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普济方-第4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气竭。而病留者。其寿可
立而倾也。汗出而脉尚躁胜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
失志也。失志者死。今见三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凡肤热。其脉盛躁者。病温也。其脉
盛而滑者。汗且出也。凡温病患。三二日。身躯热脉疾。头痛。食饮如故。脉真疾。八日死。
四五日。头痛脉疾。喜吐。脉来细。十二日死。此病不疗。八九日。脉不疾。身不痛。目不
赤。色不变。而反利。脉来牒牒。按不弹手指。时时大。心下硬。十七日死。病三四日已下。
不得汗。脉大疾者生。脉细小难得者死。不疗也。下利腹中痛甚者死。不疗也。凡热病新瘥。
及大病之后。食猪肉及肠血、肥鱼、油腻等。必大下痢。不能疗也。必至于死。若食饼饵、
粢黍、饴、脯、 炙、枣、栗诸果。及坚实难消之物。胃气尚虚弱不能消化。必更结热。适
以药下之。则胃中虚冷。必大利难禁。不下必死。下之必危。皆难救也。热病之后多坐此死。
不可不慎也。病新瘥。但得食糜粥。宁可少食令饥。慎勿饱。不得他有所食。虽思之勿与。
计日转久。可渐食羊肉糜。若羹汁、兔、雉、鹿肉。慎不可食猪犬肉也。新瘥后。当静卧。
慎勿令人梳头洗面。非但体劳。亦不可多言语用心使意劳。凡此皆令劳复。故督邮顾子献得
病已瘥未健。诣华敷视脉。敷曰。虽瘥。尚虚未复。阳气不足。勿为劳事。余劳尚可。御内
即死。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夫病除。从百余里省之。经宿交接。中间三日发。舌出数
寸而死。病新瘥未经百日。未得气平复。而行房室。大略无不死者。有士盖正者。疾愈后六
十日。
已能行射猎。行房室则吐涎而死。凡热病房室。名为阴阳易。其病皆难疗多死。近者有
一士大夫。小得伤寒发汗已十余日。能乘马行来。自为平复。故入房室。则小腹急痛。手足
拘拳而死。深师说。天行病未复。强食黄花菜。手足稍重。一方云青花。
天行病瘥。食鸡鱼必变成底。又食鸡鱼肉结气不化。天行病瘥。饮酒合阴阳。复必死。
天行病损未满三月。食鲻 肉则复下血。食盐豉令人四肢不举。天行病瘥。食诸菜有花者。
三年肌肤不充。天行病未好。食生瓜、芥菜。三月浮肿也。天行病瘥。食菜合阴阳。复必死。
千金天行病瘥后未满五日。食一切肉面者。病更发大困。天行病瘥。食芥、 发病。天行病
瘥新起。饮酒及食韭菜。病更发。天行病瘥。食生鱼酢。下利必不止。天行病食生菜。颜色
终身不平复。天行病新汗解。饮冷水者。损心包。令人虚不复。天行病未复。食犬肉并葫。
以合食之。复则死。天行病瘥。食生枣及羊肉者。肠复作热蒸。天行病瘥。食犬肉食羊肉。
作骨中蒸热。天行病瘥。食鱼肉并瓜、生菜者。令人身肿。天行病瘥食蒜者。病发大困。
问曰。伤寒温病何以辨脉。答曰。温病冬伤于寒所得也。至变为温病。伤寒汗下不愈而
过经。其证尚在而不除者。亦温病也。经曰。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随其经所
在而取之。如太阳证汗下后。过经不愈。诊得尺寸俱浮者。太阳温病也。如身热目疼。汗下
后过经不愈。诊得尺寸俱长者。
阳明温病也。如胸胁痛。汗下后过经不愈。诊得尺寸俱弦。
少阳温病也。如腹满嗌干。诊得尺寸俱沉细。过经不愈者。太阴温病也。如口燥舌干而
渴。诊得尺寸俱沉。过经不愈者。少阳温病也。如烦 囊缩。诊得尺寸俱微缓。过经不愈者。
厥阴温病也。是故随其经而取之。随其证而治之。如发斑乃温毒也。
又云。黄帝曰。伤寒热病。死候有九。(太素云。不可刺者九。)一曰。汗不出。大热发
哕者死。(太素云。汗不出。火热发哕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甚一作黄。)三曰。
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病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
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体热者死。九曰。热
