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24-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五千人齐声高呼道。这个“杀”字仿佛是来自地狱的呼喊,能慑人魂魄一般,在场的漕工不由自主地都开始纷纷跪下。
“传令,将闹事的人全部绑起来,等候陛下发落。”孙传庭冷声说道。
“诺。”
从军队进场到解决所有的问题只不过十几息的时间。来得快,结束得更快,这给了张国纪莫大的信心,张国纪决定要将开业仪式进行下去,“孙都督,杨千户,既然来了,不如一起参加完这开业仪式了再走。”
“伯爷,可是现场现在是一片狼藉,不如改日吧。”刘柒建议道。
“日子不能改,我们一定要迎难而上,绝不能辜负陛下所托。”张国纪一本正经地说道,显然已经将刚才的恐惧全部都抛到脑后了。
……
皇家海运公司的开业仪式被漕帮这么一闹,整个开业仪式的氛围瞬间就差了许多,但总算是按照流程全部做完了。
漕帮大闹皇家海运公司的消息被快马送到了朱由校这里。
“严惩首恶,从者一律释放,另传旨锦衣卫与督察院配合,此事一定要追查到底。”朱由校冷声说道。
“陛下,臣觉得这群乱民如果就这么放了的话,恐怕日后还会作乱,不如干脆流放算了。”王礼乾轻声建议道。
“不用了,漕工大多也是穷困百姓出身,这一切背后肯定是有人指示的,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只要能彻底铲除首恶,这群漕工就乱不起来。”朱由校说道。
“诺。”王礼乾说道。
……
漕运一事牵涉甚广,锦衣卫和督察院这一查,就查了半年的时间,前前后后牵连到了数十人,其中被斩首者多达七人。漕运之事在朱由校的铁腕手段之下,被强行镇压了。
在追查漕运一事期间,大明迎来了天启十二年,公历的1632年。
朱由校的穿越,他已经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杨爱就是其中之一,在历史上,当时虚岁只有十五岁的柳如是嫁给年逾花甲的大学士周某为侍妾,周某极其喜欢柳如是,他常把柳如是抱于膝上,教她读诗学文,只不过柳如是命运坎坷,嫁给周某没多久,周某就死了,柳如是被迫下堂而去,重操青楼旧业。
而在这个时空,柳如是是幸运的,她依然还叫杨爱,而且她的聪慧好学,让张嫣非常喜欢,张嫣一直将她留在身边,亲自教她诗文。
“陛下,妾准备让杨爱去帝国女子学院当先生,您觉得如何?”张嫣问道。
“杨爱,你自己的意思呢?”朱由校问道。
(本章完)
第298章 进入鄂尔多斯()
再次感谢阿春的打赏!
……
“我……但凭陛下吩咐。”杨爱犹豫了一下,轻声说道。
“朕可一直都没将你当外人,有什么想法直说无妨。”朱由校鼓励道。
“爱想学小小姐跟随皇上四处看看,待爱到桃李年华之时,便会定下心来到女子学院担任先生。”杨爱轻声说道。
“如此也好,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出去长长见识也是件好事。”朱由校赞成道。
“既然如此,就按陛下说的办的。”张嫣说道。
“女子学校的先生是不是不够了?”朱由校问道。
“按陛下的意思,今年九月初一要招新生,而且还要再招两个班的一年级新生,首先需要的就是女教师,妾最近就一直在忙这件事情。”张嫣说道。
“不好招吗?”朱由校问道。
“妾会想办法解决的。”张嫣说道。
“生源呢?”朱由校问道。
“生源倒不是问题,现在女子学校的名声可以说是响彻整个帝国,自从女子学校决定招收新生之后,无论朝廷官员还是民间的大商人都挤破脑袋想将自己家族的女子送到女子学校来,前几日,家父还想帮他几个商人朋友说情,但被妾拒绝了。”张嫣说道。
