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大明国公-第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伯爵大人,在下一直有一件事情无法理解,正是关于这一次这个……倭……寇……进攻的事情。”放下了心思的理查德,也问起了心中的疑惑,“听说这些倭寇来自于扶桑岛,那里我国也曾有商人去过,和他们也做了几笔生意。但是我从我国的那些商人口中提过,那个岛上如今正在打仗,很多人带着他们的部下在争夺那个岛的统治地位。如此看来,他们应该是没有精力还攻打贵国的吧。而且我听说那里的人都是矮小的很,想来也是没有归国的士兵强壮。
“可是为何他们如今敢这么大举攻打归国,这实在是不合常理。在欧洲,只有那些国家统一的国度才敢攻打比的国家,而且所选择的国家也是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这个扶桑国如今这么做岂不是自寻死路吗?”
张凡听了他的话之后,正想开口说些什么,却是突然打住了。他突然想到一个问题。扶桑那个地方,自从千年之前,就是一种作为天朝属国一般的存在。不过这神州大地前年一来,经历了多少次的战乱以及政权变换,那边与这边的关系始终都没有变动,依然是主属关系。可是为何那边的人敢动手,敢攻打一个比他们要强大的国家。这个问题似乎从来都没有人想过,以前的倭寇骚扰也是,如今的背后大举攻打也是。
而且最让张凡觉得奇怪的就是,同样是面对外族的攻击,相比起朝廷对于来自北方危险,对于倭寇的侵害根本就能算做是不管不问了。若不是之前的几十年,倭寇之患闹得是越来越厉害,顾及朝廷也不会过问。而现在,似乎又回到了之前的样子。其实张凡心里明白,这主要功劳归功于戚继光,正是因为有他的存在,这里这么些年来才会如此安定。而也正是因为戚继光如此能干,朝廷似乎又对倭寇有些不加防范起来了。
张凡心里面不由得想到,莫非那些站在朝堂上的人都是读读傻了不成。他们难道就想不出一个道理,一个人再厉害,再能打仗,但是人总是会老的,最终都是一片黄土。戚继光如今可谓是正值壮年,别说是行军布阵,就是让他上阵杀敌也绝对比那些二十多岁的军汉更加勇猛。但是他如今已经四十三岁了,已过了不惑之年,再过过他也要不如五十岁了,所谓的时光匆匆而过就是这么回事。等到戚继光身死的那一天,还有什么人可以撑起这大明朝诺大的东南沿海的防守之责呢?
当然,若是张凡将他心中的这番顾虑说出来,肯定立马就会有人站出来说事。什么天朝疆域广大,一个区区将领之才还不好找吗。亦或是什么两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对的人多得是,到时候自然会有人担起这份重任。
但是他们却没有想过,戚继光如今的威名也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他一次一次抵御倭寇,几十年的累积而堆积起来的。以后再推上来一个人,虽然他统兵的本领非常,甚至比之戚继光还要高明。但是倭寇并不知道这一点,那个时候他们只会知道对他们威胁最大,最让他们害怕的戚继光已经不再了,到时候倭寇必然会再次猖獗起来。那样一来又要再过上几十年的时间来打出那个人的威名,才能再次让倭寇感到惧怕。可是等到那个时候,估计那个人的年纪又该不小了。
必须想个办法,能够根除这个祸患。要么就是让扶桑充分认识到大明的权威,让他们不管是统治者还是平民百姓,谈到大明之时,心中都要存折敬畏之情。但是张凡知道,这个办法实在是困难,困难的很。那么剩下来的还有一种。
“这里面其实是有原因的。”张凡对理查德说道,“一来,扶桑如今与我大明依然交好,每年他们都会有使者前来我朝向陛下朝见进贡。二来,那些个倭寇都是死去了君主或者逃匿的扶桑人,说白了就是被逐出了自己国家的人。因此我朝虽然也向扶桑警告过这件事情,但是得到的答复却是那些人并不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之中。”
