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644-证治准绳·杂病 >

第53部分

644-证治准绳·杂病-第53部分

小说: 644-证治准绳·杂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津者,随其阳气所在之处而生,亦随其火扰所在之处泄出为汗,其汗尽由心出也。不然,何《内经》 
言风、言劳动、言阳阴相争者,其汗各由其所在脏腑而出之乎。然五脏六腑,又必以十二经脉、荣卫 
为要,因经脉是司其出入行气之隧道。荣行脉中以滋阴血,卫行脉外以固阳气,阳气固则腠理肥,玄 
腑密,而脏腑经脉荣卫通贯若一。内之脏腑与表之经脉离居,则两者出入之机皆废,于是邪在于内则 
玄府不密,而汗从腑脏出,邪在表则腠理不固,而汗从经脉出,所以自汗之由,不可胜计。至若脏腑 
之阴拒格卫气浮散于外,无所根据从,或胃气虚衰,水谷气脱散者,或肺气微弱不能宣行荣卫而津脱者, 
如是自汗,虽病重而尚有可治,独三阳之绝汗出者,则不可治矣。阴虚阳必凑,故发热自汗,当归六 
黄汤加地骨皮。阳虚阴必乘,故发厥自汗,黄 建中汤,甚者加附子,或 附汤。滑伯仁治一妇,暑月 
身冷自汗,口干烦躁欲卧泥水中,脉浮而数,按之豁然虚散。 
曰∶《素问》云,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此为阴盛格阳。得之饮食生冷,坐卧当风,以真 
武汤冷冻饮料之,一进汗止,再进躁去,三进全安。阴阳俱虚,热不甚,寒不甚,秋冬用桂枝,春夏用黄 
。脉证无热者,亦用桂枝,脉证有热者,亦用黄 。或身温如常而汗出冷者,或身体冷而汗亦冷, 
别无他病,并属本证。戴复庵用黄 建中汤,加浮麦少许煎,黄 六一汤,或玉屏风散。平人气象论 
云∶尺涩脉滑,谓之多汗。王注∶谓尺肤涩而尺脉滑也。肤涩者,荣血内涸。又《针经》云∶腠理发 
泄,汗出溱溱,是谓津。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按此二经论自汗多而血涸津脱者,东垣周卫 
汤,虽曰治湿胜自汗,内有血药,实润剂也,可以治此。湿胜自汗,以东垣法治之。东垣曰∶西南坤 
土也,在人则为脾胃。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湿主淋淫,骤注者湿胜也。阴滋其湿,为露为雨, 
此阴寒隔热火也。隔者解也,阴湿寒下行,地之气也。仲景云∶汗多则亡阳,阳去则阴胜也。重虚则 
表阳虚极矣,甚为寒中。湿胜则音声如从瓮中出若中水也。相家有言,土音如居深瓮里,言其壅也、 
远也、不出也,其为湿也审矣。又知此二者,亦为阴寒。《内经》云∶气虚则外 
寒,虽见热中,蒸蒸为汗,终传大寒。知始为热中者,表虚无阳不任外寒,终传为寒中者,多成痹寒 
矣。夫色以候天,脉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阴阳也。故以脉气候之,皆有形之可见者也。治张芸夫, 
四月天寒,阴雨寒湿相杂,因官事饮食失节劳役所伤,病解之后,汗出不止,沾濡数日,恶寒重添浓 
衣,心胸闷躁,时躁热,头目昏愦,壅塞食少减,此乃胃外阴火炽甚,与夫雨之湿气挟热,两气相合, 
令湿热大作,汗出不休,兼见风邪以助东方甲乙,以风药去其湿,以甘药泻其热,羌活胜湿汤主之。 
有痰证冷汗自出者,宜七气汤,或理气降痰汤,痰去则汗自止。火气上蒸胃中之湿,亦能作汗,可用 
凉膈散。有气不顺而自汗不止,须理气使荣卫调和,小建中汤加木香。《素问》帝曰∶有病身热解惰, 
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 
