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4-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孛尔吉提督的身先士卒和军法处的到来,使得龙骑兵爆发出了巨大的潜力,被压制了许久的龙骑兵竟然渐渐地扳回了劣势,与哥萨克骑兵杀得难解难分。
而苏尔古特的俄军见援军在鄂毕河左岸与明军杀得天昏地暗,他们也按捺不住了,从南面和西面两个方向同时杀出,他们试图与城外的俄军里应外合击败明军。
城外的明军早有准备,从城内冲出来的俄军遭到了明军的阻击。明军利用阵型将俄军死死地拖在苏尔古特的城门口,而狭窄的城门口又正好适合明军的火炮集中火力攻击。
明军在攻城上虽没占到优势,但在防止俄军突围上却是占尽了优势,密集的火炮攻击,使得聚集在城门口的俄军死伤惨重。此刻明军的炮手根本不需要瞄准,只需要将炮弹打到城门口地方就必定能给俄军造成伤害。
高甲见苏尔古特的俄军发起了攻击,他立刻下令要求步兵加紧攻势,现在步兵的优势明显,俄军步兵被明军的步兵打得节节败退,但此时城外的俄军受到苏尔古特俄军的影响,士气大涨,双方又陷入了胶着之中。
一个多小时之后,虽然城外的战斗还未分出胜负,但苏尔古特城那边已经分出了胜负。在密集的火炮和明军的天启枪攻击之下,苏尔古特的俄军在数次进攻无果的情况下,被迫又退回了城内。
“传令,令预备队出击,支援龙骑兵。”高甲见状,毫不犹豫地投入了龙骑兵的预备队。
预备队的投入,使得龙骑兵终于开始开始占据上风了。而苏尔古特城俄军的失败,已经影响到俄军援军的士气。
明军现在的气势如虹,给了俄军援军极大的压力。在明军的压力之下,率先逃跑的居然是一直占据着上风的哥萨克骑兵。哥萨克骑兵缺乏纪律性,而俄军对哥萨克骑兵的约束又不够在这一刻毫无保留地被暴露出来了。
哥萨克骑兵来去如风,他们撤离战场的速度非常快,俄军甚至还来不及反应,哥萨克骑兵就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
侧翼失去了哥萨克骑兵的保护,俄军的步兵完全暴露在明军的攻击之下。仅仅不到半个小时,俄军的援军就全线溃败。
当苏尔古特城内的俄军将领们举着望远镜看着城外四散奔逃的俄军的时候,他们的心情降到了冰点,他们彷徨了,他们知道援军暂时肯定不会再有了,是困守苏尔古特城,还是投降?此刻他们心中都没有了答案。
战斗结束后的第二天,高甲把握住时机派出了使者进行劝降。
俄军也给出了投降的条件,那就是要明军允许他们在保留武器的条件下撤离苏尔古特。这个条件被高甲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在劝降失败之后,当天下午,明军对苏尔古特城再次发起了猛攻。俄军虽然士气低落,但凭借着城内的防御工事还是击退了明军的进攻。
而别列佐沃的八千明军此时也顺着鄂毕河南下与另外一支进攻托博尔斯克的明军汇合了。托博尔斯克是秋明城的门户,是俄军在鄂毕河上最重要的据点。但由于援助苏尔古特,托博尔斯克城内只有一万俄军,不过从秋明出来的俄军两万援军也在向托博尔斯克进发。
祖大寿迫不及待地向托博尔斯克进军,他是怕苏尔古特城陷落之后,俄军会放弃托博尔斯克退守秋明城,这样的话,不利于明军分割消灭俄军的主力。
五月二十日,俄军的援军先一步抵达了托博尔斯克,托博尔斯克的俄军守军达到了三万三千余人。
五月二十三日,祖大寿的大军抵达了托博尔斯克。抵达托博尔斯克之后,祖大寿并没有立刻发起攻击,而只是将托博尔斯克给包围了。
五月底,苏尔古特的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明军击破了俄军在苏尔古特城东面的防守,苏尔古特城的三万俄军被俘虏者多达一万八千余人。
(本章完)
第482章 秋明()
高甲的军队在夺取苏尔古特之后,按照战前计划开始扫荡鄂毕河流域的俄军小型军事据点,为进攻秋明城做最后的准备。
半个月的之后,俄军控制下的塔拉等小型军事据点纷纷沦陷落入明军的手中,整个鄂毕河流域以东仅剩下托博尔斯克还在俄军的手中。
