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3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意所为皆得。亦能种种治人,有嫌者以术治之极令病苦,然彼法不得杀人,要依自计方术。人欲死者去,六月即知之。知已以术取其心,虽取其心然有法术。要以余物代之,此人命亦不终,至合死时方坏也。大都是夜叉大自在,于世人所说大极,属摩诃迦罗,所谓大黑神也。毗卢遮那以降伏三世法门,欲除彼故化作大黑神,过于彼无量示现,以灰涂身在旷野中,以术悉召一切法成就乘空履水皆无碍诸荼吉尼而诃责之:“犹汝常啖人故,我今亦当食汝,即吞啖之,然不令死彼,伏已放之悉令断肉。”彼白佛言:“我今悉食肉得存,今如何自济?”佛言:“听汝食死人心。”彼言:“人欲死时,诸天夜叉等知彼命尽,争来欲食,我云何得之?”佛言:“为汝说真言法及印:六月未死即能知之。知已,以法加护勿令他畏得损,至命尽时听汝取食也,如是稍引令得入道故。”有此真言诃唎(二合诃定行利垢)诃(行除彼邪术之垢也)。瑜只经疏云:吽迦罗(名降三世降伏义)迦罗(又云黑暗)。大日经疏云摩诃迦罗大黑天神,又云大暗夜天,以迦罗翻黑暗。仁王疏云:摩诃迦罗神(云云)。摩诃迦罗用普印,唵摩诃迦罗野娑婆(二合)贺。(引)南海传云:又复西方诸大寺处,咸于食厨柱侧,或在大库门前雕木表形,或二尺三尺为神王状,坐把金囊却踞小床,一脚垂地每将油拭黑色为形,号曰莫诃呵罗,即大黑神也。古代相承云:是大天之部属,性爱三宝护持五众,使无损秏,求者称情,但至食时,厨家每荐香火,所有饮食随列于前。曾亲见说大涅盘处般禅那寺,每常僧食一百有余。春秋二时,礼拜之际不期而至,僧徒五百临中忽来,正到中时无宜更煮,其知事人告厨家曰:“有斯仓卒事欲如何?”于时有一净人老母而告之曰:“此乃常事无劳见忧。”遂乃多然香火盛陈祭食,告黑神曰:大圣涅盘尔徒尚在,四方僧至为礼于圣踪,饮食供养勿令阙乏。是仁之力幸可知时,寻即总命大众令坐,以寺常食次第行之,大众咸足,其餐所长还如常日,咸皆唱善赞天神之力,亲行礼觐,故睹黑神。见在其前食成大聚,问其何意报此所由?淮北虽复先无江南多有置处,求者效验,神道非虚。大觉寺目真邻陀龙,亦同斯异矣。
【胜三世明王】
胜三世明王,为密教胎藏界曼荼罗持明院的明王。
胜三世,梵名Treloka-vijaya,音译怛隶路迦毗惹耶。
又作降三世明王、三世胜明王、圣三世明王、胜三世金刚,或称金刚吽迦罗(梵Vajra-hu^m!-kara)。
密号最胜金刚。
主摧灭惑障之果德。
与降三世明王是同体异名。
但是胎藏界现图曼荼罗持明院分别绘有降三世、胜三世二尊,恐系因大日经及大日经疏将‘降三世’及‘胜三世’二语词混用的缘故;而曼荼罗所绘二臂之胜三世系依大日经,八臂之降三世则为依据其他经轨而来。
此尊之形像,据大日经具缘品载,有猛焰围绕其周身,头戴宝冠,手持金刚杵,现至极忿怒之相。现图曼荼罗所绘此尊之形像为身呈青黑色,头戴宝冠,火发逆立,有三目,现忿怒形,双牙向上突出,右手持附三股杵之戟,手臂弯屈,左手持三股杵,周身亦有火焰,坐于磐石上。
此尊种子为塃(hah!)或嵔(ha)。
其三昧耶形于大日经具缘品及转字轮品各载为五股杵、三股杵。
印契为外五股印,即大日经密印品所称的金刚慧印。
据大日经真言品载,其真言为:
忿归命诃诃诃(hahaha,三乘行)毗萨么曳(vismaye,奇怪哉)萨缚怛他揭多(sarvatatha^gata,一切如来)毗舍也(vis!aya,境界)三婆缚(sam!bhava,生)帝隶路迦(treloka,三世)吠阇也(vijaya,降胜)吽(hu^m!,忿怒)惹(jah!,呼召警觉)莎诃(sva^ha^)。
意为:普遍归命诸金刚佛行之不思议力,由一切如来之境界所生之胜三世乃以忿怒警觉众生,令除尽惑障。
【乌枢沙摩明王】
乌枢沙摩明王,就是民间流传的秽迹金刚。
乌枢沙摩,梵名Ucchus!ma。
又作乌刍沙摩明王、乌刍瑟摩明王。
意译为不洁净、除秽焚烧、秽恶。
为密教与禅宗寺院中所安置的忿怒尊之一。
又称秽迹金刚、受触金刚、火头金刚、不净金刚、厕神。
是北方羯磨部的教令轮身,与金刚夜叉(亦为不空成就如来之教令轮身)有同体异体的说法。
同体之说,则以乌枢沙摩明王为五大明王之一。
其本地另有释迦、普贤、不动、金刚手等异说。
此尊具有转不净为清净之德,故佛教界置于厕中祭祀。
