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真是大明星 >

第616部分

我真是大明星-第616部分

小说: 我真是大明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烨便道:“妈,帮我收拾一下行李,多拿点衣服之类的,我怕我回去再收拾来不及了,明天早上我就飞了。”

    老妈道:“你干嘛去啊?”

    “做节目啊,纪录片。”张烨道。

    老妈晕倒:“你还真搞上纪录片了啊?你行不行啊?”

    张烨笑了笑,“等片子播了,您就知道了!”

    挂了电话,张烨又去和闫天飞汇报了一下,出差的申请得到了批复批准,回来后,张烨当即宣布,“《舌尖上的中国》,明天正式开机!”

第796章【拍摄进行时!】() 
云南。

    香格里拉。

    一处深山老林的边缘,《舌尖》摄制组在这里搭建了一个临时联络点,以一公里外的小村寨为营地,支起了帐篷和通信设备,张烨和**个同事风尘仆仆的站在山脚下,感受着自然的气息,心境也不知不觉地开阔了起来。不愧是传说中的旅游胜地,很多人第一次来就感觉爱上了这里,这里是动物的天堂,也是植物的天堂,大自然的美景就这么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让人心旷神怡。

    到处都是草籽的味道。

    哈齐齐赞叹道:“真是好地方啊!”

    小王也高兴坏了,小声儿道:“本来以为是苦差事,两个月要赶十几集的纪录片,谁想张导给咱们安排了好地方啊,这不就是旅游嘛!”

    童富笑呵呵道:“还是张导体贴咱们!”

    黄丹丹张开双臂拥抱空气,“太清爽了,那些没来咱们摄制组的人,肯定得后悔死啊,待会儿我就图片给他们,嘻嘻!”

    这时,飘过一团清澈的云,众人都抬头望,你一句我一句。

    张烨过来了,“都准备好了?”

    “都好了。”

    “摄像机也检查过了。”

    “张导,一切ok!”

    众人就绪。

    张烨满意道:“好,童富,丹丹,小王,老武,你们跟我上山,先探探路,找个能架镜头的地方。”

    武易奇怪,“架镜头?”

    张烨说道:“我要取一天的景,从白天到晚上,云层几个小时的变化,雾气飘动,都需要一个长镜头,所以必须要一个视野开阔景色比较合适的地方来架设备,到时候还得留一个人看着设备,别出问题。”

    武易马上道:“那我来。”

    “好。”张烨又道:“哈姐,之前让你问的事怎么样了?”

    哈齐齐便道:“跟村子里的人说过了,知道咱们是央视的,大家也都很热情,拍摄什么的没问题,这几天的食宿我也都联系好了。”

    张烨点头,“那就好,还有一件事,我需要一个向导,说是向导,其实也是要出镜头的,你看看有没有人愿意来,这拍摄顺利的话可能也得一两天时间,你先跟人家说清楚,嗯,不是无偿的,可以给些费用,幅度你定,对了,人选必须是有采松茸经验的,最好是个女同志,年轻一点的。”

    哈齐齐一怔,“女的?年轻的?好像不多。”

    张烨道:“不多也得找,这事儿就交给你了。”

    “好,我一定办妥。”哈齐齐应道。

    又交代了几个任务后,张烨就带着人开奔山林。

    “咦,这里不错。”

    “景色很好啊!”

    “老武,架设备,试试镜头!”

    “好嘞。”

    “镜头可以,就定这里了,这架机器至少要保留五个小时,务必固定好,别让山风给吹倒了,镜头也不能晃!”

    “张导,声音要取吗?”

    “声音也要,不过不用刻意,到时候找能用的截取就行。”

    “好的!”

    在山上忙活了足足两个小时,熟悉了路线也熟悉了环境后,哈齐齐那边也有消息了,她带来了一个当地的藏族女孩儿——桑吉。

    哈齐齐气喘吁吁,“她可以吗张导?”

    桑吉上了一路山,却是大气也不喘,眼神好奇地看着众人和大家手里的设备,脸上带着一些腼腆。

    张烨笑道:“你好,我叫张烨,是摄制组的负责人。”

    桑吉忙道:“我叫桑吉,你好。”

    她会普通话,但说的一般般,大概能听懂吧。

    跟她简单聊了几句,又问了问关于松茸采集的事,张烨末了才道:“行,就你了,这两天辛苦你了桑吉,咱们现在就开始录,你怎么样?”

