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644-证治准绳·杂病 >

第4部分

644-证治准绳·杂病-第4部分

小说: 644-证治准绳·杂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生脉,脉者,元气也。人参之甘,补元气泻热火也。麦门冬之苦寒,补水之源而 
清肃燥金也。五味子之酸,以泻火补庚大肠与肺金也。当此之时,无病之人,亦或 
有二症,况虚损、脾胃有宿疾之人,遇此天暑,将理失所,违时伐化,必困乏无力, 
懒语气短,气弱气促,似喘非喘,骨乏无力,其形如梦寐,朦朦如烟雾中,不知身 
所有也,必大汗泄。若风犯汗眼皮肤,必搐项筋,皮枯毛焦,身体皆重,肢节 
时有烦疼,或一身尽疼或渴或不渴,或小便黄涩,此风湿相搏也。头痛或头重, 
上热壅盛,口鼻气短气促,身心烦乱,有不乐生之意,情思惨凄,此阴胜阳之极也。 
病甚则传肾肝为痿厥。厥者,四肢如在火中者为热厥,四肢寒冷者为寒厥。寒厥则 
腹中有寒,热厥则腹中有热,为脾主四肢故也。若肌肉濡溃,痹而不仁,传为肉痿 
证,证中皆有肺疾,用药之人,当以此调之。气上冲胸,皆厥证也。痿者,四肢痿 
软而无力也,其心烦冤不止。厥者、气逆也,甚则大逆,故曰厥逆。其厥痿多相类 
也。于前已立人参黄 五味子麦门冬汤中,每加白茯苓二分,泽泻四分,猪苓、白 
术各一分。如小便快利不黄涩者,只加泽泻二分,与二术上下分消其湿。如行步不 
正,脚膝痿弱,两足欹侧,已中痿邪者,加酒洗黄柏、知母三分或五分,令二足涌 
出气力。如汗大泄者,津脱也,急止之,加五味子六粒,炒黄柏五分,炒知母三分, 
不令妨其食,当以意斟酌。若妨食则止,候食进再服。取三里、气街以三棱针出血。 
若汗不减不止者,于三里穴下三寸上廉穴出血。禁酒湿面。 
六七月之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而刑庚大肠,故用寒凉 
以救之。燥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 
痿软,瘫痪不能动矣。步行不正,两足欹侧,以清燥汤主之。 

第一册诸伤门
伤湿
属性:湿有天之湿,雾露雨是也。天本乎气,故先中表之荣卫。有地之湿,水泥是也。 
地本乎形,故先伤皮肉筋骨血脉。有饮食之湿,酒水乳酪之类是也。胃为水谷之海, 
故伤于脾胃。有汗液之湿,汗液亦气也,止感于外。有人气之湿,太阴湿土之所化也, 
乃动于中。治天之湿,当同司天法,湿上甚而热者,平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 
效而止。如《金匮要略》诸条之谓,风湿相搏,身上疼痛者是也。治地之湿,当同 
在泉法,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治饮食之湿,在 
中夺之,在上吐之,在下引而竭之。汗液之湿,同司天者治。虽人气属太阴脾土所 
化之湿者,在气交之分也,与前四治有同有异。何者?土兼四气,寒热温凉,升降 
浮沉,备在其中。脾胃者,阴阳异位,更实更虚,更逆更从,是故阳盛则木胜,合 
为风湿;至阳盛则火胜,合为湿热,阴盛则金胜,合为燥湿;至阴盛则水胜,合为 
阴湿。为兼四气,故淫 上下中外,无处不到。大率在上则病呕吐,头重胸满,在 
外则身重肿,在下则足胫 肿,在中腹胀中满痞塞,当分上下中外而治,随其所兼 
寒热温凉以为佐使。至若先因乘克,以致脾虚津积而成湿者,则先治胜克之邪。或 
脾胃本自虚而生湿者,则用补虚为主。或郁热而成湿者,则以发热为要。或脾胃之 
湿淫 流于四脏,筋骨皮肉血脉之间者,大概湿主乎痞塞,以致所受之脏,涩不得 
通疏,本脏之病因而发焉。其筋骨皮肉血脉受之则发为痿痹,缓弱痛重,不任为用, 
所治之药,各有所入,能入于此者,不能入于彼,且湿淫为病,《内经》所论,叠出 
于各篇,本草治湿,亦不一而见,凡切于治功者,便是要药。今丹溪书乃止归重苍 
术一味,岂理也哉。伤湿为病,发热恶寒,身重自汗,骨节疼痛,小便秘涩,大便 
多泄,腰脚痹冷,皆因坐卧卑湿,或冒雨露,或着湿衣所致,并除湿汤。具前诸症, 
而腰痛特甚,不可转侧,如缠五六贯重者。湿气入肾,肾主水,水流湿,从其类也。 
肾着汤、渗湿汤。小便秘,大便溏,雨淫腹疾故也。五苓散吞戊己丸。戊己属土, 
土克水,因以得名。五苓乃湿家要药,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伤湿而兼感 
风者,既有前项证,而又恶风不欲去衣被,或额上微汗,或身体微肿,汗渍衣湿, 
当风坐卧,多有此证。宜除湿汤、桂枝汤各半帖和服,令微发汗。若大发其汗,则 
风去湿在。已得汗而发热不去者,败毒散加苍术一钱,防己半钱。伤湿又兼感寒, 
有前诸症,但无汗惨惨烦痛,宜五积散和除湿汤半帖,和五苓散半帖。伤湿而兼感 
风寒者,汗出身重,恶风喘满,骨节烦疼,状如历节风,脐下连脚冷痹不能屈伸, 
所谓风寒湿合而成痹。宜防己黄 汤,或五痹汤。若因浴出,未解裙衫,身上未干, 
忽尔熟睡,攻及肾经,外肾肿痛,腰背挛曲,只以五苓散一帖,入真坏少许,下青 
木香丸,如此三服,脏腑才过,肿消腰直,其痛自止。湿热相搏者,清热渗湿汤。 
其证肩背沉重疼痛,上热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者,拈痛汤。酒面乳酪停滞不能运 
化,而湿自内盛者,除湿散及苍白二陈汤,加消息之药燥之。 

