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国情备忘录 >

第18部分

国情备忘录-第18部分

小说: 国情备忘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也开启了国家为一个流域制定一部法律的历史,《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出台,使得淮河〃有幸〃又〃不幸〃地享受了世界上其他河流绝无仅有的待遇。幸运的是,在众多被污染的河流中,淮河先于其它河流被保护起来;而不幸的是,淮河被保护的前提其污染的严重性超过其他河流。

  淮河先其它河流一步,一度成为政府治理污染决心的表现。在国家环保总局曾经宣布的对中国〃三江三湖〃的一揽子治理计划中,〃三江〃中第一个就是淮河。但十年之后,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却在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会上表示,淮河水污染依然相当严重,有超过一半的地方水质还达不到要求,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果相当脆弱。

  淮海还只是中国数条河流、数个湖泊遭遇污染的缩影。从北到南纵贯中国,进行一次2000公里的穿越,水污染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我们第一站选择了黄河几字弯的拐弯处。九曲黄河从这里拐了个弯,之后奔流向南,这里的河水清澈,形成一道秀美的风景线。这就是地处内蒙古、陕西、山西三省交界处的晋陕大峡谷,向来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峡谷。

  在黄河奔流的波澜壮阔之声中,一种不和谐的音符却异常突出。

  俯瞰黄河几字弯,北、南、东三面都覆盖着厚厚的浓雾,遮蔽云日,成片的工厂鳞次栉比的烟囱中散发出滚滚浓烟,刺鼻的味道弥漫在空中久久不能散去,冶炼之后留下的废渣遍地都是。这里密布着数不清的工厂,这是因为地下埋藏着距今1。4亿年前的侏罗纪煤层,使得这里的煤化工非常发达。但是曾经煤炭资源丰富的黄河金三角这个名字已经被人们渐渐淡忘,人们记住的却是由于污染严重而得名的〃黑三角〃。

  托克托,晋陕大峡谷的发源地,蒙语意为〃传宗接代〃。托克托这个小县城连接了黄河的上游和中游。因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托克托密布着上百家发电厂,当地人自豪地说,北京的每三盏电灯,就有一盏是托克托人点亮的。

  沿着晋陕大峡谷向南725公里,来到峡谷最南端出口禹门口,黄河在这里咆哮而出,这里也俗称龙门,典故〃鲤鱼跳龙门〃正是出自这里。龙门所在的河津县因为富有煤炭资源而被称为〃三晋首富县〃。全国26个省都离不开山西的煤。

  跨越河津黄河大桥,进入陕西境内。我们从陕西的母亲河渭河的源头顺流而下,宝鸡是我们经过的第一座大城市,河两岸企业直接把污水排入渭河,排污口异常醒目。

  沿河继续顺流而下,宝鸡、咸阳、潼关……。渭河水质也越来越差,水到达潼关时已经变为劣五类。渭河在潼关汇入黄河,两河交汇处黑黄分明。曾经水草丰美的渭河平原被当地群众形容为〃八百里秦川,一千里污染〃。

  沿着黄河向下游行进,我们来到一座六朝古都,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天的河南开封。在张择端所做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上,我们可以寻找到过去的繁荣,画面上,汴河穿城而过,舟楫往来,非常繁荣。

  但是如今的开封,当年的汴河,现在的通济渠,已经名存实亡,虽然城内湖泊密布,但湖与湖之间却并不相连,断而不续,通而不畅,水城已经名不副实。

  作为第一条断流的世界级大河,黄河于1997…1998年,第一次汛期断流,创下了断流 226天,长度720公里的历史记录。

  在淮河两岸,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排污口,酱油色的污水喷涌着直排淮河,泛起白色的泡沫,散发着恶臭。

  离开这条被称为中国最难治理的河流…淮河,一路向南,是〃千湖之省〃湖北,曾经的千湖目前只剩下不到500个。

  湖泊在减少,湖北省人均淡水也在减少,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已经接近了国际警戒线。而污染仍在加剧,汉江湖北段有50个排污口,长江沿岸有9000多家化工企业,每天有相当于一条黄河水量的污水排入长江。

  再往南,进入湖南省境内。秀美的洞庭湖一直被称作是〃长江之肾〃,平衡长江流域的生态系统。但是,在这里,我们看到一家家的造纸厂排列在洞庭湖边,滚滚的污水就这样直接排入了洞庭湖,最后注入长江。

  离开洞庭湖,继续向南,来到中国南端的广东省。迎接我们的是一场小雨,带来一种清新的空气,但是当地人告诉我们这种雨有很强的腐蚀性,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酸雨。在广州,老百姓说,十雨九酸,一年中,下酸雨的日子有……天,酸雨的酸度pH平均值为3。8,比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醋还要酸,醋的pH值大概是4。

  2009年国家环保部发布的《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称,〃中国地表水污染依然严重,总体面临的环境形势仍很严峻。〃毋庸置疑,水污染已经成为中国当前重大的社会公害。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是民间环保人士,花费数年时间,浏览了数以万计的网站信息,编制出一份《中国水污染地图》。点击〃中国水污染地图〃网站,一副完整的中国行政区划图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如果点开北京市所在区域链接,就会出现一副用不同颜色标注的北京市地表水质图。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除远郊区有一些水库、支流为二类水质外,北京市区地表各河、湖几乎全部被劣质的超五类水(属于严重污染)所覆盖。

