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唐皇帝李治 >

第91部分

大唐皇帝李治-第91部分

小说: 大唐皇帝李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才数月,但大唐皇家军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还是起到了作用,学员们跟着一边唱着,一边泪流满面,很多学员此刻都忘了他们是那个将军麾下,是军中哪个派属了,心中只有大唐的荣耀

    在过往的岁月里,汉人惨遭蹂躏,而隋又那么快灭了,大唐带着汉人的期望崛起在东方,一场场胜利,让汉人有着后世之人没有的大国骄傲。

    如同那美利坚的国民一般,为自己身为这样伟大的国家的国民而骄傲,这样的时代,崇尚的不是后世中国推崇的集体主义精神,而是一个伟大帝国所应有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

    崇尚英雄,是现今盛世大唐的风气,也是故往强汉的风气,景象截然不同于后世的“贫英雄”时代。

    特别是历史上李世民的滑铁卢之战--征辽战役,在李治的参与之下,大胜而归,尽中原王朝,数代皇帝,百年之努力,一举将辽东三国纳入大唐的版图,所以当大唐远征军报捷而归之时,不仅让很多的本来担心大唐会和前朝一般折翼的世家和百姓松了一口气,继而就是滔天的喜悦和自豪,其景可想而知。

    现如今的大唐,已经有李治孙子辈李隆基时期开元盛世的迹象,大唐像东方明珠般,释放独属于自己璀璨文明和盛世的光芒。

    大唐的军队在破突厥、征辽后,强大有目共睹,无数西域小国派使者前来朝拜结交。

    而征辽一役后,那幸存的五万大唐军,如今也都是皇家军校学员,百战而归,不仅仅是身份地位的提高,而且所得赏赐也让他们大发了一笔横财。

    尤其是李治宣布,军不干政,政不糜军后,大唐军队的发展,卸掉了一身沉重的负担,那些文官在不用担心自己的权柄之后,对于军队的建设也不再如平常那般阻扰。

    一时间,大唐军队如脱缰的战马,肆意的加速狂奔在天地中。

    只是大唐军队至今还是人力不足,这就是农耕民族的缺点,游牧民族可以全民皆兵,女人孩子齐上阵,而农耕民族却必须保持相当大一部分壮年男子用于生产。

    所以在有了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俘虏后,李治将最精壮的挑选出十万人,让玄奘在这些人中传播佛学,再配上军中天下党的政委党员洗脑,争取让他们心向大唐,让红军的坚毅和狂信徒的疯狂,早日的在大唐结出饱满的果实。

    打造出一支强力军队,也让大唐的军力缓和一下。

    只是就算如此,大唐的军队在李治看来还是不足今后之用,李治对大唐军队的改造,参考了后世的集团军制度,新军中分主战部队和辅助部队,不过这样,也使得将来会有很多军队不满员。

    坦白说,这也是没法子的事,谁让李治受后世邓爷爷的影响,兵贵精不贵多,对大唐士兵的要求太严苛了。

    年龄、身体、甚至还有政治倾向,那都是要考核的。

    可不是像以往那样,什么人都要,不仅浪费国力,而且军队战斗力减弱,打起仗来,后勤加重,全靠人海战术欺负人。

    大唐的风光是需要底气的,如今离昔年强汉霸世,还是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想要如后世动辄百万大军,更是一件为期不短的事,很难唉,隋末之后,中原都快被打烂了,十室九空,人口凋零啊。

    ※※※※※※※※可爱的分界线※※※※※※※※

    步行入内后,众人看着周围青石铸就,涂上白石灰的整齐士官宿舍,还有办公楼,这种极具现代气息的平房,引得一干臣子们啧啧称奇。

    作为大唐皇家军校的副监工,房遗爱妙趣横生的向李治一干人等进行解说。

    程咬金凑房老爷子边上,用肘撞了他一下,笑嘻嘻道:“房老大,你家那两个小家伙,如今都很是出息啊。”

    房老爷子听了后,矜持的笑了笑,仰起头,摇头摆尾的悠然向前走去,也不言语。

    后面一脸惊奇的程咬金,郁闷的嘀咕道:“这老小子拽起来了,尾巴翘的这般高。”

