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礼仪,学习弈棋、弹琴、唱歌、识字、吟诗等。此外还有宗教教育,养成
对宗教的虔诚;体育则有骑术、赛跑、角力等。同时,侍童还要养成一个骑
士所应有的侠义精神以及对荣誉的热爱。
从14、15 岁起就进入第二个阶段,侍童变成了主人的护卫。学习的内容
主要是奉事主人之礼。他们要照料男主人的一切生活起居住行,比如为主人
铺床、叠被、穿衣、披挂铠甲、准备武器、养马、陪主人散步,为主人拌酒
等。晚上要睡在主人之侧,作战时要随时侍应在主人左右以保主人的安全。
另一方面这一阶段还要学习骑马、游泳、射箭、击剑、游猎、弈棋、作诗等
所谓武士的“七艺”。
到了21 岁,如果学习和表现都很好,就可以正式成为骑士。通常,授予
骑士时要在大领主的城堡,国王的宫殿或大教堂里举行盛大的典礼。参加者
要先在祭坛上祈祷,坛上放着他的剑。接着要淋浴,然后穿上黑长筒袜和白
长袍,躺在床上。淋浴象征清白、躺在床上象征死亡,经过这些准备后,他
被带到国王和大领主面前,下跪表示服从,并向领主和教会宣誓。誓词共有
6 条,即:守武士之信条、去邪、尊敬妇人、保护基督教、惩恶、扶弱。
此外,在骑士教育中,还有所谓“恋爱教育”,女子方面的教育包括纺
织、音乐、会话、舞蹈、读书、写字、唱歌、礼仪等,其目的是为骑士预备
良妻。男子方面的教育,则在第二阶段末进行。通常他要选定一较自己年长
的贵妇人,作为自己情爱的对象,学习恋爱之道,或作恋歌,或赠情书。他
要学会博得妇人的欢心,而且不管是否与该妇人结婚,都要矢志不二地事之
终身。
骑士教育在公元12 世纪以前,很有英雄浪漫的风致,但公元12 世纪以
后,武士教育偏重于社交礼仪,以求博得妇人的欢心。整个骑士阶层也变得
骄奢、荒淫和道德败坏。公元14 世纪后,随着封建制的解体和射击武器的广
泛使用,骑士阶层渐趋衰落,骑士教育也随之消亡。
4。大学教育
(1)大学的兴起
欧洲的大学,在古希腊时期即已有之,比如雅典的大学。但是,欧洲中
世纪的大学,既不是古代大学的后身,也与古代大学在教学上大异其趣,它
是中世纪后半期欧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
欧洲中世纪经过五六百年的缓慢发展,到了公元11 世纪,经济开始复
苏。从公元11 世纪到公元13 世纪,被你为“中世纪的复兴时期”。在这个
时期,和平安定的形势不断加强,国家和教会的力量都在发展,这就需要训
练人才,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都把精力集中到学术上。另一方面,十字军
东征客观上促进了西欧商业在地中海的发展,扩大了西欧人的眼界,亦使拜
占庭在保留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科学知识与世俗教育体系传遍了整个欧洲。
所有这些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原因,构成了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必要条件。
影响中世纪大学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经院哲学。经院哲学产生于
公元9 世纪。它是一种基督教哲学。最早论证基督教教义的是教父学。教父
学把希腊、罗马哲学视为异端,反对任何理论和思考,提倡绝对信仰。这种
盲从的说教,并不能永远取信于人。十字军东征以后,欧洲人的眼界打开了。
东方的制度、法律、风俗、文化,使欧洲人认识到基督教的社会并不是唯一
真实的社会。而且,从来认为神圣的、万能的基督教之神,经十字军战争后
己被证明并无何等神力,于是对基督教的世界观、人生观也产生怀疑。有鉴
于此,教会遂转而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来解释神学的合理性。“经院
哲学”由此盛行。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中唯实论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他是经院哲学体系的 完成者,他抹杀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一切活生生的和
