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再起-第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对方又是一脸盛气的模样,张华轩最近还真的怕了这个明年要中状元的小舅子,他陪着小心向着翁同和道:“声甫,这又是怎么了?”
翁同和年纪虽然比张华轩还大那么几岁,论起涵养气度来可就差的远了,这会子眼不是眼鼻子不是鼻子的,显然是正在气头上,听到张华轩问话,他勉强平心静气了一下,呼吸之间,好象在做吐呐功夫。
这么一小会功夫,张华轩远远看到大舅子翁同书远远冲自己一拱手,然后一溜烟的跑了。
这么着一来,翁同和为什么为这么盛气,张华轩算是心里有了点底。
果然,翁同和调匀了气息,就立刻向着张华轩发难道:“大人,淮安土改的事学生在常熟就有所耳闻,原本以为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岂料在淮安一看,官府催科威逼的全是官绅和人,大人难道不知道,人和士绅是国家的原气根本,不能如此折磨摇动,以大人之法,几年之后淮安就没有积善之家敢出来负担国事,国家遇到大事时没有人出来振臂一呼,淮安若有大变故,又当如何?”
翁同和显然是刚刚与兄长争吵时就已经有所准备,这会子遇到张华轩倒是说的叫一个畅快。
还不等张华轩回答,翁同和又冷着脸继续道:“还有大人蛊惑官绅们把土地折卖给官府,然后官府再把这些公地放给那些赤贫之士。这个用心原本还算是好,百姓能有土地自然就会安份不少,不过大人不该再劝诱官绅们把钱投到工商之上,大人岂能不知,士农工商,务农耕作乃是国家根本,银子再多能够当饭吃?众人都一门心思想着工商。醉露书院淮安一府都去做工商无人耕田也还罢了,若是全国皆是如此。就算赚足了天下的银子。又到哪里去买米粮吃?”
这可算是标准的陈词滥调,这些天来,翁同和可不是第一个这样和张华轩说话地人了,自从淮安土改开始之后,那些苍蝇哪一天不在张华轩或是他周围的幕僚耳朵里灌输这些话。
其实大道理归大道理,一旦好处能够落到实处,所有的大道理就会变成没道理。淮安和徐州那边的矿业简直不能用欣欣向荣这四个字能够形容,从土改开始之后,开始那些官绅还很抗拒,翁同书用尽手段才把土改进行了下去。但后来一听说可以把土地转变成工厂里的股本之后,这些地主们只要不是蠢的只认地不认钱的那种,就都是立刻欣喜若狂,觉得这是张华轩送钱给他们花。
淮安地发展与繁荣每个人都看在眼里,眼看这一年的情形会更加地好,徐州矿产出来地蜂窝煤甚至已经由漕运送到了京师,大量的铁块和煤块每天络绎不绝的送往南方各处。换回来的是却都是真金白银,虽然之前的几个矿掌握在张华轩手里。不过听说又有新的蒸汽机运到。然后又要在徐州开发新矿,而这次新的开发和新建的水泥厂和纱厂都可以让众人入股。这么大的好处送上门来,又何必去疼惜丢掉的那几亩田租?
所以翁同和讲地慷慨,张华轩却只当他放屁,当下斜眼看了自己这小舅子一眼,向着他问道:“声甫还是白身,有些事不知就里,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
他看到翁同和涨红了脸,却也不想自己家中后院失火,当下便踢皮球道:“土改诸事,多半是大哥着手,其中关节,声甫可以找大哥无事详谈,谈的多了,自然也就多明白几分。醉露书院”
张华轩话说到此,以他现在与翁同和的身份差距,按说翁同和就该就算下坡了账,岂料翁同和涨脸了脸庞,仍然向张华轩道:“还有件事要和大人说。”
他与张华轩是郎舅之亲,按说称呼不该如此生疏,这本就算翁同和失礼,现下又是如此喋喋不休,张华轩涵养虽好,也是一阵光火。
当下冷冷道:“声甫有话直说便是。”
翁同和却也不管他的态度是好是坏,只是一径说道:“土改之事终究算是对黎民苍首的善战,不过底下办事的酷吏却是良莠不齐,淮安关家乃是国之忠良,止有良田数十亩养活家小,关军门战死虎门其老母尚在,如今却分其田亩,减其租税,关家无甚丁壮,只有老幼妇孺,田亩不多,再减租税又不能自耕,卖田所得便是入得股本一年收入又有几何?大人,岂能见忠良之后不免得沦?”