    视线内,一队队的方阵,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内,教官大吼着,让学员们列队操练,哪怕李治等人来了,也依然一如既往,丝毫不因为来人身份的尊贵而停下。

    一长两短的哨音中,笔直有力的正步,沉重有力而又节奏的脚步声,在校场上回荡。

    待看到李治等人走近后,才大喝道:“全体都有,向陛下敬礼”

    呛啷之声中,一柄柄寒光四射的横刀被拔出,斜指上天,面向李治方向。

    李治看了,也是对着众人大喝道:“将士们幸苦了。”

    “一切为了帝国一切为了校长大人”方阵中的军校学员们大声回应道。

    在李治过去后,“唰”的一下,斜指降天的横刀,嗖地一下回收,立于右手一侧,动作整齐划一之极。

    李治尽管心头火热,但面上还算平静,反而是后面李靖、程咬金、长孙无忌等人,失了镇定的形象。

    几十个军阵,李治每走过那个军阵时,那操练中的军阵就会停下来,一如刚才,待走后再重新操练,皇帝的威严在此时此地尽显无疑。

    当李治来到校场上的点讲台上后,俯视下方无数错落有致的军阵,一旁的李业栩不知何时出现在李治左前方,对着下方已经停下来的军阵大喝到:“向陛下见礼。”

    “大唐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数千人拔出横刀向天,身体笔直,屹立如那经过万载岁月,千年风霜雨雪洗礼的苍松,气势铺天盖地。

    横刀如林,点将台上的李治,呼吸瞬间一紧,面容也潮红了,大口大口的吸气,目光中雄心勃勃,灼热得堪比头上的烈日。

    李治深吸一口气,上前大吼,声音化成声浪,滚滚而去“大唐皇家军校的学员们,你们看到了你们头顶上的国旗了吗?这就是我们大唐的国旗你们一定看到了那炽热的骄阳,那幽美的月牙儿,他们是天空的主角,是岁月的见证者,但是他们却在金龙的脚下瑟瑟颤抖,那金龙不是朕,而是所有大唐子弟们,你们都是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你们代表着大唐人民的荣光,无论你是汉人,还是突厥人,抑或是柔然人,只要你是大唐子民,你们的一切,就都在我大唐的保卫之下。大唐的将士们,让太阳能够照耀的地方成为我大唐子孙们生长之地吧,大唐的将士们,正如朕给你们看到的世界地图,正如你们的军歌《征服天堂》,在未来,朕要带领你们,去征服天地,去征服天堂,征服一切”

    这是李治同学的最后一句话,也自此之时,为今后的大唐军队定下了最重要的定义:保护和征服。

    ※※※※※※※※可爱的分界线※※※※※※※※

    支持小妖,小妖会继续努力的谢谢各位大唐的兄弟们了,谢谢V!~!

    ..

第二十三章 大唐绝唱“nly yu”

    说起这佛教经义,前世的李治是六窍皆通,就是一窍不通。

    然则,今世李治被孔颖达那老匹夫折磨了十来年,如今的李治,放在后世,也算是一国学大师了,这也是李治当初敢让《天下》诗集面试的原因,文学大盗做到俺这种境界的,照样也不心虚。

    然则,对于佛教,李治印象最深的却还是佛道之争和灭佛之举了,没办法,这种激烈血腥暴力的场面,李治想想就兴奋,怎会不记得呢。

    话说这佛教传自古印度,也就是天竺,这是人鬼都尽知的事。

    记得前世看过一部电视剧叫《乌龙闯情关》,上面却是意外的出现了一个大和尚,但关键的是,那主角刘病实乃汉武帝的曾孙,西汉的第十位皇帝,汉宣帝是也。

    这却是编剧错了,抑或者这位大和尚是打酱油的路过?

