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吴法宪回忆录-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吴法宪回忆录》
切莫小看吴司令——《吴法宪回忆录——艰难岁月》
我的朋友际平寄来厚厚的两卷《吴法宪回忆录——艰难岁月》,在他的催促下,我放下最近感兴趣的章太炎,开始阅读这近千页的大部头“政治学习”材料。从目录上看,这书就象中共党史的提纲,除了第一章“我的一家人”和最后两章“阶下囚”、“保外就医到济南”,其余的简直是我们几十年来被强迫灌输的那种千篇一律的内容。我自幼不喜欢读《红旗飘飘》那样的书籍,对别人谈论四野X纵的司令是XX,叶挺独立团如何如何那样的话题恐怕连听的份都没有。再加上我读书慢,不会一目十行那样跳着来,不存在精读、泛读的事情,只有读或者不读。也幸亏我笨,才没有辜负吴司令的一片苦心。这本书真是难得的阅读经验,他的惊人记忆力,鲜活的个性,离奇的经历和军人的憨直调皮都使我对这个跃然纸上的吴司令和那个特定的文化环境思之再三,久久不能释怀。
一、恶名
近几年来对有人要给林彪翻案的事时有所闻,但看了媒体上曝的料并没有让我牵肠挂肚热血沸腾。一来我的家庭与我的经历都同那一事件没什么直接的联系;二来没人可以否认林彪在神化毛泽东的运动中起了相当拙劣的作用;至于共产党内的恩怨经过文革已经被搅得乌七八糟,世间令人同情的历史人物多了去了,谁有功夫有兴趣在言禁未开的当口去折腾这点陈芝麻烂谷子啊。无奈朋友推荐吴法宪的回忆录,又寄到我手上,不妨读一下罢。
吴法宪在文革期间达到了他政治生涯的顶峰,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经常出现在报纸和新闻纪录片之中,由于他一身军装,肥头大耳,笑眯眯的形象,被九一三事件之后的人们贬为土匪胡传魁那样的反派人物,只要一唱“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一个在样板戏《沙家浜》中虚构出的糊涂可笑的人物,土匪,汉奸加草包就出现在人的脑海里。正巧吴胡谐音,所以后来称他吴司令丝毫不带敬意。他在空军司令部娇宠林彪的儿子林立果的一句话更成了他永远也抹不去的恶行。他对林彪表示感恩的话,被批判材料用来夸张丑化他的人品,使他的公众形象固定在糊涂,献媚,口无遮拦,一无是处的大草包。其实政治人物遭到人们嘲弄讥笑,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象美国总统布什,副总统钱尼,不知有多少演员夸张模仿他们的举止言行,搞笑的生动刺激程度怕是比中国那些业余的同行过份多了。即使是象克林顿这样很有民望的总统,娱乐界也从来没有停止开他的玩笑。所不同的是,美国是对在位的政治家开一些玩笑,又是出自局外人的编排,完全是以开心取乐为主,不同于政治集团内用于整人的下三烂手段。中国是人家在位时以保护首长为名,封锁各种相关信息,从来也没有真正相信过群众,让老百姓来监督他们的“公仆”;下级官僚对上则唯唯诺诺媚之惟恐不及,等人家被拿下以后却又来发动群众,有意编排罪行,再来个批倒批臭,叫他遗臭万年,永世不得翻身。实在是太歹毒了一些。
正是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工具的严格控制,使大众不易了解政治领导人的个人资料,以至于建国以后的政治家明显地不同于一般公众人物,他们有意无意地变成了一群毫无个性的人。只是在被批判的时候,人们才能毫无顾忌地谈论他们。美其名曰民主,实际是内斗不择手段,愚民以障人耳目,与现代民主真乃天壤之别。虽然罗织的罪名事后看来很可笑,发下来的批判材料也让当时老百姓枯燥的生活增加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乐趣,但是一想到当年中国这么多懂和不懂的人都跟着老毛起哄,心里就不是滋味。在那样的文化环境里,政治人物的所作所为和优点长处一般老百姓几乎无从知晓,到了被批的时候拿出来的又都是负面的材料,媒体和批判会绝对不给挨批的人辩解的机会,所以也难怪大众对官的态度除了因不了解而产生惧怕和由于批判材料激发的憎恨。严格地说他吴法宪也不全是被冤枉,在他没出事之前发动群众,揭发批判别的人,他都积极参与了,唯其如此他的自述才更有特殊的价值。他的恶名是与这个体制的残忍和不人道互为表里的。一般情况下我比较缺少对党内失势者的同情心,乐于把办事的官员一概视为狗腿子,从而忽视了制度建设过程中人性的重要性。但读吴法宪的回忆录并没有引起我的幸灾乐祸心理,反而更增加了对不合理制度的恐惧。说到底,不能跟某一个人清算一个制度的缺陷。到了文革期间连吴法宪这样的政治局委员并参加中央文革碰头会的核心人物,都不清楚毛泽东的意图,更不要说普通老百姓了。既然这么虚妄,谈什么反毛泽东思想,反党呢?