而痉者死。热病痉者。腰反折螈 。齿噤 也。热病七八日。脉微小。病者便血。口中干。
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热病七八日。脉不躁不数。后三日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脉常盛躁。而不得汗
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而得汗者生。
疫疠传染。老幼皆相似。调治一也。寸虚弱尽弦紧。或肝脉濡细。是虽责邪四时。然发
汗吐下条例通行。故曰。明知顺逆。正治从治。不外阴阳表里。条例通行固也。然其毒疠之
气。蕴畜于中。亦随其温凉。权其轻重而利导之。庶毒有所泄。则易为力也。病源云。挟毒
疠之气壮热烦。毒发为心腹胀满。若不治。春感清邪在肝。升麻葛根汤。解肌汤。夏感寒邪
在心。调中汤。射干汤。半夏桂枝甘草汤。秋感热邪在肺。白虎加苍术汤。发黄瘅。茵陈调
五苓散。冬感温邪在肾。亦名冬温。葳蕤汤。土无正形因火而名。当随经取之。此大概然耳。
寒证者圣散子、萤火丸、神明散。可选用。圣散子内用香附、豆蔻、良姜。只可施之寒湿。
毋惑于通用之说。
凡温病可针刺五十九穴。又身之穴六百五十有五。其三十六穴灸之有害。七十九穴刺之
为灾。
卷一百四十八时气门
时气一日
属性:(附论)
夫时气一日太阳受病。太阳为三阳之首。而主于头项。故得病一日。头项腰脊皆痛也。
x方x
x解肌散x(出圣惠方)x治时气一日。头痛壮热。四肢烦疼。x
麻黄(一两去根节) 川升麻(一两) 赤芍药(一两) 石膏(一两) 贝齿(三枚)
甘草
(半两炙微赤锉) 杏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上捣粗罗为散。每服五钱。以
水一
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便食豉粥补虚。
x桂枝散x(出圣惠方)x治时气一日。头痛壮热。骨节疼痛。x
桂枝(三分) 黄芩(三分) 麻黄(去根节三分) 石膏(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
钱。以水
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
x解表石膏散x(出圣惠方)x治时气一日。头项腰脊痛。恶寒。x
石膏(二两) 豉(二合) 麻黄(一两去根节) 葛根(二两锉) 白术(二两) 桂
心(一两) 白芷(一两) 芎 (一两) 当归(微炒锉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以
水一大盏。入生姜半
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
x葛根散x(出圣惠方)x治时气一日。壮热。心神烦躁。头痛。四肢不利。x
葛根(一两锉) 赤芍药(一两) 麻黄(去根节一两) 黄芩(一两) 石膏(一两)
大青
(五钱) 甘草(五钱炙微赤锉) 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
煎
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
x治时气一日。头痛壮热方。x(出圣惠方)
取生葛根净洗。捣取汁一大盏。内豉一合。煎至六分。去豉。不计时候。分为二服。有
汗即瘥。未得汗。即再服。若心中热。加栀子仁十枚。内葛根汁中同煎。去滓服之。
x治时气一日。初觉便宜发汗方。x(出圣惠方)
用麻黄二两去根节。以水三大盏。煮麻黄去沫。取汁一盏半。去滓。后入米一匙。豉汁
二合。煮为稀粥。不计时候。顿服。衣覆取汗。
卷一百四十八时气门
法
属性:x导引法 清旦初起。以左右手交互从头上挽两耳 。又引鬓发即流通。令头不白x
x。耳不聋。又摩手掌令热以摩面。从上下二七止。去香港脚。令面有光。又摩手令热。从x
x体上下。名曰干浴。令人胜风寒。时气寒热头痛。百病皆愈。x
卷一百四十八时气门
时气二日
属性:(附论)
夫时气二日阳明受病。阳明主于肌肉。其脉络于鼻。入于目。故得病二日。内热鼻干不
得眠也。夫诸阳在表。表始受病。故可摩膏火灸发汗而愈也。
x方x
x水解散x(出圣惠方)x治时气二日。头疼壮热。心燥。x