有价值的东西,歪曲和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来为基督教神学作论证,
为教会和封建统治作辩护。就整个而言,经院哲学完全是野蛮的抽象理智的
哲学,没有真实的材料和内容,就象“北日尔曼自然景象中多枝的枯树那样。”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3 卷)但是,经院哲学对中世纪的大学教育
却影响很大,一方面,这种哲学成了当时学术研究的中心问题,从而引起许
多讲学团体的会合并最终导致大学的建立;另一方面,这种哲学又反过来成
为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意大利的萨勒诺大学。该校最初是一所著名的医学
校。因此该校一向以医学著名。后来该校又加入了哲学与法律二科。1131 年
德国皇帝巴巴罗斯发布敕令,承认它是一所大学。其后继设的,是意大利波
伦那大学,它的前身是一所法学校。1158 年始被正式承认为大学。后来该校
增设了哲学、神学、医学三科,学生最多时达12000 多人。意大利除此二大
学外,还有巴都亚大学(1222 年由波伦那大学分出),那不勒斯大学(1224
年根据皇帝敕令创办)等。
法国的巴黎大学是中世纪最著名的大学,也是其他大学的典范。该校由
修道院学校发展而来。1180 年,法国国王路易七世公认其为大学,1198 年,
该校又得到罗马教皇的承认。该校以神学最为著名,其次是文学,后来又加
入了医学和法学。1168 年,英国仿照巴黎建立牛津大学,1200 年,再建剑桥
大学。1348 年,德国建立布拉格大学,1385 年,再建海德堡大学。与此同时,
各国学者和僧俗封建主竞相建立大学。到14 世纪,意大利有18 所大学,法
国有16 所。从大学形成的过程来看,一部分是在修道院学校或大教堂学校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部分是以专科学校为基地建立起来的,一部分则是师
生在教学过程中自行组织起来的,还一部分是根据教皇或皇帝的命令建立起
来的。
(2)大学的组织
中世纪的大学最初是作为一种行会组织而被特许的。大学这个字的原义
是“会社”,即教师与学生组织的一种团体。最初不过是私人间的一种结合,
是一种学术研究的自由团体,后来渐渐成为正式的教育机关,才受到教会与
王侯的认可与保护。大学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自己不受
当地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迫害,他们按原籍组织“同乡会”,以保护自己的
利益。教师则组织教师会。在教师会产生以前,教学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
私事。教师上课,学生按照事先商讨好的契约交纳学费,教师则按照契约上
课。教师上课的时间、内容、进度都按契约进行,否则受罚。后来,由于从
事教师职业的人数增多,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故而教师相约组织教师会,
符合一定的资格和水平的人才能当教师,并被授予教学许可证。教会控制学
校后,教学许可证就由主教或他的代理人即校长来授予,1231 年,教皇格雷
戈里九世就曾这样训令巴黎大学校长:
“未来的大学校长必须宣誓,除了能够给许可证带来荣誉的道德高尚的
人士以外,不得接受任何人做神学或宗教法的教授。要拒绝一切不称职的人,
不管是谁或是哪个民族的人。在授予许可证以前,校长可以从申请发许可证
的日子3 个月内,询问神学教授或其他重要教学人员,以充分了解申请者的
生活和仪表、知识、能力、是否热爱学习、发展前途以及渴望教学者所需要
的其他品质。在这些调查完结之后,他必须凭自己的道德心决定授予或拒发
许可证”('美'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第181 页)。
学生从大学毕业,获得了硕士或博士学位,即获得到任何地方任教的资
格,不用参加考试。巴黎大学、波伦那大学、牛津大学最早实行这一制度,
后来其他大学也逐步接受了这一传统。1292 年,罗马教皇正式授予巴黎大学
此项权利。
“我们希望鼓励巴黎城内知识界的学生为获得硕士学位而努力,不论他
们来自什么地方,都可以在他们获得学位的系科担任教学——根据这一文件
的精神,我们命令在上述城内的任何学生,在教皇的指引下,通过具有授予
