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超级能源强国 >

第415部分

超级能源强国-第415部分

小说: 超级能源强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林永贵是希望两名专家向苏城证明胜利油田的实力的。没有太多的利益纠葛,算是一种jing神需要。

    再怎么说,他也是副部级的官员,也需要证明自己。

    可惜,两名专家无法配合他。年龄稍长的研究员纠结片刻,道:“听说大华实业准备开发巴库的旧油田了,那说明他们的三次采油的水平,到了实用阶段,我们的还不行。”

    这下子,林永贵明白了,诧异道:“咱们的三次采油技术还不能用?其他油田呢?”

    “咱们的三次采油技术是最好的。”专家说着小声一点,道:“咱们的三次采油所,以前就和大华实业的三次采油所合作的。后来退出的一些研究员,都在咱们研究所呢。其他几个油田的三次采油才刚开始。”

    “但还是不能实用?”

    “不划算。我们算过,就现在的技术,采一吨稠油,光是化合聚合物的成本就要1000多块,设备和人工成本还没算呢。”年长的研究员如此解释着。

    三次采油的技术,基本上都是将某物强通至油藏内,从而换取原油出来。最初的三次采油技术多用蒸汽,但它的成本和能源成本是密切相关的,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聚合物驱,以及二氧化碳驱等技术。

    但不管是哪种技术,其所需的数量都是相当多的,成本也会随着三次采油的难度而上升。

    年纪稍轻的研究员也有40岁了,他接着话道:“其实,我们用三次采油的技术生产出来的原油,还是有利润的。因为采油的成本主要是人民币,获得的原油可以用美元结算,还是划算的。”

    林永贵一听,终于来了jing神,问:“那怎么不用?”

    “要工业生产,一次投入的成本还不少

    。而且,不如留着原油,等技术成熟以后再进行。”年长的研究员没那么急切,稍微滴了些凉水。

    林永贵沉吟着,问:“这么说,大华实业在巴库做的,是赔本赚吆喝?”

    “不好说。也许……大华实业的技术会更好点。”

    “能把成本降的多低?”

    “不好说。也许……降低20%?”

    林永贵登时皱起了眉,这一次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不好看,而是转而为苏城担心起来。

    石油采掘的成本,不能用单纯的生产成本来计算。

    中东的石油开采成本是最低的,平均还不到2美元,许多地方干脆不到1美元,可以说是挖一锄头,石油就自己往外喷,和中国山*西弯腰捡煤可相媲美。但要,是说中东的石油成本是2美元,那肯定是不对的。

    综合计算,中东的石油公司,每桶原油的平均成本肯定要超过8美元了,到了九四九五年,超过10美元也不奇怪。如果是税率较高的外国公司,或者是采用分成协议的公司,那成本达到20美元也是正常。

    国家石油公司和私人石油公司的成本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是越来越大的。这一点不用重生穿越,只要是业内认识都能看清楚。

    也就是说,作为私人公司,前往阿塞拜疆开采油田,非开采成本本来就不低。

    苏城用旧巴库油田做开端,哪怕能短暂的省掉某些开支,高额的开采成本也不是好事。

    国外不比国内,光是想想那么多的聚合物,从国内运输到阿塞拜疆,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最后,若是开采出来的石油价值,和开采成本差不多,那就丢人了。

    不光丢人,说不定还会引起非议。

    这一次的阿塞拜疆总统大选,可是吸引了许多国内高层的关注,而关注的焦点,就是大华实业。

    是有着强烈的危机感的。对于能够为中国获取原油的苏城,许多人都持着看好的态度。

    林永贵深知这种“看好”的珍贵,若是因为巴库旧油田而损失,那就太可惜了。

    这种想法是不能公之于众的。林永贵眼神一凝,道:“有关三次采油的事,你们不许再提,大华的事也不许再提,这两天,你们就在京城好好玩一玩,回去以后,就说是来给我做咨询的,其他的都不许说。”

    年长的专家很为难的道:“我们都是研究三次采油的,这次出来,好多人都知道。”

