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644-证治准绳·杂病 >

第83部分

644-证治准绳·杂病-第83部分

小说: 644-证治准绳·杂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瞑。三之气,炎暑至,民病热中,聋瞑,治以寒剂是也。 

第八册七窍门下

属性:经云∶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故耳鸣。补客主人,手 
大指爪甲上与肉交者也。又云∶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补足外踝下,留之。又云∶脑为髓之海,其 
输上在百会,下在风府。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审守其输,调其虚实。又云∶液脱者,脑髓消,胫 
酸,耳数鸣。凡此皆耳鸣之 
属虚者也。经云∶太阳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又云∶厥阴司天,风行太虚,云 
物摇动,目转耳鸣。三之气,天政布,气乃时举,民病耳鸣。又云∶厥阴之脉,耳鸣头眩。又云∶少 
阳所至为耳鸣,治以凉寒。凡此皆耳鸣之属实者也。王汝言云∶耳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或时闭塞, 
世人多作肾虚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若遇此证,但审其平 
昔饮酒浓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大抵此证多先有痰火在上,又感恼怒而得,怒则气 
上,少阳之火客于耳也。若肾虚而鸣者,其鸣不甚,其人多欲,当见劳怯等证。丹溪云∶耳鸣因酒过 
者,用大剂通圣散,加枳壳、柴胡、大黄、甘草、南星、桔梗、青皮、荆芥。如不愈,用四物汤。薛 
新甫云∶若血虚有火,用四物加山栀、柴胡。若中气虚弱,用补中益气汤。若血气俱虚,用八珍汤加 
柴胡。若怒便聋,而或曰耳属肝胆经气,实用小柴胡加芎、归、山栀,虚用八珍汤加山栀。若午前甚 
者,阳气实热也,小柴胡加黄连、山栀。阳气虚用补中益气汤加柴胡、山栀。午后甚者,阴血虚也, 
四物加白术、茯苓。若肾虚火动,或痰盛作渴者,必用地黄 
丸。胃中空,宗脉虚,上气不足,皆参 为君,柴升佐之。耳中哄哄然,是无阴也。又液脱者,脑髓 
消,胫酸,耳数鸣。宜地黄丸。肾虚耳中潮声蝉声无休止时,妨害听闻者,当坠气补肾,正元饮咽黑 
锡丹,间进安肾丸,有热者龙齿散。肾藏风耳鸣,夜间睡着如打战鼓,更四肢抽掣痛,耳内觉有风吹 
奇痒,宜黄 丸。肾者,宗脉所聚,耳为之窍。血气不足,宗脉乃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气与之搏, 
故为耳鸣。先用生料五苓散,加制枳壳、橘红、紫苏、生姜同煎,吞青木香丸,散邪疏风下气,续以 
芎归饮和养之。耳中耵聍,耳鸣耳聋,内有污血,宜柴胡聪耳汤。余法与耳聋相参用之。外治,麝香 
散、吴茱萸散、及乌头烧灰、菖蒲等分末之,绵包塞耳,或用生地黄截塞耳,数易之,以瘥为度。 

第八册七窍门下

属性:属少阳相火。经云∶少阳之胜,耳痛。治以辛寒是也。生犀丸、犀角饮子、解热饮子。耳内痛生 
疮,用黍粘子汤。耳湿肿痛,用凉膈散加酒炒大黄、黄芩、酒浸防风、荆芥、羌活服之,更以脑多麝 
香少,湿加枯矾,吹入耳中。《丹铅续录》云∶王万里时患耳痛,魏文靖公劝以服青盐、鹿茸、煎雄、 
附为剂,且言此药非为君虚损服之, 
曷不观易之坎为耳痛,坎水藏,在肾开窍于耳,而水在志为恐,恐则伤肾,故为耳痛。气阳运动常显, 
血阴流行常幽,血在形,如水在天地间,故坎为血卦,是经中已着病证矣,竟饵之而良愈。外治,白 
龙散、杏仁膏、菖蒲挺子。或用穿山甲二片,土狗子二个,夹在穿山甲内,同炒焦,黑色为度,入麝 
香少许同研细,吹一字于耳内。(亦治耳聋。)或用草乌削如枣核大,蘸姜汁塞耳内。(一方不用姜汁)。 
或用郁金研细末,每以净水调一字,倾入耳,却急倾出。或用油胡桃肉为末,狗胆汁和为丸,如桐子 
大,绵裹安耳中。或用食盐炒热,用枣面蒸熟,青花布包定枕之。 