    桑吉点头,“可以。”说完,犹豫了几下,才壮着胆子问道:“我,大家能在电视上看到我吗?”

    哈齐齐笑道:“能,到时候播出之前我给你打电话,我们是央视十四套,你们这里也能收到信号的。”

    桑吉顿时高兴极了,马上带着他们上山。

    张烨在旁边道:“桑吉,你自然一点,别紧张,对,表情还得再自然一点,你就当我们这帮人不存在就行了,你只管走你的路,只管采松茸,我们要拍的就是这些。”试着拍了几个镜头,张烨在摄像那里看了一眼成品,不太满意,又赶紧让众人停下,对工作人员道:“来个人,给桑吉打扮一下。”

    小王道:“我来,化妆吗?”

    张烨道:“不需要化妆,但让她看着利落一点,头也别那么乱。”

    张烨是第一次执导纪录片,他团队里的大部分人也是第一次拍纪录片,大家都需要一个熟悉的过程,所以一开始进展比较慢也是张烨预料之中的事情,他相信过了今天以后,拍摄进程会越来越快的,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来,把基础打好,磨合好,每一个镜头都不能有失,否则等这个取景地拍完了,回到京城后才现某某关键的镜头不能用?那时候可没有工夫再回来重录了!所以,开始进展慢一些张烨是可以接受的,但拍摄质量必须精益求精!

    休息的当口。

    张烨看了看手机,还有信号,就马上跟身在另一地的第二拍摄组的人联系上了,那边张烨指定的临时负责人是副导演张导,他们第二摄制组正身在浙江。

    “喂,张导!”电话里传出张左疲惫的声音。

    张烨立即道:“到了吗?”

    张左气喘,“呼,我们刚到,刚找到村子,这边交通不是很方便。”

    “好,辛苦你们了。”张烨道:“你们先休息休息,喘口气,然后其余的工作安排就按照我之前告诉你们的,张哥,你们这一组的任务是现在最着急的一个,争取在明天之前就把镜头拍好,然后去下一个拍摄地点,马上就十月份了,其实拍冬笋的时间已经晚了一些了,如果再拖下去,就真的什么镜头也取不到了,所以你们辛苦辛苦,受受累,那边的镜头就靠你们了,等明天下午,我机票已经订好了,我直接飞你们那里,我跟你们的下一个拍摄地点。”

    张左道:“我们辛苦什么啊,你才是最辛苦的,这里交给我你放心。”

    放下电话,张烨又给第三摄制组的人打了过去。

    《舌尖》的三个拍摄小组已经被张烨都放出去了,三个小组差不多是同时出的,张烨没有三头六臂,只能一个摄制组一个摄制组的跟,先跟哈齐齐这边,带着他们熟悉一下拍摄,让他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拍摄风格,然后明天张烨再跟下一个组,后天或者大后天再去第三摄制组,所以的镜头都得张烨满意才行,他不去亲眼看一看肯定是不放心的,《舌尖》看上去简单,实际上这部纪录片里面的门道可多了去了,越是简单的东西有时候越是不好拍,海量的信息和内容乃至艺术情调,有时就全在那么简简单单的几个镜头里了,缺一点都不行,缺一点都影响质量。

    张烨作为《舌尖》的总导演,这两个月,注定了要东奔西跑飞来飞去了,没办法,时间太紧!

    比如《舌尖》里冬笋的镜头。

    比如同是第一集的松茸的镜头。

    必须现在就录,再晚就不行了,冬笋九月中旬就差不多了,现在已经快拍不到了,松茸虽然晚一点,是十月中旬之前,可天气的事谁说得好啊,等香格里拉的雨季过去的太久了,山上就见不到松茸的影子了,这个都得和时间赛跑,所以张烨从京城出之前就早给三个摄制组分别做好了拍摄计划,三个组分别赶往不同的地点,拍摄顺序并不一定是按照张烨那个地球上《舌尖》的顺序拍摄,而是得先紧着那些时间赶的拍,这才能保证顺利完工。

