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感谢折磨你的人 >

第3部分

感谢折磨你的人-第3部分

小说: 感谢折磨你的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如果他的意志力不够坚定,让满足口腹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很快地我们就可看见他的身材“恢复原状”了。 
身在困窘的处境中,我们似乎会有更多的渴望、欲望,然而,太多不切实际的杂念,也往往是我们登上人生顶峰的最大阻碍。 
Z 
蒙克夫是一位国际著名的登山家,他经常在没有携带氧气设备的情况下,成功地征服海拔6 500米以上的高峰,这其中还包括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 
其实,许多登山高手都以不带氧气瓶而能登上乔戈里峰为第一目标。但是,几乎所有的登山好手来到海拔6 500米处,就无法继续前进了,因为这里的空气变得非常稀薄,几乎令人感到窒息。 
因此,对登山者来说,想靠自己的体力和意志,独立征服8 611米的乔戈里峰峰顶,确实是一项极为严峻的考验。 
然而,蒙克夫却突破障碍做到了,他在接受表彰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出了这一段历险的过程。 
蒙克夫认为,在突破海拔6 500米的登山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心里各种翻腾的欲念。 
因为,在攀爬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让人松懈意念,转而渴望呼吸氧气,慢慢地让人失去冲劲与动力,而“缺氧”的念头也会开始产生,最终让人放弃征服的意志,接受失败。 
蒙克夫说:“想要登上峰顶,首先,你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你的欲念愈多,你对氧气的需求便会愈多。所以,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想要攻上顶峰,你就必须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Z 
法国文豪福楼拜曾经在书中写道:“坚强求助于你的意志力,而不要求助于天神,因为天神从来不理会人们的呼声。” 
一个人只有靠自己的意志力,摒除脑海中各种杂念,才能战胜困难,成为最后脱颖而出的人。 
生活中最难做到的,不是寻找最后的结果,而是在寻找的路途上能不受诱惑,并奋力不懈地直达目标。 
因为,任何停滞与迟疑的念头,都会让人忘记前进,甚至失去了起步时勇往直前的冲劲。 
已经走到半山腰的你,还记得开始时你对自己所喊的加油声吗? 
找回你盎然的活力,全力向前冲刺,就像蒙克夫说的,忘记所有杂念。只要坚守最初非成功不可的意志,我们最终都能完成每一项人生考验。 

第12节 利用“同理心”化解心防

人际间的沟通,以“同理心”最能达到效果,这是利用将心比心的技巧,让对方也能感同身受,进而让彼此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着想,达到相互尊重与和谐互助的沟通成效。 
Z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年代,人们的工作机会非常难得,有位17岁的女孩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售货员的工作,虽然这只是暂时性的工作。 
这时,圣诞节即将到来,珠宝店里的生意非常忙碌,女孩工作相当勤奋,因为今天早上她听经理说,想继续聘用她。 
中午时分,她正将柜上的戒指全部拿出来整理,忽然,她瞥见柜台边来了一位男子,看上去是30岁左右,而且穿着有点残破的衬衫,满脸散发着悲伤、怨愤的气息,似乎也说明了这个人的生活遭遇,而他此刻正贪婪地盯着那些珠宝首饰。 
这时,电话铃响了,女孩因为急着去接电话,一个不小心把摆放珠宝的碟子打翻了,六枚精致的钻石戒指,就这么清脆地掉落在地上。 
她连电话都不接了,连忙趴到地上寻找,并捡起了五枚戒指。 
“咦?还有一枚戒指呢?”女孩在地上找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不禁急得出了一身冷汗。 
这时,她看到那个男子正向门口走去,忽然,她知道戒指在哪儿了。 
当男子的手即将拉起门把走出珠宝店时,女孩温和地喊了一声:“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登时停住,并转过身来,之后约有一分钟的时间像是静止的! 
最后,男子打破静默,他有点微微颤抖地问:“什么事?” 
声音似乎有点卡住了,男子咽了口水,又复述了一回:“什么事?” 
而女孩这时却低下了头,神色黯然地说:“先生,这是我头一份工作。唉!现在想找个工作很难的,不是吗?” 
男子看着她,也低头沉思,忽然在他的脸上浮现出一个温和的微笑:“是啊!的确如此。但是我可以肯定一件事,你在这里一定做得很不错。” 
停了一下,男子向前走了一步,接着把手伸了出来,并对着女孩说:“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女孩立即伸出了手,并温柔地微笑着。 
只见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而女孩接着也用十分柔和的声音对这名男子说:“祝你好运!” 
男子随后便转身离开,女孩目送他的身影消失之后,才转身回到柜台,将手中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处。 
Z 
每个人都有心地柔软的一面,这是人心的弱点,也绝对是人性的优点。 
就像故事里的女孩与小偷,女孩紧抓住彼此类似遭遇的“同理心”,获得了对方的理解与同情,最终让事情有了转机。 
甚至,我们还能大胆地预测,因为这份将心比心的相知与相惜,小偷的未来必定会有一个全新的人生。 
与人沟通,依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方向,让每个人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如此一来,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那么多对立与争执。 
只要彼此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即使人生有再多的难题,我们也都能轻松而圆满地解决。 

