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秘 >

第6部分

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秘-第6部分

小说: 中国九大暴利行业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钱的分流状况是这样的: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物品采购;由于监督普遍不足,在物品采购和基建中,相当一部分钱以回扣、贿赂等形式流到了某些人手上;另一部分用于教师福利,这一部分实际上是很少的;还有相当一部分直接进了个人腰包。这正是一些校长对各种形式的教育收费乐此不疲的真正原因和原始动力!所以,当善良的家长把自己辛辛苦苦的积蓄〃赞助〃给学校的时候,一些人天真地以为钱都用于教育事业了,殊不知也养活了一些蛀虫,培养了一批教育界的腐败分子。  
  中小学校,本来就不是一个经营实体,所谓的暴利,就是来源于不合理的收费——乱收费。  
   1。择校费。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中国实行九年义务制教育。不过,农村的孩子大多数就没有享受过义务教育,他们的父母为了孩子接受基本的教育仍然要掏这样那样的钱;而在城市,很多家长根本瞧不上政府对自己尽的那点义务,为了自己孩子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而不惜血本,大笔投资。  
  据媒体披露,北京是择校最严重的地区。正常的择校收费标准是3万元,而不少一类校的择校费严重超标,达到四五万元,有的甚至高达六七万元。北京地区共有中学791所,其中有择校生的多达200多所,占四分之一。据初步统计,北京市中学收入过千万的至少在20家以上,而且这些收入可以视为纯利润,因为基础教育的投资包括学校的各种费用支出都是国家财政划拨的。在另一个大城市上海,政府明文规定,寄宿制高级中学、市重点高中的择校费最高分别为4万元和3万元。  
  其实,择校也不能说是什么坏事情。父母有权决定自己的孩子可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而大多数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较好的教育,从而有一个较好的前途。但好学校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在进入的门口就存在竞争,有竞争就需要一个甄别标准。以前的甄别标准就是孩子自己的考试成绩和父母的权力,现在则在这之外,又增加了金钱因素——分不够、钱来凑。  
  至于这些费用的使用情况,在北京,高中的择校费不上缴,初中的择校费通常自留70%至75%,剩余的25%至30%由教育局统一调剂给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三类校,以提高三类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对于相当于工薪家庭一年总收入的费用,家长们自然不乏怨言,但想到自己孩子的前途,仍然咬牙掏出,而且是争先恐后。面对中学阶段择校收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屡禁不止,也只好退而求其次,要求遵守“三限”政策,即:限分数,即不准违反规定录取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的新生;限人数,即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班额,不得挤压招生计划指标,变相扩大择校生人数;限钱数,择校生交费标准,由教育部门提出,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学校不准超过规定标准收费,不得向择校生收取赞助费或建校费等。  
  事实上,规定虽然对择校费的收取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但在具体操作中,违反规定的现象频繁发生,既有数量超标,也有金额超标。更严重的是留存于学校的择校费的使用成为了少数人谋利的根源,由于数量大、范围广,择校费是中小学收费暴利的最大源泉。  
   2。借读费。  
  在各大城市的中小学,向就读的外来人员子女收取借读费在乱收费中占第二位。在北京市,全市流动人口子女中的学龄少年儿童共有24万人,其中有17万人在公办学校上学,占在京流动人口子女总数的71.4%。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在公办学校读书的外来人口子女需要交纳借读费,目前的收费标准为小学每学期每人200元,初中为每学期每人500元。即使按规定,这一项每年就可收取1。7亿,而其中还不乏违反规定抬高收费的现象,就是按保守的估计,北京的教育部门每年要向外来人口收取借读费两个亿。  
   3。巧立名目收费。  
  除了以上两项费用外,  
              各个学校还巧立名目。九年义务教育免了学费,却引来了什么赞助费、校服费、这费那费名目繁多,变本加利。教育为本的国家政策被国人聪明的对策所变通利用,在新生入学时,学校都会依据〃多种级别〃向学生征收不菲的费用。而在学习中,还有名目繁多的杂费,如校服费、资料费、补课费、体检费、游泳费、保险费、水电费、看电影费、自行车管理费以及各种各样的带有硬性强制的〃捐款〃等。这些乱收费学校有的自立项目、自定标准、扩大范围收费或者肢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有的继续收取国家明令取消或禁止的费用;有的则提高标准收取学费、杂费及代管费;有的将收费与入学挂钩。突出体现在招生录取、新生入学、在校学习考试、后勤服务、毕业离校等5个环节。  
     
