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6-中国医籍考-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及居养性术。好恶忧喜。劳逸之殊。庶几顺其宜。违其所不宜。握阴阳升降之机。而不敢为山川风气所侵。
以各全其天年云。
娄安道曰。按诸证皆有发热。不可悉归于瘴也。故敢搜辑八证。标其类之尤者。以便于分析。使可便召名医
之专门者调治。况北人初至百粤。及于遐荒绝域之地,其业医者。既详且缪。一时未谙。概以瘴论。反归咎于是
书也。倘留心于是。则或少逭横夭者之一二。求同志者以发扬云尔。并附东垣药性谱于后。以便处方观览。
按是书原三卷。其第四卷。娄安道附录也。卷首载李待制KT 疟论。故医藏目录。误为KT 所着。
〔澹寮集验秘方〕十五卷 存
自序略曰。早岁南游。辄刊瘴疟诸方于岭表。或谓可以济人缓急。兹复以生平所取杂方。编次门类。以鄙见
质之同志。若瘳一切人疾苦。然后复俾一切人知病。是众生良药。皆犹药王上。而顿悟味因。余之愿得矣。至元
癸未解制后五日。汝川释继洪书。
〔许氏(国祯)御药院方〕十一卷 存
高鸣序曰。圣朝以三代相生养之道。域民于仁寿。唯血气之属。不能无病。又立医师。掌医之政令。如周制
而加详焉。医之术固深。大概已效之方。为前人所宝藏者。尤为难得。太医提点荣禄许公。暨二三僚友。取御药
院壬寅所刊方书板。正其讹。补其缺。求其遗亡。而附益之。将宏肆流传。俾人人如在良医左右。余嘉其用心。
从而叙述之。自仲景伤寒论。论证处方之后。后世以方为书者。无虑数百家。至御药院。号称大备。盖裒集诸家
之善。而增损持择。虽汤液齐和。昭然无纤介畸件。殆与黄帝内外经。扁鹊八十一难相表里。其功用岂浅浅哉。
云起太山。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格物君子。请以是观之。至元丁卯八月九日。翰林直学士河东高鸣
序。
元史曰。许国祯。曲沃人。博通经史。尤精医术。金末避兵嵩州永宁县。河南平。归寓太原。元世祖在潜
邸。以医征至瀚海。留守。掌医药。庄太后有疾。国祯刻期而愈。世祖即位。授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院事。赐
金符。至元三年。改授金虎符。十二年。迁礼部尚书。尝上疏。言节财
赋。禁服色。明法律。严武备。设谏官。均卫兵。建学校。立朝仪。事多施行。凡所荐引。皆知名士。世祖嘉之。
遂拜集贤大学士。高级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六。特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忠宪。后追封蓟国公。
按 先子曰。是书。旧逸撰人名氏。高鸣序云。太医提点荣禄许公。暨二三僚友。取御药院壬寅所刊方书板。
正其讹。补其缺云。元史许国祯传。世祖即位。授荣禄大夫。提点太医院事。考壬寅。元太宗十四年。乃宋淳
三年也。据此。其书系于太宗朝所集。高序成于至元四年。距壬寅二十五年。许迁礼部尚书。在至元十三年。乃
知所谓许公者。为国祯矣。又考证类本草。引御药院方十余道。今征是书。无一所见。宋志及晁陈二氏。俱不载
其目。盖宋旧有御药院方矣。古今医统。载此书方药。而其采摭书目。则云宋太宗朝无名氏集。抑考核之不审也。
佐伯毛利君(高标)所藏系朝鲜国活板。盖根据元本而配印者。宽政戊午冬。千贺芳久仿乾隆聚珍之式。刷印是书
二百五十部。请先子跋之。庚申春。先子建言。以数部付崎阳镇台丰后守肥田□□。送清商沈敬瞻。尔来 无消
息。不知何故。
〔医学源流〕未见
按上见于古今医统。
〔罗氏(天益)卫生宝鉴〕国史经籍志二十四卷 存
砚坚序曰。太医罗先生学于东垣李君。源流于易水张君。其道大行。耀夫二君之传。久而泯没也。集录铨次。
而刻之梓者。非一编矣。暇日携成书四帙见示。而曰。且将板行。一序毋吝。翻而阅之曰。药误永鉴者。知前车
