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苍天-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灰在这个时期早就有了,毕岚尚方监中便有不少人通晓烧石灰的办法,民间也有很多灰窑,姬平便让他们去研究尝试粘土的比例,多番尝试。总算烧制出了水泥。
刚开始,水泥烧制量少,但开渠挖渠也需要时间,倒也来得及,反倒是驻守河东各个渡口的关羽、徐晃、荀棐和段谨等将领,听到水泥一事,立时想到了军事工事。
考虑到他们镇守边防的压力,姬平便拍了尚方监几个宦官,前去本地组织民间工匠参与烧制。供他们使用。
第五个政令就是建设学堂了,姬平令卢植派官员督建,从郡治安邑开始,到各县、乡。确保每地建设一座学堂。
与此同时,姬平在安邑开始建设一座大型的藏书院,他从皇宫里搬运出的典籍和各类图书都要存放在此。到时候藏书恐怕比如今的关中长安皇宫还要丰富。
他相信,只凭着这一座藏书院。便能吸引天下好学之士前来此地,到时候他招揽人才也是近水楼台而已。
卢植这人最是好学。对此极为热心,发动县乡百姓积极参与,数十座学堂不到两个月就初步建成了,只余下藏书院还在建设。
各项工程一开启,姬平才明白了花钱如流水的概念,他收缴的一百八十万钱和八十万石粮飞速消耗。
河东卫氏、柳氏以及驻守盐池的各大世家都纷纷出手,出钱出粮,姬平又将盐池积累的盐让各世家商队输出销售,才勉励抵挡出各项工程支出。
至于粮食,原本姬平估摸着能支撑到年底,但如今看来恐怕也是不行了,他还需要另想办法。
而姬平还提出了最后一项政令,修建盐田。
与其他工程不同,修建盐田不急于一时,因为夏秋之际正是晒盐的最好时候,这段时间姬平不能错过了。
他的盐池修建就是在深秋到冬季泥土上冻前,先整修和拓展盐畦,形成规模,在冬季引入盐池之水。而盐池之水不同于一般淡水,冬季基本不会上冻。
他的计划是,冬季前大量引入盐池水,进行第一次冷温下的分离芒硝,待到明年夏季蒸发形成“阳水”,估摸着从安邑到司盐城一段永丰渠可以初步建成,到时候先不引入涑水河主流,只引入安邑一带的小股淡水,进入盐畦,参与制盐。
只要他对于“雨水盐”的分析不错,河东盐必定会有一个大的飞跃,不只是产量翻倍,质量也会提升好几个层次。
到时候,他只凭借着盐池,换粮、换钱、换铁……,足以支持军费和各项工程建设费用了。
除此之外,姬平让那些宫女深入民间百姓家中,将制作馒头的方法传授给了河东百姓,馒头能作为两千年主食绝不是偶然,这种食品很快得到了河东百姓的深爱,随后传过了汾河,传到了河内,而姬平再次得到了百姓的极大认同。
姬平又在安邑等诸县建立起了医馆,由唐婉总体管理,同时召集各处名医,以坐馆的方式为百姓治病。
他虽然在河东郡大动土木,但由于宣传得当,又不吝惜消耗府库,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没有把压力施加在百姓头上,所做的无不是惠民工程,军队所到之处不但不扰民,反而多有帮助百姓,所以反而得到了好名声。
期间,董卓数次从左冯翊、华阴和陕县,进攻蒲津渡、风陵渡和茅津渡,都被严阵以待的关羽、徐晃和荀棐打退,各烽火台相互传讯,极为方便。
董卓又尝试从黄河蒲津渡上游的禹门口渡河,却被汾阴的张辽打退。
汾河以北的白波军进攻了两次,也被打退。
战胜董卓和白波贼的消息,姬平令人传彻河东诸县。
数个月的功夫,河东郡由原本的残败和人心惶惶,变成了一片热火朝天、官民齐动、军民如水的情景,姬平便亲自到各处一线参与劳作。
少年的他已经得到了河东百姓和世家的认可,卢植等大小官员更是对他尊崇非常,加上暗影司和监御史督察,政令所到之处,没有人敢打折扣。
姬平已经彻底控制了半个河东郡,河东的百姓隐隐从军中得知他诸侯王的来头,便尊敬的呼他为“河东王”。
虽然两汉在司隶校尉之地不封宗室,但百姓并不在意这些。