    至于有一些在九十月份拍不到的镜头怎么办?毕竟原版的《舌尖》里,也有很多春天夏天的镜头。

    这一点张烨也想到了。

    他的解决办法有两点。

    一:换地点,北方虽然是冬天了,但也有四季如春的地方啊,总能拍到想要的镜头的。

    二:换食材,《舌尖》是围绕食材来展现饮食和人文的纪录片,换一种食材,换汤不换药,饮食和人文也一样可以正常展现,只不过需要张烨动一动脑子,自己来把这一块的剧本按照原版《舌尖》的模式写出来,这部分需要换食材的内容估计也不会太多,工作量应该不会太大。他那个地球的《舌尖》第一季和第二季早被张烨用记忆搜索胶囊呈现在脑海里了,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张烨都清清楚楚,也是滚瓜烂熟,加之导演技能书和摄影技能书的帮助,模仿几个镜头他还是做得到的,不会影响纪录片质量。

    拍摄时间解决了。

    时间跨度解决了。

    于是,一切都不是问题了!

第797章【我还没走呢!】() 
拍摄第一天,摄制组的人都很兴奋,轻轻松松地当旅游度假了。

    拍摄第二天,摄制组的人都开始感觉有些疲惫。

    拍摄第三天,三队摄制组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病号伤员,有个别人感冒了,有水土不服的,还有一个队员高原反应,好在去当地县医院简单处理了一下,吸了吸氧,也慢慢缓过来了。

    拍摄第四天,整个团队已经叫苦不迭。

    “今天还有飞机?”

    “这次去贵州?”

    “我汗啊!快扛不住了呀!”

    “张导,能不能申请休息一天?”

    “是啊张导,大家都快不行了,天天爬山涉水外加赶飞机,有时候进村还得做牛车,大家平时都是坐办公室的,没这么大运动量过啊,一下子这么高强度的体力消耗,实在撑不住了!”

    “张导都没说累呢,咱们说什么呀。”

    “对,都坚持坚持吧,飞机上休息一下。”

    “咱们可以的,当初做《好声音》的时候,那两个月时间有几个人休息过啊?每天谁不是工作十个小时以上的?最难的时候咱们都挺过来了,这点苦算得了什么?张导也不容易,咱们就别抱怨了。”

    有叫苦的,也有鼓气的。

    张烨听了,也只能给大家打气道:“这几天还不能歇,等后天吧,再录两个地方,把最要紧的几个镜头录了,就可以休息一两天了,都坚持一下。”

    今天,张烨跟的是第二摄制组,里面也都是《好声音》团队的老人,他知道,众人之所以这么快就撑不住了,除了翻山越岭真的很消耗体力外,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没盼头。以前录《好声音》时大家连番加班拼死拼活地赶任务,是因为张烨拉来了一个天价冠名费,又拉来了章远棋陈光范文丽等大牌明星加盟,外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们身上,媒体天天报道他们的栏目,大家当然有动力。

    可这次呢?

    这回他们就是拍个毫无前途的录片!

    也就零零散散几个小媒体报过一耳朵就完了,甚至都不关心他们要拍的纪录片叫什么名字,更别提有什么关注度了,所以明知道录出来的节目也不会有几个人会看,大家自然少了几分动力。

    张烨对众人道:“再撑一撑,以后大家回过头来或许会现,现在的辛苦可能都是值得的,说不定这部纪录片能给咱们带来一个惊喜呢!”

    众人一汗。

    惊喜?

    惊喜毛线呀!

    一个纪录片能出什么惊喜?别到时候收视率低的离谱给他们来一个惊吓他们就知足了,谁也没盼着有什么奇迹,全以为张导是在给他们画大饼,想要提一提大家的士气所以才这么说的。

    副导演张左带头道:“张导你放心吧,你挺得住,我们也没问题!保证不会有给咱们摄制组拖后腿的人!”

    这时,京城的电话来了。

    是十四频道总监闫天飞的电话。

    闫天飞:“张老师,你们拍摄进程怎么样了?”

    张烨立即道:“到现在为止都很顺利,正在加紧取景。”

    闫天飞咳嗽一声,“也不用太着急了,又不一定非得要十二月份播出,我听说你们团队昨天已经出现人员伤病了?还有一个高原反应的?你们可悠着点啊,万事注意安全,这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