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一九零二-第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慎小心啊!”
“大哥放心好了。”陈文强起身安慰道:“我是那种毛躁的人吗?至于赚钱发财,咱们也要看得长远一些,多交些朋友,多留条后路啊!”
金三爷若有所思,然后模棱两可地点了点头,苦笑着拍了拍陈文强的手臂,转身离去。
陈文强知道金三爷是出于好意,因为利益已经把大家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现在的陈文强已不可能收手,无论怎样,他也要沿着设想好的道路走下去。
而为了寻求掩护,陈文强认为向国内立宪派靠拢,并伪装成立宪派,更加具有保护色彩和外衣。
相对于高呼暴力排满的革命党来说,满清对立宪派是优容和宽大的。这也很好理解,毕竟立宪派的态度是温和的,又多是文人墨客、工商实业家,手中没有什么武装,充其量不过是宣传、请愿,用嘴皮子瞎嚷嚷。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满清也不愿把立宪派都逼成革命党,毕竟立宪派中人员极多,有工商巨子,也有朝廷官员,人脉、资金也不可轻视。
所以,革命党屡次遭到残酷镇压,立宪派则借势逼满清。老实说,在辛亥革命的前三年里,较之革命运动,立宪运动开展得尤其出色,成效显著。比如立宪派全力以赴咨议局的建立,并选举产生了咨议局议员,在许多省都取得了胜利,掌握了领导权。
至于辛亥革命,虽然是革命党打响了第一枪,但没有立宪派的帮助和支持,全国革命形势的普遍发展与高涨,是不可能实现的。
究其原因,是愚蠢的满清自己造成的。一九一零年国会请愿失败后,一部分立宪派人士的思想就开始转向革命,即便没转向革命,对革命也不再持反对态度。而立宪派及其控制的咨议局,多数是地方的重要人物,在经费、物资和动员群众等方面,比革命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正是基于长远的考虑,陈文强没有把立宪派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报纸媒体上的争论是有,但语言和文字还是克制和文明的。再就陈文强的公开身份,与立宪派走得则更近,老状元张謇,甬商首领朱葆三,红顶商人祝兰舫……甚至在第一次去日本时,还郑重其事地拜访了梁启超,并与之进行了长时间畅谈。
如果不是因为立宪派并不是一个有组织、有章程的政党,只是一个松散的、由志向相同者组成的团体,陈文强应该早就被打上立宪党的标志了。就算是现在,陈文强也被张謇等人视为同志,并随着声望和势力的增涨,极有可能成为立宪派的中坚。
高层有张之洞、老状元,甚至朝廷中的重臣大员,中层有各地的工商巨子、上海滩的闻人买办,官府、洋人都沾着边,立宪派势力不可谓不大。正因如此,陈文强伪装立宪派,这就是一层很有效的保护,起码在满清官府这边,警惕性就不高,监管也不严密。以梁启超所办的《新民丛报》为例,在国内便几乎不受查禁,与革命声音喊得高昂的革命派报刊自然是天差地别的待遇。
既然能伪装成立宪派,那是否也能混上满清的高官,从而更加方便行事呢?陈文强突然对金三爷刚刚提到的朝廷嘉奖有了兴致。入京面圣,还是免了,跪来跪去的接受不了,更别说那反复无常的老妖婆了。
不过,混不上官儿,却可以通过张謇等人来达到目的。不仅仅是上条陈,因为张謇的声望和影响,以及当一个旧体制愿意更新并处于更新阶段时,他会与其保持最大诚意、最大程度的合作,并依旧为其效命奔波的态度,得到了朝廷和慈禧太后的青睐,数次得到召见。
第七十六章 商团的前景()
显然,满清统治者也看到了形势的严峻,希望从张謇等人那里得到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和有益建言。
而在琼州起事的计划已经不容更改,虽然有了行将建设完工的罐头厂,但陈文强更需要在琼州,更准确的是在万州建立工业基地,更方便地进行生产制造和人员物资的支援。这就需要朝廷的允准,以及可能的宽松环境和政策。
或许——抗疟新药是一个很好的幌子。陈文强的思路所及,又想到了南洋之行荷兰人的试探和怀疑,以及他的要求被拒的事情。
好吧,既然如此,就给荷兰人添些堵,顺便给在琼州建立基地找个合理而适当的借口吧!而且,在琼州建一靠海别墅,听潮声、看日出,嬉戏于沙滩之上,不也是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吗?
