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穿越东晋末年 >

第319部分

穿越东晋末年-第319部分

小说: 穿越东晋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哈哈哈哈~~”务银提却仰天长笑。笑声回荡在大殿里,尤其突兀刺耳,渐渐地,高句丽人的脸面布上了一层怒容,这时,务银提又笑声一收,向上拱了拱手:“永乐太王,请恕外臣不敬,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高句丽已祸在眼前。怎可不辨祸福?”

    高谈德冷声道:“莫非你燕国就不是祸在眼前?要说灭亡,也是你燕国先灭,我高句丽是好是歹,你燕国如何能看的到?”

    务银提微微笑道:“如若永乐太王不愿救援。以我燕国一国之力必然难挡晋国兵锋。被逼急了。大不了开城出降便是,我家天王与卫将军有些渊源,又同属一族。只要弃天王,去兵权,必能活命,即便不得重用,至少也可为一富家翁,安享天年

    永乐太王,您认为我家天王见得见不得高句丽的命运?况且我大燕尚有甲士十万,若归顺于卫将军,其势将更不可挡,而您如果落在了卫将军手上。。。。”

    “砰”的一声,高谈德再也忍受不住,猛拍几案,怒道:“务银提,莫非你在威胁孤?”

    务银提笑呵呵的拱了拱手:“不敢,不敢,外臣只是道出了一种可能,倘若外无援军,坚守又不可行,谁会愿意坐地等死?因此我家天王降得,而您降不得啊,呵呵~~言归正传,割地虽然断不可为,但我家天王也明白高句丽的困难,是以告之外臣,愿意资助些兵甲钱粮,至于数量,由您出兵多少决定,不过,此战为你我两国生死存亡之战,我家天王当会孤注一掷,请您也莫要留手啊。”

    这话一出,高谈德的面容缓和了些,毕竟燕国肯出钱粮,先不论能出多少,至少给了他高谈德脸面。

    务银提看了看高谈德,又道:“其实太王无须过多担心,我大燕国在蓟有守军三万五千,我家天王愿亲领龙城精锐五万往援,另已遣使向魏国求救,燕魏两国虽有些磨擦,但魏国与卫将军既有深仇,也深受威胁,那魏主虽喜怒无常,却不至于不识大体,倘若再有你高句丽倾尽全力,你我三国联手,晋军岂能不破?”

    “好”高谈德不再迟疑,一口应道:“孤领精兵四万,与你家天王汇合”

    务银提深深一躬:“我家天王于龙城恭候永乐太王大驾,介时自会亲手奉上酬礼,并与贵国缔结盟约,永世不犯”

    高谈德大手一挥:“来人,摆酒款待燕使,三日后,孤领高句丽健儿出征”

    。。。。。。

    自晋军主力于五月十日如数抵达之后,十万大军再无动静,而且连城池都不围,只是驻扎于蓟的西南角,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摆出了一副等待燕国援军前来,毕其功于一役的姿态。

    冯素弗短时间内也放下了心,只不过,冯弘带来的消息又让他连声骂娘,魏国竟然如此的不识大体,但他没别的办法,只得耐心等待起了龙城与高句丽的援军。

    六月初一正午,卫风正在澡水边钓鱼,他发现,钓鱼可以使人心绪平静,可以排除杂念,可以清晰的思考一些问题,他始终不理解,拓跋珪为何会拒绝燕人的求援,难道真的失了雄心?难道他看不出蓟落于自已手里会给平城带来的威胁?

    “将军”远远的,传来了李驻的声音,卫风转头看去。

    李驻气喘吁吁的跑来,施礼道:“禀将军,燕国与高句丽援军合计九万于两个时辰前抵达蓟以东百里处,分别由冯跋与高谈德带队,按其行军速度推算,或于明日抵蓟”

    “来的好”被卫风强迫来钓鱼的蒋宣跟着拱了拱手:“将军,燕国与高句丽联军今日抵蓟今北京市大兴区显然来不及,今晚必会于潞县今北京市通州区暂驻,末将愿领轻骑突袭,趁其立寨之时一举破去”

    向弥也放下鱼杆拱了拱手:“末将也愿往”

    卫风却眉头一皱,沉吟起来,他的心里有些不安,这份不安不是来自于突袭燕军本身的困难,依着常理,所谓围点打援,只要围住了蓟的守军,令他无法出城,然后以五万轻骑奔袭潞县攻打援军,冯跋与高谈德的联军必败,这也是他对蓟围而不攻的主要原因,把龙城与高句丽的主力吸引出来一把头歼灭,事后灭去这两国会省了许多麻烦,毕竟如今的燕国已经不是慕容氏时期的燕国了,冯跋初登大位,并不能在短时间内使人心与军心归服,军心不稳,战斗力必弱,更何况卫风还义释过两万多燕军降卒呢,这些人即使不感恩戴德,见面时心里也会有阴影。

