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千问-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十五、什么是受?答:每当触生起时,受即会缘于该触而同时生起。触是识与目标接触,而在它们接触时必定会有某种缘于触而生起的感受。受有六种:眼触生受、耳触生受、鼻触生受、舌触生受、身触生受及意触生受。在感受的素质方面,受依据其处及目标可以是乐受、苦受或舍受。
四十六、什么是爱?答:受缘生出渴爱,爱有六种:颜色爱、声音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每一种的爱,又可依三方面而分为三种:一、纯粹只是渴爱欲乐;二、渴爱生命,即含有常见的渴爱;三、渴爱断灭,即含有断见的渴爱。在究竟法(胜义谛)上,所有不同种类的爱都是贪心所。虽然爱可依其目标而分别,但事实上爱是依靠接触目标而生起的受。若人体验到乐受,他就会享受该乐受,而他追求该目标的目的,纯粹只是因为它能够激起乐受。反之,当他体验到苦受时,他会渴望脱离苦,以及渴望会有某种乐受取代它。舍受的本性是宁静的,而这也能成为渴爱的目标。如是乐受、苦受、舍受这三种受,缘生了种种爱。
四十七、什么是取?答:‘取’即是欲取、戒禁取、邪见取、我论取这四种取。‘欲取’是强化了的爱,是贪心所的一种呈现方式;其他三种取是邪见心所的呈现方式。这些取都缘于爱。于第一项,对目标微弱或起始的贪名为爱,而强化了的贪则名为取。于其他三项,缘生邪见的贪名为爱,在受到该贪的影响之下而接受的邪见则名为取。
四十八、什么是有?答:有(存在)有两种:业有与生有。业有是指二十九种善与不善思,或一切能产生新一世的善与不善业。生有则是指三十二种果报心、它们的相应心所及业生色。缘于取,有生起。在取的影响之下,人们才会有作为而累积了业。取是生有之缘,因为即是取,导致人们依所造之业再生死轮回。
四十九、什么是生?答:缘于有,生生起。于此,生是指新一世的世间果报心、其相应心所及业生色,生起于三界六道轮回中的一个生存地。使到未来世发生的主要缘是善业或不善业,即业有。佛陀在《长部·大念处经》里说:“诸比库,什么是生呢?无论是任何众生,在任何众生的群体,都有诞生、产生、出现、生起、诸蕴的显现、诸处的获得,诸比库,那称为生。”
五十、什么是老、死?答:佛陀在《长部·大念处经》里说“诸比库,什么是老呢?无论是任何众生,在任何众生的群体,都有衰老、老朽、牙齿损坏、头发苍白、皮肤变皱、寿命损减、诸根老熟,诸比库,那称为老。诸比库,什么是死呢?无论是任何众生,在任何众生的群体,都有死亡、逝世、解体、消失、命终、诸蕴的分离、身体的舍弃、命根的毁坏,诸比库,那称为死。”一旦出生发生了,则老死已无可避免。而在生与死之间,也可能会生起其他苦,例如愁、悲、苦、忧、恼等。这一切苦的根源即是已经出生,所以把生列为它们的主要缘。
五十一、什么是缘起法的三时?答:无明与行属于过去世;生及老死属于未来世;中间八支属于现在世。如是一共有三时。当十二缘起支依三世分别时,应明白这只是为了显示生死轮回里的因缘结构。当知被归纳于某一世的缘起支并不是只在该世运作,而不会在其他世运作。事实上在每一世里,都有这些互相牵连的十二缘起支。
五十二、什么是缘起支的二十法、三连结、四摄类?答:在提及无明与行时,爱、取与有也已包括在内。同样地,在提及爱、取与有时,无明与行也已包括在内。在提及生与老死时,识等五果也已包括在内。如是有:一、过去五因,二、现在五果;三、现在五因,四、未来五果。如是有二十法、三连结、四摄类。当心中的无明还未断除时,爱与取就还会生起;而每当爱与取发生时,它们都是以无明为根本及与它俱行。再者,‘行’与‘有’二词都是指同一种究竟法,即:造业之思。因此,每当提及其中一词时,另一者也已包括在内。在二十法当中并没有个别列出生与老死,因为它们是名色法之相,而不是究竟法。它们所代表的究竟法是从识至受这五个缘起支。三连结是:一、过去因(行)与现在果(识)的因果连结;二、现在果(受)与现在因(爱)的果因连结;三、现在因(有)与未来果(生)的因果连结。
