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华上下五千年 >

第71部分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71部分

小说: 中华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权贵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园、亭台。包拯立刻下命令,要这 
些园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有个权贵不肯拆除。开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还强词夺 
理,拿出一张地契,硬说那块地是他的产业。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那个权贵自己伪 
造的。包拯十分生气,勒令那人拆掉花园,还写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发。那人一看事情闹 
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来,也没有他的好处,只好乖乖地把花园拆了。 
    一些权贵听到包拯执法严明,都吓得不敢为非作歹。有个权贵想通关节,打算送点什么 
礼物给包拯,旁人提醒他,别白操心了,包拯的廉洁奉公是出了名的。他原来在端州(今广 
东肇庆)做过官。端州出产的砚台,是当地的特产。皇宫规定,端州官员每年要进贡一批端 
砚到内廷去。在端州做官的人往往借进贡的机会,向百姓大肆搜刮,私下贪污一批,去讨好 
那些权贵大臣。搜刮去的端砚比进贡的要多出几十倍。后来,包拯到了端州,向民间征收端 
砚,除了进贡朝廷的以外,连一块都不增加。直到他离开端州,从没有私自要过一块端砚。 
    那权贵听了,知道没有空子好钻,也只好罢休。后来开封府的男女老少,没有人不知道 
包拯是个大清官。民间流传着两句歌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阎罗”是传说 
里管地狱的神。) 
    包拯对亲戚朋友也十分严格。有的亲戚想利用他做靠山,他一点也不照顾。日子一久, 
亲戚朋友知道他的脾气,也不敢再为私人的事情去找他了。 
    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为枢密副使。他做了大官,家里的生活照样十分朴素,跟普 
通百姓一样。过了五年,他得重病死了,留下了一份遗嘱说:后代子孙做了官,如果犯了贪 
污罪,不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许葬在咱包家的坟地上。 
    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们的赞扬,在他死后,人们也把他当作清官的 
典型,尊称他“包公”,或者叫他“包待制”、“包龙图”(包拯得过天章阁待制、尤图阁 
学士的官衔)民间流传着许多包公铁面无私、打击权贵的故事,还编成包公办案的戏曲和小 
说。虽然其中大都是虚构的传说,但是也反映了人们对清官的敬慕心情。 
     