这一段话张华轩倒是听的极为认真,关天培是淮安山阳县,也就是后来地楚州区人氏,距离现在的淮安府城不过十余里路程,张华轩虽然久在淮安,不过诸事缠身,所以并没有到关家去拜祭过,只有城中有关天培地关忠节公祠,张华轩曾经率领淮军诸将一起参拜祭祀过而已成想忠良之后,却也在自己地土改政策中受到牵连。
他的心直往下沉,其实对于土地改革这样地大事,不论怎么谨慎小心都会改变不少人家的命运,地主之中也并不全是坏人,而且地主也有大小之分,有些地主是世代俭省节约,加上辛苦创业才博取下一点产业,与那些官宦出身的官绅地主是两码子事,而土改之后,越是这些大地主反而越容易迅速转型,成为工商新贵,而那些中小地主,则不免得在利益上受到很大的影响和伤害。
可叫的最凶反对的最凶也最有力量的,却还是那些自身力量极大,根本就不会受到多大影响的官绅地主。
张华轩摇头苦笑,伸手拍拍翁同和的肩头,向着他温言道:“声甫你这件事做的好,不是你点醒,我几乎会犯下大错。”
他思忖了一会,又向着翁同和道:“忠臣义士之后,绝不能让他们受半点委屈,我一会就会传令,专为关家立块牌匾,他家的田亩土地既然不多,留给几亩种些吃食便罢,其余就由官府购买,然后按月供给银两,声甫放心,我绝不会让关家后人受半点委屈就是。”
张华轩如此处置,当然还是对土改大事没有半点让步,不过许诺照顾关家一事当不是信口乱许,要知道淮军战死将士的家属后人都能按月支取战死者的钱粮,一星半点儿也没有少过,这种善战通大清都不曾有过,早就名闻天下,只是其余各处的督抚听说之后要么无力要么无心,居然无人肯有样有样,一体如淮安般办理。
翁同和难得一次进言成功,当下也很是得意。其实他这时候也就二十四五年纪,又没有经过大哥被先判死刑,然后流窜军台,而老父忧惧而死的惨祸,所以论起性格来并不乖戾,而一直在张华轩面前表现的有些自负和格格不入,这也是自幼才名在翁家三子中最高而倍受赞誉弄出来的骄狂之气,其实他刚入淮安不久便被折服。商号林立生民安居乐业,这倒不是很让他敬服,不过论起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和配套的那些设施,还有城管局成立后整个城市的环境都大有改变,对翁同和这样的正经的儒家弟子来说,淮安城里的秩序井然和卫生状态,还有公共福利,再加上对士兵豪奴的约束,甚至根本看不到三班衙役耀武扬威安府的衙役和公务人员早就被淮军营务处架空了,衙役们也全部下岗,有经验的被留了下来,准备加入不久后就要成立的公安局内,整个淮安城内根本看不到流民和一点新兴商业城市的混乱,而且也没有沿街乞讨的叫花子,这一点翁同和特别的赞赏,简直对张华轩是佩服之至。
他当然不知道,淮安本地原本的赤贫之士固然得到了安置,按张华轩的打算,将来还会在淮安择地造一批五层左右的楼房,用来安置那些无房无地的贫民居住,对沿街那些破败的房屋也逐渐拆迁重新建造商业楼房,不过一个城市发展起来总会有乞丐的产生,然而在淮安不允许这种情况的发生,当真是年老无依的被收容起来统一照顾,那些年轻力壮跑出来逃荒的早就被统一收容送到海门和启东一带的棉田里种棉花去了下。
翁同和对张华轩的处理办法也算满意,在他看来能做到这样的一步也算不简单,他虽然是个儒生,却也并没有生活在真空之外。
只是他原本想趁胜追击,劝张华轩考虑一下他的土改政策,话到嘴边,看到笑吟吟的张华轩却又是颓然住嘴。
其实论说起来,翁同和对张华轩还是服气的。毕竟张华轩年纪比他小,论家世还不如他,当着乱世一起,眼光明显高出同辈人不止一里二里去,混到现在这个地步,朝廷也倚为重臣,按翁同和私下里的想法,其实还是朝廷忌惮汉员,不然就凭吉尔杭阿在九华山大营里的那几个绿营兵,凭什么他做江苏巡抚,而张华轩只是一个按察?