    至于高句丽,那就是一群杂军,卫风从未把高句丽当回事,甚至他都怀疑,冯跋劝说高谈德前来,很可能是存有把高句丽当先登使用的目地。

    卫风真正忌惮的,还是魏国,当初与拓跋仪决战,冯跋都知道趁虚袭取了蓟,而拓跋珪自少有英明神武的美称,虽然因服食寒食散,雄心被消磨了不少,可是多年来的征战经验仍在,他不相信拓跋珪会坐视晋燕大战不动分毫

    徐道覆也是眉心轻拧,问道:“将军可是担心魏国有伏兵潜伏在附近?”

    卫风神色庄重的点了点头:“人都道,诸葛一生唯谨慎,其中似有贬意,意指用兵谨慎或会因保守而丧失奇兵突袭的良机,但我以为,谨慎与否不能一概而论,倘若兵微将寡,没有谨慎的本钱,那只能冒险一博,当初我以五千轻骑奔袭京口,正是由此

    可今日的我,领十万大军,稍有决策失误,将会给全军上下带来不测之祸,而且我从表面上看风光无限,却输不起,一旦败了,我会失去所有,所以,虽然奔袭冯跋或可速胜燕国,但必须谨慎”

    卫风转头喝道:“来人,把张检等人叫来”

    “遵命”李驻匆匆而去。

    不多时,以张检为首的近三十名燕军降卒快步奔了过来,在这段时间里,卫风安排他们与亲卫一起训练,那是个个哭爹喊娘,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敢发誓,自出生以来,从未吃过如此大的苦头,只是张宁时常会给他们描绘出当亲卫的美好前景

    亲卫相当于卫风的亲军,如果卫风称了帝,他们将是理所当然的禁军,由于目前亲卫与母夜叉的总人数只有一千多,将来自然会升为禁军将领,不提禁军的丰厚待遇,光是那份荣耀就值得让人拼命,而且卫风曾无意中透出口风,以后要从亲卫与母夜叉中挑选一部分合适的人选入司隶校尉部任职

    司隶校尉始置于汉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秩二千石,属官有从事、假佐等,率领由一千二百名中都官徒隶组成的精兵,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的秘密监察官,其不畏权贵,刚正不阿,有弹纠权贵的权力,是个人见人怕的角色。

    就冲着这两份美好的前途,再大的苦也要咬牙坚持啊。

    卫风似笑非笑的打量了一会儿,点点头道:“不错,筋骨与精神面貌都要强了不少,张检,本将问你,如果要藏兵,蓟附近有何处最为适合?”

    张检想都不想道:“自然是燕山啊,不过燕山有大小之分,大燕山在蓟的西北方,长近千里,最宽处五百里,山势陡峭,北缓南陡,沟谷狭窄,几无人烟,其中卢龙塞今喜峰口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年曹孟德征乌桓,慕容儁进兵中原,都是经由此塞,若于大燕山藏兵,末将敢保证,即便是神仙下凡都找不着,可是由卢龙塞至蓟有一百来里,若遇紧急情况,恐怕会耽误战机。”(。。)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四九九章 消息传来() 
正说着,张检看了看卫风,又吞吞吐吐道:“其实依末将之见,如果要在蓟附近藏兵,最理想当位于西面的小燕山今北京房山区,小燕山距蓟约四五十里,百丈以上的山头十来座,方圆数百里左右,其山脉为太行山支脉,与大燕山无任何联系,而且山中多谷地,地形较为复杂,如果不是事先有怀疑,寻常人绝难猜到山里会藏有重兵。 ”

    “哦?”卫风略有些动容,吩咐道:“张检,本将怀疑小燕山内有魏人伏兵,今交你个任务,你与弟兄们入山搜索,如能于日出之前寻到魏人,计特等功,如果三日之内搜出,计大功,寻不出的话。。。。”

    卫风沉吟道:“本将给你们半个月时间,每座山谷都要跑遍,确定无魏人伏兵依然计大功,如何?”