上下五千年  
193 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做了四十年皇帝,虽然也用过像范仲淹、包拯等一些正直的大臣,但是并没有改 
革的决心,国家越来越衰弱下去。他没有儿子,死后由一个皇族子弟做他的继承人,这就是 
宋英宗。英宗即位四年,就害病死了。太子赵顼(音xū) 
    即位,这就是宋神宗。 
    宋神宗即位的时候才二十岁,是个比较有作为的青年。他看到国家的不景气情况,有心 
改革一番,可是他周围的人,都是仁宗时期的老臣,就是像富弼这样支持过新政的人,也变 
得暮气沉沉了。宋神宗想,要改革现状,一定得找个得力的助手。 
    宋神宗即位前,身边有个官员叫韩维,常常在神宗面前谈一些很好的见解。神宗称赞 
他,他说:“这些意见都是我朋友王安石说的。”宋神宗虽然没见过王安石,但是对王安石 
已经有了一个好印象。现在他想找助手,自然想到了王安石,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正在江宁 
做官的王安石调到京城来。 
    王安石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抚川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他年轻时候,文 
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就做了几任地方官。他在鄞县 
(今浙江鄞县,鄞音yìn)当县官的时候,正逢到那里灾情严重,百姓生活十分困难。王 
安石兴修水利,改善交通,治理得井井有条。每逢青黄不接的季节,穷人的口粮接不上,他 
就打开官仓,把粮食借给农民,到秋收以后,要他们加上官定的利息偿还。这样做,农民可 
以不再受大地主豪强的重利盘剥,日子比较好过一些。 
    王安石做了二十年地方官,名声越来越大。后来,宋仁宗调他到京城当管理财政的官, 
他一到京城,就向仁宗上了一份万言书(约一万字的奏章)提出他对改革财政的主张。宋仁 
宗刚刚废除范仲淹的新政,一听到要改革就头疼,把王安石的奏章搁在一边。王安石知道朝 
廷没有改革的决心,跟一些大臣又合不来,他就趁母亲去世的时机,辞职回家。 
    这一回,他接到宋神宗召见的命令,又听说神宗正在物色人才,就高高兴兴应召上京。 
    王安石一到京城,宋神宗就叫他单独进宫谈话。神宗一见面就问他说:“你看要治理国 
家,该从哪儿着手?” 
    王安石从容不迫地回答说:“先从改革旧的法度,建立新的法制开始。” 
    宋神宗要他回去写个详细的改革意见。王安石回家以后,当天晚上就写了一份意见书, 
第二天送给神宗。宋神宗认为王安石提出的意见都合他的心意,越加信任王安石。公元10 
69年,宋神宗把王安石提升为副宰相。那时候,朝廷里名义上有四名宰相,病的病了,老 
的老了。有的虽然不病不老,但是一听见改革就叫苦连天。王安石知道,跟这批人一起办不 
了大事,经过宋神宗批准,任用了一批年轻的官员,并且设立了一个专门制定新法的机构, 
把变法的权抓了来。这样一来,他就放开手脚进行改革了。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一、青苗法。这个办法是他在鄞县试用过的,现在拿来推广到全国实行。 
    二、农田水利法。政府鼓励地方兴修水利,开垦荒地。 
    三、免役法。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 
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样既增加了官府收入,也减轻了 
农民的劳役负担。 
    四、方田均税法。为了防止大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人口,由政府丈量土地,核实土 
地数量,按土地多少、肥瘠收税。 
    五、保甲法。政府把农民按住户组织起来,每十家是一保,五十家为一大保,十大保为 
一都保。家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的,抽一个当保丁,农闲练兵,战时编入军队打仗。 
    王安石的变法对巩固宋王朝的统治、增加国家收入,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触犯了 
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 
    有一次,宋神宗把王安石找去,问他说:“外面人都在议论,说我们不怕天变,不听人 
们的舆论,不守祖宗的规矩,你看怎么办?” 
    王安石坦然回答说:“陛下认真处理政事,这就可说是防止天变了。陛下征询下面的意 
见,这就是照顾到舆论了;再说,人们的话也有错误的,只要我们做的合乎道理,又何必怕 
人议论。至于祖宗老规矩,本来就不是固定不变的。” 
    王安石坚持三不怕,但是宋神宗并不像他那么坚决,听到反对的人不少,就动摇起来。 
    公元1074年,河北闹了一次大旱灾,一连十个月没下雨,农民断了粮食,到处逃 
荒。宋神宗正为这个发愁,有一个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献给宋神宗,说旱灾是王安 
石变法造成的,要求神宗把王安石撤职。 
    宋神宗看了这幅流民图,只是长吁短叹,晚上睡不着觉。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 
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逼神宗停止新法。 
    王安石眼看新法没法实行下去,气愤得上书辞职。宋神宗也只好让王安石暂时离开东 
京,到江宁府去休养。 
    第二年,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当宰相。刚过了几个月,天空上出现了彗星。这本 
来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是在当时却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预兆。宋神宗又慌了,要大臣对朝政 
提意见。一些保守派又趁机攻击新法。王安石竭力为新法辩护,要宋神宗不要相信这种迷信 
说法,但宋神宗还是犹豫不定。 
    王安石没办法继续贯彻自己的主张。到第三年(公元1076年)春天,再一次辞去宰 
相职位,回江宁府去了。 
     
