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领之路 编著:元素-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么朝不保夕地换了七、八份工作,曹伟明对找到一份正规工作已经失去了
希望。在一个加籍意大利人的帮助下,曹伟明用一年半时间做成了一笔丝绸生意,
算赚了一点小钱。但那终究不是一个MBA的长久之计!
如今再回首加拿大三年的“灰色生活”,曹伟明已然用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视
角。“尽管我在KPMG的工作算不上很愉快,但总体说来。当时我在法国的自我感觉
非常好:名校毕业,专业热门,知名公司,年轻有为,太多东西蒙蔽了我的双眼,
使我无法看清真正的自己。到了加拿大,什么都不同了:没有人知道你的优势。加
拿大自然风景非常好,我又没有固定工作,所以就经常‘一个背包走天下’。在那
些且走且看的日子里,我想了很多。
“有一个西班牙寓言对我的启发很大。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出行去爬山,半山腰
看到一个农夫安静地坐着,就问他在干什么。农夫说,我在等我的心灵。又说,当
人行走太急时,心灵就会跟不上,所以需要等一等。”
“就是这个‘等一等’,给了我很深的触动。我的优势究竟是那一纸文凭,还
是那些课程给我的能力优势?是什么令我无法和同事处好关系?我有没有主观原因?
我以为自己已经在某一个高度;那也许只是一个幻象?我是不是还没有准备好,却
急于求成,最终欲速则不达?我的出路在哪里?我就是那个在半山腰等待自己心灵
的农夫,加拿大的这三年,让我不要那么急,让我能够静下心来,看清楚自己是什
么。一静一动之间,有着无数的学问和哲理。
“没有那三年,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不会有现在的成功。”
回到亚洲
在加拿大“颠沛流离”地生活了一年半之后,曹伟明陆陆续续得到一些消息,
自己的同学、好友在亚洲发展得非常好,那里的经济环境活跃,人才形势不断看好。
他们的成功触动了曹伟明,“我为什么不回亚洲看看呢?”
1995年10月份,曹伟明拿到护照。他将所有的财产装进两只旅行包,没有任何
牵挂地登上了飞往香港的班机。整整8年。8年前,也是10月金秋,曹伟明飞往法国,
登上班机,他默默告诉自己,既然巳经出去,就不再回来了;8年后,曹伟明在回来
的班机上又一次对自己说:这里一定有我的一个位置!我的前途在这里!
单凭一张欧洲MBA的文凭,不说那些银行、知名大公司进不去,就是小一些公司里的
正式职位也得不到。眼看着几个月一晃眼就过去了,曹伟明迫于生活的压力,开始
到了香港,一切重新开始。曹伟明又一次一份接一份地寄发简历。不同的是,
这一次,曹伟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凭着法国高商的MBA文凭,曹伟明投寄简
历的所有大公司都要求面试他。也许是曹伟明身上一个文科学生的浪漫,一个法国
MBA的敏感,促使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ELLE杂志香港公司HFM。
“我选择HFM,首先因为Z是一家一流的跨国集团公司,ELLE杂志在消费杂志中
是最好的,经营规模也是最大的。其次,归根结底,我是一个文科学生,大学读的
是法国文学。我希望自己从事的工作和文化有关,这更符合我的个性。”
曹伟明初进公司的职位是商务经理;主管公司新产品开发、运行协调等。一年
之后,曹伟明升为财务行政总监,负责全公司在中国、香港的财务行政工作。
是MBA给了我视野和思维
1998年 10月,又是一个隐寓着收获的金秋,曹伟明面临一个选择。
总公司要让曹伟明负责中国、香港所有的业务,也就是说,一个MBA所渴望的、
展示其能力和才华的机遇来临了。只有在这样一个位置上,一个MBA才能真正运用他
的管理知识,实践他的管理理念。“可是我能胜任吗?在传媒领域,我没有任何管
理经验;香港、大陆又是这么大、这么复杂的一个市场。万一有个闪失……我是不
是再等两年?”这些顾虑真是让一个MBA犹豫过的!“我的上司给了我最大的信任和
机会,我的同事、朋友们给了我最有力的支持和鼓励,更是MBA给了我最远大的视野
“98年我开始做时,并不是百分之百有信心,以为自己还要再锻炼两年。上来
的第一年,处境非常难。我对整个传媒运行的整体情况还不熟悉,必须先充电。以
前我只管财务,现在一摊子都要管,比如销售总监。假如我不懂销售,怎么管他?