    “把知道的人的名字写出来,我让人一一通知。”经历过运动年代的林永贵太知道怎么处理这种事情了。他不仅准备封锁自己这边的消息,还准备帮苏城封锁其他方面的消息。

    ……(。)

第五百五十一章 让我帮忙() 
在石油企业眼里,生产石油永远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石油炼化技术,节能技术,还是再生环保技术,它们终究都是如何使用能源的技术

    。在能源紧缺的时代,这些技术都是能源企业所谓的次要技术。

    真正的首要技术,只能也必须是生产能源的技术。

    二次采油的注水技术,陆上深井的开采技术,浅海石油的开采技术,深海石油的开采技术,页岩气水力压裂技术,同样还有三次采油技术,这些能够实实在在增加能源供应的技术,才是能源企业的核心技术,是它们的看家领。

    如果不是那一次次的开采技术的提升,早在20世纪40年代,世界上就没有足量的石油供应了。

    一旦这种事情发生,能源开采企业固然失去了价值,能源利用企业同样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而事实是,向井下注水的二次采油技术,将石油危机延缓到了20世纪60年代,接踵而来的西方“油荒”,使得海底地形复杂,海上其后恶劣的北海石油得以开发,到了九十年代,昂贵的深海石油开发技术,令石油增产无望,由此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的环保先锋,以及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等新能源技术……最终,是页岩气技术挽救了世界能源。不过,那已经是20年以后的事了。

    自90年代开始的石油开采技术的停滞,是很令人头疼的。它在事实上造成了石油匮乏的假象,从而令供给问题逐渐演变成严重的经济问题。

    是的,从技术角度,石油匮乏根就是一个假象。

    如果用保守的观点,也就是西方石油公司的观点来看。石油还能用50年。那是以现有的技术水平,以及此时发现的石油储量来判断的……自60年代以来,石油专家们就判断石油能用50年,70年代他们说“石油还能用50年”,80年代他们说“石油还能用50年”,90年代他们依然说“石油还能用50年”。

    然而,90年代的技术缓进,的确令这种观念被强化了,因为石油开采技术仿佛没有了提高的可能。

    也许石油开采的速度加快了。石油开采的污染变小了,石油开采的浪费减少了……但就像石油公司关心的内容那样,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它们不会让石油变多。

    唯一能让石油变多的手段,只能是发现更多的油田。

    这种做法。自然只能增加更多人的焦虑情绪。

    可以说,在90年代中期,能源危机的yin影第一次全面扩大,而且持续的最久……

    直到页岩气技术成熟以前,能源开采技术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革命xing进步。

    深海石油开采技术和三次采油技术,都只能迟滞石油供给的威胁,油价也是这样。一路攀升上去的。

    也许,只有前苏联的石油理论,能够真正挽救能源危机……

    不过,三次采油技术虽然不是一种革命xing的进步。但它仍然能够给一个大型油田带来年增产30%以上的好处,也是页岩气技术成熟以前的少数能够增产的有效采油措施。它的价值相对于页岩气技术有所逊sè,但仍然是能够媲美深海石油开采的高端技术。

    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都是现成的例子,到2013年。大庆年产原油5000万吨,三次采油的产量已超过三分之一。也就是1500万吨,相当于一条来自境外的原油输入管道,按照当年每吨700美元以上的原油价格,这就是100亿美元以上的营收

    这种技术进步带来的利润,不用经历复杂痛苦的竞标,不用经过产油国和石油公司的辛苦博弈,不用增加劳资双方的矛盾冲突,实在是再“清洁”不过了。

    若要评选21世纪初最重要的能源技术,页岩气的压裂技术毫无疑问要排在三甲之列,但若是评选一个年度重要的能源技术,那三次采油技术只要不和页岩气撞车,妥妥的能拿个第一回来,就算碰上蒙人的生物能源技术,当年也不一定会落于人后。

