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07-医门法律 >

第4部分

207-医门法律-第4部分

小说: 207-医门法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与逆冬气则伤肾,春为痿厥有别否?曰∶此痿厥与春月之痿厥大异。秋伤于湿, 
吾已力辨其为伤燥矣,伤于燥则肺先病也。咳者肺之本病,其候不一,上逆而咳,燥之征也。至发而为痿,则肺金摧乎 
肝木,发而为厥,则肺气逆而不行,燥之极矣。此盖燥火内燔,金不寒,水不冷,秋冬不能收藏。与春月不能发生之故, 
相去不亦远乎? 
问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 
藏,肾气独沉。与前寒变等病,又不同者何也?曰∶前言逆春气而夏始病,此言逆春气而春即病也。春气属少阳木主生, 
夏气属太阳火主长,秋气属太阴金主收,冬气属少阴水主藏。春未至而木先芽,夏未至而火先朗,此为休征。春已至而 
木不生,夏已至而火不长,此为咎征。若春已过而不生,夏已过而不长,则死期迫矣。收藏亦然,肝气内变,即所谓不 
条达而横格也。心气内洞,洞开也,心虚则洞然而开。有人觉心大于身,大于室,少顷方定者,正此病也。惟心洞开, 
北方寒水得乘机窃入,为寒变之病。非心气内洞,别为一病也。 
问寒变与煎厥,皆属夏月之病,究竟何别?曰∶寒变者,南方心火无权,为北方寒水所变也。煎厥者,北方肾水无 
权,而南方心火亢甚无制也。两者天渊,不可同论。煎者火性之内燔;厥者火气之上逆,即《经》文阳气者,烦劳则张, 
精绝辟积于夏之说。可见阳根于阴,深藏肾水之中。惟烦劳无度,则阳张于外,精绝于内,延至夏月火王,而煎厥之病 
生矣。 
问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又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此何解也?曰∶此未经阐发之义,盖 
少阴主藏者也,冬月水旺,肾藏甚富,源泉混混,盈科而进。若冬无所藏,新旧不相承接,有独沉而已。《太素》不解其 
旨,至谓独沉为沉浊,何况后人乎?味过于甘,肾气不衡,注作不平,亦属肤浅。盖人身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者其恒也。 
味过于甘,肾气为土掩,而不上交于心,则心气亦不得下交于肾,所以郁抑而为喘满也。肾气不衡,即肾气独沉之变文, 
见心肾交,则肾脉一高一下,犹权衡。然知独沉为有权无衡也。则不衡二字恍然矣。夫肾间之气,升灌于上,则为荣华; 
独沉于下,则为枯谢。《难经》谓五脏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不满五十动一止者,肾气先尽。故知肾气独沉,非细 
故也。 
问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此何解也?曰∶此人身消息之所在。王注牵强,不合乎道。夫人天真之气,全 
在于胃,津液之多寡,即关真气之盛衰。而胃复赖脾以营运其津液,一藏一府,相得益彰,所以胃不至于过湿,脾不至 
于过燥也。观下文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浓,其为脾过燥,胃过湿可知。然终是相连脏腑。嘿相灌渗,所以脾气 
但言不濡,病反在胃,且未甚也。至以过酸之故,助其曲直,将胃中津液,日渐吸引,注之于肝,转觉肝气津润有 
余矣。肝木有余,势必克土,其脾气坐困,不至于绝不已耳。若胃中津液尚充,纵脾气不濡,有濡之者在也,亦安得坐 
毙哉? 
问味过于苦,胃气乃浓;味过于辛,精神乃央。注谓浓为强浓。央为久长。岂五味中酸咸甘多所损,苦与辛多所益 
乎?曰∶二义原不作此解,王注与《经》文全相背谬。观于胃气乃浓,繇于脾气不濡,明系脾困,不为胃行津液,胃气 
积而至浓也。胃气一浓,容纳遂少,反以有余成其不足,更难施治。今人守东垣一家之学,遇胃病者咸用补法,其有愈 
补愈胀者,正坐此弊。如西北之人,喜食生硬面酪。迨至受病,投以牵牛、巴豆,乃始畅适。即香、砂、桔、半,用且 
不应,况用参、术之补乎?《内经》有言胃气实则胀,虚则泄,盖可知矣。至精神乃央,上文既云筋脉沮弛,明是筋脉 
得辛而缓散不收也。况人之精神,全贵收藏,不当耗散,宁有辛散既久,而不为殃害者耶?曰央则其为病,且有卒暴之 
虞矣。相传多食辛令人夭,岂不然哉? 