之覆。恐后人蹈之也。曰名方类集者。古今之方。择之已精。详而录之。使后人有所据根据也。曰药类法象者。气
味浓薄。各有所用。证治增损。欲后人信之也。曰医验纪述者。遇如是病。用如是药。获如是效。使后人悟之也。
大抵皆仁者之用心。
抑论之。天下之事。辨之不明。固有似是而非。利于此而害于彼者。况医之为道。阴阳虚实。千状万态。神圣工
巧。存乎其人。合四者而一之。名曰卫生宝鉴。夫鉴之本明。其应物也。无心乎妍丑。而妍丑莫能掩。得是书者。
诚能习而读之。玩而味之。了然于心而无疑。一旦临用。如鉴之虚明。物来而应。若妍若丑。无纤毫之差。其用
岂不博哉。不然。未用时置之高阁。仓卒间但备检阅。殆有辨之不明。似是而非。其所失不啻霄壤,诗云。伐柯
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殆非先生垂示后人之意也。至元辛巳冬至日。郧城砚坚题
于卷首。
王恽序曰。夫医与造化参。学之精者为难。至着书垂训。其后世必然之用者。为尤难。罗君谦甫。东垣先生
之高弟。尝谓予言。初受简席下。东垣先生曰。汝将为二人之学欤。闻道之士乎。请曰。愚虽不敏。幸家君生与
教理之深指。乃所愿也。故十数年间。虽祁寒盛暑。亲炙不少辍。真积力久。尽传其私淑不传之妙。大抵人之疾 。
不外夫阴阳变征。我能参两间会一身。推穷其所受根源。方为可尔。用是以所得日用之间。如敌在目中。然后审
药为攻。未尝不如吾之所必取也。因集为一书。题曰卫生宝鉴。曰辨误者。证世之差谬。明其理之所自也。曰择
方者。别夫药之精粗寒燠。以酌其疾证之宜否也。曰纪验者。述其己之拯疗。与被之深浅。见其功效之实也。仆
平昔所得者如是。吾子其为我序之。余闻医之为学。古圣贤致知格物之一端也。轩岐以来。难素灵枢等书。累千
万言。自非以医为任者。孰克而究之。若罗君者。可谓以医为任。而究其理之所自欤。昔王彦伯医声。既曰列三
四灶。煮药于庭。老幼塞门来请。彦伯曰。热
者饮此。寒者饮此。风者气者各饮此。初不计其酬谢。今罗君亦以道心济物。复能着书垂后。冀必然之用。其仁
心普济。当以彦伯同流。其谁曰不然。故乐为题其端云。至元癸未清明日。中议大夫治书侍御史汲郡王恽叙。
〔亡名氏卫生宝鉴补遗〕一卷 存
题词曰。罗谦甫先生卫生宝鉴一书。分门别类。纤悉具备。惟治伤寒之法。虽纪述一二。而不全录。盖以其
一门理趣幽深。未易殚举。况其玄机妙旨。已备于仲景以下历代名医书中。先生之意。欲可医者。究心寻绎。庶
得其奥。今犹恐遐方僻壤。临病仓卒。医者欲求全书检阅。岂可得乎。故粗述仲景诸公治内伤外感经验方。并中
暑方。附刊卷末。名曰补遗。庶免卤莽灭裂之辈。妄投匕剂。误伤于人耳。若欲究其理致。则仲景治外感。三百
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东垣治内伤。国中末三法。及历代名医方论。具有全书。诚能刻意推求。以施治疗。
而全人生。亦仁者之用心也。兹不能尽述也。
按补遗。不知出于何人。永乐十五年。太医院判韩公达跋曰。令医士钱垣。缮写罗氏卫生宝鉴二十四卷。并
补遗一卷。计四百八十一板。共一十五万五千余字。募工刊完。据此。知其成乎元季人之手。
〔罗氏(天益)经验方〕佚
熊均曰。罗天益号谦甫先生。东垣弟子也。着卫生宝鉴。药象图。又有经验方。
〔亡名氏经验秘方〕八卷 存
〔经验良方〕十五卷 存
按上二书。元人所着。辑在于医方类聚中。弟坚录出之。文渊阁书目。有经验良方云。一部四册阙。岂是书
否。
〔施圆端效方〕三卷 存
文渊阁书目曰。端效方。一部。一册阙。
按是书。亦是医方类聚采辑本。弟坚缮录成编。
〔王氏(好古)伊芳尹汤液仲景广为大法〕(澹生堂书目作医家大法)四卷(读书敏求记作一卷)存
题辞曰。夫以医名世者。各人皆知之。惟伊芳尹汤液。人莫知之也。何哉。以其仲景命世之才。独能广而行之
于当时。人惟知有仲景。而不知有伊芳尹也。然所广之书十卷。世又未闻。是以历年绵远。而此亦莫知之也。但见