此尊以深净大悲,不避秽触,以大威光,犹如猛火,烧除众生烦恼妄见分别垢净生灭之心,故亦称除秽金刚。
其形呈忿怒相,由诸毛孔流出火焰,四臂具足,右手执剑,下手持罥索,左手持棒,下手持三股叉,一一器杖皆起火焰;若据陀罗尼集经卷九所载,则非忿怒之形,四臂之器杖亦有别。
此外,余经所载,更有异形。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辟支佛】【阿閦佛】【舍利弗】
更新时间2010…2…20 9:40:37 字数:1859
【辟支佛】
是辟支迦佛陀(Pratyekabuddha)的简称,又音译作钵罗翳迦佛陀,或简称辟支迦佛、辟支等。
指过去生曾经种下因缘,进而出生在无佛之世,因性好寂静,或行头陀,无师友教导,而以智能独自悟道,其或是思惟世间生灭无常的道理,或是观察十二因缘、飞花落叶等,进而得到证悟而解脱生死、证果之人。所以亦称为「独觉」(新译)或「缘觉」(旧译)。
但汉传佛教天台宗把「独觉」和「缘觉」另作区分:出生于没有佛的时候的开悟得道者,称为独觉,而出生于有佛之世,观察思惟十二因缘得道证悟者,称为缘觉。
辟支佛是缘觉乘(乘是载运的意思,载运修行的人,从迷到悟的方法与过程)的最高果位,但并不完全等于觉行圆满、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缘觉乘(没有听闻佛陀教说,独自观察十二因缘等法理而觉悟)和声闻乘(直接听闻佛陀教说,思惟修证苦集灭道四圣谛而觉悟),合称为「二乘」,加上大乘佛教的菩萨乘,总称为「三乘佛教」。而一般世间的善法善行(好人好事等),统称为「五乘共法」,是载运众生到善趣的共同方法,其中所说的五乘,指的就是(1)人乘(2)天乘(3)声闻乘(4)缘觉乘(5)菩萨乘。
【阿閦佛】
又称不动如来,梵语为Aksokhya,音译阿閦,意为“不嗔恚”。是初期大乘经典中主持东方净土的佛陀。阿閦佛在因地时,受大日如来的开示而萌发“对众生不起嗔恚”的誓愿,经过累劫的修行,终于在东方的阿比罗提(妙喜)世界七宝树下成佛,佛刹名为“善快”。由于他的愿力所感,这一佛刹中没有三恶道,大地平正柔软,一切人都行善事……环境极其殊胜。依《大宝积经》所说,往生妙喜世界的因缘多种,但是最根本的因缘则是“应学不动如来往昔行菩萨行,发弘誓心愿生其国”。释尊时代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就是从阿閦佛的妙喜世界转生此土的。因阿閦佛的妙喜世界转生,故能使人们生活快乐,身体清净,内心安静祥和。
阿閦佛心咒
南ná无mó薄bó伽qié伐fá帝dì阿à閦chù鞞pí牙yá莎suō哈hā
阿閦佛也叫救度三涂苦佛,所以帮助地狱鬼道乃至畜生道,常念这个阿閦佛心咒就能帮其超度,功德无量。
【舍利弗】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2358;&;#2366;&;#2352;&;#2367;&;#2346;&;#2369;&;#2340;&;#2381;&;#2352;Sariputra的音译。或译作鹙鹭子、舍利子。号称「智慧第一」。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阇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学佛法。由于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因此很快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这里所说的舍利子并不是佛经中经常提及的舍利子
佛陀十大弟子中,有“智慧第一”美誉的舍利弗,出身婆罗门家庭,父亲是当时很有名的论师,母亲怀胎时就有异于常人的智慧,据说这是受胎儿的影响。舍利弗八岁的时候便升上论师宝座,语惊四座,受到诸大论师的佩服及国王的赞叹欢喜。
舍利弗因为受到阿说示威仪的感化,从听闻“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缘起道理,间接知道了佛陀,因此与好友目犍连相约,共同率领二百五十名弟子,一同到竹林精舍皈投佛陀座下。
北方憍萨罗国舍卫城中的须达长者,到南方亲睹佛陀圣颜,受感召而皈依佛陀,并发心率先在北方建立精舍,奉献给佛陀,普洒甘露法水。这时,舍利弗奉派前往监督工程的进行,并降伏外道,顺利完成只园精舍的建筑。