    因为真正的佛教东传,事实上是在东汉时期,而当时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也未能幸免在佛教东传中。

    那些印度和尚脑袋是灵光的,也是有眼光的,传播的对象均是有着强大中央集权和浓厚传统文化氛围的国度。

    一旦成功,必然能够长存于世,同时扩大影响力,然而,这就必然和那个王朝本土的宗教产生冲突了。

    中华大地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西汉,到东汉时期,中央王权制已是数百年之久。

    特别是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儒、墨、道、法、兵、纵横、农诸家学说,各成体系,中华文化蔚为大观的同时,也大成于天地。

    虽然后来汉武帝尊儒,但却是虚有其表,董仲舒也是扔到了一边,骨子里却也还是法家,说白了,外儒内法而已。

    而因为武帝之前,西汉实施的国策是无为而治,因此造就阴阳五行,占风望角卜星,各种道家学说深入达官贵人、黎民百姓之心,终于到了东汉初年,道教如原子弹爆炸一般,横空出世。

    道教以老聃为开山鼻祖,尊其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学术核心经典。

    顺便说一句,《道德经》其实是两部经典,分别为《道经》和《德经》。

    而《道德经》的核心,也就是黄老学说,那是揉合易学、阴阳五行等,和无为之道,可不是一回事。

    可以说,道教是汉文化蕴育的仅有唯一的本土宗教,历史的必然。

    这样,佛教东传,就不可避免的爆发了佛道之辩和佛本之争,呵呵,那时可没有谁敢说佛本是道哦。

    事实上两者的性质和形式是有很多不同之处的,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大道行止,殊途同归。

    佛道之辩与吐蕃的佛本之争说来说去,不过嘴上论道而已。

    不管是外来的和尚,还是本土的道士,放在后世辩论比赛上,那都是顶顶的高手,自家经义信手拈来。

    你能说的地涌金莲,我还能说得天花乱坠,仙女下凡呢。

    当言语上搞不定对方之时,怎么办?动手呗!精神上扭曲不了你,肉。体上我灭了你,一切不就又回归以前了。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动手之前吧,双方的关系,其实也不算差,算是一个美好的“误会”了。

    因为当时中原大地各种“道术”盛行,东传的佛教初始也被人们误解为“道术”一种,而西域僧人为了传教,也迎合以“道人”自称。

    所以和尚最开始不是自称“贫僧”,而是“贫道”也。

    佛教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叫做佛教,叫做浮屠教,真正在神州大地立下根是在南北朝时期,受到那些胡人君主的大力吹捧支持,没办法,这佛教的教义好啊。

    打你一巴掌,你还得把嘴巴伸过来,再让人打,这样受尽苦难,死后就能到极乐世界,说不定还能立地成佛呢,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教义吗?这样的教义,可是那些胡人君主梦寐以求的。

    于是乎,佛教发展壮大了,后来虽有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但悲剧的是,像梁武帝这样兴佛的人无疑更多,甚至梁武帝直接披上袈裟,皈依佛门了。

    后世明朝小说家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中就有提及,甚至还神话了,悲哀,真是悲哀啊!

    一个君主做到这种程度,连天启皇帝那个木匠都不如,至少人家还能造点东西出来,娱乐大众啊。

    也由此,佛家同王权的争锋,同道家的相互诋毁、抨击的情形,在南北朝时,双方的矛盾出现到最**。

    争论的结果,有三个,第一:二教合流,称雄天下;第二个,佛本是儒,殊途同归;第三个才是佛本是道。

    这个结果明显让人很不满意,于是,矛盾又一次爆发了,这次双方换了个形式,用血来证明彼此的理论吧。

    真理在弓箭的射程之内,又一次被史实证明了。

    这一次是道教首先像佛教祭起了屠刀。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事实上道教在民间的信徒是一点比不上佛教的,这和双方的教义有很大关系。

    但是道教在整个封建社会的上层,却是较之佛教更受欢迎的。

    这其实很容易理解,佛教的教义,要你忍耐,死后才好入西方极乐世界。

    这对于那些大权在握高高在上的权贵们,吸引力就小了许多,否则历史上也没有那么多争权夺利的了,因为人人都忍耐,甚至期待别人虐自己,成就正果,这世界还不清静许多?

    而道教走的却是上层路线,老百姓整天想的是富足安康,关心是能生几个娃,开枝散叶,然后放羊,然后用放羊的钱再娶老婆,生娃,再放羊。

    只有那些物质丰富,精神生活却严重匮乏,只能养百八十个小老婆的心里空虚的贵人们,才想着炼丹长生,天地自然为一体,也只有他们有那个条件,毕竟炼丹的朱砂紧缺的时候可是堪比黄金啊,所以表面上上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