伤寒论。及本草所载杂见诸方。凡称仲景。皆是知仲景。而又能归其元书。尝言之者。启玄子文潞公许学士朱奉
议。洁古老人东垣李明之先生十数人而已。或能知者。止能用药。而忘其言。不知者。不能用药。而无所言。则
无怪其后世之不知也,由是寻方检论者多。而从源注本者少。予悯其如此。故纂此一书。先之以轩岐之七方十剂。
次之以炎帝之四气七情。总之以仲景之经络标本。补之以和扁之虚实部分。悉归之大易生化之源。神则可以测天
地之变化幽玄。微则可以求疾病未形之隐奥。因脉定证。因证制方。不必锱铢。或中大则。愿不快哉。其间图景
显设。内外详备。明哲视之。洞晓玄机。不必重楼幽阙。明堂绛宫。九真列位。百神攸居而后己。仙家之道。必
于是焉基之。嗟乎。游魂行尸。酒瓮饭囊。岂知乎此。甲午夏六月古赵王好古信之题。
钱曾曰。伊芳尹汤液仲景广为大法一卷。伊芳尹汤液。散见诸书。医家未睹其全。仲景独能广而行之。古赵王好
古复纂成此书。又为仲景之功臣矣。
〔医垒元戎〕国史经籍志十二卷 存
自序曰。革车千乘。带甲十万。筹策沉机。神鬼猜泣。奇正万全。历古如此。况良医之用药。独不若临阵之
用兵乎。奈何世人以平昔卤奔之浮学。应仓卒无穷之疾变。其不眩骇颠仆者寡矣。况患固多藏于细微。而发于人
之所忽。由轻蹈危。疗之求当。苟无妙算深谋成法以统之。则倒戈败绩之不暇。尚何胜之可图哉。则前日门类品
目之定。尽计不及之也。予自河南。与诸友将弟兵。日从事于患难之场。而随病察脉。遂脉定方。开之劫之。薄
之发之。以尽其宜。吐之补之。汗之下之。以挂其当。攻守不常。出没无定。大纲小纪。经纬悉陈。本数末度。
条理具设。前乎此古人之所隐秘深藏。或不尽意者。不啻胸中自有十万精锐。如太阿之在匣中。其辉未尝耀于外。
一旦撒而挥之。有以恐人之耳目。特八阵之奇锋。七擒之利刃。其敌可劫。其胜可决。而其安可图。如此而后已。
故曰医垒元戎云。丁酉九月二十九日。赵州教授。兼提举管内医学王好古进之撰。跋曰。是书巳成于辛卯。至丁
酉春。为人阴取之。元稿已绝。更无余本。予职州庠。杜门养拙。齑盐之暇。无所用心。想像始终。十得七八。
试书首尾。仅得复完。犹遗一二。尚未之备。故今日得而今日录。明日得而明日书。待以岁月。久则方成。无欲
速无忘心也。好古。
四库全书提要曰。医垒元戎十二卷。元王好古撰。好古字进之。赵州人。官本州教授。据好古所作此事难知
序。盖其学出于李杲。然此书海藏黄 汤条下。称杲为东垣李明之先生。而易老大羌活汤条下。称先师洁古老人。
则好古实受业张元素。殆如赵匡陆淳因受春秋于啖助。而淳又从匡讲问欤。自跋称是书已成于辛卯。(金哀宗正
大八年)至丁酉春。(元灭金
之第四年)为阴取之。元稿已绝。更无余本。予职州庠。杜门养拙。齑盐之暇。无可用心。想像始终。十得七八。
试书首尾。仅得复完。前有自序。亦题丁酉岁。盖初成于金末。而重辑于元初也。其书以十二经为纲。皆首以伤
寒。附以杂证。大旨祖长沙绪论。而参以东垣易水之法。亦颇采用和剂局方。与丹溪门径小异。然如半硫丸条下。
注云。此丸古时用。今时气薄不用。则斟酌变通。亦未始不详且慎矣。其曰医垒元戎者。自序谓良医之用药。若
临阵之用兵也。此本为嘉靖癸卯。辽东巡抚右都御史余姚顾遂所刻。万历癸巳两淮盐运使鄞县屠本 又重刻之。
体例颇为参差。盖书帕之本。往往移易其旧式。今无原本可校。亦姑仍屠本录之焉。
〔此事难知〕医藏目录二卷 存
自序曰。予读医书几十载矣。所仰慕者。仲景一书为尤焉。然读之未易洞达其趣。欲得一师指之。遍国中无
有能知者。寤而思。寐而思。天其勤恤。俾我李公明之授予。及所传之妙。旬储月积。浸就编帙。一语一言。美
无可状。始而终之。终而始之。即无端之圜璧也。或有人焉。厌闻而恶见者。岂公徒使然之哉。彼未尝闻未尝见。
耻夫后于人之过也。因目之曰此事难知。以其不因师指也。人徒见是书。为伤寒之法。而不知上合轩岐之经。中
契越人之典。下符叔和之文。兹又言外不传之秘。具载斯文矣。时至大改元。秋七月二十有一日。古赵王好古识。
四库全书提要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