              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曾就进一步做好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实行一费制的农村地区,每名小学生每学年只交费160元,每名初中生每学年只交费260元,除此之外,学校不得再向学生收取任何其他费用。但在许多地方,教育乱收费却很难制止,一些地方教育乱收费甚至在各种行政乱收费中唱起了主角教育乱收费为何屡禁不止?专家认为,各个利益主体都把学生当作唐僧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小学收费在法律上是一个灰色地带。义务教育不收学费,但又有规定可以收取少量杂费,但学费与杂费却没有明确的界定。  
   4。假公济私。  
  公立学校的资产和教师理所当然属于国家,一些学校利用国家资源举办各种校中校、校外校、分校、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各种名目的高收费学校,借机向社会敛财,为小团体和极少数人牟取不正当利益。另外,利用学校资源办理各种补习班;或将学校资源向社会出租等名目的创收也屡见不鲜。  
   5。以各种名义向社会拉赞助、要捐资。  
  少数名校还利用学校基础设施改、扩建之时或利用校庆之机,向一些关系单位或企业索取赞助费、捐款等,而捐款单位往往是国有企业或单位居多,他们打着捐资助教的旗号,满足少部分人的利益;或者干脆这就是变相的“择校费”,捐资单位的职工子弟均可选择该校入学。  
乱收费的的原因  
   1。教育资源匮乏。  
  每年的中小学新生录取工作结束后,不少家庭都为“择校”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而不幸的是,还有一些家长拿着赞助费没人收,择校无门,有钱没人要。教育的需求如此旺盛,“优质学校”自然价格飞涨。在国家对教育投入尚不可能完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人们能够理解作为补充的某些市场行为的方式,但义务教育最终成了某些群体和个人谋利的工具,却是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毫无疑问,选择学校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学质量存着差别,所以有人提出要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以杜绝乱收费现象。这种设想当然有道理,但提高教学质量不是短期内就能办到的;另外,辩证地看,事物之间的差别是绝对的,无差别则是相对的。可以这样说,学校之间的教育水平有高有低,总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人们对学校的选择也就不可避免了。  
   2。教育经费不足。  
  长期以来,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难题。随着我国“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实行,特别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进行,建立和规范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政府财政预算,加大教育投入,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扶持力度,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和各级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以较快速度增长,为2000年在85%的人口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财政支持。但与巨大的义务教育经费需求相比,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供给总量仍然严重不足,表现在教师工资拖欠,贫困地区办学的基本条件难以保障、公用经费严重短缺。同时,义务教育经费负担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未有明显改善,表现为政府负担比较低,非政府负担比重较高,尤其是贫困地区农民负担较重;在政府负担中,中央和省级政府负担过少,县乡两级政府负担过重。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在地区间、城乡间的差别过大,且呈扩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多元化办学体制的出现,教育费附加的征收,非义务教育收费制度的建立,我国形成了多渠道筹资的教育财政制度。2000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收入为3849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为2086亿元,占教育经费总收入的54。2%,其中用于义务教育1085亿元。2000年底,我国在85%的人口地区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但仍有15%的人口地区、522个县(旗、场)未实现“普九”目标,绝大多数在贫困的农村地区。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短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从国民收入分配的角度看,义务教育是再分配的果实,它既是一种体现教育公正平等的权力,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义务教育经费就必须主要靠国家财政的拨款来承担。但据有关资料表明,我们的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一直只有2。5%左右,远低于世界3。6%的平均水平。而这点教育经费还有相当部分未投入到义务教育之中,更突出的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学生为1。23亿,占当年全国义务教育的学生的2/3,而教育经费的拨款只占全国整个教育拨款的27。5%。在义务教育经费本来就偏低的情况下,小学和初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在微观领域又进一步向“重点学校”集中,使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正现象加剧。  
   3。教育行业内的不正之风盛行。  
  利用国家资源借机向社会和民众敛财,为小团体和极少数人牟取不正当利益,这就是某些人对刺激择校需求、额外高收费乐此不疲的真正原因和原始动力。教育产业化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似乎教育也成了一种生意。一些所谓的名校、重点学校靠向学生家长收取高额赞助费、择校费发了大财。市场法则常常是某些人士心安理得牟取暴利的挡箭牌,他们的一句口头禅是教育应该由受益者自行投资。于是,富家子女上学分不够钱来凑,名牌学校、重点学校都可以通过金钱来购买,好像这才符合教育产业化的方向。教育产业化,如果实际成为商业化,成为谁有钱谁才有受教育的机会,那实在是对以公正平等为原则的教育精神的亵渎。国家投入不足是牟取教育暴利的又一个天然借口。应该承认,当前各级财政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还有待提高,但是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国家投入不足和教育敛财并不是一种必然的因果关系。试问,如果敛财是由于国家投入不足,那么这多收的2000多亿元都是用在了教育上吗?答案是否定的,据媒体报道,北京市的一所普通中学,仅2003年查出的一笔教育乱收费就高达700多万元,几名校领导私分了这笔钱,顷刻便成了百万富翁。教育腐败是最让人痛心疾首的腐败,它和国家投入充足与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教育腐败一日不除,教育便难以杜绝暴利。  
   4。学生家长的心态不正。  
  学校收学生赞助费这事,几乎各地政府都明令禁止,可为什么往往有令不止?这除了学校方面的原因外,恐怕还有家长的原因。北京市物价局等部门近日查出该市中小学违规收取赞助费7712万元多的消息公布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不少出钱的家长似乎对这一查处也不以为然,他们的观点是:既然自己的孩子考分没有达到录取线,出钱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有钱出钱,无钱算分嘛。就以北京这次所检查的情况来看,部分中考考分不理想的初中毕业生,还是想上理想的高中,一些学生和家长,主观上都愿意交一定数额的赞助费;而采用电脑派位的小学毕业生升初中本不应存在交纳赞助费的情况,但现实中为了能够上满意的初中,一些家长也主动提出要交费,这些现象值得深思。  
     
              面对教育消费缺乏透明性的黑洞,家长们虽然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但受到望子成龙的心理和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他们对教育消费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采取了默认的态度。实际上,家长们本身也无力改变这一现状。  
   5。监管不力。  
  教育收费的混乱首先是教育成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