而姬平对此也无所谓,河东王对他而言反倒是名副其实,他如今差的就是兵渡汾河,打下平阳诸县,彻底占据整个河东郡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暗战与治理()
初平元年,九月,雒阳。¥⊙,
半年前姬平横截雒河,雒水漫雒阳西城和南城,将董卓的数万铁骑阻隔在雒阳以西,董卓派士兵绕道北邙山,进入皇宫高地,花了半个月时间才将河道疏通,使雒水重归河道。
但无论西城还是南城,都是一片汪洋泥泞,直到两个月后,水干泥硬,董卓数万骑兵才得以驰骋,正要去攻打雒阳东部成皋虎牢时,却收到了河东郡失守的消息,令董卓将精力全部放到了河东郡。
但对于攻打河东郡,有黄河天险阻拦,董卓的铁骑根本无法发挥出战斗力,几次从三大渡口渡河猛攻,都被打了回来。
如今便是董卓军中的将士对三个渡口也有了认识。
茅津渡守兵善射,根本无法上岸。
风陵渡守兵狡诈,各种战术防不胜防。
蒲津渡却有个万人敌,带着一群亲卫射手专杀大小将领,致使董卓在蒲津渡的损失最大,中层将领的大批阵亡,让他的军队战斗力大减。
董卓无奈之下,便想要从河内郡打开口子。
八月初,他令中郎将胡轸率一万人在小平津故作声势,自己亲率吕布和五千精兵从孟津渡河,却不防姬平早交代过刘备了。
此战虽有吕布勇猛冲杀在前,但万人敌张飞却埋伏在一侧,带着八百人直冲董卓中军,一矛将董卓挑翻下马,被亲卫救回,恐怕这老家伙就直接命丧河内了。
姬平后来听到这个消息。也只能叹董卓命大,而张飞此战有功。姬平也不吝赏赐,任命张飞为中郎将。与关羽同列。
而在董卓兵出孟津进攻河内郡的同时,胡轸也从小平津尝试进攻,却被段煨和士孙萌击败。
董卓在亲卫的护持下,仓皇逃回孟津后,被张飞气势所慑,心惊胆颤,再也不敢进击河内,只派中郎将牛辅带手下将士镇守陕津、孟津和小平津三个关口,自己又赶回了函谷关。
于是在董卓眼里。整个河东郡就像只刺猬,让他无从下口,但他还势在必打,只因为河东郡的地势对于关中太重要了,河东郡在敌人之手,尤其是在神武王手中,董卓便寝食难安。
九月中,董卓再次大举兴兵,同时联合上郡的羌族。兵进茅津渡、风陵渡、蒲津渡和大禹口,四路齐发,进攻河东。
河东郡的姬平已经准备一场大战。
就在这时,雒阳南线传来消息。一直屯兵在鲁阳的豫州刺史兼破虏将军孙坚,挥师北进,击破轻敌的阎忠兵马。取梁县,据阳人。直逼伊阙关。
董卓不由大惊,他曾与孙坚共事过。并与孙坚有过节,自然更是知道孙坚的勇猛,一旦让孙坚进入雒阳,随后的袁术等诸侯策应,必然又是一场旷日大战。
此时董卓虽然仍是掌控十万雄兵,但先前被神武王多番算计,雒阳一战损失超过两万兵马,后来攻打河东和河内,更是连战不下,损兵折将,如今手下正是人心浮动。
尤其是他废除五铢钱、大量铸造小钱后,导致钱贱物贵,物价猛涨,每石谷价格由原本的两三百钱,涨到了数万钱,令关中百姓怨声载道,长安朝堂也是暗流涌动。
如今董卓已经着实难以承受多线作战了。
因此他听到孙坚进击雒阳后,不敢怠慢,立时命中郎将胡轸领本部三千人马,节制吕布的两千并州军,共五千人马南下支援阎忠。
与此同时,董卓又派了中郎将徐荣,进攻雒阳东面的成皋和虎牢关。
在贾诩的建议下,董卓将进攻河东郡的时机延后,放到了寒冬,只因为一点,冬季黄河会结冰上冻,到时候大军渡河如履平地。
……
冀州,渤海郡,太守府。
上首的袁绍叹道:“扶立幽州牧刘虞为天子一事,韩馥已经应下,奈何吾弟公路回信,以君臣大义回绝了。”
说到这里袁绍面上露出讥讽之色:“公路,公路,吾岂不知汝乎,如今占据南阳大郡,东谋豫州,南望荆州,恐大有私心也。”
他讥讽之中,也不无焦急和艳羡,毕竟袁术在诸侯中如今情况算是最好的,一个南阳郡,人口和富庶程度几乎抵得上别处一个州了,而他袁绍却还是一事无成。
袁绍看向下首低头的许攸:“子远,吾等欲扶立幽州牧刘虞为天子,吾先前命你派人告知刘虞,已有两月,却不知刘虞其意如何?”