第13节 改变心境,勇敢面对逆境

曾经有悲观主义哲学家说,我们出生时之所以哇哇大哭,是因为我们预知生命必然充满痛苦,至于迎接新生命到来的成人之所以满心欢喜,是因为世间又多了一个人来分担他们的苦难。 
当然,这是消极、负面的论调,人生是苦是乐,都是内心的感受。 
一切都得靠我们亲自体验,一如挫折,或许遭遇之时会让我们感到痛苦,但正因为有了它,我们才能更加坚强、勇敢。 
Z 
巴柏有一个悲惨的童年,10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由于父亲是个长途汽车司机,经常不在家,也无法提供巴柏正常的生活所需,因此,巴柏自从母亲过世之后,就必须自己学会洗衣做饭,并照顾自己。 
然而,老天爷并没有特别关照他。当他17岁时,父亲在工作中不幸因车祸丧生。从此巴柏再也没有亲人,也没有人能够倚靠了。 
只是,噩梦还没有结束,在巴柏走出悲伤,开始独立养活自己之时,却在一次工程事故中,失去了左腿。 
然而,一连串意外与不幸,反而让巴柏养成了坚强的性格,他独立面对随之而来的生活不便,也学会了拐杖的使用,即使不小心跌倒,他也不愿请求人们伸手帮忙。 
最后,他将所有的积蓄算了算,正好足够开一个养殖场。 
但老天爷似乎真的存心与他过不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将他的最后一丝希望都夺走了! 
巴柏终于忍无可忍了,气愤地来到神殿前,怒气冲冲地责问上帝:“你为什么对我这么不公平?” 
上帝听到责骂,现身后满脸平静地反问:“喔?哪里不公平呢?” 
巴柏将他的不幸,一五一十地仔细说给上帝听。 
上帝听完了巴柏的遭遇后,又问:“原来是这样啊!的确很凄惨,那么,你干吗还要活下去呢?” 
巴柏听到上帝这么嘲讽他,气得颤抖地说:“我不会死的!我经历了这么多不幸的事,已经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害怕。总有一天我会靠着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的幸福!” 
上帝这时转身朝向另一个方向,并温和地说:“你看!” 
接着,他对巴柏说:“这个人生前比你幸运许多,他可以说是一路顺风地走到生命的终点!不过,他最后一次的遭遇却和你一样,在那场洪水里,他也失去了所有的财富。不同的是,他之后便绝望地选择了自杀,而你却坚强地活了下来!” 
Z 
或许,从我们出生,哭出了生命中的第一声之时,我们就开始感受到,人生必定充满了泪水与艰辛。但是,也唯有这些艰难,才能突显出生命的可贵与不凡,让我们在撒手人寰的时候笑着离开。 
其实,许多人的命运都像巴柏一般,经历了种种痛苦和磨难,最后的结果会有所不同,因为每个人承担磨难的心境不同。 
唯有经过磨炼的生命,才能累积出坚强的生命力,也唯有历经风风雨雨的人,才知道生命的难得与珍贵。 

