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汤琵琶传(清)王猷定 >

第1部分

汤琵琶传(清)王猷定-第1部分

小说: 汤琵琶传(清)王猷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应曾,邳州人'1',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贫无妻,事母甚孝。居有石楠树'2',构茅屋,奉母朝夕。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其母问曰:“儿何悲?”应曾曰:“儿无所悲也,心自凄动耳。”
  世庙间'3',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4'。时周藩有女乐数十部'5',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6',殿上弹《胡笳十八拍》'7',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百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著名大梁间'8',所至狭邪'9',争幕其声,咸'女甲'昵之。然颇自矜重,不妄为人奏。
  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10'。每猎及阅士'11',令弹塞上之曲。戏下颜骨打者'12',善战阵,其临敌,令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一日至榆关'13',大雪,马上闻觱篥'14',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
  夜宿酒楼,不寐,弹琵琶作觱篥声,闻者莫不陨涕。及旦,一邻妇诣楼上曰:“君岂有所感乎,何声之悲也?妾孀居十载,依于母,母亡,欲委身,无可适者,愿执箕帚为君妇。”应曾曰:“若能为我事母乎'15'?”妇许诺,遂载之归。
  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曾匡坐弹《洞庭秋思》'16',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从箐中跳入篷窗'17',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
  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惟居旁坯土在焉'18'。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于石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乃取它琵琶,夕陈酒浆,弹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19',日荒酒色。
  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20'。耳目聋瞽'21',鼻漏,人不可迩'22'。召之者,隔以屏障,听其声而已。所弹古调百十余曲,大而风雨雷霆,与夫愁人思妇,百虫之号,一草一木之吟,靡不于其声中传之,而尤得意于《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声、驽声、人马辟易声'23',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24',别姬声'25',陷大泽'26',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27'。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怒,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
  应曾年六十余,游荡淮浦'28',有桃源人见而怜之'29',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
  轸石王子曰:古今以琵琶著名者多矣,未有如汤君者。夫人苟非有至性,则其情必不深,乌能传于后世乎?戊子秋'30',予遇君公路浦'31',已不复见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君,君坐土室,作食奉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君仰天呼曰:“已矣,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死矣。”予凄然,许君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32'。呜呼!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君也乎哉?

  注释:
  '1'邳(pī)州:今江苏邳县。'2'石楠:亦称“千年红”,蔷薇科观赏植物。叶可入药。'3'世庙:好明世宗朱厚熜。世宗为其庙号。'4'陈州:其治今河南淮阳县。蒋山人:与上文的李东垣、江对峰事迹均不详。'5'周藩: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封为周王,这里是指他的后代。'6'宫锦衣:宫中特制的锦缎衣。'7'《胡笳十八拍》:曲名,相传汉末蔡琰所作。'8'大梁:战国魏都,今河南开封。'9'狭邪:指娼妓所居处,即妓院。'10'嘉峪、张掖、酒泉:均在今甘肃省。'11'阅士:检阅军队。'12'戏下:同“麾下”。'13'榆关:山海关。'14'觱篥(bì lì):古乐器名,状如胡笳,由龟兹传入。'15'若:你。'16'匡坐:正坐。'17'丛箐:丛生的细竹。篷窗:船窗。'18'坯(pī)土:墓丘。'19'猖狂:谓肆意妄行。'20'鬻(yù)食:谓卖技为生。'21'瞽:眼睛。'22'迩:接近。'23'辟易:惊退。'24'项王:指项羽。悲歌慷慨:指项羽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一曲。事见《史记·项羽本纪》。下写项羽事均见此纪。'25'别姬声:指别虞姬之声。'26'陷大泽:指项羽听信了田父骗他的话,陷入大泽中,因此汉军能追上他。'27'余骑蹂践争项王:项羽自刎后,“王翳取其头,余骑相蹂践争相王,相杀者数十人”。'28'淮浦:故城在今江苏涟水县西。'29'桃源:今属湖南省。'30'戊子:清世祖顺治五年(1648)。'31'公路浦:地名,在江苏淮阴城西。'32'克:能。

  王猷定(1598—1662),字于一,号轸石,江西南昌人。明拔贡生。为人倜傥自豪,性好奇,有辩才。史可法征为记室。入清,绝意仕进,日以诗文自娱。晚年寓居浙中西湖僧舍,与宋琬尤相投契。猷定善古文,酷嗜两汉、八家之文。著有《四照堂集》。
  本文选自《四照堂集》卷四。文作于清顺治十年(1653)。汤琵琶应曾,为作者友人,琵琶演奏家。他具有音乐的天才,加上名师指点,成了一代名师。但在封建社会中,他的地位低下,空负一身本领,也只能沉沦而终。作者对他的遭遇,寄予了极大的同情与感慨。文章写汤的演奏琵琶,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堪称妙文。作为传记,文中也引进了小说的笔法,带有传奇色彩。这与作者性好奇,以及清初传记文深受小说影响有关。

返回目录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