五十三、什么是缘起支的三轮转?答:一、无明、爱与取属于烦恼轮转;二、称为业有与行的生存一部份属于业轮转;三、称为生有等的生存一部份属于果报轮转。这三轮转显示了生死轮回的方式,最为基本的轮转是烦恼轮转。在受到无明蒙蔽及渴爱驱使之下,人们投入于造作种种世间的不善与善业。如是烦恼轮转引生了业轮转。当此业成熟而产生果报时,那即是业轮转引生了果报轮转。在对这些苦乐的果报作出反应时,还沉溺于无明的人即会受到渴爱所制伏,而欲享受更多愉悦体验、执取已获得的、以及尝试避免痛苦的。如此果报轮转再引生另一个烦恼轮转。如是这三轮转不断地转着,直至无明被诸圣道根除。
五十四、什么是缘起支的二根?答:无明与爱是缘起的二根,无明被称为从过去直透到现在受之根;爱被称为从现在直透到未来老死之根。通过断除此二根,轮回即会断灭。对于常受老死之惑逼迫者,一旦诸漏生起,无明即再次转起,如是佛陀说示三界缠结及无始的轮回为缘起。在《中部·正见经》里,舍利弗尊者受到询问以解释无明之因,他回答道:‘当漏生起,无明即生起’。在询问他什么是漏的因时,他回答:‘当无明生起,漏即生起’。由于在诸漏当中最为根本的即是‘无明漏’,舍利弗尊者所说的意谓了任何一世的无明,都缘生于前一世的无明。这即成立了无始轮回,因为任何一世的无明都缘生于前一世的无明,而如此往回推是无尽的。
五十五、什么是发趣法的二十四缘?答:一、因缘;二、所缘缘;三、增上缘;四、无间缘;五、相续缘;六、俱生缘;七、相互缘;八、依止缘;九、亲依止缘;十、前生缘;十一、后生缘;十二、重复缘;十三、业缘;十四、果报缘;十五、食缘;十六、根缘;十七、禅那缘;十八、道缘;十九、相应缘;二十、不相应缘;廿一、有缘;廿二、无有缘;廿三、离去缘;廿四、不离去缘。此二十四缘是《巴利论藏》第七部《发趣论》的主题。《发趣论》详尽地解释了第一部《法聚论》里列举的名法与色法之间种种互相连系的方式。若要正确理解《巴利论藏》里的发趣法,至少要明白每一缘所涉及的三法:一、缘法──这是作为其他法之缘的法;此缘法通过产生、支助或维持其他法而成为其缘。二、缘生法──这是受到缘法缘助之法;它在受到缘法支助之下而得以生起或持续存在。三、缘力──这是缘法作为缘生法之缘的特有方式。
五十六、什么是二十四缘的内容?答:无间缘与相续缘——此二缘的意义相同,只是名称不一样而已;这是为了从稍微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缘。如之前所作的诠释,无间缘是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即刻生起,以便没有其他名法可以插入它们之间。相续缘是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依照心之定法即刻生起。此二缘可应用于在任何一个刹那里灭尽的心与心所,以及紧随它们之后生起的心与心所。刚灭尽的心与心所是缘法,随后即刻生起的心与心所是缘生法。然而阿罗汉的死亡心并不能作为无间缘或相续缘,因为在它之后并没有任何心生起。无有缘与离去缘:此二缘是另一对性质相同而名称不同之缘。无有缘是名法之灭尽给予其他名法有机会随它之后生起。离去缘是名法之离去给予其他名法有机会随它之后生起。此二缘的缘法及缘生法与无间缘及相续缘里的相同。重复缘:于此缘,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与它同类但属于缘生法的名法在它灭尽之后更强更有效率地生起。就有如学生在重复温习功课之下,变得对其功课更加熟悉;同样地,缘法在导致与它同类的缘生法相续地生起时,即对后者注入了更强劲之力。