    一瞬间,燕国降卒全都激动起来,如果小燕山内真有魏人伏兵,并能于今夜找出的话,那可是特等功啊,特等功不仅仅是加官进爵,在财物美女的分配上也享有优先权,这段时间,张宁、李驻等亲卫向他们大肆吹嘘曾分到过哪些哪些身份尊贵的美女,诸如张宁,他分到过林邑的王后、王妃、郎女等八名贵女,李驻曾分到过百济的王妃与拓跋仪的宠妾,还有其他人,全都不厌其烦的反复吹嘘,这让曾为燕军小卒的张检等人羡慕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张检赶紧拱了拱手:“请将军放心,咱们这里至少有八成都是幽州本地人。习惯了长时间在山野中奔跑,仅仅一夜工夫虽不敢说把小燕山搜遍,但六七成不成问题的”

    卫风点了点头,叮嘱道:“你们准备下,立刻出发,小心为上,匆要暴露行踪”说着,又转头吩咐道:“张宁,你也带三十名兄弟跟着一起,要保护他们的安全。并熟悉地形”

    “遵命”张宁与张检等人齐齐施了一礼。转身离开。

    。。。。。。

    卫风出于谨慎,并未去突击冯跋与高谈德的联军,当天傍晚,两军在潞县驻扎下来。由于县城太小。容不下九万大军。只得选择在城外下寨,均是全副戒备,斥候远远散开。生怕卫风趁夜来攻。

    太阳渐渐落山,天空中现出了半片透明的月亮,在小燕山的一处山谷内,弥漫着一股肃杀的气息,除了远处偶尔的几声马匹嘶鸣,竟连蝉虫的鸣叫都没有,这显然极不正常,因为谷内驻扎着一支三万余人的军队

    这正是奉拓跋珪之命,偷偷潜入燕山的魏国最精锐部队,这一支军队于五月初四深夜悄悄离开了平城,尽捡无人地带,昼伏夜行,于五月初十,也就是卫风主力抵达蓟的同一天,于今古北口过了大燕山,当时的古北口并未修筑起长城,也没有烽燧了望,它的战略价值在历史上直到北齐时期才被发掘出来,恰好适合魏国伏兵偷偷潜入。

    的确如张检所言,大燕山距蓟过于遥远,因此入了古北口,又折向东行,进入山区继续南下,直到五月十五日,才潜伏进了小燕山,三日之后,终于寻到了一处合适的谷地。

    整整十二天过去了,全军三万五千人啃干粮,喝雨水,山区中的蚊虫特别厉害,尤其是盛夏时节,那只能用凶猛来形容,草深林密,好多蚊子都是几年以上的老蚊子,或许是经验更加丰富,下口特狠,叮上就是一个大包,而马匹被叮久了,都能被蚊虫活活叮瘦,甚至叮死也不是不可能

    更要命的是,山里的毒蛇也不少,十二天内,被咬死了数十人,虽然这点人相对于三万五千人的大军只能是九牛一毛,但被毒蛇咬死,死的窝囊啊,也使得军中生出了一股燥动潜伏在山区,尤其是对于在草原上长大,而没有山区生存经验的拓跋氏骑兵来说,这种日子就是人不人,鬼不鬼的日子

    潜伏的困难,别说年纪青青的新任卫王拓跋篡,即便是老谋深算的穆崇都未能预料充分,他的铁蹄踏遍了北国大地是不假,但钻入小燕山深处还是头一回,就这还是全靠着向导的引路,否则都未必能寻到适于藏兵的山谷。

    但是再困难都要忍,总之两个字,忍吧

    这一刻的拓跋篡面色阴沉,额头有个通红的大包,他一边使劲的挠着,一边时不时望向谷口,在他身边的太尉穆崇则是眉心时松时紧,手也时不时伸到裤管里挠几下。

    “他娘的”拓跋篡恨恨的骂了句:“冯跋何时才来?这鬼日子要熬到何时?蓟他究竟还要不要了?”

    当初接任卫王时的雄心壮志,已经被这鬼日子消磨的差不多了,拓跋篡自小便被拓跋珪喜爱,接入宫中与诸子同养,成年后又授以高官重爵,可以说,拓跋篡的人生是一条坦途,从未经历过父辈的艰辛,这是货真价实的官二代,又何曾吃过这样的苦头?

    但好在拓跋篡还是挺讲道理的,他没有骂卫风,他清楚卫风的目地是围点打援,也只有围点打援,才能给他寻到一击必杀之机,因为卫风带了十万大军,如果只是为了攻打蓟,通过挖掘沟渠把城池围死就可以了,没有急于攻打的必要,到最终,撑不住的将会是他拓跋篡,他没有补给啊,所以他骂的是冯跋

    穆崇却是暗暗叹了口气,毕竟是没经历过行军之苦啊,而且心性也有些欠缺,这让他不禁想起了怀里的那封密旨,如果拓跋篡真有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