“这……这简直就是无赖吗”听到了张凡的话,乔安娜惊讶地说道,“伯爵大人,想必应该知道这只不过是他们的托词而已。向这种敢于抢劫其他国家,这么多年而且如今还能有如此大规模的人,他们的背后必然有着国家的支持。”乔安娜所说的正是如今正在欧洲兴起的海盗之风,许多海盗在背后都是有着其国家的默许,甚至是明目张胆地支持。
“像这种人,这种国度,做了如此的事情,根本就不用对他们仁慈。”理查德说道,“特别是向贵国如此有实力的国家,更不应该纵容他们这种行为,只管对他们开战便是。”
理查德说是慷慨激昂,但是张凡心里明白,想要这么做,难度大得很。但是张凡心里面非常认同理查德的话。
本。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
第二百六十四章 国情不同()
第二天,王猛派去松江府那边打探倭寇情况的斥候回来了。 wenxuemi。第一小说同时也带来了如今正在松江府中的倭寇的最新情况。
据汇报,张凡得知,突袭松江府的倭寇有近三千人左右,在松江府靠海的地方也是发现了许多小艇停在那里,而且住在岸边的那些百姓已经是遭到了毒手。
突袭松江府的这些倭寇自从霸占了整座城之后,就紧闭了城门。当然,这是非常正常的选择,毕竟像松江府这样的大型州县被攻占了,驻守在周围的明朝守军又怎么可能不会有什么行动呢。而且松江府也是地处富庶的江南之地,算得上是鱼米之乡了,而且江南所种植的水稻一年两熟,第一次收成是在四月,而如今才不过七月,可谓是粮食充足。并且扶桑人也是一米饭为主食,完全没有不合胃口的问题。
但是倭寇们紧闭城门而不出来的这种情况非常怪异。
这个消息也让张凡证实了他心中关于倭寇会合流的想法。想来也是,一般说来,攻打对方国家,特别是在如今这种已经乘着对方没有防范而现行攻占了一座城池的情况下,更加不会呆在被自己攻打下来的城门之中。应当乘其不备,继续想内陆攻打才是。若是等到对方有了防范,再去攻打可就不容易了。而且万一对方及时调集了军队过来讨伐他们,像他们如今这样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可是最危险的。张凡是瞧不起倭寇,但是这不意味着他也想朝中的某些人一样,觉得倭寇都是傻子。倭寇们这么做,必然是有其用意的。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那个因为没有听张凡警告的守军将领摔着手下的五千兵俑前去松江,妄图夺回城池的举动。果然,就如张凡他们当初所想的一样,结果是功亏一篑。
松江本就是临海的州县,也是受过倭寇大举侵扰之苦的。所以松江府的城墙也算厚实,城上箭垛、炮口是一应俱全,火炮也是好几座,而各种弹药,不论是实心弹还是开花弹也是样样俱全。再加上城中给养充足,一夜的休息已经让这些个在海上坐着小艇“冲浪”了快又一整天时间的倭寇们恢复了体力。
结局非常明显,那位将领及其手下死的是非常的惨。而且不能说是那个将领倒霉,连他手下的兵俑都跟着他一起倒霉。这个将领早死也好,若是他刚一开战就被倭寇从城上射来的箭支或者是炮弹给射死了的话,估计他手下的那些兵俑定然会立刻撤退,那样也就不会死这么多的人了。
可是偏偏他仗打到一半的时候,不小心被射来的箭支击中了头盔中唯一露出来的面部的地方,直接去阎王那里报到去了。这一下子打到一半却没有人指挥了的军队顿时像没头苍蝇一样乱窜,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混战之中,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上官已经死了,而他们之前得到的命令则是一鼓作气夺回松江。眼看前面的战友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而后面却始终没有命令传过来,这些人心中犹豫了。往上冲是死,而违抗军令或许不会死,但是那绝对会让你生死不能。就是这一犹豫,让这些兵俑们送了命。
本来这种情况一旦在战场上发生,那么主将死后,其副官就应该马上接手主将之位,不管是继续进攻还是撤退都应该立刻有个决定。然而那个副官似乎比他的那个将领还要倒霉,刚开始攻打不久,就被一颗开花弹的一粒铁蛋崩进眼睛里挂了。而两人死后,剩下的就是分管的三个千户了,奈何他们本就是平级,在这种紧急的时刻还是谁都不服谁,半天都分不出一个所以然出来。
