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第9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少套?”赵萍被这个问题给弄迷糊了,想了一下,才道:“总共是21栋楼,一栋楼两个或者三个单元,有五层的有六层的,加起来得有三百多套吧。你现在买的话,还能挑到二楼三楼的。”
80年代的住宅楼还没有电梯的概念,因此,高的楼层是不受欢迎的,一楼又常被怀疑潮湿漏水等问题,二楼三楼就是最好的楼层了。
杨锐不置可否的点点头,道:“正好,如果今天的实验突破被证实的话,就要大批的招募人手了,我们正好需要一个封闭的小区,你帮我问一下,如果我们包圆的话,开发商能拿出什么条件,之前的房子,他们能不能帮忙收回。”
“包圆是啥意思?”赵萍的智商又下线了。
“就是21栋楼,我全要了,但得全在一个围墙里面,我拿来做宿舍楼。”杨锐的体育馆目前仍是国内最大的保龄球馆,堪称是日进斗金,在这个通货膨胀20%的年代,自然是要想办法拿出来花掉的。
如果是全国范围内招募人手,组织人员来攻关的话,这么一个封闭环境,还真的是蛮适合。
而且,也能将诺贝尔奖的奖金,名义上花掉大部分,免得被人惦记。
用私人的钱,买商品房,免费给外地来的研究员做宿舍,大家听说了,也只能赞杨锐的奖金花的好,花的对。
不过,算个总账的话,大约还是不够的
杨锐揉揉脸,又道:“我不可能按开发商的价格买楼的,也没那么多钱,你给他们仔细说道说道,拿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出来。哦,前提是今天的突破性进展确实啊,他们要是诈和的话,买楼的事也只能延期了。”
杨锐穿上大衣出门去了。
听到关门声,赵萍的智商才重新上线,心里想的第一件事:杨锐的实验一定要成功啊!
(本章完)
第1449章 叹为观止()
杨锐开着车,从什刹海附近杀到实验室,也就是二三十分钟的光阴,不堵车的京城,以后的年轻人恐怕是恩,在春节时期可以感受得到。
实验室内的研究员,却没有杨锐这种轻松的心态了。
王良才、苏帆、谷强、田兵以及多名抽调来的辅助研究员,都有些忐忑不安,要么表情凝重,要么神情郑重,要么体重很重
从实验结果上看,他们感觉自己是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且,已经进行了重复实验的验证——这么晚将实验室老大从床上拉回来,总得确定再确定才行。
之所以人马齐备,就是为了召集人手,进行重复实验的验证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原本就没下班。
实验室里吃的好喝的好,呆的再晚都有厨师帮忙做夜宵,还可以将剩菜打包回家,另外还有加班费支付,谁没事了回家啊。
再说了,实验狗下班能做什么?陪老婆聊天吗?
开玩笑,实验狗能有老婆吗?
实验狗的老婆难道喜欢聊天?她要是喜欢聊天,干嘛要嫁个沉默寡言的实验狗呢?
以上的以上,都说明了一点。
一群穷极无聊的家伙,虽然在实验室了混了许多个小时,但他们依然不敢确信,自己真的达成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在做的项目可是“克隆”,而且是克隆哺乳动物。
这样的项目,随随便便都有可能产生数十篇的顶级论文。毫不夸张的讲,如果克隆羊的项目集中发表论文的话,从细胞到自然再到科学,得腾出一半的版面来做准备。
换言之,如果眼前的结果被证实,课题组至少预定一篇s了。
“王良才,是你的组完成的?什么情况,直接说。”杨锐进门扫了一眼,挂好大衣,一边走路一边说话。
王良才有些紧张的咳嗽两声,道:“是,我们完成了注核的步骤,目前来看,注核后的细胞,各项指标性都达到了要求。一些指标还超过了预期。”
“我们组也完成了一次注核。”谷强卡着时间,也插了一句:“而且,我们组完成的比王良才组还早一点。”
杨锐转头看了谷强一眼,问:“你怎么没有打电话给我?号码丢了?”