“宝珠,女子学校能有今天,你当据首功。”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妾不敢居功,这一切全都是皇上的功劳。”张嫣谦虚地说道。
“现在还有人反对女子学校吗?”朱由校问道。
女子学校是朱由校要办的,自从女子学校举办以后劝谏的奏章全部被他留中不发,劝谏的人看跟他说是没有用,就决定走皇后这条线,皇后是女子学校的名誉校长,现在女子学校决定扩大招生,肯定会招来一些人的反对。
“自从女子学校准备扩大招生之后,就有大臣希望妾能放弃这个决定。”张嫣说道。
“不用搭理他们,帝国总有一群人总是无法接受新事物,女子学校必须要办下去,到明年,朕会将一年级扩大的五个班。”朱由校说道。
“还要扩大吗?”张嫣疑惑地问道。
“嗯,以后每个年级都保持在五个班。”朱由校说道。
……
三月初一,满桂迫不及待地率大军进入了鄂尔多斯,此时的鄂尔多斯一片狼藉,留守在鄂尔多斯的百姓几乎快陷入绝境了,就只差“杀人相食”了。
“传令,全军戒备,防止乱民抢粮;第二,发布告示,赈济灾民;第三,招募百姓,兴修鄂尔多斯城。”满桂停了一下,又说道,“第三点暂时延后。”满桂到达鄂尔多斯之后,按照朝廷的旨意立刻整顿鄂尔多斯。
满桂在鄂尔多斯开仓赈济灾民的消息像风一样迅速传遍了鄂尔多斯,没吃没喝的牧民们纷纷赶往鄂尔多斯。
“听说明军在鄂尔多斯开仓赈灾,散落在鄂尔多斯的部众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去投靠明军了。”说话的是林丹汗的右翼大总官虎鲁克寨桑。
“你是不是也想去?”塔什海直接问道。塔什海是林丹汗的左翼大总官。
“我的确想去,大汗都逃到青海去了,让我们在这里留守,而现在我们连牛羊都快吃完了,再下去就要吃马了,如果今年再遭灾我们可都要吃人了。”虎鲁克寨桑说道。
“投靠明军,我们的部众可都要分出来,到时候,我们就只能去异地担任明廷官员,你可要想清楚了。”塔什海说道。
朱由校在蒙古实行的政策虽然受到了底层百姓的拥护,但是却不得贵族们的心,这也是草原上蒙古部落情愿迁走,或者投靠后金,也不愿意投靠大明的原因。
“我考虑清楚了,再下去部众们都要饿死了,到时候投不投降明廷,结果都是一样,投靠明廷最少部众们还能活下来。”虎鲁克寨桑坚定地说道。
“既然你考虑清楚了,那我就不留你了,我们兄弟这么多年,你带着你的部众离开吧,我这边再考虑一下。”塔什海说道。
“嗯,我只带到鄂尔多斯路上的粮食,其余的都留给你,希望长生天保佑,让你能挺过来。”虎鲁克寨桑点头说道。
……
满桂通过开仓赈灾,迅速收拢了林丹汗散落在鄂尔多斯的数万部众。而且在马世龙的帮助下,又从陕西招募数万流民进入到了鄂尔多斯。
虎鲁克寨桑是满桂进入鄂尔多斯之后主动来投的林丹汗手下的最高官员,满桂亲自接待了虎鲁克寨桑。
“你的任命应该月内就会下来。”满桂说道。
“将军,不知道我会被派往何处?能否吐露一二,让我心里有点底。”虎鲁克寨桑来到鄂尔多斯之后,才知道现在的大明相比以前的大明,不止是更强大了,而且也更得人心了,他亲眼看到他的部众因为分到一碗粥而感激得叩头谢恩。
“应该是去大宁卫或者全宁卫,这两地正在立府,急需官员。”满桂说道。
“谢将军指点。”虎鲁克寨桑说道。
而在虎鲁克寨桑和满桂聊天的时候,军营外赈济灾民处,正式贴出了告示,宣布开始实行以工代赈的措施。
“奉陛下旨意,三日之后重修鄂尔多斯城,凡愿意参与重修鄂尔多斯的百姓,每日三餐管饱……”
“官爷,我报名。”告示一贴出,马上就有人说道。
“官爷,我也报名。”
……
现在虽是在开仓赈灾,但每天所吃的都是稀粥,而且都是用碾碎的土豆或者红薯熬制而成,每人每餐都只能喝一碗,在这样的情况,只能说不饿死人,想吃饱那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我这里只负责宣读告示,不负责报名的事。”
“请问官爷在何处报名?”
