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63-伤寒百证歌 >

第5部分

463-伤寒百证歌-第5部分

小说: 463-伤寒百证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云。太阳病。从心下至小腹满。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此大结胸也。又云。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痛。脉浮 
滑者。小陷胸汤主之。此小结胸也。又云。伤寒结胸。热实脉沉紧。心下痛。大陷胸汤主之。此热实者也。又云。寒实 
结胸。无热证者。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此寒实者也。)此外有证名脏结。脉浮关小沉细绝。(仲景云。饮食如故。 
时时下利。寸脉浮关小细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苔。滑者。难治也。)舌上滑苔不可医。痛引阴筋当死别。(仲景云。 
病者胁下素有痞。而在脐旁。痛引小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也。)结胸之状如 病。从心至脐不可近。(仲景云。 
结胸者项亦强。如柔 状。又云。从心以下至脐。不可近。大陷胸汤主之。)心中懊 并躁烦。阳气内陷非虚靳。(靳、 
居切。固也。仲景云。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 。心下因硬。则为结胸也。) 

卷三
第四十八证·痞歌
属性:痛为结胸否为痞。(音被。)关脉皆沉本同类。(仲景玉函云。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仲景伤寒论云。病发于阳。 
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汗之。因作痞。盖痛则为结胸。不痛则为痞。结胸与痞。寸脉浮。关脉皆沉。) 
关上若浮且泻心。(仲景云。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发渴烦躁五苓对。(仲景云。心下 
痞。与泻心汤。其人渴而口烦躁。小便不利者。用五苓汤主之。)桔梗枳实汤最佳。先与服之使行气。(晋人治痞气。多 
作桔梗枳实汤。往往便瘥。以其下气故尔。)下利雷鸣心下硬。甘草泻心汤可治。(仲景论中。泻心汤加减有五证。皆为 
痞气而设也。但满而不痛者。宜半夏泻心汤。色黄手足温者。黄连泻心汤。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干呕食臭胁下有 
水气者。生姜泻心汤。雷鸣心下硬。心烦不得安者。甘草泻心汤也。) 

卷三
第四十九证·发黄歌
属性:寒湿在里不能散。热蓄脾中成此患。湿热宿谷更相搏。郁塞不消黄色绽。(巢氏云。寒湿在里则热蓄于脾胃。腠理不 
开。瘀热与宿谷相搏。烦郁不得消则大小不通。故身体面目皆变黄色。)头面有汗齐颈止。渴饮水浆曾莫间。(仲景云。 
但头汗出余处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浮滑紧数脉来时。茵陈五苓皆可选。(茵陈蒿汤。五苓散。皆 
可选用之。)瘀血之证亦相类。大便必黑此其异。血证其间多发狂。要须辨别无乖戾。(发黄与瘀血。其证相似。皆因瘀 
热在里故也。但发黄者。小便多不利。瘀血则小便利。小腹硬满。大便黑色。仲景云。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 
而沉。及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 
故也。又云。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白虎之证亦身热。大率异同难辨别。白虎不能遂发黄。盖为周身汗发 
越。(白虎与发黄证亦相似。但白虎周身发汗。故不能黄。发黄证则余处无汗。齐颈而还)更有中湿并中风。发黄大抵亦 
皆同。湿则薰黄身尽痛。目黄风中气难通。(仲景云。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痛。发热。身色如薰黄。又有中风黄者。但目 
黄。气难通也。) 

卷三
第五十证·发狂歌
属性:发狂二证当别白。阳毒蓄血皆凭脉。(发狂有二证。有阳毒发狂。有蓄血发狂。)阳毒发狂多干呕。烦躁脉实并面赤。 
(难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蓄血如狂脉沉微。但欲嗽水不咽入。小腹硬满小便利。不发寒热大便黑。(仲景云。 
阳明病七八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小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 
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大抵当汗而不汗。热化为血如何散。血上蓄兮喜忘多。血下蓄兮还闷 
乱。(素问云。血在上则忘。血在下则狂。)更有火劫发狂时。桂枝救逆汤加减。(仲景云。伤寒之脉浮。而医以火迫劫之。 
亡阳。惊狂。卧起不安。属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治) 