“哪能呢,我背都背下了。”谷强说着声音略低,道:“我们想做好了重复实验,再打电话给你的。”
“做好了吗?”杨锐问。
“还还没有。”谷强回答的有些无奈。他的组已经不是第一次完成注核步骤了,事实上,注核原本就是他的组率先完成的。
然而,难关好闯,经验难得。
不断的完成注核,不代表他们就能得到符合要求的注核卵细胞,即使得到符合要求的注核卵细胞,也不代表他们就能顺利的重复出来。
难以重复实验,是谷强组遇到的大麻烦。
他总是凭借运气,一次次的勇闯难关。
但是,重复实验不能仅仅是自己做,还得让别人能做出来。
只有如此,才能得到帮手,保证稳定的供应注核卵母细胞。
而要想完成克隆羊,是需要海量的注核卵细胞的。
杨锐的计划,是准备1000份的注核卵细胞,因为历史上,苏格兰人用了大约550份的合格的卵母细胞,才得到一只克隆羊多莉,唯一的一只克隆羊,妊娠的过程还相当凶险,一圈里可是流掉了好几位羊同伴。
如今,杨锐提前了数年进行克隆羊项目,国内的各方面条件又弱于英国——照顾母羊本身就是件技术活,被凌虐过的卵母细胞更是各种先天不足
因此,在谷强的实验组不能稳定的进行重复实验的时候,仅仅得到一颗没有坏掉的注核细胞,即使是得到了达到指标的注核细胞,都是不足够的。
杨锐不用细问,就能猜得到谷强组出现了问题。
然而,他今天赶过来,并不是来给谷强做知心哥哥的。
杨锐只是冲谷强微微点头,就转向王良才,道:“实验记录给我,开始说吧。”
杨锐伸手拿到了记录,看的同时转转手指,示意王良才同步进行。
王良才深吸一口气,道:“我们改进了去核的方法。”
“哦?二次改进?不错。”杨锐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了。
他给出的办法已经很超前了,这让他很想听听王良才的改进方法。
“我说主要的部分。”王良才道:“我们之前是用纺锤体卡住去核针,然后吸取碎片状的细胞核。”
“恩的。”
“改进后的办法,还是利用纺锤体较为坚韧的特性,但是,我们把一部分纺锤体,直接吸进来。”
“哦?”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可能完整的吸走细胞核,更少污染,更快速度。”王良才停顿了一下,道:“虽然成功率也降低了一些,但我觉得是值得的。”
当然是值得的。杨锐对王良才的实验天赋大为赞赏,甚至有一些小小的嫉妒。
所谓的实验天才就是这样吧。
为了不过于超前,杨锐其实并没有给出最完美的解决方案,而只是给出了基础版的方案,单纯的利用纺锤体来做文章。
谁能想到,王良才刚刚学会了基础版的东西,就自己给进阶了。
这种敏锐度和执行力,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杨锐原本准备,到了大规模的进行注核细胞的时候,再行说明改进试验方法的——仅仅是实验阶段,耽搁不了多少工夫,又有循序渐进的练习的好处。
谁能想,王良才就这么把谜底给解开了。
杨锐又是无奈又是认同的点点头,道:“想法非常有创意,结果如何?”