回忆录里吴法宪并没有花功夫去诉冤屈,而是把这些事情的前前后后仔仔细细讲出来。象他在私下场合在听完林立果汇报之后,鼓励说:“今后你可以放手工作了,凡是有关空军建设、科研技术、航空工业,你就可以直接向林付主席汇报,你在空军可以调动一切,可以指挥一切。”这个著名的“两个一切”还成了日后最高法院判决他的主要罪名。吴法宪说:“实际上,不仅是林立果,就是我这个空军司令,在空军也不是能指挥一切、调动一切的。”明眼人,讲到这里也的确不必多解释了。对于一个空军最高长官而言,即使在非正式场合这么与自己上级的儿子讲话也不恰当。但以此而治罪,动静又搞得这么大,显然另有原因。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指挥一切,调动一切的人是老毛。有趣的是象他老人家那么法力无边,仍然苦于指挥不灵,调而不动,要不他为什么老在那儿强调路线斗争呢?说穿了,不就是谁跟谁一头,在一起谁说了算吗?这路线斗争闹的呀没完没了,闹到他得了天下还没有完,闹到把所有开国功臣都整趴下了都不成,闹呀闹呀,一直闹到他死。
二、谁跟谁
吴司令倒霉是因为林彪出事了。作家师东兵问他后悔不后悔跟了林彪,他说:“没什么后悔的必要,我跟林彪走完全是出自自愿,没人强迫我。我只是料不到他发展到这个地步而已。在那个年代,不跟这个也得跟那个,跟哪个也免不了栽跟头。”提到林彪对他的赏识和举荐,他说:“我很清楚,决定空军司令员这样的事情,没有毛主席的同意是根本不行的。但是没有林彪提议我来担任,毛主席听了别的老帅的意见,别人也会担任这个职务的。”话讲成这样很直白,不像以前我们这些八杆子打不着的平头百姓说跟着毛主席干革命,显得特别滑稽、抽象和空洞。看了吴法宪的书,觉得话从他们那种情况下说出来就可以理解了。要想得势,跟谁不跟谁的确是关键。可是不要说他,就是林彪跟着毛主席,不是也跟出问题来了吗?
在回忆录里说到林彪,他感慨道:“回想起来,其实毛泽东早就在做拿掉林彪的舆论准备。记得在毛泽东南巡前,他曾通过中央办公厅,给每个政治局委员发了本名叫《何典》的书,这本书只是薄薄的一本。当时我看了以后,只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因为其中有几句话特别耐人寻味,书中说:‘药医不死病,死病无要医;说嘴郎中无好药,一双空手见阎王。’我曾觉得,这可能是指林彪,但当时又不敢多想,因为从红军长征到文化大革命,几十年来,林彪一直是毛泽东的主要助手,也是毛泽东最信任的人之一。我从来未听到林彪说过一句对毛泽东不敬的话。谁能想到,毛泽东这么快就想要把林彪拿掉,真是让人寒心哪!”
吴法宪从十五岁参加红军,头二十年在枪林弹雨中度过,后二十年卷入了建国后繁忙的政治斗争,他象一路有神灵保佑,在战场上毫发不伤,在官场上一升再升。最终这个他为之出生入死努力建立的政权还是毫不留情地将他打入牢房,而且一关就是十年!他入狱时才五十六岁,忙了一辈子,突然静下来,怕是比死还难受吧?