本来这种情况也是有应对的,只要正在战争中的领军将领阵亡,大可以直接鸣金收兵。问题是,呵呵,那鸣金收兵所用的铜锣也被松江府城门上射来的炮弹打坏了。
最终,去时的五千人,有一半的人都死在了松江府的城门下,而另外一半回去的人更是个个身上都带着伤。
“带兵的那人竟然离得城下如此之近,他二了不成?”张凡听了之后,吃惊地问道。他虽然想过这一场攻城战是绝对会输的,但是他绝对没有料到会输得如此之惨。
“大人,这倒不是那个带兵的将领二,他倒也是有些本事,治军也是不错。只是这人平日里就太过傲气,再加上大人之前已经警告过他,他却没有在意。如今出事了,是想要挽回脸面。”斥候继续想张凡汇报道,“在他没死之前,他手下的兵俑虽然并不有什么优势,不过却也没有死几个。而且他这次虽然冲动了些,但是行军布阵还是清醒的很,他所在的位置,从松江府城门上射来的弓箭是绝对射不死他的,更别提那些个射程更加短小的开花弹了。”
“那这是怎么回事?”张凡问道。
“这……”那个人有些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张凡了。
“大人,其实事情是这样的。”王猛接着那人的话说道,“我大明所用的弓几乎都是突厥弓,这种弓拉力虽然不大,但是威力却是若不了多少,而且射速很快,瞄准也是极易,特别是对于骑兵来说。但是它的距离实在是太短了,只有三十步的距离。三十步开外,就是射中不穿护甲的肉身,虽然能扎进肉里,但是伤口并不会多深,估计连箭都挂不住。
“但是扶桑人所用的弓,比之我朝的要重上许多,虽然其拉力极大,要射出一箭需要用不少力气,根本就不适合骑兵用。但是其射程比我朝的弓要远上将近一倍的距离,达到了五十步左右。而且其所用的箭支也是必我朝所用的箭支要沉上一些,但是其穿透力非常强,即使是薄薄的铁甲也能射穿。而且简直出去之后稳健的很,不是太过会受到风力的影响。”
听了王猛的这一番解释,张凡这才算是明白了过来。感情因为国情不同,对武器的选择也是不同。长期以来,大明朝最大的隐患就是北方的元蒙残党,那些鞑子们。每一代的大明皇帝,即使在昏庸的,也对这方面不敢放松。而鞑子显然是以骑兵见长的,而对付骑兵的话,步兵是不行的,必须也要用骑兵。因此这种能够在马上快速瞄准、射出,而且射速快的弓也是成为了明朝军队大量装备的选择。
而扶桑吗,也许是和那里人的性格有关系吧,所用的武器都是比较利的,不管是弓箭还是刀剑,基本上砍上一刀都是致命的。
情况是知道了,可是张凡并不觉得知道了情况之后对现状有什么帮助。倭寇的弓箭要比他们的射程远,而且箭支也很有威力,即使没有射中躯干而射中四肢的话,估计手臂或者腿脚也得报废。这只能跟自己人还没有进入射程而地方就能发动攻击的形势实在是非常不利。
而且倘若倭寇当真是发了什么疯病打算驻守在松江城中的话,那样麻烦就大了。凭着松江府中的资源,这三千人住上一整年都没有问题,攻城起来定然会造成巨大的伤亡。当然,不管是箭支还是火药总会有用尽的一天,但是等到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要有多少伤亡。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不过,还是如之前一样,张凡并不觉得倭寇会一直在松江府中呆下去。他们这一次既然是为了足利义昭嫁祸给其他大名而前来大明骚扰的话,自然是造成的破坏越大越好,怎么可能就局限在这三个州府之中。
而且张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听到从倭寇那里放出任何消息说是扶桑的某个大名组织了这一次的进攻,没有达到目的,却是送了近万人过来送死,恐怕没有哪个人会这么做。
如今,张凡已经想办法堵住了他们合流的道路,浙江那边得到了张凡的手令之后,估计现在已经派出了战船在松江府与宁波府之间的海面上巡逻了。而应天府那边也传来了讯息,海瑞根本就没等张凡的命令,知道倭寇大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