托博尔斯克的俄军顽强出乎祖大寿的意料,托博尔斯克就像一个颗钉子一样,钉在了鄂毕河流域,祖大寿已经在托博尔斯克围攻近二十天了还毫无进展。
六月十七日,高甲率领的两万明军与依然还在托博尔斯克奋战的祖大寿汇合。此时汇聚在托博尔斯克的明军已经接近七万人。
“大人,托博尔斯克是俄军在西波尔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它自建立之日起,便是俄军在西波尔的中心,其地位甚至超过了秋明城,而它的坚固程度更是超过秋明城,所以我认为我军对托博尔斯克应该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高甲提议道。
“继续说……”祖大寿想了想,点点头道。
“大人,我军已经扫清鄂毕河上俄军的据点,完全疏通了到秋明城后勤补给线,我建议我军可以用少量的兵力牵制住托博尔斯克的守军,大军转而进攻秋明城。首先秋明城的坚固程度远不如托博尔斯克,而且如果能拿下秋明城,此战便大局已定。俄国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此刻就在喀山,夺取秋明,我军不但可以切断托博尔斯克的退路,而且还可以威胁远在喀山的俄国沙皇。”高甲继续说。
“喀山距离秋明足有两千多里路。”祖大寿轻声道。
“可是在这两千多里的路程里,俄军没有任何坚固的军事据点,对于我军来说,可以说是一马平川,我军完全有能力在一个半月之内抵达喀山,如果使用骑兵突袭的话,速度会更快。”
祖大寿走到地图边,仔细看了一阵,才说:“传令,今日暂停攻城,修整一日。”
“诺。”
“高甲,我留两万人给你牵制托博尔斯克的守军,后日四更天,我便率领五万大军前往秋明。”祖大寿道。
“诺。末将一定会将托博尔斯克的俄军拖在此地。”
……
秋明城建于1586年,其名称来源于蒙古语,意思是“万人之城”,其地位远不如后世,在后世,秋明是俄罗斯乌拉尔河以东的第一大城市,更是被称为“石油之都”。
对于明军主动进攻秋明,秋明的俄军也做出了回应。秋明现在有超过三万的俄军,其中有一半是哥萨克骑兵。这就使得秋明的俄军决定主动迎击祖大寿的明军。
七月三日,图拉河畔。
祖大寿率领的明军与秋明的俄军一早便在此摆开了阵型,这是一场决定这场战役胜负的决战。明军获胜,明军便可以长驱直入,将战线一直推到喀山附近,而俄军获胜,明军将不得不退回停战协定规定区域之内,更是意味着明军将在数年甚至上十年之内将无法对西波尔的俄军发起攻击。
俄军的哥萨克骑兵从来都是战场上最拉风的,唯一能与之相比的可能就是翼骑兵,但现在明军只在京师都督府还保留了一支五千人的翼骑兵,但这支翼骑兵的观赏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实战意义了。翼骑兵的耗费太大,是朱由校取消翼骑兵的根本原因。
曾经波兰人就是依靠翼骑兵击败哥萨克骑兵的,但是最后波兰人还是没有耗过哥萨克骑兵,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波兰人训练翼骑兵不但需要钱,还需要时间,而哥萨克骑兵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长大了就是一名合格的骑兵,而且轻骑兵的消耗远远小于重骑兵。
而火器的出现,又使得训练出一名合格的士兵时间大大缩短,训练一名合格弓箭手的时间数倍于训练一名合格火枪手的时间。这也是火器出现之后,虽然射程和威力跟弓箭十分接近却迅速取代弓箭的原因。
这也是朱由校深知哥萨克骑兵的厉害,却没有重新组建翼骑兵的原因。
战场上哥萨克骑兵来去如风,在俄军步兵配合下,不停地骚扰明军的步兵方阵,试图扰乱明军的步兵方阵。而祖大寿在第一天完全是试探性的,他以防守为主。他在出战之前就被朱由校叮嘱过,一定要注意俄军的哥萨克骑兵。高甲虽遭遇过哥萨克骑兵,但当时的哥萨克数量不过两三千人而已,不像现在有一万五千余哥萨克骑兵。
俄军的第一天攻击也是试探性的,他们在接连失利的情况下,对明军非常忌惮,他们也不敢一开始就孤注一掷,他们也想找出明军的弱点。