除了每一个心路过程里的最后一个速行之外,任何一个世间善、不善及唯作速行名法,只要它们能够作为下一个速行刹那里,拥有同一种业力品质的名法之缘,它们即能作为此缘的缘法。后者是属于此缘里的缘生法。虽然四出世间道心也是善速行,但它们不能作为重复缘的缘法,因为随它们之后生起的是属于果报心的果心,因此缺少了重复。虽然果心能相续地生起于速行的阶段,但由于它们是果报心,它们并不符合重复缘的缘法的定义。然而,在道心之前生起的欲界三因善心是属于重复缘的缘法,而道心则属于缘生法。相应缘:此缘是属于缘法的名法导致属于缘生法的名法一同生起及作为一个无可分离的相应组合;该组合的特征是同生、同灭、拥有同一个目标、拥有同一个依处色。对于此缘,若取任何一心的任何一个名法为缘法,其余的相应名法即是缘生法。因缘:于此缘,缘法的作用是有如根一般使到缘生法稳固。此缘的缘法是名为‘因’的六种心所:贪、嗔、痴三不善因,以及可以是善或无记的无贪、无嗔、无痴三美因。缘生法是与每一因相应的名法及俱生的色法。俱生色是指在结生时生起的业生色,以及在生命期里生起的心生色。就有如树根是树存在、成长与稳固的根本一般,这些因引生了缘生法,以及使到它们稳固。禅那缘:此缘的缘法使到缘生法紧密地观察目标。于此的缘法是七禅支,但只有五种心所。缘生法是与禅支相应的心与心所(除了双五识),以及俱生色法。虽然俱生色法并不能观察目标,但由于它们是因紧密观察目标的禅那支而产生,所以它们也被包括在缘生法之内。道缘:此缘的缘法使到缘生法作为达到某个目的地的管道。此缘的缘法是十二道分,但只有九种心所。四邪道分是达到恶趣的管道,八正道分则是达到善趣与涅槃的管道。于此的缘生法是除了十八无因心之外的一切与道分相应的心与心所,以及俱生色法。虽然果报心与唯作心里的道分并没有导向任何目的地,但还是被列为道分,因为依它们的本性,它们与能够导向各种目的地之法类似。业缘:此缘有两种:一、俱生业缘;二、异刹那业缘。(一)于俱生业缘,缘法是八十九种心里的思心所,缘生法是与思心所相应的心与心所及俱生色法。于此作为俱生业缘的思使到其相应名法执行各自的作用,同时也激使某种色法生起。(二)于异刹那业缘,缘法与缘生法之间间隔着一段时间。此缘的缘法是过去的善或不善思;缘生法是在结生与生命期里的果报心及其心所,以及业生色。于此,缘力是思产生相符的果报名法及业生色的能力。此缘也存在于道心与果心之间。果报缘:此缘的缘法使到与它同生的缘生法保持被动及不活跃。此缘的缘法是果报心与心所;缘生法也是该些果报名法,以及俱生色法。由于诸果报心是因为业成熟而产生,它们并不活跃而且被动。如是,于熟睡者的心中,果报有分心连续不断地生灭,但其时他并没有致力于造身、语或意业,也没有清晰地觉知目标。同样地,在五门心路过程里的果报心也没有致力于识知它们的目标。只有在速行的阶段才有致力于清楚地识知目标,也只有在速行的阶段才有造业。后生缘:此缘的缘法支助及增强在它之前生起的缘生法。此缘的缘法是后生的心与心所;缘生法是在该心的前一刹那里生起、由一切四因产生的色法。此缘始于一世当中的第一个有分心,该有分心支助在结生那一刹那生起的业生色。就有如后来才下的雨辅助已有的植物成长一般,后生名法也能够支助前生色法。前生缘:于此缘,属于缘法且已达到住时的色法致使属于缘生法的名法随之生起。这就有如先出现的太阳,带给在它出现之后才出现的人类光明。前生缘有两大分类:一、依处前生;二、所缘前生。(一)在生命期当中,六依处色都作为依靠它们而生起的心与心所的‘依处前生缘’。在结生的那一刹那,心所依处并不是名法的前生缘,因为其时心所依处与名法同时生起,所涉及的缘是俱生缘与相互缘。但在结生刹那生起的心所依处是随结生心之后生起的第一个有分心的前生缘。随后,在生命期里,心所依处作为一切的意界与意识界的前生缘。(二)五所缘是取它们为目标的五门心路过程心与心所的‘所缘前生缘’。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