    像是林永贵这样的国企官僚,从来都不把技术进步放在心上,可私企领导就不一样了。

    如此“清洁无害”的利润,哪怕一个油田一年只能增产100万吨,那也绝对拥有引进的价值——这可是2亿美元以上的毛收入,换成其他行业,要能增加这个数字的营业额,就是把毛剃了裸奔,老板们都干。

    因此,林永贵出于比较之心得到的结论,其他大型石油公司也都能得到。

    而且,随着旧巴库油田真的在恢复井区,他们的关注度也在提升。

    11月中旬,阿塞拜疆大选结束一个月以后,苏城重返巴库。

    他乘坐的石油总公司包机上,除了苏城和舒兰,还有jing挑细选出来的数名大华供应商,数名曙光理事会成员,以及大量的大华实验室研究员。

    对于巴库旧油田的开发,饱含兴趣者大有人在,没有坐上包机的先生女士们,多半也会通知国内公司,让他们派驻在阿塞拜疆或者哈萨克斯坦的员工去考察一番。

    这令林永贵觉得紧张。

    他非常担心苏城的“把戏”被广而告之,不管从友谊的角度,还是从利益的角度,林永贵都不希望苏城就此沉沦。

    而中国的政治,就像是热气球,只要一个小洞,就可能自天空跌入谷底。

    林永贵直到要去油井了,才找到合适的时机挤到苏城的大商务车里,厚着脸皮道:“我有些事情要找苏董谈,你们先坐我的车吧。”

    这里是阿塞拜疆,他就是副部级干部也没有自己的车。

    同车的杨明、古洪军和张超,还是乖乖的下车了。

    舒兰也要下车,被林永贵拦住了,他再厚着脸皮。也不能这么厚,于是笑道:“不是太大的事,你留下没事。”

    原坐在车尾镇宅的阿塞拜疆保镖举手,问:“我不懂中,我开车吗?”

    林永贵听的眼睛都要凸出来:“你不懂中,你说的是什么?”

    “就会几句。”这位保镖的确是新学乍练的。

    苏城咳嗽一声,道:“叫阿二过来开车吧。”

    阿塞拜疆二号保镖简称阿二,这位更擅长职工作,语言天赋较阿塞拜疆一号保镖弱。中水平基处于“你好”的阶段,完全能够胜任听不懂中国话的任务。

    林永贵等车开了,才轻声道:“苏城,我知道你想证明大华实业的技术水平高,但用这种方法……我的意思是

    。万一被人发现了,对声望的打击很大,得不偿失呐。”

    苏城满脸的不解,道:“被人发现什么?”

    林永贵以为他不愿意承认,绕着弯子道:“三次采油利润率低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它的利用价值就不大了。最近在巴库的外国人多,要是让人家看出来。又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

    “是啊。”

    “大华的三次采油利润率虽低,但利润也还过得去。”

    林永贵直接问了:“有多少?”

    苏城稍迟疑,道:“吨聚增油20吨吧。”

    苏城不是他的下属,自然不会像是那两名专家似的。知情达趣的将术语翻译成简单的成。

    “那是多少?”林永贵更糊涂了。

    苏城哑然,摇摇头,道:“我们的聚合物干粉的成在1万多元每吨吧,能增油20吨。三分之一的成。”

    比起注水的二次采油,三次采油的成显然高多了。光是聚合物干粉的每桶成就有10美元以上。尽管如此,剩下的20美元扣除成,仍然有不小的利润空间,可以说是真正的工业化了。历史上,国内的大庆油田要达到这个水平,还得三四年时间的奋斗,而且,少不了国外“同僚”的帮助。

    大华实业提前四年时间,将聚合物驱的三次采油技术开发到工业化水平,光是专利就能赚疯,苏城要下了巴库老油田,摆明了就是炫耀加展示的。

    林永贵却难以相信,他按照国内通行的法则,加上了一点余量,暗想:估计成最少一半,和研究所的专家估计的差不多。

    但是,他也不能直接“拆穿”苏城,只点道:“真要有这么低的成才好。”

    “当然,到时候你看演示就知道了。”苏城很高兴双方达成一致。

    林永贵暗叹一口气,心想:看来必须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