第八册七窍门下

属性:沈存中云∶予为河北察访使时,病赤目四十余日,黑睛傍黯赤成疮,昼夜痛楚,百疗不瘥。郎官 
丘革相见问予,病目如此曾耳中痒否,若耳中痒,即是肾家风,有四生散疗肾风,每作二、三服即瘥。 
闾里号为圣散子。予传其方合服之,午时一服,临卧一服,目反大痛,至二鼓时乃能眠,及觉目赤稍 
散,不复痛矣,更进三四服,遂平安如常。是时孙和甫学士帅镇阳,闻予说大喜曰,吾知所以自治目 
矣。向久病目,尝见吕吉甫参政云顷,目病久不瘥,因服透冰丹乃瘥,如其言修合透冰丹一剂, 
试服了二三十服,目遂愈。乃知透冰丹亦疗肾风耳。《圣惠》云∶有人耳痒,一日一作可畏,直挑剔 
出血稍愈,此乃肾脏虚,致浮毒上攻,未易以常法治也,宜服透冰丹。勿饮酒、啖湿面、菜蔬、鸡、 
猪之属,能尽一月为佳,不能戒无效。 

第八册七窍门下

属性:罗谦甫云∶耳者,宗脉之所聚,肾气之所通,足少阴之经也。若劳伤气血,热气乘虚入于其经, 
邪随血气至耳,热气聚则生脓汁,故谓之停耳也。内服柴胡聪耳汤、通气散、蔓荆子散。外用,红绵 
散、松花散、白莲散、麝香散、杏仁膏、矾石散、葱涎膏、菖蒲散、竹蛀散、蝎倍散、立效散、香附 
散、三黄散、二圣散。如壮盛之人,积热上攻,耳中出脓水不瘥,用无忧散送雄黄丸,泻三、四、五 
行瘥。 

第八册七窍门下

属性:罗谦甫云∶耳内生疮者,为足少阴,是肾之经也,其气通于耳,其经虚,风热乘之,随脉入于耳, 
与气相搏,故令耳门生疮也。曾青散主之,黄连散亦可。内服黍粘子汤。薛新甫云∶耳疮属手少阳三 
焦经,或足厥阴肝经,血虚风热,或肝经燥火风热,或肾经风火等因。若发热 痛,属少阳、厥阴风 
热,用柴胡栀子散。若内 
热痒痛,属前二经血虚,用当归川芎散。若寒热作痛,属肝经风热,用小柴胡汤加山栀、川芎。若内 
热口干,属肾经虚火,用加味地黄丸,如不应,用加减八味丸。余当随证治之。 
冻耳成疮方,柏叶三两,微炙为末,杏仁四十九枚,汤浸去皮,研成膏,乱发两鸡子大,食盐、 
乳香各半两,细研,黄蜡一两半,清油一斤,上先煎油令沸,即下乱发,以消尽为度,次下诸药,煎 
令焦黄,滤去滓,更以绵重滤过,再以慢火煎之,后下乳香、黄蜡等,搅令稠稀得所,于瓷器盛,每 
用鹅翎旋取涂之。又方,柏白皮、榆白皮、桑白皮、杏仁(汤浸去皮)各二两,甘草一两,羊脑髓半 
斤,上锉,以羊脑髓煎令黄,滤去滓,于瓷器盛,每用鹅翎蘸药涂之。 

第八册七窍门下

属性:薛新甫云∶先君尝睡间,有虫入耳痛瞀,将生姜擦猫鼻,其尿自出,取尿滴耳内,虫即出而愈。 
又有百户张锦谓予曰,耳内生疮,不时作痛,痛而欲死,痛止如故,诊其脉皆安静,予谓非疮也。话 
间痛忽作,予度其有虫入耳,令回急取猫尿滴耳,果出一臭虫,遂不复痛。或用麻油滴之,则虫死难 
出。或用炒芝麻枕之,则虫 
亦出,但俱不及猫尿之速也。治百虫入耳∶蓝汁、葱汁、韭汁、莴苣汁、鸡冠血、酸醋、香油、稻秆 
灰汁,俱灌入耳中。桃叶 细塞耳。白胶香烧烟熏入耳。猪肉少许,炙香,置耳孔边。麻油作煎饼, 
侧卧以耳枕之。以火照之。以刀两口于耳上相击作声。水银一大豆倾入耳中,欹耳孔向下,于耳上击 
铜器物数声。白矾、雄黄等分为细末,香油调成膏,每用皂角子大塞耳。川椒为末一钱,醋半盏浸良 
久,少少滴耳中。用口气尽力吸出最妙。 
x【蜒蝣入耳】x立验散。 砂、胆矾等分研细,鹅翎管吹一字入 
耳中,虫化为水。鸡一只,去毛足,以油煎令黄,箸穿作孔,枕之。绿矾为末,水调濯耳。雄黄为末, 
醋调灌耳。蜗牛一个,槌碎,置耳边。牛乳一盏,少少灌入耳内,若入腹者,饮一二升,当化为黄水。 
驴乳三合灌耳中,其虫从左耳入右耳出。 
x【蜈蚣入耳】x用煎鸡枕之,或用炙猪肉掩两耳。韭汁或姜汁 
灌耳中。蜈蚣及蚁入耳,用猪脂一指大,炙令香,安耳边即出。又用生姜汁灌耳中即出。大蒜汁亦可。 
x【蚁入耳】x捣韭汁灌。大蒜汁亦可。鲮鲤甲烧灰为末,水调滤过,滴入耳中。 
x【飞蛾入耳】x酱汁灌入 
耳即出,或以鹅管极气吸之出,或击铜器于耳边。 
x【苍蝇入耳】x最害人,速用皂角子虫研烂,生鳝血 
调灌入耳中。 
x【蚤虱入耳】x痛,菖蒲为末,炒,乘热以绵裹 
着耳边。 
x【水入耳】x以薄荷汁点立效。治耳中有物不可出,以麻绳剪令头散,敷好胶,着耳中,使其 
物粘之,徐徐引出效。用弓弦尤妙。 