大多太多新的东西等着我去学习,去消化。原先我不用决策,而现在我要诀定今年
公司的发展问题。没有人可以告诉你,你应该怎么做,每一步都要靠自己去摸索。
法国总公司要求很高,既要发展规模,又要业绩。当时,我上下“受压”,一步都
不能走错。”曹伟明叹了口气,“98年我觉得自己做到了我做不到的事,假如没有
MBA给我打下的基础,没有MBA给我的‘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培训,我想我98年一定
做不下去。”
1999年,曹伟明担任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这时的他,管理一个公司已经不再有
“如履薄冰”之感了。这时,他才真正有时间、有精力去回顾自己的MBA历程;关注
如何进行管理的问题。
“高商的两年在思维上对我帮助很大。一个人没有坐上这个位子,就不会觉得
MBA对自己的用处,可一旦到了这个管理的位置,真正到了统管全局的时候,我才意
识到MBA对我的影响有多大。MBA告诉我要成为一个上层的管理经理,告诉我要有怎
样的决策能力。法国高商以前给我的知识,给我的思路,慢慢地爆发出来了,隐隐
约约地,就和我的工作联系起来了。这时,我才觉得现实和我所学的东西融汇贯通
起来了。”
是的,MBA是一张摇篮,一张成功的摇篮。MBA给你一个精神面貌,替你勾勒一
个远景框架,到了一定的时候;还会给你无穷的勇气和力量。成功与不成功,就在
于你想不想做,敢不敢做。正如曹伟明所说:“MBA改变了我!没有MBA,给我机会,
我也做不了。可我终究还是做了,而且做到了!
我和他们一起成长
一个国际性的大公司,哪怕具有MBA素质,管理时也会遇到困难重重。HFM中国
公司从五、六个人发展到现在的五、六十个人,业务越做越广,人才也越来越多。
“员工首先要看你老板好不好,会不会做人;还要看老板厉不厉害,能不能胜
任。这是一个公司维持稳定状态的先决条件,假如连这两条都做不到,这个上司就
是不合格的。除此之外,一个公司还要往前走,这就需要老板和员工一同往前走。
这意味着,我光是自己提高还不行,我还必须给每一个员工提供一个发展的前景。”
提到自己的员工,曹伟明的眼睛一亮,“中国教育体制下出来的学生,素质都
非常好,很聪明,但不是一拿来就可以用的,他们往往缺乏实际的操作能力,即便
是一流大学出来的学生,也没有受过很好的培训。我需要花两到三年的时间来培训
他们。我的老板对我的要求是百分之百没有错,不管大小,我也这样要求我的手下。
这既是对公司负责,也是对员工负责。我希望我的员工哪怕有一天离开了公司,去
了其他地方,别人也会说:到底是HFM出来的!我要告诉我的员工 什么是‘专业化,?