第14节 挫折,往往来自错误的选择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爱默生曾经在文集中这么写道:“一个人怎样思想,他就是怎样的人;一个人做何种选择,他就是何种的人。” 
一个人选择在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会受到个性与惯性的行为模式左右,因此经常在不知不觉间犯下错误。 
关键的机会往往只出现一次,一旦错过了,或许我们就再也等不到了。因此,别老是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琐碎的小事上。 
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处理事情,我们便能抓住每一次重要机会,那么成功随时都可能到来。 
Z 
这是一则值得我们引以为鉴的佛教寓言故事。 
据说,梵王在波罗奈治理国家时,菩萨是他的政法顾问。 
有一次,边境发生了一场动乱,当地驻军连忙派人向国王报信,恳求增派部队前往支援。 
然而,国王这时却自顾自地来到御花园休憩,并准备在花园里扎营。 
在等候营帐安扎的时间里,国王看见侍者正将蒸熟的豌豆倒入木槽里喂马。与此同时,御花园里的猴子开始骚动起来。 
忽然,有一只猴子飞快地从树上跳下来,从木槽里捞了一把豌豆,接着立即把豆子全塞进嘴里,随即它又抓了一把,这才满意地回到树上,愉快地吃着手中的豆子。 
但是,因为吃得太急了,有一颗豆子从它的手中掉了下来,只见这只猴子居然不假思索地扔掉手上所有的豌豆,跳下树,着急地寻找刚刚落下的那颗豌豆。 
结果,不仅那颗豆子没有找到,连手上原本的豆子也找不回来了。 
国王看到这只猴子可笑的举动,禁不住问菩萨:“您对这只猴子的举动有什么看法?” 
菩萨回答说:“国王啊!只有无知的蠢才才会因小失大啊!” 
国王听见菩萨意有所指地这么说,这才想起刚刚使者来自边境的紧急报告,连忙返回波罗奈城去。 
在边境骚乱的强盗们,听说国王亲征,决心把强盗赶尽杀绝后,连忙逃跑了! 
Z 
先别嘲笑猴子愚蠢,也别嘲笑国王搞不清楚状况。 
仔细想想,我们是否也曾经像小猴子一样舍本逐末,忽略手中所掌握的机会,去追逐早已错过的机会?是否也像国王一样不知轻重,只顾着享乐而漠视眼前的灾厄? 
我们的人生之所以充满那么多困顿和挫折,往往是因为我们在关键时刻做了错误的选择。 
生活中我们有许多选择,而且每次在做决定前,我们都要先评估其中的轻重缓急,知道哪些是当务之急,哪些又是小事一桩。只有一一谨慎估量,才不致于因小失大,甚至导致无法弥补的后果。 

第15节 不懂得变通,就不可能成功

学习时要多动脑,学问更要活学活用,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知识和学问所带来的好处。 
我们可以见到,死读书的人多数无法将学问灵活运用,一旦发生状况,他们也只会生硬地搬出脑子里有限的知识,陷在矛盾与错误的生活中。 
Z 
大文是个卖糖的商人,每天都得到各村落收购糖。回家后,他再将这些糖分别包装进麻袋里,然后运到外地去贩售。 
然而,在包装这些糖时,大文却经常把糖掉在地上,虽然他一点也不在乎,但是他的老婆却非常心疼。她总是等老公出门后,便将地上的糖一一拾起,并收集起来,存放在麻袋里。这件事她并没对老公说,只是默默收集,并默默放置在仓库的角落里。 
第二年,因为各种因素造成蔗糖短缺,大文不得已停止了生意,但是,他也因此欠了一屁股债。 
只见大文苦恼地叹着气:“唉!真是倒霉,今年的糖价这么高,偏偏缺货,这下子叫我到哪里生钱来还人家?唉!” 
大文看着神情呆滞的老婆,又叹了口气说:“如果还有糖可卖就好了,这个时机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所欠的债务也就能还清了!问题是,我到哪儿去找糖呢?” 
这时大文的老婆忽然双眼一亮,想起了仓库里的糖,她快步走到仓库里清点,居然累积有40袋之多呢! 
她开心地走了出来,对老公说明一切,大文跟着老婆,来到他从未踏入的仓库里,并吃惊地看着40袋糖,开心地说:“老婆,太谢谢你了,没想到我们居然能绝处逢生!” 
大文就靠着这40袋蔗糖,让生意转亏为盈,重新开始! 
这个功劳当然归他的贤妻所有,而且这个奇迹似的消息,很快便传遍整个村落,甚至还传扬到镇上。 
小镇里有个卖书报与文具的店主,也将这件事告诉他的老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