麻黄(二两去根节)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炙) 黄芩(一两) 桂心(一两) 甘草
(一两炙
微赤锉) 赤芍药(一两) 上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温水调下二钱。良久再服。未服药
前。
先以热汤淋浴后便服此药。衣覆取汗。重者不过三服。强食人服二方寸匙。此调风实之人。
三伏中宜用之。若去大黄。即春夏用之。
x治时气二日。壮热头痛。宜服此方。x(出圣惠方)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生姜(三分) 栝蒌(一颗大者取瓤去子于碗内盛之) 上先
将生
姜、甘草、用无灰酒一大盏。煎取六分。去滓。热入栝蒌碗中。绞取汁。不计时候。分温二
服。
x柴胡散x(出圣惠方)x治时气二日。壮热憎寒。头痛。腰脊强重。x
柴胡(一两去苗) 麻黄(一两去根节) 葛根(三分锉) 桂心(二分) 甘草(一
分炙微赤
锉) 上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豉五十粒。薄荷二七叶。煎至六分。去滓。不计
时候。先吃粥少许。后以热水淋浴。然后服此药。衣覆取汗。
x栀子散x(出圣惠方)x治时气二日。头痛背强。身热恶寒。x
栀子仁(一两) 黄芩(一两) 石膏(二两) 葛根(一两锉) 杏仁(汤浸去皮尖
双仁麸炒
微黄用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葱白二茎。豉
五
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
x葛根散x(出圣惠方)x治时气二日。头痛背强。心烦壮热。x
葛根(锉) 麻黄(去根节) 犀角屑(各一两) 上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
入生姜
半分。枣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热服。衣覆取汗。
x三物汤 治天行病。经一二日。觉身体壮热。头痛。骨肉酸楚。背脊强。口鼻干x
x。手足微冷。小便黄赤。此是其候。若如此。宜先合煮桃柳葛汤浴之。x
桃枝(细切五斗) 柳叶(细切五斗) 酢酱水(一斗) 上先以水一石。煮桃柳枝叶
二物。
取七斗汁。去滓。纳醋酱水。觉滞热以浴。浴讫。拭身体令干。以粉摩之。勿触风。则于密
处刺头眼后两边。及舌下血断。以盐末厌刺处。则入被卧。
x又后服解肌干葛等五物饮。微覆取汗。如病根轻者。因此或歇。x
葛根(切五合) 葱白(切一升) 生姜(切二合) 豉心(一升绵裹) 粳米(二合
研碎) 上
切。以水五升。煮取豉心以上四味。取三升半汁。去滓。纳粳米屑。煮令米烂。带热顿啜。
候尽微覆取汗。无所忌。
x又根据前浴等法。不觉歇。宜更作鸡子汤重泄之。x
新壳鸡子五枚。各破头。泻置一盏中。别加一鸡子水。以箸搅令极浑。别用水一升。煮
极沸。则投鸡子于汤中微搅。才似熟。则泻置碗中。纳少酱清。似变腥气。带热啜令尽。覆
使汗出。
x又根据前鸡子汤出汗。汗泄当歇。如不觉退。合栀子等六味散以下之。x
栀子(三十枚擘) 干葛(五两) 茵陈(二两) 蜀升麻(三两) 大黄(五两) 芒
硝(五两)
上切。合捣为散。以饮服三方寸匕服之。须臾当觉转。则利也。如经一两食顷不利。且以热
饮投。又不利。即须更服一方寸匕。还以饮投。得利为度。后适寒温将息。无须服此也。
x又根据前栀子等六味散取利。复不觉退。加呕逆。食不下。口鼻喉舌干燥。宜合生x
x芦根八味饮子。细细服之。x
生芦根(切一升) 生麦门冬(二升去心) 生姜(五两) 人参(二两) 知母(二
两) 乌梅
(十颗) 白蜜(一合) 竹沥(三合) 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蜜、沥等
搅调。
细细饮。不限遍数。冷暖亦不限。食前后服。此饮子虽不能顿除热病。然于诸证不觉有加。
体气安稳。心复不冷。意又欲得。此饮任重合。但根据前服之。如热势不退。心腹妨满。饮食
渐少。心上痞结。则不可重服之。
x又根据前生芦根等八味饮子饮之。诸状不歇。渐不下食。心腹结破不得手近。有时x
x触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