思路在流转、扩展,敏锐的感觉却依然存在,陈文强微微转头,便看见诺依曼和夫人走了过来。他的夫人生完孩子后,身体发胖了,圆鼓鼓的手臂上手镯叮当响着。
“收获颇丰哦!”诺依曼让夫人坐下,自己独自走上了阳台,好奇而锐利的眼睛搜索着陈文强的脸,“只是荷兰人那里不太顺利吧?我当时跟你说什么来着?他们就是短视而贪婪的蠢货。如果用钱买,数量巨大的话,他们倒有可能答应。”
“只是一个小岛而已,成与不成都关系不大。”陈文强笑着摇了摇头,“要我花费巨资,却又不能完全自主,傻子还会与他们交易。”
“一个小岛能干什么?”诺依曼狡黠地眨着眼睛,“在上面制造武器,训练军队,或者建立一个海盗巢穴?”
陈文强笑而不答,却反问道:“如果用金钱能买到一块领土,在上面能建立一个国家,你们犹太人干不干?”
“在哪里?”诺依曼追问了一句,又反复审视着陈文强的脸。
“只是一个想法,与你当初的提议差不多。”陈文强顾左右而言他,不再提及此事,“现在呢,建立银行的资金已经没有问题,如何发展,开设各种业务的先后,以及其他一些问题,还需要你和其他顾问多加用心,不用堕了犹太人善理财、擅金融的名声。”
“你不能怀疑我们犹太人的职业操守。”诺依曼翻了翻眼睛,说道:“国内的富豪,南洋的富商,拓展网点的脉络几乎是现成的,你要把这个联合银行建成一个金融帝国,这个设想会实现的。”
“那我就安心等着这一天。”陈文强笑着点了点头,“我是信得过你的,可这些新股东,你还需要得到他们的信任。”
“资金固然雄厚,人脉也广,但股东也多。”诺依曼皱着眉头提醒道:“意见分歧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希望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陈文强苦笑了一下,对此他也是有所忧虑,但将更多人的利益绑在一起,共同奋斗,还是利大于弊的事情。
“或者你可以在不久的将来再建立一家银行。”诺依曼似乎在调侃,又似乎在试探,“资金方面我来想办法,人脉和发钞权呢,由你来负责。”
“也不是不能考虑。”陈文强盯着诺依曼,约略猜到了他的心思,他的读心能力更加厉害,这也是南洋之行能够顺利的一个关键。
……………
本来只是想应酬一下,但作为国内闻人大佬和南洋富豪代表的中间人,陈文强却不能轻易离开,前来与他交谈摸底的人也是不断。现在,与他畅谈的是郁怀智(时任总工程局办事总董)和上海商务总会的议董李平书。这两个人一个是沪北创立的商余学会的会长,一个是商务总会下属的商团的实际领导。
上海商团成立之前,上海工商界便有各种各样的体育组织。及至第一个商团——华商体操会建立后,租界以外地区的绅商便纷纷起而仿效。他们“咸以民智闭塞,国势孱弱,非振作尚武精神无以资自卫而保富强”为口号,陆续有按行业、按市区、按宗教(如清真商团)组成的二十余商团出现。
商团建立后,基本上都“仿西团组织之法,纪律严明,训练严格,无事则教学相长,有事则守望相助,俾商人免作无益,商家得有援护,克弭祸患于无形,臻地方之幸福”。而商团所需枪支弹药,由清政府地方当局拨给,由此奠定了上海商团的基础。
“华商体操会加入万国商团,我是支持的。”陈文强先是表明了态度,接着又陈述了自己的理由,“虽说是隶属于租界的工部局的万国商团,但有中华队的加入,便要升起龙旗,这不仅使一向为龙旗不能飘扬于‘国中之国’而感到屈辱的上海商民稍稍获得一些民族自尊心的安慰,还能使朝廷为之高兴,并进一步放松对商团的管制和监督。”
作为上海商团的前身,华商体操会建立的社会背景是针对当时万国商团漠视中国商民利益,在租界内横行无忌的状况,旨在建立华人商团以资自卫。而随着形势的发展,立宪派认为组建商团,并且扩大发展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情。钱对于商团来说是不太缺乏的,如果手里既有钱又有武装,力量岂不更加坚挺?