第一册诸伤门
伤燥
属性:《内经》曰∶诸燥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乃阳明燥金肺与大肠之气也。燥 
之为病,皆属燥金之化,然能令金燥者火也,故曰燥万物者,莫 乎火。夫金为阴 
之主,为水之源,而受燥气,寒水生化之源竭绝于上,而不能灌溉周身,营养百骸, 
色干而无润泽皮肤,滋生毫毛者,有自来矣。或大病而克伐太过,或吐利而亡津液, 
或预防养生误饵金石之药,或房劳致虚,补虚燥剂,食味过浓,辛热太多,醇酒炙 
肉,皆能偏助狂火而损害真阴。阴中伏火,日渐煎熬,血液衰耗,使燥热转甚为诸 
病。在外则皮肤皴揭,在上则咽鼻焦干,在中则水液衰少而烦渴,在下则肠胃枯涸, 
津不润而便难,在手足则痿弱无力,在脉则细涩而微,此皆阴血为火热所伤也。治 
法当以甘寒滋润之剂,甘能生血,寒能胜热,阴得滋而火杀,液得润而燥除,源泉 
下降,精血上荣,如是则气液宣通,内神茂而外色泽矣。滋燥养荣汤、大补地黄丸、 
清凉饮子、导滞通幽汤、润肠丸、八正散,皆燥病中随症酌用之方药也。 