上下五千年  
194 沈括出使       
    自从宋真宗以后,宋朝一直依靠每年送大量银绢,维持了几十年跟辽朝暂时妥协的局 
面,但是辽朝欺宋朝软弱,想进一步侵占宋朝土地。公元1075年,辽朝派大臣萧禧到东 
京,要求划定边界。 
    宋神宗派大臣跟萧禧谈判,双方争论了几天,没有结果。萧禧一定说黄嵬山(在今山西 
原平西南,嵬音wéi)一带三十里地方应该属于辽朝。宋神宗派去谈判的大臣不了解那里 
的地形,明知萧禧提出的是无理要求,又没法反驳他。宋神宗就另派沈括去谈判。 
    沈括,杭州钱塘人,原是支持王安石新法的官员。沈括不但办事认真细致,而且精通地 
理。他先到枢密院,从档案资料中把过去议定边界的文件都查清楚了,证明那块土地应该是 
属于宋朝的。他向宋神宗报告,宋神宗听了很高兴,就要沈括画成地图送给萧禧看,萧禧才 
没话说。 
    宋神宗又派沈括出使上京(辽朝的京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南)。沈括首先收 
集了许多地理资料,并且叫随从的官员都背熟。到了上京,辽朝派宰相杨益戒跟沈括谈判边 
界,辽方提出的问题,沈括和官员们对答如流,有凭有据。杨益戒一看没有空子好钻,就板 
起脸来蛮横地说:“你们连这点土地都斤斤计较,难道想跟我们断绝友好关系吗?” 
    沈括理直气壮地说:“你们背弃过去的盟约,想用武力来胁迫我们。真要闹翻了,我看 
你们也得不到便宜。” 
    辽朝官员说不服沈括,又怕闹僵了,对他们没好处,只好放弃了他们的无理要求。 
    沈括带着随员从辽朝回来,一路上,每经过一个地方,把那里的大山河流,险要关口, 
画成地图,还把当地的风俗人情,调查得清清楚楚。回到东京以后,他把这些资料整理起 
来,献给宋神宗。宋神宗认为沈括立了功,拜他为翰林学士。 
    沈括为了维护宋朝边境的安全,十分重视地形勘察。有一次,宋神宗派他到定州(今河 
北定县)去巡视。他假装在那里打猎,花了二十多天时间,详细考察了定州边境的地形,还 
用木屑和融化的蜡捏制成一个立体模型。回到定州后,沈括要木工用木板根据他的模型,雕 
刻出木制的模型,献给宋神宗。这种立体地图模型当然比绘制在纸上的地图更清楚了。 
    宋神宗对沈括画的地图和制作的地图模型很感兴趣。第二年,就叫沈括编制一份全国地 
图。但是不久,沈括受人诬告,被朝廷贬谪到随州(今湖北随县)去。在那里,环境虽然很 
困难,但是他坚持绘制没有画完的地图;后来,他换了几个地方的官职,也是一面考察地 
理,一面修订地图,坚持了十二年,终于完成了当时最准确的一本全国地图——《天下郡国 
图》。 
    沈括不但在地理研究上作出了出色的成就,而且是个研究兴趣很广泛的科学家。他在天 
文、历法、音乐、医药、数学等方面,都十分精通。他很早就研究天文历法。后来,他担任 
司天监的工作,发现在那里工作的人,不少是不学无术的人,不懂得用仪器观测。他到了司 
天监以后,添置了天文仪器。为了观察北极星的位置,他一连三个月,每天夜里用浑天仪观 
察,终于计算出北极星的正确位置。 
    沈括晚年的时候,闲居在润州(今江苏镇江)的梦溪园。他把一生研究的成果记载下 
来,写了一本著作《梦溪笔谈》。在那本书里,除了记载他自己研究的成果以外,还记录了 
当时劳动人民的许多创造发明,其中特别有名的是毕升的活字印刷技术。 
    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在北宋之前,已经有了雕板印刷术。但是雕板花工夫 
大,而且刻好一块木板,要改动一个字,就要全部重刻。沈括在他钱塘老家看到一位老工匠 
毕升,用一种很细的粘土,做成许多小块,刻上字后放在窑里烧硬,成为一个个活字。用这 
种活字排版印刷,比雕板印刷方便多了。沈括看到这件新鲜事,十分感兴趣,就进行详细的 
观察和了解,还把毕升的发明,记载在他的《梦溪笔谈》里,后代的人读了他的书,才知道 
活字印刷术的来历。 
     
上下五千年  
195 司马光写《通鉴》       
    王安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