问味过于咸,大骨气劳,从前无解,请一明之。曰∶身中消息,有谓心未有不正,肾未有不邪者,以肾为作强之官 
也。有谓肾未有不正,心未有不邪者,以心为情欲之府也。大骨气劳,心肾两有所涉,而实有不尽然者,尝见高僧高道, 
栖真习定,忽焉气动精倾,乃知味过于咸,大骨气劳之说,不尽关于情欲耳。盖食咸过多,峻补其肾,腰骨高硕之所, 
其气忽积,喜于作劳。气既勃勃内动,则精关勃勃欲开,虽不见可欲,而不觉关开莫制矣。《经》谓强力入房,肾气乃伤, 
高骨乃坏。此固嗜欲无节者之本病,奈何清修卓练之士。每于菜蔬间,多食咸藏浓味,以亏道体。无有以《内经》之理, 
一陈其前者。及病已成而食淡斋,长年累月自苦,亦足补偏救敝,然不如当日味勿过咸之超矣,因并及之。 

卷一
申明《内经》法律
属性:x一申治病不明标本之律x (律一条 发明《内经》二条) 凡病有标本,更有似标之本,似本之标。若不明辨 
阴阳逆从,指标为本,指本为标,指似标者为标,似本者为本,迷乱经常,倒施针药,医之罪也。 
治病必求其本。 
万事万变,皆本阴阳。而病机药性,脉息论治,则最切于此。故凡治病者,在必求于本,或本于阴,或本于阳,知 
病所繇生而直取之,乃为善治。若不知求本,则茫如望洋,无可问津矣。今世不察圣神重本之意,治标者常七八,治本 
者无二三,且动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究其所为缓急,颠倒错认,举手误人,失于不从明师讲究耳。所以凡因病而致 
逆,因逆而致变,因寒热而生病,因病而生寒热者,但治其所生之本原,则后生诸病,不治自愈。所以得阴脉而见阳证 
者,本阴标阳也。得阳脉而见阴证者,本阳标阴也。若更治其标,不治其本,则死矣,为医而可不知求本哉? 
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间;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 
可知。言热未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 
中道而行,无所疑问,不有真见,安能及此?粗工妄谓道之易知,故见标之阳,辄从火治;假热未除,真寒复起。 
虽阴阳之气若同,而变见之形迥异,粗工昧此,未有不迷乱者矣。 
百病之起,多生于本。六气之用,则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太阳寒水,本寒标热;少阴君火,本热标寒,其 
治或从本,或从标,审寒热而异施也。少阳相火,从火化为本;太阴湿土,从湿化为本,其治但从火湿之本,不从少阳 
太阴之标也。阳明燥金,金从燥化,燥为本,阳明为标;厥阴风木,木从风化。风为本,厥阴为标,其治不从标本而从 
乎中,中者中见之气也。盖阳明与太阴为表里,其气互逆于中,是以燥金从湿土之中气为治。厥阴与少阳为表里,其 
气互通于中,是以风木从相火之中气为治,亦以二经标本之气不合,故从中见之气以定治耳。若夫太阳少阴,亦互为中 
见之气者,然其或寒或热,标本甚明,可以不求之于中耳。至于诸病,皆治其本,惟中满及大小二便不利,治其标。 
盖中满则胃满,胃满则药食之气不能行,而脏腑皆失所禀,故无暇治其本。先治其标,更为本之本也。二便不通,乃危 
急之候,诸病之急,无急于此,故亦先治之,舍此则无有治标者矣。至于病气之标本,又自不同。病发而有余,必累 
及他藏他气,先治其本,不使得入他藏他气为善。病发而不足,必受他藏他气之累,先治其标,不使累及本藏本气为善。 
又如病为本,工为标,工不量病之浅深,病不择工之臧否,亦是标本不得也。缘标本之说,错出难明,故此述其大略云。 
x一申治病不本四时之律x (律一条 发明《内经》五条) 凡治病,而逆四时生长化收藏之气,所谓违天者不 
祥,医之罪也。 
治不本四时。 
不本四时者,不知四时之气,各有所本,而逆其气也。春生本于冬气之藏;夏长本于春气之生;长夏之化,本有夏 
气之长;秋收本于长夏之化;冬藏本于秋气之收。如冬气不藏,无以奉春生;春气不生,无以奉夏长;不明天时,则 
不知养藏养生之道,从何补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又夏为寒变。 
阳气不能鼓动而生出,内郁于肝,则肝气混揉,变而伤矣。肝伤则心火失其所生,故当夏令而火有不足,寒水侮之, 
变热为寒也。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又秋为 疟。 