“对比实验证明有显著性。”显著性指的是数据,王良才此时省略了,在外行人听来,似乎有点黑话的意思,在实验室里却没有丝毫的违和。
实验结果自然是有显著性的。杨锐暗自笑一笑,翻到了实验记录的部分,核对了一番。
虽然是预料之中的结果,他还是需要仔细验证。
学术造假都是发生于细节当中的,没有人会去修改最后的数字,然后让结果吻合。当然,蠢蛋总是有的,但是并不显著。
正常的学术造假模式,都是从原始数据开始作假,改了最初的数字,后面的数字再经过正常的运算图标做出来,看起来就煞有介事了。
而项目负责人,或者实验室主任的职责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抑制实验室内其他学者的造假冲动,同时,也承担着一切学术造假的后果。
所以,日本的美女研究员造假之后还在狡辩,她的导师就毅然自杀了。
在这一点上,项目负责人有点像是西餐厨房的主厨,他不用亲自动手,但要检查所有人的工作,并做好最后的品控工作。
王良才对实验记录有信心,对此并不担心,等杨锐看了一会,才继续道:“去核部分只是小的修改,并不是最主要的突破。”
“我对你组的信心更强一点喽。”杨锐的脸上不由的显出笑容来,让其他研究员也松了一口气。
王良才也悄然松了一口气。
王良才喜欢杨锐的说话和做事方式。
他喜欢杨锐用“你的组”或者“你组”来做描述。国内学者的通常习惯是“你们组”,两者的区别在于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
在80年代,个人主义毫无疑问是要受谴责的,是要受集体主义的压迫的。若是换一个人,换一个实验室的话,就“你的组”三个字,足以开一场批斗会了。
然而,杨锐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接受的人也不用担心影响不好。
“你的组”三个字带着杨锐的权威的余泽,令王良才以借调者的身份,也能在遗传工程实验室里吃的开。
至于杨锐的做事方式,更是深得研究员们的赞许。
大家都忙的没时间传宗接代了,你还瞎**开会啥的,信不信我喷你一脸?
王良才露出笑容,再道:“在注核方面,我们决定吸取您之前的技术的经验,利用脉冲来击穿质膜,同时,用透明袋做固定。”
“那就是要用强力脉冲了。”杨锐对实验细节熟的不得了,克隆羊的相关研究,着实称得上汗牛充栋。
王良才见杨锐听懂了,很是兴奋的连声说“没错”,又道:“我们做了大量的对比实验,终于确定了能够击垮质膜的最小强度脉冲”
杨锐再次听住了。
王良才说的是很小的一个点,但是,一个正确的支点,是能翘起至少是吹起一个地球吧。
用脉冲击溃质膜,相对于以前的注核方式,是极大的改变,用这样的方式,同样会遇到一些问题,但如果解决了,那确实是一条康庄大道。
“杨教授,您觉得怎么样?”王良才的轻声询问,将杨锐从沉思中唤醒了。
“我还需要看看其他人的重复实验,不过,老许,可以把重构胚的激活和体外培养作为重点来公关了。”杨锐说的意思,等于是推进了项目的进度。
实验室内的众人,都小声的欢呼起来。
只有谷强,有些意兴阑珊的踱回了后院,盯着院墙前的香炉,默默的发呆。
感觉实验做的还是很顺,但是,怎么就做不过王良才呢?
也不对,我以前做的是比王良才顺利的,究竟是哪个变量发生了变化?导致结果变化了呢?
谷强无神的望着前方,恨不得列个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nt
记住网址:
第1450章 发愤图强()
谷强决定发愤图强了。
他其实也是个认真努力的孩子,多年以来,都保持着起码6*7的工作状态,偶尔爆发到7*10也不稀奇。
放在外面的单位里,一周工作六天,每天保证七个小时的工作量,称得上敬业了,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0个小时更是堪称劳动楷模。
然而,实验室里的判断标准并不是这样的。
不提革命前辈们的工作方式,只要是有任务的实验室,时间向来都是很紧张的,因为再弱鸡的实验室,做的东西多多少少也得有点先进性,不能外面的论文都满天飞了,你再去递稿,那是文科生做的事,不是实验室的生存模式。
因此,在实验室里面,7*10只能算是基本,忙起来的研究员,根本是不看表的。
那种状态,就像是玩页游或者手游的人。
第一,你要保证最耗时的机器满负荷运转,像是什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照活细胞,一照就要照10个小时的,你不得提前准备着把它点起来?中间最好是一点间断都没有。
有实验照几十张上百张的,想想就头疼。
超速离心机,pcr之类的更坏,通常需要五六个小时,所以安排到12点以后最合适,第二天还能睡个懒觉,七点钟再来实验室都不太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