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饮。(麋衔,一名薇衔,俗名吴风草。)又云∶饮酒中风,则为漏风。 
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裳濡,口干善渴,不能 
劳事。河间以白术散主之,此即酒风也。凡五脏风皆自汗恶风。因饮食汗出日久, 
心中虚风虚邪,令人半身不遂,见偏风痿痹之病,先除其汗, 悍之气,按而收之,安胃汤。有病后 
多汗,服正元散诸重剂不愈,唯八珍散宜之。有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病在 
心,宜养心血。用 猪心一个,破开,带血入人参、当归二两缝之,煮熟去药,止吃猪心,仍以艾汤 
调茯苓末服之。若服药汗仍出者,有热,牡蛎散。无热,小建中汤加熟附子一钱,不去皮,或正元散, 
仍以温粉扑之。大汗不止,宜于诸药中入 牡蛎粉二钱半,并吞朱砂丹,或茸朱丹。常自汗出,经年 
累月者,多用黑锡丹。久病及大病新愈汗出者,亦可用此。若不宜热补,须交济其阴阳自愈,当以灵 
砂丹主之。凡此皆为无他病而独汗出者设,非谓有兼病者也。若服诸药欲止汗固表而并无效验,药愈 
涩而汗愈不收止,可理心血。盖汗乃心之液,心无所养不能摄血,故溢而为汗,宜大补黄 汤加酸枣 
仁。有微热者,更加石斛,兼下灵砂丹。汗出如胶之粘,如珠之凝,及淋漓如雨,揩拭不逮者,难治。 
x【诊】x肺脉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今不复散发也。肺脉缓甚为多汗。 
x【头汗】x阴阳俱虚,枯燥,头汗,亡津液也。热入血室,头汗。伤湿额上汗,因下之。微 
喘者死。胃上热熏,额汗。发黄头汗,小便不利而渴,此瘀血在里也。心下懊 ,头汗。伤寒结胸, 
无大热,以水结在胸胁间,头汗。往来寒热,头汗。海藏云∶头汗出,剂颈而还,血证也。额上偏多, 
何谓也?曰∶首者六阳之所会也,故热熏蒸而汗出也。额上偏多以部分,左颊属肝,上颊属肺,鼻属 
中州,颐属肾,额属心。三焦之火涸其肾水,沟渠之余迫而上入于心之分,故发为头汗,而额上偏多 
者,属心之部,而为血证也。饮酒、饮食头汗出者,亦血证也。至于杂证,相火迫肾水上行,入于心 
为盗汗,或自汗,传而为头汗出者,或心下痞者,俱同血证例治之。无问伤寒、杂病、酒积,下之而 
心下痞者,血证也。何以然?曰∶下之亡阴,亡阴者则损脾胃而亡血,气在胸中,以亡其血陷之于心 
之分也。故心下痞,世人以为血病,用气药导之则痞病愈甚,而又下之,故变而为中满鼓胀,非其治 
也。然则当作何治?曰∶独益中州脾土,以血药治之,其法无以加矣。头汗出,胸胁满,小便不利,往 
来寒热,心烦,呕而不渴,柴胡桂姜汤。身微热,表虚,头汗出不已,或因医者发汗以致表虚者,黄 
汤。 
x【手足汗】x一男子手足汗,医用芩、连、柏并补剂,皆不效。又足汗常多,后以八物、半、苓为君,白附、 
川乌佐使,其汗即无。治脚汗,白矾、干葛各等分为末,每半两、水三碗,煎十数沸洗,日一次,三 
五日自然无汗。 
x【阴汗】x别见。 
x【无汗】x经云∶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束垣云∶真气已亏,胃中火盛,汗出不休,胃中真气已竭。若 
阴火已衰,无汗反燥,乃阴中之阳,阳中之阳俱衰,四时无汗,其形不久,湿衰燥旺,理之常也。其 
形不久者,秋气主杀,生气乃竭,生气者,胃之谷气也。乃春少阳生化之气也。丹溪云∶盛夏浴食无 
汗为表实。治谢老夏月无汗久嗽,用半夏、紫苏二味为末,入莎末、枕流末、(蚬壳灰、蛤粉之属。) 
仁陷末(神曲),以栝蒌穣、桃仁泥半两为丸,先服三拗汤三帖,却服此丸子。 