舍利弗是最受佛陀信任的首座弟子,佛陀成道后第一次回到祖国迦毘罗卫城的时候,罗罗要出家,佛陀就叫他拜舍利弗为亲教师,受沙弥戒。舍利弗并受佛陀的嘱托,经常关照僧团中年少的比丘和沙弥。舍利弗更负起僧团和合的重责大任,有一次,僧团弟子中有少数信仰不坚定的人,因为受提婆达多的威胁利诱而动摇心志,变节离开僧团。舍利弗挺身而出,教诫这些变节的人,令他们心生忏悔,重新回到僧团中。因此,舍利弗在僧团中备受尊敬。
佛陀在只园精舍的时候,因怜悯众生漂泊生死大海之苦,轮回在六道中没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归宿,佛陀悟出得救的法门,又怕小根小机的人不能信受,最后决定以大智的舍利弗一定知道极乐国土的庄严和清净,一定能接受阿弥陀佛的信仰,而做为当机众,宣讲极乐佛国的净土法门。这就是《佛说阿弥陀经》的讲说因缘。
佛陀在毘舍离城附近竹芳村的森林中说法后,告诉大家一个惊人的消息,就是佛陀三个月后要进入涅盘。当舍利弗听说佛陀即将入灭,特地来到毘舍离,向佛陀请求先佛进入涅盘,并得到允许,向大众做最后的赠言,随后回到自己的故乡迦罗臂拏迦村庄,告别老母,安住禅定,右胁而卧,进入涅盘。
【阿难】【目犍连】【迦旃延】【阿尼律陀】
更新时间2010…2…20 9:47:07 字数:6735
【阿难】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公元前463)为梵语Ananda的音译。意为「欢喜」;「喜庆」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
后跟随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者,当侍者达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
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佛灭后第一结集由阿难诵出三藏中的经藏。
佛祖涅盘后;大迦叶尊者成为「初祖」;统领广大佛家弟子。大迦叶圆寂后,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率领徒众宏扬佛法,被后世尊成为「二祖」。
在寺院中,阿难与迦叶总是侍立在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协持。
文殊菩萨曾经这样赞叹阿难的庄严、多闻:“相如秋满月,眼似青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在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难记忆最强,仪容俊秀庄严,令见者心生欢喜。在当时僧团中年纪最轻,聪明而多闻。不但佛陀喜欢他,更有大众缘,尤其深得女众的尊敬。
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出家,就是经阿难再三向佛陀请求,才得允许,于是有比丘尼僧团的成立。
阿难有功于女人,所以女人也对他特别有缘,他是教团里里外外最受女人尊敬的人。有一次,阿难和大迦叶尊者同在行化途中,路过比丘尼的兰若,比丘尼总是先请阿难开示,然后再请大迦叶。由于阿难的慈心、善良,常常给他的修道带来许多的麻烦和障碍,如摩登伽女的诱惑,以致佛陀常单独对年轻的阿难说教,要他避开女难,远离爱欲,日后必是绍隆佛种的传人。
佛陀因为看重阿难的善良细心、知道进退、不违所教,属意他为侍者。当时,舍利弗、目犍连也都向阿难劝说,要他当佛陀的侍者。阿难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误解、讥嫌,提出三个希望,要目犍连转呈佛陀:
第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决不要穿着。
第二、如有信众恭请佛陀至家中供养,他决不要随侍前去。
第三、不是见佛陀的时候,他不到佛陀身边。
阿难的品格,获得佛陀高度的赞许,当时阿难仅有二十多岁。在他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