论,与你围墙何干?”
出于对约书亚拉比的尊重,围墙没有倒塌;但出于对以利泽拉比的尊重,墙也没有恢复原状,就一直这么倾斜着。
最后,以利泽拉比只好祷告:“要是律法同我的观点一致,就请上天为我证明!”
于是,天上传来了声音,宣告道:
“你们同以利泽拉比争论什么?律法同他的观点是一致的。”
约书亚拉比闻声站了起来,当即宣布:
“不是在天上。”
约书亚拉比的这句话,语出《圣经·申命记》:“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不是你难行的,也不是离你远的。不是在天上,使你说,谁替我们上天取下来,使我们听见可以遵行呢?”
显然,此话本意应是:上帝的诫命不是世人难以遵守的,不像天上之物不可企及。
那么,这句话用在这儿又是什么意思呢?
杰勒米亚拉比解释道:“《托拉》早已在西奈山上给予了以色列人,我们对天上的声音已不再关心。因为上帝早在西奈山上就写下了:必须赞同大多数人的意见。”
犹太人认为,在很多时候,事实的真相往往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不同人的观点可能存在分歧,这并不意味着其中一定有某个人的观点错了,必须做出某些改变——经常的情况是:每个人都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
巧妙地解决交织着矛盾的问题
《塔木德》上说:“知道什么问题最好不回答,也是一种智慧。”
中世纪时,有个埃及国王接连打败了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的王国。但他连年用兵,国库快空了;此时,又急需一笔巨款,却发现再也拿不出钱了。他的主意打到了犹太富翁麦启士德的身上。但他知道犹太人决不会轻易出钱,得做个圈套让他钻才行。国王思索了好久,总算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把麦启士德请进宫,摆上山珍海味盛情款待。酒过三巡,国王喷着酒气向富翁请教道:“麦启士德先生,听说您学识渊博,智慧过人,我想借此机会向您讨教一个问题。”
麦启士德见国王那副故作谦恭的表情,怀着戒备的心理说:“不敢当,不敢当,我麦启士德不过是个酒囊饭袋而已。”
“不必谦虚。”国王继续说,“听说您对宗教很有研究,所以我想请教一下,在犹太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中,到底哪一种才算是正宗呢?”
聪明的麦启士德一听此话,就知道国王在耍弄阴谋诡计,假如自己偏袒哪一方,而贬低另外一方,说不定会中他的圈套。这问题不能直接回答,不妨同他兜个圈子再说。他想了一会,沉着地说:“陛下所提的这个宗教问题,真是太有意义啦!这使我想起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假如陛下允许我讲完那个故事的话,就一定能得到一个美妙的答案。”
国王点点头说:“那您请讲。”
麦启士德讲的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个大富翁,家里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宝,特别有一件稀世珍宝,是一只闪烁着异彩的戒指,价值连城,富翁特别珍爱。临终前,他在遗嘱上写道:得到这戒指的便是他的继承人,其余的子女都要尊他为一家之长。遗嘱要后代永久保存好这个传家之宝,不能让它落到外人的手里。
得到这戒指的子子孙孙,都用同样的方法立遗嘱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