阳气不能条畅而外茂,内薄于心,燠热内消,故心中洞然而空也。心虚内洞,则诸阳之病作矣。心伤则暑气乘之, 
至秋而金气收敛,暑邪内郁,于是阴欲入而阳拒之,故为寒。火欲出而阴束之,故为热。金火相争,故寒热往来而为 
疟。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又冬为飧泄。 
肺热叶焦,为胀满也。肺伤则肾水失其所生,故当冬令而为肾虚飧泄。飧泄者,水谷不分而寒泄也。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又春为痿厥。 
少阴主藏,少阴之气不伏藏,而至肾气独沉,则有权无衡,如冷灶无烟,而注泄沉寒等病作矣。肾伤则肝木失其所 
生,肝主筋,故当春令而筋病为痿。阳贵深藏,故冬不能藏,则阳虚为厥。此可见春夏生长之令,不可以秋冬收藏之 
气逆之。秋冬收藏之令,不可以春夏生长之气逆之。医者而可悖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旨乎? 
x一申治病不审地宜之律x (律一条 发明《内经》六条) 凡治病,不察五方风气,服食居处,各不相同,一 
概施治,药不中窍,医之过也。 
治不法天之纪、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天时见上,地之寒、温、燥、湿、刚、柔,五方不同。人病因之,故《内经》以《异法方宜》名篇,可见圣神随五 
方风气,而异其法以宜民也。 
东方之民,食鱼而嗜咸,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 
亦从东方来。 
鱼发疮,盐发渴,血弱而热,易为痈疡。 
西方之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 
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水土刚强,饮食脂肥,肤腠闭封,血气充实,外邪不能伤。病生于喜怒思忧恐,及饮食男女之过甚也。 
北方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 ,故灸 者,亦从北方来。 
水寒冰冽,故生病于藏寒也。 
南方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 ,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 
方来。 
食 所食不芬香也,酸味收敛,故人皆肉理密致。阳盛之处,故色赤。湿热内淫,故筋挛脉痹也。 
中央地平以湿,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 
东方海,南方下,西方北方高,中央之地平以湿,地气异,生病殊焉。 
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随五方用法,各得其宜,惟圣人能达其性情耳。 
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 
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 
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失寒凉者胀,失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 
大小之异耳。西北之气,散而收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 
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高者其人寿,下 
者其人夭。 
x一申治病不审逆从之律x (律一条 发明《内经》二条) 凡治病有当逆其势而正治者,有当从其势而反治者, 
若不悬鉴对照,而随手泛应,医之罪也。 
不审逆从 
不审量其病,可治与不可治也。 
逆从倒行,反顺为逆也。 
逆从者,以寒治热,以热治寒,是逆其病而治之。以寒治寒,以热治热,是从其病而治之。从治即反治也。逆者正 
治,辨之无难。从者反治,辨之最难。盖寒有真寒假寒,热有真热假热,真寒真热,以正治之即愈。假寒假热,以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