第一天战事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双方很默契的都收兵,双方一天的战斗下来也不过死伤一两千人而已。
到第二天,俄军明显加强了攻势,投入了更多的兵力。而祖大寿也在步兵方阵两侧有意识地布置龙骑兵,以减轻步兵方阵的压力。
祖大寿对龙骑兵使用比高甲更有心得,他吸取了高甲在对抗哥萨克骑兵的经验,给龙骑兵多装备了一枚手雷,而且在战前要求龙骑兵在对抗中充分利用马枪的优势,这使得在龙骑兵与哥萨克骑兵的对抗时,龙骑兵虽机动性弱于哥萨克骑兵,但依仗着火器上的优势并不落下风。
第二天战事明军与俄军依然是胜负难分,只不过双方伤亡比前一天已经多了两倍,明军更是投入了近七成的火炮,而俄军则是全部的火炮都投入进来了,双方的火炮将整个图拉河炸得坑坑洼洼的。
到了第三天,祖大寿一次就投入了三万五千名士兵和全部火炮,他决定利用龙骑兵牵制俄军的骑兵,而在中军需求突破,先击溃俄军的步兵。
俄军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投入了两万三千名士兵。双方的重兵投入,使得图拉河畔看上去全都是人。
双方首先交战的是炮兵,由于重炮不便于携带,这使得明军在重炮数量上并不占优势,明军占优势的火炮只是轻型火炮。
(本章完)
第483章 决定禅位()
祖大寿投入重兵,使得整个河畔上都是人,极大地约束了哥萨克骑兵的机动性。而龙骑兵充分利用这点成功地压制住了哥萨克骑兵。
在火炮上,俄军背靠着秋明城,秋明城上的火炮利用地形上的优势,在射程上稍微占据了优势,但明军的火炮在射击精准度上要超过俄军,这让双方炮战一时之间胜负难分。
但明军的步兵优势明显,这得益于明军火器上的优势,轻中型火炮虽无法打到秋明城,但却能有效地打击俄军的步兵阵型。
第三天上午的战事非常胶着,双方依然胜负难分。但在下午一时左右,明军却取得突破,明军的炮兵经过近两天的努力彻底打哑了秋明城上俄军火炮。失去了炮火的掩护,俄军也彻底暴露在明军的火炮之下,尤其是明军的重炮,能覆盖整个暴露在秋明城外的战场。
在明军猛烈的炮火轰击之下,俄军的步兵再也无法组织有效的阵型,缺少阵型保护的俄军步兵迅速溃败。本来与明军势均力敌的俄军骑兵在步兵溃败之后,也失去了战心,俄军的骑兵瞬间也跟着溃败了。
哥萨克骑兵有着速度优势,能迅速脱离战场,而俄军步兵就不行了,根本无法逃跑龙骑兵的追杀。而明军更是趁势一举拿下了秋明城。
拿下秋明城,也让托博尔斯克的俄军彻底失去了希望。
七月下旬,托博尔斯克的俄军就投降一事与明军达成协议,祖大寿同意托博尔斯克的俄军退回喀山,但是俄军要缴出全部的武器。而此时托博尔斯克的俄军只剩下不到两万人了。
明军在秋明修整了数天之后,五万明军再次踏上了东征的路途。其实到此,明军此战的目的已经达到,帝国已经控制了乌拉尔山以东的广大区域,整个西波尔已经全部在帝国的控制之下。
明军再次远征,一是逼迫沙皇俄国和谈,进攻喀山现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帝国能打通西北的通道,从帝国的西北进攻喀山,否则的话,光是补给就能拖死明军;二是为了在乌拉尔山一带构建防御工事,以便防备沙皇俄国的进攻。
这一场战役,俄军前后损失了近六万人,这对现在的俄国来说是致命的。而在西面,俄国在面对着波兰人咄咄逼人的攻势的时候节节败退,眼看着马上就要失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了。
相对于一片荒凉的西波尔,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才是俄国的核心利益。沙皇阿列克谢决定再次和大明和谈,八月中旬,阿列克谢派出了使者。而明军的大军在抵达乌拉尔山一带之后便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十二月,朱由校收到了沙皇俄国请求和谈的消息。
“朕只有一个要求,这次协定上,要明确帝国与俄国以乌拉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