“明日在赈灾处报名。”
……
以工代赈的消息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传遍了整个灾民营地,第二日一早,无论男女老幼都赶过来报名。草原上接连遭灾,底层的百姓,最惨的人已经一年多没吃过饱饭了,稍微好点的,也近半年没吃过饱饭了,现在三餐管饱,这个条件比给工钱更有诱惑力。
(本章完)
第299章 贵族院()
再次感谢老丑高铭、minman、两重心字罗衣、书友1547563821、书友12****(看不到名字)的月票支持!
……
仅仅过了两个月,林丹汗的左翼大总官塔什海就率部众投降了满桂。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塔什海多次向林丹汗请求支援粮食,但林丹汗现在是自身难保,那里还有粮食救援塔什海,为了活下去,他才不得不投降满桂。至此,满桂不费一兵一卒就完全占领了整个鄂尔多斯地区。
六月初六,黄河于孟津决口,军民商户死伤无数。百姓转徙,沦为流民。朱由校知道在历史上,崇祯年间黄河曾多次决口,治理黄河是朱由校必须马上要做的事情。
“自潘季驯潘尚书治理黄河以来,黄河未曾发生过大的灾害,但人亡政息,只不过数十年的光景,黄河便再次决口,朕这次准备设立河道总督衙门,专门负责治理帝国境内的河道,朕希望能根治黄河水患。”朱由校说道。明朝总督河道和清朝的河道总督是有区别的。
“陛下,依潘尚书的‘束水攻沙’治理黄河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陛下要根治黄河水患,却是一项花费巨大的工程,去年的北伐以及军改使得国库到今年依然处于赤字,根据今年的财政预算,臣预计国库最少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填补亏空。”新任工部尚书张延登说道。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国库没钱,治理黄河之事要延后。”朱由校冷声说道。
“陛下,臣认为治理黄河可以分段进行治理,三五年之后必有小成,十年之内必有大成。”郭允厚躬身说道。
“可是还是需要钱,治理黄河非十年二十年之功,而是长期的过程,黄河中上游的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流失也是至关重要的。”朱由校说道。
“如果要在黄河中上游大面积地植树造林,牵涉到的钱钞会更多,国库暂时根本无力负担。”张延登继续说道。
“陛下,臣以为有必要进行税制改革,增加国库收入。”周应秋建议道。
“陛下,税制改革此时并不宜实行,军制改革刚刚才结束,整合军改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此时匆匆忙忙地进行税制改革,实在是不可取,势必会引起更多的波动。”韩爌首先反对道。
“臣也以为现在不是税改的时机,军改已经让民心浮动,去年漕工闹事便可以说明问题,要使民心安稳非得三五时间不可,而此时再上马税改,势必会让局势混乱。”孙承宗反对道。
“朕以为贵族院自成立以来,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责任,朕决定以后内阁成员由朕提名,贵族院决定七名内阁人选,三年之后,将在贵族院举行第一次内阁票选,以后五年举行一次,内阁成员可以连任一次,如遇临时情况需更换内阁成员,依然由朕提名,贵族院票选。”朱由校突然说道。
“陛下为何突然做出此决定?”孙承宗惊讶地问道。当然在场惊讶的人不止是孙承宗,而是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的惊讶,朱由校的这项决定绝对是颠覆性的,让所有人一时都难以接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朕以为内阁成员挑选,不能由朕一个人决定,也不能由朝廷官员自己决定,而是应该由置身事外的贵族院来挑选,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嘛。”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陛下圣明,内阁之事理该如此!”周应秋赞成道。
“朕已经给了内阁和贵族院三年的时间来调整适应此条新政,天启十五年三月份便要执行,另外河道总督一职由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张延登出任,负责黄河的治理。”朱由校说道。
……
对于朱由校关于内阁的决定,朝野也是议论纷纷。朝会之后,孙承宗特意约上韩爌、郭允厚两人商议今天之事。
“我以为陛下要推行新政,而内阁一直持反对态度,陛下才出自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