什么是‘团队精神’?只要一天在HFM,就要对公司负责,对自己负责。我相信我的
眼光,公司现在的职员都是极为优秀的,但他们需要培训。我告诉我的每个员工,
有一天你就可以成为一个部门主管。因此你不能徘徊原地,半年、一年,什么变化
也没有。你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远景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你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
的努力,更刻苦地工作,更严格地要求自己。人才市场充满竟争,不思进取,就是
混日子,这样最多两三年,你就会被淘汰。”
“工作时,我对他们的确非常严,可下班后我对他们非常好,和他们也很亲近,
从来不搭老板架子。他们现在正在经历的,我都曾经有过;所以我要尽全力去告诉
他们,怎样可以少走弯路,怎样才可以更快、更好地成长。”
也许因为文化传统的影响,曹伟明自称自己的法国MBA是一杯红酒,需要慢慢品
味。没有美国肥 式的张扬和咄咄逼人,有的是绵绵的柔韧性;没有美国文化中一味
讲求效率、要求立竿见影的实效性,有的是人性的情感,含蓄的威力。因此.他十
分欣赏一种儒商型的管理方式,不是老对部下下命令,而是在一种交流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风格来潜移默化他们。
“或许我的这种想法太理想化了,我也正在慢慢凋整。98年挺过来之后,我也
有一些时间来考虑,我的管理模式究竟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这是我最大
的课题。MBA是理智、冷静加上感性和爱。20年以前,我可以接受MBA是比较冷静的
‘管理机器人’,但现在,尤其是在亚洲,情感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讲感情并不是不讲究原则。对工作上的问题,该罚的罚,该骂的还得骂。高标
准,严要求,才是真正的‘爱’。讲感情也不是施与小恩小惠,买点什么东西来讨
好地。我也不喜欢逢年过节都要送礼给员工,生日也都要记着他,这个比较虚伪,
真这样还不如加工资实惠。我说的感情是指关注他的成长,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
他出现问题的时候,我要想,为什么他会出现这个问题?我怎样帮他?作为一个上
级,假如对属下只有责备,却从不去帮他,他今后就会怕你,但不会敬你、和你一
条心。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是要让员工怕你,而是要让他和你一条心。我告诉我
的员工,有了上进精神,团队精神,不论你在哪里,都会有戏。”
我对我的事业很有信心
曹伟明说他非常赞同他总裁说的一句话:我们的杂志是引导如何生活的一种产
品。
虽然接触传媒是到了HFM以后的事,可曹伟明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行业。“现在
的中国,每个人都在寻求一种新的生活,因此我深信这个行业在中国非常有潜力。
现在国家对媒体控制很严,但这就意味着今后的开放余地很大,尤其是消费杂志领
域。我们这个行业需要每个人都有创造性,比一般传统行业更需要创新。”
曹伟明说自己工作得很愉快;尽管压力很大。经常香港、上海、北京三地跑,
连在家陪太大的时间都没有;公司发展迅速,业务面很广,操作起来就比较麻烦;
公司的运作机制和国内的整个体制环境还需要一个磨合过程;加之国内员工水平参
差不开,非常难管理。这些都是摆在曹伟明面前实实在在的困难,可他对此十分乐
观:“中国的确是个比较特殊的市场,可是靠团队,靠激情,五年以后,我们的事
业一定会做得很好!
“我们现在处于领先地位,可假如我们不思进取,别人就会赶到前头去。没有
哪个人比别人更聪明,成功与不成功,差别无非在于,你比人家想得多一点点,做
得多一点点,是不是具有团队精神,是不是比人家更刻苦,更努力。我相信公司会
越来越好,自己也会越来越好。中国市场的这个公司,是一个集体,我要依靠自己
手下几个非常得力的于将,他们也要依靠自己手下的队伍。整个队伍需要一起前进!”
曹伟明声称自己现在的‘段级,还只称得上管理模式,远没有形成真正的管理
艺术。称得上管理艺术,那就是管理起来非常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按中国的讲法
就是巳经“得道”了。
“我现在的工作;还没有发挥到淋漓尽致。比如我还没有带好我的这支队伍,
在国内的发展还需要时间;我的公司文化还没有形成,我的领导艺术还没有成型。
现在整个公司的管理结构还没有理顺。我会在未来的10年里,把我的身心放在这个
公司。
看一个公司成功与否,有两点:一个是业绩,一个是企业文化。我希望自己在
一个公司呆10年,走的时候可以给这个公司留下一种企业文化,我想这是最大的财
富。就像一个家庭,光留下财产并没有什么用,家学、传统才是最珍贵的。公司的
管理理念、企业文化是一笔无形资产,当市场不好的时候可以稳住人心,市场好的
时候则可以激发人做得更好。这就是MBA给我的财富:乐观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