卷三
第五十一证·发斑歌
属性:温毒热病证两般。发斑隐疹满身间。(仲景云。风气相搏。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者为泄风)温毒冬月冒寒气。至 
春始发在皮端。(此证谓冬月冒寒。至春阳气盛。发于表肤者。)热病表虚而里实。热毒不散锦纹斑。不可发汗重开泄。 
升麻汤辈可求安。(巢氏云。热病在表。已发汗。未解。或吐下后。热毒瓦斯不散。烦躁。谵语。此为表虚里实。热气燥于 
外。故身体发斑如锦纹。凡发斑不可用发汗药。令疮重开泄。更增斑烂也。宜升麻元参汤。热毒乘虚入胃。胃烂。故发 
斑。其热微者。赤斑出。剧者黑斑出。赤斑出者五死一生。黑斑出者十死一生。) 

卷三
第五十二证·发喘歌
属性:伤寒喘急是其常。先论阳明及太阳。太阳无汗麻黄证。(仲景云。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 
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又一证。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也。桂枝加浓朴杏子汤主之。又一证。下后不可便行桂枝 
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阳明潮热小承汤。(仲景云。潮热短气。腹满而有潮热者。小承 
气汤主之。)水停心下喘而咳。加减青龙必可当。(仲景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发热而咳。或渴或利。小腹满而 
喘者。小青龙汤。)阴证喘时须喘急。反阴丹辈用为良。(阴证喘与阳证异。其喘必急。宜用反阴丹主之。) 

卷三
第五十三证·发渴歌
属性:脉浮而渴太阳病。有汗而渴阳明证。渴而自利属少阴。三者不同须审订。(仲景云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 
之。又云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其汗多。胃中燥。猪苓复利其小便故也。又云。少阴病。其人欲吐。 
复不得吐。而烦。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属少阴。此三证。渴虽同其病则异也。)自非大渴莫与水。小渴唯宜滋润 
尔。若令剧饮心下满。变成水结难调理。(仲景云。太阳病。胃中干。燥烦不得眠。其人欲饮水。当稍饮之。胃中和。则 
愈。)渴太阳。无汗休供白虎汤。汗后脉洪方可与。此证思之要审量(太阳病,须汗后渴。方可行白虎。亦须白虎加人参 
也。仲景云。伤寒脉浮发热无汗者。表未解。不可与白虎汤。渴者白虎加人参主之。)渴阳明。有汗且休供五苓。小便不 
利汗仍少。脉浮而渴用为精。(仲景云。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复利其小便故也。 
又云。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猪苓汤主之。)阳毒躁盛黑奴用。中暑黄连丸酒蒸。(黑奴丸。千金方也。酒 
蒸黄连丸。活人书方。二药虽非仲景之方。然治阳毒中暑。最为有效。) 

卷三
第五十四证·吐血歌
属性:诸阳受病蕴邪热。在表当汗汗不发。(巢源方云。吐血者。皆由诸阳受邪热。初在表。应发汗。而汗不发。致使热毒 
入深。结于五脏。内有瘀积。故吐血也。)热毒入深结在中。瘀血既停须吐血。轻者犀角地黄汤。重者抵当方能绝。(小 
品犀角地黄汤。主伤寒及温病。应发汗而不发之。内瘀蓄血。及鼻衄吐血者。此汤主之。抵当汤治瘀血在内。)大下寸口 
脉沉迟。吐血升麻安可缺。(阳毒升麻汤。证云。阳毒二药。吐下之后。便成阳毒。或吐血下痢。其脉浮大数。面赤斑如 
锦纹。唾脓血者。此汤主之。) 

卷三
第五十五证·衄血歌
属性:太阳阳盛必须衄。衄已解时何福祉。(巢氏云。脉浮紧发热。其身无汗自衄者愈。盖太阳病。有因衄血而便自解者。) 
浮紧无汗系麻黄。脉浮自汗桂枝属。二者服之不中病。脉尚如前宜再服。(仲景云。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 
黄汤主之。故自汗脉浮者。宜桂枝也。麻黄桂枝正分表里。服之不中病尚宜再服。此活人书之意也。予谓此候不可不审 
察。细详仲景之书。又云。阳明病。口燥。但欲饮水不咽入者。此必衄。衄家不可攻其表。汗出额上陷。直视不能眠。 
不得 。又云。亡血家。不可攻其表。汗出。则寒栗而振。)衄后脉微血已虚。慎勿服之令病笃。且看犀角地黄汤。不止 
茅花须预速。(若脉微血虚。则麻黄桂枝皆不可用也。短剧犀角地黄汤。活人书云。茅花汤皆可用。)阴证本来无此候。 
少阴强发红来触。下厥上竭不可医。血流口鼻或耳目。(仲景云。少阴病。但欲无汗。而强发之。则衄血。不知从何道出。 
或从口鼻耳目中出。是为下厥上竭。为难治。) 