第五册杂门
盗汗
属性:卫气至夜行于阴,或遇天之六淫在于表,或遇人气兴衰所变,如天之五邪六淫 
者,相乘于里,或脏腑经脉之阴阳,自相胜负,则皆有以致阳气之不足。然而非惟寒湿燥同其阴者, 
能伤其阳而已,至若风火热同其阳者,则亦伤之,而相火出肾肝表里四经者尤甚。夫火与元气不两立, 
故火盛则阳衰。卫与阳一也,阳衰则卫虚,所虚之卫行阴,当瞑目之时,则更无气以固其表,故腠理 
开津液泄而为汗。迨寤则目张,其行阴之气复散于表,则汗止矣。夫如是者,谓之盗汗,即《内经》 
之寝汗也。《内经》谓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寝汗,憎风。又岁水太过,甚则土气乘之者,病亦 
若是。注曰∶肾邪攻肺,心内微,心液为汗,故寝汗。仲景《伤寒论》中名盗汗,谓阳明病当作里实 
而脉浮者,必盗汗。又三阳合病,目合则汗。成无己谓伤寒盗汗,非若杂病者之责其阳虚而已,是由 
邪在半表半里使然也。何者,若邪气一切在表,干于卫则自汗出,此则邪气侵行于里,外连于表邪, 
及睡则卫气行于里,乘表中阳气不致,津液得泄而为盗汗,亦非若自汗,有为之虚者,有为之实者, 
其于盗汗,悉当和表而已。今观仲景二论,似若不同,究其微旨,则一而已矣。何则?《内经》论其 
源,则心肾者乃阴阳之主。所以论汗必自心之阳,论寝必自肾之阴。仲景之云,从其邪之所在之阴阳, 
便成盗汗,是指阴阳之流者耳。抑究其源流,悉 
是卫气之为用。卫气者,由谷气之所化,肺脏之所布。然天真之阳必得是而后充大,无是则衰微。故 
生气通天论所言,阳气者,如苍天之气,顺之则阳固,与阳因而上,卫外者之类,皆指卫气也。所以 
王注以卫气合天地之阳气。若夫成无己之释仲景者固善矣,抑亦未为至当,虚劳杂病之人,岂可独责 
其阳虚,而不有阴虚之可责者乎。予每察杂病之盗汗,有冷有热,岂无其故哉。因热邪乘阴虚而发者, 
所出之汗必热。因寒邪乘阳虚而发者,所出之汗必冷。其汗冷之义,即《内经》所谓阴胜则身寒,汗 
出,身上清也。非独为自汗,虽盗汗亦然。其温汗之义,殆以所乘之热,将同于伤寒,郁热在表里而 
汗者也。虽然邪乘之重者,亢则害,承乃制,兼化水为冷者有之,相火出于肾挟水化而为冷者有之, 
此又不可不审也。盖成无己因《金匮要略》叙杂病云∶平人脉虚弱微细,善盗汗。又以《巢氏病源》 
以虚劳之人盗汗,有阳虚所致,因即谓杂病之盗汗,悉由于阳虚也。且以《金匮要略》言之,脉虚弱 
者,乃阳气之虚,细弱者,乃阴气之虚。何独举阳而遗其阴,亦智士之一失也。然虚劳之病,或得于 
大病后阴气未复,遗热尚留,或得之劳役七情色欲之火,衰耗阴精,或得之饮食药味,积成内热,皆 
有以伤损阴血,衰惫形气。阴气既虚,不能配阳,于 
是阳气内蒸,外为盗汗,灼而不已,阳能久存而不破散乎。当归六黄汤治盗汗之圣药。宜润剂者,六 
黄汤。宜燥剂者,正气汤。无内热者,防风散、白术散。肝火,当归龙荟丸。虚者,黄 连翘汤。实 
者,三黄连翘汤。身热,加地骨皮、柴胡、黄芩、秦艽。肝虚,加酸枣仁。肝实,加龙胆草。右尺实 
大,黄柏、知母。烦心,黄连、生地黄、当归、辰砂、麦门冬。脾虚,人参、白术、白芍药、干山药、 
白扁豆、浮麦。亦可用山药一味为末,临卧酒调下三钱。经霜桑叶末,茶调服。豆豉微炒,酒渍服。外 
用五倍子或何首乌为末,津唾调填脐中,以帛缚定。脏腑盗汗皆属肾。经云∶肾病者,寝汗出,憎风 
是也。运气盗汗皆属寒水。经云∶岁水太过,寒气流行,甚则劳汗出,憎风。又云∶太阳所至,为寝 
汗痉是也。 

第五册杂门
多卧不得卧
属性:《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 
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 
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寒热病论云∶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 
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 
阳,交于目锐 。阳气盛则 目,阴气盛则瞑目。四十六难曰∶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 
也?然经言少壮者血气盛,肌肉滑,气道通,荣卫之行不失于常,故昼日精、夜不寤。老人血气衰, 
肌肉不滑,荣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寐也。故知老人不得寐也。海藏云∶胆虚不眠,寒也。 
酸枣仁炒为末,竹叶汤调服。胆实多睡,热也。酸枣仁生为末,姜茶汁调服。 
《素问》帝曰∶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倚,则卧不安,故人 
不能悬其病也。羌活胜湿汤,治卧而多惊,邪在少阳、厥阴也。诸水病者,故不得卧,卧则惊,惊则 
咳甚。 

第五册杂门
不得卧
属性:《灵枢》邪客篇,帝问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 
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 
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 
者,出其悍气之 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