  在中国,2/3的城市面临水资源短缺,而有限的淡水资源也正在被滚滚排放的污水所破坏。中国原本就是一个水资源奇缺的国家,2005年统计,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世界第110位,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如果将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扣除后,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则更少,只余下11000亿立方米,这意味着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为900立方米。

  2008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6个检查小组分赴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调查水污染状况,得出的结论让人大跌眼镜:四大流域的整体污染现状已经成为常态;7大水系中有26%的水质为五类和劣五类,9大湖泊中7个是五类和劣五类。与其它级别的水质相比,五类和劣五类属于连农用水都不能做的〃废水〃,更不能饮用和接触人体。

  中国幅员辽阔,但剩下的干净水源越来越少。作为生命之源,水的污染不仅是环境问题,还是对生存机会的掠夺。中国水环境问题很严重,而且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最大的制约可能就是水。保护生命资源,我们义不容辞。但是,中国水环境监管的执法权威没有树立,刑事制裁手段严重缺位:

  在2004年14起水污染突发事件中,除沱江污染事件被追究刑事责任外,其它都无疾而终;2005年水污染事件中,也只有1起被追究刑事责任;2006年的18起水污染事件,仅有3起被追究;2007年的9起水污染事件,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数目为零;2008年只有5起水污染事件被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水污染犯罪的处理力度过小,不能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而水环境污染刑事立法也存在缺陷,致使追究水污染刑事责任的案例寥寥无几。完善水污染方面的法律,加大惩罚力度,才可以有效预防和整治水环境污染,还可以将环境污染的犯罪消灭在初始阶段,减少对环境的压力和社会危害。


脆弱的生存环境

  喝不到干净的放心水,已不是刘保国和他的乡亲们独有的心病。水污染,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可以切身感受到。多年前,还可以对着水龙头喝水,现在已变成一件奢侈且危险的动作,我们的生活被桶装水和瓶装水所充斥,无形中也带动了一个数百亿元产值的行业。但不能保证的是,随着水源污染的波及面扩大,后天的桶装水和瓶装水,是否会重蹈自来水的覆辙,归为不能直接饮用之列。

  当干净清澈的水,一天天变浑浊;当原本用作饮用的水,变成夺取生命的液体杀手,中国生态环境的其他方面,也在面对着无法回避的困局。与泛泛而谈相比,数据的说明更足够攻占人们的心智区间,以数据来描述环境现状,以数据来揭露环保〃伤疤〃。

  2009年,水利部部长陈雷表示,目前全国有180多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亟待治理,多年平均年土壤侵蚀量高达45亿吨左右,有3。6亿亩坡耕地和44。2万条侵蚀沟亟待治理。

  如今,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80年代,沙漠化土地以年均增长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此后25年共丧失土地3。9万平方公里。

  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据估计,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属于中国特有的物种和国家规定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有312种。

  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

  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煤能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中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被称〃空中死神〃的酸雨不断蔓延。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大气环境首席研究员吴兑说:〃工业发展超过环境负荷,珠三角从机械污染、化学污染过渡到多种污染并存局面。国外发达国家完成这一污染过程花了200年,而我们只花了30年,就完成了三个污染阶段的演变。〃

  作为公共物品,环境具有很强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环境不会因为消费人数增加了,而导致生产成本参加,这就给很多人提供了搭便车的机会。由鼓励消费的市场引导,人们对环境这一公共物品的利用时,往往不会考虑环境本身的底线,导致环境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所以,环境污染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为市场盲点。

  中国的环境是脆弱的,这种脆弱曾持续数十年,被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快感所掩盖。这一条条一路上扬的曲线,划出的是中国经济最美丽的线条,各地的GDP不断攀升,让我们在曲线中读到了中国经济成长的力量。但是,环境污染图表上的一条条曲线,同样是一路向上爬升,但是它却像一道道伤口,划破的是中国环境的底线。


谁在破坏我们的家园

经济增长投下的环境阴影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恩格斯

  在河北X村刘保国看来,他们村周围的轧钢厂、造纸厂太黑心了,为了一己私利,夺走了他女儿的健康和他喝干净水的权利。

  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下,是它背后付出的隐而不宣的惨痛代价。很多像刘保国一样无辜的人,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付出了沉重代价。

  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是不是连体婴儿,是不是经济发展就必须以环境污染为代价,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回避的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长期以来,中国有较严重的GDP崇拜。作为一把国际通用的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尺子,GDP的增长,给我们带来的是,国民经济的增长,政府财力的增加,人民生活的富足,涵盖了所有的方面,却惟独忽略了环境。在绿色与经济发展或政绩的博弈中,天平往往会向后者倾斜。

  我国目前的体制仍然是赶超式的压力型体制,不少地方政府面临着GDP增长的考核压力。无论是从公共利益还是个人仕途出发,他们都会把经济利益摆在第一位。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吸引投资,地方政府拿出了〃不惜污染环境〃的砝码。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不作为,大大增加了环境监管的难度。人为的意识障碍,把环境监管的难度放大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中国的市场化取向越来越强,地方政府手中掌握的经济决策权和资源配置权也越来越大。他们往往扮演着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色,为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不惜破坏环境,地方政府的公共性被异化。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保护环境,他们却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瞒天过海者屡见不鲜,以形式化的权力来应对中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