(77)倔驴的用法
大人论起世事洞明来,其实远强过我,我就不饶舌了
一瞬之间,翁同和由着原本的盛气而来,变的有些颓废而缺乏自信。醉露书院
其实这也难怪,比之张华轩,翁同和原本的那点成就和自信根本就不算什么了。而经过这些天的相处,对方的涵养气度也明显强过自己,今天他盛气而来,就是抓到张华轩一点错漏,可惜对方又迅速弥补,根本不给他借题发挥的机会。
翁同和的这点沮丧和小心思张华轩怎么会看不出,这个时代的人没骨气的多,不过有几个有骨气的,却又多半目无余子,总是觉得老子天下第一。
他心念一动,这个时候也算是作养人才的时候,不仅是翁同和,其实最近收罗的生员秀才和举人也不少,加起来可能有过百人,这些人都是受过良好的儒家教育,读聪明的人也有好处,就是能举一反三,比那些目不识丁的老百姓要强的多。其实就拿淮军将领做比较,到现在来说,淮军中哨官一级的能识三五百字,看懂简单地图的已经算人才了,虽然淮军中扫盲教育一直就没有停过,不过那些老粗在入伍前一个大字也不识,脑子里却有一些奇思怪想和莫名其妙的旧俗。当年劝奕山用马桶阵迎敌的杨芳虽然是人,其实在根底上和这些农民是一样的,愚昧和无知罢了。
求是学堂的学生入学才几个月,要想当人才用最少还得过一年半,所以不论怎么说。眼前这些落魄儒生还是有其可资利用的价值。
张华轩现在地决断极其明快果决,心里想到了,嘴里的一套说辞也早就想好:“声甫,你其实也是天资聪颖,不过在世事洞明上有些欠缺,我看这只是少了历练,现下朝命迭下。淮军已经开拔出动,我暂且并不过去。醉露书院
不过最多一两月后。可能也需亲临战阵。这么一点时间,我打算用来去海州实地勘探一下,除你之外,还有幕府中数十人一起随我过去,再给你们一个名义,嗯,就叫海州调研班吧,你们先在淮安附近转悠几天,看看实地情形,然后随我一起往海州去。随我一起走走看看,做些实事,如何?”
这一套说辞让翁同和极其满意,他现在只是一个举人,其实还没有资格对朝政和朝廷大员指手划脚,不过仰仗着与张华轩的亲戚关系,没事就喜欢过过嘴瘾。现在张华轩愿意带着他一起去做些实事,这让自视甚高的他大是满意。也充满憧憬。
“好。既然大人这么吩咐,这个…喔。海州调研的事,学生一定跟随左右,随时襄助。”
“好,我就知道声甫不是那种畏惧做实事的人。”
翁同和戴着一顶高帽晃悠悠的去了,张华轩脚底生风嘴角含笑回到了内宅。翁淑芬眼见他高兴非常,一边吩咐几个贴身地丫鬟上菜备饭,一边诧异的问道:“相公什么事这么高兴?”
张华轩先是打个哈哈,然后答道:“适才和你三哥聊了一会,聊地很是开心。”
翁淑芬颇有些不安,向着张华轩道:“三哥地那怪脾气我很了解,大哥和二哥也经常被他气的说不出话来,你可不能因为他脾气不好就发作他。”
新婚夫妻感情自然好的如胶似蜜,而翁淑芬现在与张华轩说话也经常带点娇嗔的味道,这时候虽然是护着自家兄弟,不过那种撒娇的语气却让张华轩听的心里一麻。
他抓住老婆的小手,笑眯眯道:“怎么会,不管怎么说也是郎舅至亲…”说到这里张华轩顿了一顿,又笑道:“不过通过你三哥我也发现一件事。醉露书院”
“什么?”翁淑芬忽闪着大眼睛,一眨一眨的探索的表情甚是可爱。
“那就是人都是毛驴脾气,越是打越退,在前头给点引诱来骗他们,比强逼他们的效果要好地多了。”
说到这里,张华轩面露沉思之色,紧接着又道:“就是说手段要巧妙,不能一味的压迫,看来我以前对人还是有偏见的,总觉得他们食腐不化,其实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一套,如果善加引诱,改变一下我对他们的偏见,其效果比之前的做法要好的多。”
其实这也是张华轩自己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