他入狱前夕也预感到大难临头,对妻子陈绥圻说:“我十五岁参加革命,全家六、七口人被国民党迫害光了,是党和人民把我培养成人,我绝不会离开党,离开人民和祖国。你不用担心,我在‘九一三事件’中应负的责任我是清楚的,也最了解自己,我准备向中央写检讨。”除去暗示他的家人不会轻生以外,他当时大概还不清楚有些事情是讲不清的,讲给这个组织听也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这个组织还忙着去处理其它事情,就象他过去那样,忙着呐,没工夫去听,去搞清楚在他之前一批批消失的政治人物到底是怎么回事。
长夜漫漫的铁窗生活,连放风都遇不见另外的囚犯的恐怖监禁,吴法宪都想了些什么呢?他没有说。
他是林彪欣赏的心腹干员,相信一定是有吏能,又肯卖力。他在书中却没有怎么津津乐道他的功绩,讲的是每日每时不得不处理的事务,描写了上上下下直接共事过的人物。甚至在“阶下囚”这一章里,他记的是具体的事情,介绍秦城监狱的构造,看守人员的性情态度,伙食的质量和作息时间,却没有说他的思想。我看在这寂寞的时刻,毛主席一定比耶稣差远了。他建功立业心切,过多地倾心于驾驭人的帝王术,以至于无视人性,他的教导断然不可能给一个孤独的人多少慰籍,尤其是在他撒手人寰之后,没有哪个傻子会指望他来显圣,唯物主义者嘛!他那翻云覆雨的气概和阴谋阳谋胡来的把戏都随着他的离去儿一起消失了。最可怕的是做为一个精神领袖,他的教导缺乏宽恕和化解冤仇的胸怀,更没有疗伤避祸的法力。庐山会议批陈伯达以后,他亲口对吴法宪说:“你再写一个检讨,我是保你的。”弄得本来已经诚惶诚恐的吴法宪信以为真,直到被关了十年放出来以后他才知道老毛南巡到了下边又对其他军队干部说:“黄、吴、李、丘倒了你们怎么办?”政治人物言行不一本不足为奇,可他这么寡恩多疑,绝无可能团结足够的人来丰富完善他的畅想,从而完成制度创新的事业。对于吴法宪这样的军人而言,忠于党忠于毛主席不是一句空话。他在江西加入红军时,师长问他为什么参加红军?他说看到红军来了以后,除了给家里分了地和茶山,再就是看到有的同乡,只比他先参军两个月,就当了付班长,觉得红军当官很容易,想当官。后来他果然从一个放牛娃成为军中一员骁将,他追随的人和他为之工作的群体打下了江山,那个时候他忠诚而且坚定,生活很充实。到了监狱里,那个他曾经忙着面对的外在世界突然不见了,寂寞难耐的时候他学过英语,重新读马列著作毛泽东选集,还有《红楼梦》、《水浒》、《三国》、《西游记》,有什么心得呢?他还是没有说。
回忆录从幼童写到耄耋之年,绝大部分以记实为主,铁窗生活虽然漫长,但也许是因为重复性强,枯燥乏味,缺少可记可忆的精彩人物的原因,它只占了很小的篇幅。我大胆猜测一下,这十年囚禁的生活使吴法宪完成了从官场重返民间所必须的心理过程。
三、讲人话
八十年代在人们几乎忘记了吴司令的时候,他悄悄地回到了人世间。很多人好奇地想知道他究竟掌握多少秘辛,却没有想吴法宪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文字不一定于政治理论上有什么深刻的见解,未必有助于搞清毛泽东的神机妙算。但他认清了自己的命运,从此放下,坦然以对。他一生一定写过不少检讨,尤其在文革中后期,那时他也许对回到体制内仍然心存幻想。跟党交心其实是什么用也没有的,从统治者的利益考虑,关着吴司令除了解密的功能别的什么意义也没有,所以到了时候找个说法,判他一下,也就完了。而对吴法宪和他的家人来说,熬过这段艰难岁月又是何其不易啊!一定有人认为他是罪有应得,甚至会觉得他能安度晚年已然很幸运了。抛开他的功劳不谈,就算他为这个体系卖命冤不足惜,在盛年独坐十年牢也该是两清而有余。在一个先进的文明社会制度中一个过失杀人犯量刑不过如此,更何况任用他的顶头上司还没有得到清算,再说,他是空军司令啊!也许他是被这个体系踢出来的人,所以他没有很多革命回忆录里那种得胜者的空洞傲慢的口吻,反而显得实在,不必装腔作势,说的都是人话。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