卷三
第五十六证·吃噫歌
属性:胃虚为哕名吃噫。(吃、声哑语难也。噫胸气饱。出息。)多因吐下缘虚极。(古人方书无吃字。惟有哕。朱肱以哕 
者吃气也。)橘皮干姜退阴散。或灸乳下皆得力。(灸法见活人书。并良方中。)又有阳明小柴胡。视其前后部何如。(仲 
景云。伤寒。哕而渴者。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因虚攻热必生哕。仲景言之岂妄欤。(仲景云。其人本虚。 
攻其热必哕。哕火外切。又于月切。逆气也。)更有一证欲作汗。阴阳升降致屯如。胃气上逆无休止。逡巡中汗自然除。 
(庞安常说。) 

卷三
第五十七证·谵语歌
属性:实则谵语虚郑声。两般相似最难明。(仲景云。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直视谵语而喘满者死。下利不 
止亦死矣。)大小便利手足冷。更兼脉细是虚形。(此郑声之证也。)脉来洪数二便秘。谵语为因实得名。谵语证。本非一。 
或因下利或胃实。(仲景云。下利而谵语为有燥屎。承气汤主之。又云。阳明病。其人多汗。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 
坚。坚者谵语。承气汤主之。)三阳合病或瘀血。或者热入于血室。(仲景云。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中不 
仁。谵语又云。胁下满如结胸状。其人谵语。此皆热入血室。)大抵发热阳脉生。反见阴脉斯为逆。(谵语发热。见阳脉 
者生。见阴脉者死。) 

卷三
第五十八证·烦躁歌
属性:伤寒烦躁证如何。阳明证与少阴科。阳明脉长大便秘。(仲景云。阳明脉长。自汗出。医复重发其汗。其人微烦不了 
了者。此大便坚也。)伤风之候太阳多。(仲景云。太阳病。服桂枝汤。烦不解者。宜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又云。 
服桂枝汤。复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汤。)阴盛阳虚亦烦躁。少阴之证莫令讹。(大抵阴盛阳虚亦烦故。少阴证 
多烦躁。少阴肾也。肾恶燥。故热邪传入肾经。则烦躁宜矣。仲景云。少阴病恶寒而倦。则自烦。欲去其衣者可治。又 
云。自利烦躁不得眠者死。)汗下而烦医者误。(仲景云。伤寒吐下。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坚痞。经脉动惕 
者。久而成萎。)病解而烦气未和。更有虚烦宜竹叶。莫作伤寒致误佗。(孙兆云。虚烦热疾。与伤寒相似。得病二三日。 
脉不浮不恶寒。身不疼痛。但热而烦。非表候。不可发汗。如脉不紧。实病。但热。或不烦。非里实。不可下。汗下必 
危损。但用竹叶汤主之。其病自然而愈也。) 

卷三
第五十九证·懊歌
属性:伤寒懊 意忡忡。(懊、于告反。 、千金音作农。外台云奴冻切。)或实或虚病胃中。结胸下早阳内陷。阳明误下 
胃虚空。(懊 证有三。此一证。胃中因下空虚。而致也。仲景云。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烦躁。心中懊 。阳气内 
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又云。阳明证。其脉浮紧。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 。舌上白苔者。栀子汤主 
之。若渴欲饮水者。白虎汤主之。)客气动膈心中躁。栀子汤兼大陷胸。(结胸。陷胸汤主之。白苔。栀子汤主之。)胃中 
燥屎宜承气。腹满头坚不可攻。(此一证。胃中下后有燥屎也。仲景云。阳明病。下之。心下懊 微烦。胃中有燥屎者。 
可攻。其人腹微满。头硬。后溏者。不可下之。有燥屎者。宜承气汤主之。) 

卷三
第六十证·怫郁歌
属性:怫郁有虚亦有实。要须仔细明证脉。(怫。音拂。盖燥屎者实也。吐下者虚也。)燥屎唯宜承气汤。(仲景云。病者小 
便不利。大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