第一册诸伤门
伤饮食
属性:东垣曰∶阴阳应象论云∶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痹论云∶阴气者,静则 
神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乃混言之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 
饮者水也,无形之气也。因而大饮则气逆,形寒饮冷则伤肺,肺病则为喘咳,为肿, 
为水泻。轻则当发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解酲汤、五苓散、生姜、半夏、 
枳实、白术之类是也。如重而蓄积为满者,芫花、大戟、甘遂、牵牛之属利下之, 
此其大法也。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如生气通天论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痔。又云∶食伤太阴厥阴,寸口大于人迎两倍三倍者,或呕吐,或痞满,或下 
利肠 ,当分寒热轻重治之。轻则内消,重则除下。如伤寒物者,半夏、神曲、干 
姜、三棱、广术、巴豆之类主之。如伤热物者,枳实、白术、青皮、陈皮、麦 、 
黄连、大黄之类主之。亦有宜吐者,阴阳应象论云∶在上者因而越之。瓜蒂散之属 
主之。然而不可过剂,过则反伤脾胃。盖先因饮食自伤,又加之以药过,故肠胃复 
伤,而气不能化,食愈难消矣,渐至羸困。故五常政大论云∶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小毒治病,十去其七,常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不可过之。此 
圣人之深戒也。伤食之证,胸膈痞塞,吐逆咽酸,噫败卵臭,畏食头痛,发热恶寒, 
病似伤寒,但气口大于人迎数倍,身不痛耳。内无热与伤冷物者,治中汤加砂仁一 
钱,下红丸子、小七香丸。内有热与伤热物者,上二黄丸、枳术导滞丸、通用保和 
丸、枳术丸、曲 枳术丸、木香枳术丸、槟榔丸、木香槟榔丸。伤肉食湿面辛辣浓 
味之物,填塞闷乱,胸膈不快,三黄枳术丸。伤湿面,心腹满闷,肢体沉重,除湿 
益气丸。伤热食,痞闷兀兀欲吐,烦乱不安,上二黄丸。伤湿热之物,不得旋化, 
而作痞满,闷乱不安,枳术导滞丸。伤蟹,紫苏丁香汤。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白 
术丸。食狗肉不消,心下坚,或腹胀口干,发热妄语,煮芦根汁饮之。食鱼脍及生 
肉在胸膈不化,必成 瘕,捣马鞭草汁及生姜汁饮之。伤冷食,半夏枳术丸,小便 
淋加泽泻,寒热不调,每服加上二黄丸十丸,或用木香干姜枳术丸、丁香烂饭丸。 
张仲景治宿食在上脘,以瓜蒂散吐之,不即下之。凡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 
微而涩,或数而滑,或紧如转索无常,及下利不欲食者,皆宿食也。皆用大承气汤 
下之。其人热,其伤物亦热者,宜之。其人寒,其伤物亦寒者,不宜也。戴云∶伤 
食腹痛胀满,大便不通者,遂成食积,小七香丸一帖,用水一盏,姜三片,煎八分 
去滓,吞感应丸,此下伤冷之方也。大抵气口脉紧盛者宜下。尺脉绝者宜吐。经曰∶ 
气口脉盛伤于食,心胃满而口无味。口与气口同,口曰坤者,口乃脾之候,故胃伤 
而气口紧盛。夫伤有多少,有轻重,如气口一盛,得脉六至,则伤于厥阴,乃伤之 
轻也,枳术丸之类主之。气口二盛,脉得七至,则伤于少阴,乃伤之重也,雄黄圣 
饼子、木香槟榔丸、枳壳丸之类主之。气口三盛,脉得八至九至,则伤太阴,填塞 
闷乱,则心胃大痛,备急丸、神保丸、消积丸之类主之。兀兀欲吐不已,俗呼食迷 
风是也。经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瓜蒂散主之。如不能吐, 
是无治也。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或曰盛食填塞胸中痞乱,两寸脉当 
用事,今反两尺脉不见,其理安在?曰∶胸中有食,是木郁宜达,故探吐之。食者 
物也,物者坤土也,是足太阴之号也。胸中者肺也,为物所塞,肺者手太阴金也, 
金主杀伐,与坤土俱在手上,而旺于天。金能克木,故肝木发生之气伏于地下,非 
木郁而何。吐去上焦阴土之物,木得舒畅则郁结去矣。食塞于上,脉绝于下,若不 
明天地之道,无由达此至理。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天地之别名也。故独阳不生, 
独阴不长。天之用在于地下,则万物生长。地之用在于天上,则万物收藏。此乃天 
地交而万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阳火之根本于地下,阴水之源本于天上, 
故曰水出高源。故人五脏主有形之物,物者阴也,阴者水也,右三部脉主之,偏见 
于寸口,食塞于上,是绝五脏之源,源绝则水不下流,两尺脉之绝,此其理也,何 
疑之有。然必视所伤之物冷热,随证加减,如伤冷物一分,热物二分,则用寒药二 
停,热药一停,随时消息。经云∶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此之谓也。既有三阴可下 
之法,亦必有三阴可补之法。故曰内伤三阴可用温剂。若饮冷内伤,虽云损胃,未 
知色脉,各在何经。若面色青黑,脉浮沉不一,弦而弱者,伤在厥阴。若面色红 
赤,脉浮沉不一,细而微者,伤在少阴。若面色黄洁,脉浮沉不一,缓而迟者,伤 
在太阴也。伤在厥阴肝之经,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之类主之。伤在少阴肾 
之经,通脉四逆汤主之。伤在太阴脾之经,理中丸汤主之。大便 者宜汤,结者宜 
丸。凡诸脾脉微洪,伤苦涩物。经曰∶咸胜苦。微弦,伤冷硬物。经云∶温以克之。 
微涩,伤辛辣物。经云∶苦胜辛。微滑,伤腥咸物。经云∶甘胜咸。弦紧,伤酸硬 
物。经云∶辛胜酸。洪缓,伤甜烂物。经云∶酸胜甘。微迟,伤冷痰积聚恶物,温 
胃化痰。单伏主物不消化,曲 、三棱、广术之类。浮洪而数,皆中酒,葛根、陈 
皮、茯苓。伤食作泻不止,于应服药中,加肉豆蔻、益智仁以收固之。伤食兼感风 
寒,其证与前同,但添身疼,气口人迎俱盛,俗谓夹食伤寒,宜生料五积散,或养 
胃汤、香苏饮、和解饮。 
x【伤酒】x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晕,头痛如破,宜冲和汤、半夏茯苓汤, 
或理中汤加干葛七分,或用末子理中汤和缩脾饮。酒渴,缩脾汤,或煎干葛汤调五 
苓散。久困于酒,遂成酒积,腹痛泄泻,或暴饮有灰酒亦能致然,并宜酒煮黄连丸。 
多饮结成酒癖,腹中有块,随气上下,冲和汤加蓬术半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