第八册七窍门下

属性:中 ,亦作 ,鼻山根也,俗呼鼻梁。属足阳明胃经、督脉之会。(《素问》曰∶胆 
移热于脑则辛 鼻渊,传为衄 瞑目。注∶足太阳膀胱脉,起目内 ,上额交巅络脑,阳明脉起于鼻, 
交中,旁约太阳之脉,今脑热则足太阳逆,与阳明之脉俱盛,薄于 中,故 辛鼻渊。 辛者,鼻 
酸痛也。鼻渊者,浊涕下而不止如水泉也。热盛则阳络溢,阳络溢故衄。衄者,鼻出汗血也,又谓之 
蔑。血出甚则阳明太阳脉衰,不能荣养于目,故目瞑。瞑,暗也)。鼻属手太阴肺经。(《素问》 
曰∶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畏热。《灵枢》曰∶肺病者,喘息鼻张。又曰∶肺虚则鼻塞不 
利,和则能知香臭矣。乔岳曰∶肺绝则无涕,鼻孔黑燥,肝逆乘之而色青。东垣曰∶伤风,鼻中气出 
粗,合口不开,肺气通于天也)。又属手少阴心经。(李东垣曰∶鼻本主肺,而复能闻香臭者,鼻中 
有心,庚金生于己也。《素问》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又属手足 
阳明大肠胃经、督脉之交会。(刘河间曰∶伤风寒于腠理而为鼻塞者,寒能收敛,阳气不通畅也。《素 
问》曰∶伤寒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故鼻干不得卧。王海藏曰∶石膏发汗辛寒,入手 
太阴经,仲景治伤寒阳明经证乃用之者何也?盖胃脉行身之前,而胸为胃肺之室,邪热在阳 
明,则肺受火制,故用辛寒以清肺,所以号为白虎汤也。《素问》又曰∶运气阳明所至为鼽嚏。注∶ 
鼽,鼻窒也。嚏,喷嚏也)。其在小儿面部,谓之明堂。(《灵枢》曰∶脉见于气口,色见于明堂。 
明堂者,鼻也。明堂广大者寿,小者殆,况加疾哉。○按此语即相家贵隆准之说也。然须视其面部何 
如,愚尝见明堂虽小,与面相称者,寿可八十,要不可执一论也)。属足太阴脾经。(《素问》曰∶ 
脾热病者,鼻先赤)。侠鼻孔两旁五分(名迎香穴)。属手足阳明大肠胃经之会,直两目瞳子, 
(名巨 穴)。属足阳明胃经、阴跷脉之会。余处无恙,独鼻尖色青黄者,其人必为淋也。鼻尖微白 
者,亡血也。赤者,血热也。黄者,小便难也。 

第八册七窍门下

属性:皆属肺。经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又云∶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肺有病,而 
鼻为之不利也。又云∶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又云∶肺主臭,在藏为肺,在窍为 
鼻是也。东垣曰∶金匮真言论云,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夫十二经脉三百六十 
五络,其气血皆上走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出于 
鼻而为臭。 
《难经》云∶肺气通于鼻,肺和则能知香臭矣。夫阳气、宗气者,皆胃中生发之气也。其名虽异,其 
理则一。若因饥饱劳役,损脾胃生发之气,既弱其营运之气,不能上升,邪塞孔窍,故鼻不利而不闻 
香臭也。宜养胃气、实营气,阳气,宗气上升,鼻管则通矣。又一说,《难经》云∶心主五臭,肺主 
诸气,鼻者肺窍,反闻香臭者何也?盖以窍言之肺也,以用言之心也,因卫气失守,寒邪客于头面, 
鼻亦受之不能为用,是不闻香臭矣。故经曰心肺有病,鼻为之不利。洁古曰∶视听明而清凉,香臭辨 
而温暖者是也。治法宜先散寒邪,后补卫气,使心肺之气得交通,则鼻利而闻香臭矣。丽泽通气汤主 
之。眼多眵泪,温肺汤。咳嗽上喘,御寒汤。目中溜火,气寒血热,泪多,脐下冷,阴汗,足痿弱, 
温卫汤。耳鸣,口不知谷味,气不快,四肢困倦,行步不正,发脱落,食不下,膝冷阴汗带下,喉中 
介介不得卧,口舌嗌干太息,头不可回顾,项筋紧急脊强痛,头旋眼黑头痛,呵欠嚏喷,温卫补血汤。 
人参汤、辛夷散、增损通圣散、辛夷汤、醍醐散、通关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