各该系科讲授权的人们,按照一向奉行的惯例进行考试并得到批准,可获得
从事神学、民法、医学和文学等系科教学的许可证。——并且今后在上述城
市以外的其他地方,享有教学权利而不经考试和检查。”('美'克伯雷选编:
《外国教育史料》第181—182 页)
大学的行政领导制度有两种:一种以波伦那大学为代表,学生掌管学校
行政,学生充任校长;一种以巴黎大学为代表,学校行政由教师掌握,校长
由教师担任。南方诸国如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以波伦那为范例;北方诸
国如英国、德国、丹麦、瑞典则以巴黎大学为模式。
由于中世纪大学的师生都被当作牧师来看待,因而享有牧师的特权。另
一方面,大学总是给所在的城市带来许多客人,而这些客人又需要膳宿供应,
这就促进了当地的商业,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在文化方面的声望。得到好处的
城市便纷纷给予大学以各种特权,以维持这种机构。中世纪大学享有的特权
主要有豁免权、免税权和罢教权。
1158 年,巴巴罗斯大帝发布命令,授予波伦那大学学习民法和宗教法的
学生可以免除由于某些案件而受的拘留,受教授或主教的审讯而不受市政当
局的审讯。后来这一特权成为通用的了,适用于各地的学生和教授。1200 年,
法兰西国王菲利普又授予巴黎大学学生特权,规定任何官员或法官,不得以
任何理由对学生动手,也不能把他们投入监牢;巴黎的学生不论犯了什么罪,
法官也不能侵犯他们的动产;任何人见到有人伤害学生都不能坐视不管;最
后,全体巴黎公民都要在学生面前发誓,保证履行上述规定。后来,这些规
定为各大学所效仿。
中世纪大学的师生还享有免税权。1340 年,菲利普四世授予巴黎大学此
项特权,规定任何俗人,不论地位、声望如何,都不得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打
扰,或用其他方法进行敲榨勒索,不准以捐税、地方税、关税以及人头税或
其他形式的苛捐杂税为借口进行勒索。1386 年,海德堡大学援引巴黎大学的
做法,对这一特权作了更具体的规定。即学生和教师所携带的一切东西和生
活所需要的一切物品都免除捐税、进口税、租税、监务税以及其他所有苛捐
杂税,师生在购买粮食、酒类、肉、鱼、布匹以及为维持他们生活和地位所
必需的一切东西时也免除上述税收。
中世纪大学最有效的权利之一是罢教权。1231 年罗马教皇授予巴黎大学
这一权利。在房价提高而受到损失、或身体受到令人难忍的伤害,或受到非
法的逮捕时,都可行使这一权利。牛津大学就曾发生过一起罢教事件。那时
有个正在牛津大学文科学习的教士,由于偶然的原因杀伤了一个妇女。当他
发现那个妇女死了以后,便逃走了。城市的执法官到凶手的住所去捉人,同
凶手住在一起的还有3 个教士。执法官没有抓到凶手,便把另外3 个教士带
走了,而这3 个人对凶手几乎毫无所知,但竟被投入监牢,几天后,不顾教
会特许权,这3 个人被驱出城外处死,对这件事,近3000 名教士、教师和学
生统统离开牛津,整个大学未留一人,其中有些人到了剑桥大学,而牛津城
空了。
(3)大学的教学内容
中世纪的大学一般设有神学、文学、法学、医学四学院。各科都有其特
定的教学内容。
神学的研究对象是《圣经》的经文。但是,在中世纪大学里,神学家们
所传授的是神学大全中所辩论的问题而不是《圣经》的经文。教会极力想限
制大学的教学内容。1210 年,巴黎教会宗教会议决定不准大学师生公开或私
下阅读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著作和阿维罗约斯的《评注》,违者革除教籍。
1215 年,教皇使节再次训令巴黎大学,禁止阅读亚里士多德关于形而上学、
自然哲学的著作及其节选本。在亚里士多德的问题上,大学师生与教会展开
了激烈的斗争。教会不得不改变策略,变禁止为利用。一些神学家便利用亚
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心主义部分,尤其是他的神学目的论把他的哲学改造成
符合教义的理论。托马斯·阿奎那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利用亚里士多德
哲学中几乎所有的概念,建立起一套庞大的基督教神学体系,使教会神学达
到高峰。在亚里士多德著作被改造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