许攸摇头叹道:“刘虞人虽忠厚,却不肯做天子,吾实不料世间竟有如此迂腐之人,万乘之尊便在眼前,却弃之如履!着实可悲可叹!”
袁绍皱起眉头,徘徊起来。
一旁的逢纪急忙道:“主公,刘虞既不肯应,为今之计,莫不如暗中将扶立刘虞之事嫁祸于韩馥,而后主公以大义之名击之,正好夺取冀州。”
袁绍眼神闪烁起来,颇有些心动。
许攸开口道:“此事韩馥知,刘虞知,袁术知,若主公以此为由,一旦传出,恐自坏名声,如此成事更难矣。”
许攸的话,尤其是那句“袁术知”令袁绍身躯一震,随即断然道:“此计不可行,还是以扶立刘虞为好。”
他沉吟了一下,吩咐道:“许攸,你亲往幽州游说刘虞,只说董卓挟持伪帝,汉室难存,让刘虞以汉室为重,登基称帝。”
又看向淳于琼:“淳于琼,你前往南阳面见吾弟公路,便说董卓扶立伪帝,关西世家谄媚依附,若待些时日,恐我关东世家难以复起,况且有家叔之仇待报,若我等拥立刘虞为天子,必可成就大事,岂可迟疑不决!”
袁绍又向逢纪吩咐:“逢纪。你前往陈留去见孟德,若是能拉拢了张邈诸人更好。刘虞不愿为帝,不愿为大汉尽忠。我等便迫他为帝!”
……
九月,河东郡盐池。
清晨的阳光照射着大地,南风徐徐吹来。
姬平、唐婉、阴沐月、崔钧、各大世家和近万名盐工聚集在这里,一起看着盐池之外,一道淙淙清水顺着水渠经过。
水渠南边不远处就是一处盐畦。
各处或在打仗,或在明争暗斗,而姬平依旧是搞民生。
这条水渠里流淌的是从安邑引来的一条小溪,来验证姬平对于“雨水盐”奥秘的猜测。
盐畦里是第四畦卤水,卤水已经开始泛出盐花。正处在结晶生盐的关头。
水渠和盐畦之间以三条小渠相连,正好对应盐畦三个入水口,开辟三条小渠和三个入水口是为了淡水和卤水的均匀交汇。
因为下雨时,雨水与卤水属于最均匀的交汇,如今他们只能极力模仿这种形式了,姬平周密的思虑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了。
而相连的小渠中有干净的石子和布团,也是姬平的想法,是为了过滤溪水中的杂质,保证淡水的洁净。
“引水!”
随着姬平一声令下。水渠南侧三个出水口同时打开,渠中溪水顺着三道小渠淙淙流向盐畦。
那个经验丰富的老盐工带着四五个盐工,站在盐畦三个入水口和盐畦正中的卤水里,他们的手都在水中摩挲着。紧张又期待的看着溪水缓缓流来。
这也是姬平的吩咐,他认为卤水和淡水的混合制盐,必定有一个最适合的比例。多了或少了都达不到效果,正如老盐工所说的。历来的“雨水盐”也要正好适量的雨水才能生出,暴雨和小雨都不行。
姬平没有什么仪表。无法检测具体交汇之水的比例,他只能用一个笨办法,便是利用卤水和淡水质感的不同,让老盐工带着几个经验丰富的盐工,在小水池中和水缸中铺上硝板反复尝试,最终几人都找到了同一种最适合的手感,才到这里尝试。
随着溪水的流入,盐池中卤水本来结出的盐花又慢慢消失了,畦底本来结晶出的粗盐也再次溶解了。
在无数人的注目下,时间慢慢过去,随着几个盐工一声呼喊“停水”,盐畦口上几个盐工急忙将入口堵上。
姬平忙令老盐工测了此时的畦水深度,如果雨花盐成功,这水深度与先前卤水深度一对比,便能大约计算出最佳混合比例,以后各处盐畦只要按照这个比例混合,便极为方便了。
姬平这个以前做实验历练出的方法,又让众人不由赞叹他的思虑和智慧,一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