而在已经成立的各个商团中,又数卢家湾的自强商团最是正规,不仅有洋人退役军官作为教官,训练也最是积极。同时,在陈文强的指示下,自强商团又是与官府合作最痛快,为地方服务不辞劳瘁的武装力量。
比如数月前,沪南区每至黄昏,辄有暴徒越货于途,名曰“采灯花”。行者咸有戒心。于是官厅拔发步枪四十枝,商请自强商团团员武装出防,且揭示通衢,如有悍匪敢抗自强商团者,准予格杀弗论。自强商团立刻出动,在沪南分段出防,历十昼夜,在兴义堂兄弟的暗中帮助下,剪灭悍匪,还沪南区平安。
类似这样维持地方的行动还有数次,加上金钱贿赂,自强商团因此益获官厅信任,沪道蔡乃煌又请两江总督拔七九步枪百枝,子弹五千发,以供自强商团训练出防之用。
第七十七章 商团的联合与扩展()
所以,立宪派想争得商团这个合法的武装,自然看中了自强商团,并想以此为基础,将沪学会体育部、商业体操会、商余学会、商业补习会、沪西士商体育会等商团组合成商团公会,并统一到商务总会的领导指挥之下。
“文强说得有道理,余等也是这样想的。”李平书点头赞同,笑道:“明年商务总会要增选议董,文强实至名归,定然成为最年轻的议董。”
这就是开给我的条件吗?陈文强脸上笑得开心,拱手向二人致谢,“多谢二位大力支持,多谢工商同仁抬举。”
“目下各商团林林总总,不下数十。须知力分则弱,若能组合统一,事权集中,则指挥裕如,势力大增。”郁怀智拱了拱手还礼,开口说道:“兄弟领导的沪北商团学会,还有沪学会体育部、商业体操会等五家经会商后,同意联合统一为‘南市商团公会’,不知文强的自强商团是否愿意参加呢?”
“好啊,这是好事啊!”陈文强大呼赞同,转而又问道:“那具体的章程呢?”
李平书见陈文强答应得痛快,不由得心中喜悦,便把五会联合后的章程规定详细讲述一遍。
凡参加商团公会必须参加集训,毕业时由兵备道发给文凭;商团平时定期召集会员练习兵法,一旦有情况就整队出巡。公会经费是由各董事募资和酌收各会会员的会费以充经费;枪械由苏松兵备道拨给一百六十枝,由各会自己购买七十枝,商学补习会自置枪支四十枝;服装经费由会员自备,不足之数由商团公会酌情贴补……
联合后的南市商团在福州路琅琊里组织商团俱乐部兼指挥中心,又设正副团长各一人,编成六个中队,每一中队有三小队,其教练由中队长担任;操练地点,一在南市沪军营,另一在闸北黄家宅精武体育会,再一个在城内九亩地;每日清晨出操,逢星期日在南市沪军营会操。
官府关节已经打通,内部章程已经制定,这件联合之事就等着陈文强的加入而作完美收官了。
“可以自购枪枝的话,不知有没有数量要求?”陈文强敏锐地听出了其中的一个关键。
“数量要求是没有,但总不好购买太多,让兵备道为之不安啊!”郁怀智笑着说道:“兄弟以为自购枪枝是不宜超过官家拔发的数量,不知文强以为如何?”
“是这个道理。”陈文强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说道:“那自强商团就自购百枝,这样就妥当了吧?”
“百枝没有问题。”李平书很痛快地答应下来,又转而询问陈文强对于联合商团指挥官员的意见。
只要能以正当名义扩张,只要自强商团还能保持独立的中队规模,那什么团长、副团长就不是很要紧的事情了。何况,陈文强一下子也推举不出太合适的人选。所以,他为自强商团争取了两个中队的建制,便大度地把任命权让了出去。
“其实,上海的联合商团应该只是一个开始。”陈文强觉得抓住现在满清不遏商团的时机,多多地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