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神级学霸-第8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现在属于浑身散发着金光的选手,社交方式也就可以轻松许多了。
事实上,科研者与普通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轻松的社交了。同样是场面上的接触,有的人行差踏错一步,就会被人暗自记在心里,做科研的学者傻傻愣愣的弄错一点,往往很容易就被原谅。
以国内的气氛来说,这已经是极大的利好了。
胡秘书也不在乎杨锐的态度,先是感慨了两句,再笑道:“杨教授,乔公听说了诺贝尔奖的情况,非常高兴,所以特意吩咐我,来了解一下情况,您有没有时间,咱们说两句……”
杨锐只当是有些例行公事的询问,于是陪着胡秘书坐下,就说起了实验室想要升级,手下研究员需要编制云云。
这些事,原本是用不着胡秘书的,但后者既然来了,杨锐干脆就说了出来,反正,除了经费,他也没有其他更多的要求。而经费就不适合这样的环境来谈了,胡秘书也是做不到一言而决的。
胡秘书认真的听着,还在笔记本上,将几个重点给记了下来。
等杨锐说完,胡秘书收起了本子,又说了几句闲话,作势要走,突然想起来似了,拍拍脑门,道:“差点忘了,杨教授,我这里还有件事想麻烦你。”
杨锐不管他怎么表演,只是镇定的道:“你说。”
“接下来,杨教授是要去欧洲领奖吧。”
“瑞典颁奖的话,到了明年二月了。”
“四个月的时间也很快了。”胡秘书顿了一下,道:“杨教授,您看这样如何,我们想借此组建一个科技和工业的代表团,主要是生物和医药相关的产业,由您带队,我们把欧洲好好的走一遍。”
杨锐听的冷汗险些滴下来,他其实已经做好了准备,想着是不是得在国内做几场报告会了——凡是全国知名的人物,多多少少都是做过报告会的,这里的少,通常都是几十场,多就没个数字了,像是著名的厂长马胜利,他做了1000多场报告。与其说他是全国知名的企业家,不如说是全国知名的演说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他也确实是全国知名了。
更有名的张海迪,她做了多少场报告会呢?语文课本里有一个修改病句的题目,是这样的: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张海迪的报告……
语文老师都听不下去了!
报告会,这种中国式的演讲,是八十年代的中国名人,必经的流程,你不经过报告会,日后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知名人物。
杨锐也不是很排斥它,无非就是多跑几个地方罢了,若是懒一点的话,稿子都可以交给别人来写。
但是,把欧洲走一遍是什么鬼?
杨锐的眼睛瞪的老大,问:“你们是怎么计划的?”
“还没有计划呢,这不是提出一个想法嘛。”胡秘书笑两声,道:“其实类似的想法早就有了,咱们国内的制药和生物企业还比较弱小,急需发展,如果能趁着这一次的机会,引进一些外国企业……”
说着说着,话题就转向了引进外资。
这是国内自上而下的气氛所致,杨锐也只是微微皱眉,问:“要多长时间?”
“我们准备一个多月,然后就出发。”胡秘书顿了一下,笑道:“这是好事情嘛,你的选择权也非常大的,不管是对企业的判断,引进的技术,都有相当的决定权……”
杨锐总算是有些理解了,如果是大规模的引进外资的话,涉及到的金额,确实值得胡秘书特意游说自己,别的不说,光是诺奖得主的名头,就能接触到更多企业吧。
“听你这么说,这个代表团不是现在才决定的吧。”杨锐问。
仓促组成的代表团,又如何能拥有这么大的决定权呢。
胡秘书迟疑一下,道:“老实说,项目提出有一段时间了,朱院士也做了一些前期工作,但是,接下来就有些搁置了……”
“时间太长了。”杨锐打断了胡秘书的话,道:“要是一口气离开几个月,我自己的实验室就要荒废了。”
“这个……”
没等胡秘书再说,杨锐咳嗽一声,道:“既然说到这里了,其实我原本是有个想法的,咱们能不能引进外资的同时,做一些自己的技术准备,否则,只是出让市场,总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协议。我们做一些技术,引进一些技术设备,我们准备一些资金,再引进一些资金,这样如何……”
“咱们能有……”胡秘书顿了一下,换了个语气,问:“您的意思,是有技术可以吸引到外国企业?”
“差不多吧,具体还要看。”杨锐满脑子的技术资源,虽然完备的比较少,但是配合离子通道实验室目前的研究能力,做出有吸引力的东西还是不难的。
这也是诺贝尔奖带来的自信。
胡秘书也对杨锐是信任有加,立即道:“那回去就向乔公汇报,杨教授您能不能写一个说明的文件给我。”
“可以,但你得等一会。”
“没问题。”胡秘书说着笑笑,道:“您今天估计还有的忙呢。”
“我准备弄个新闻发布会,把媒体们一并见了。”
“媒体?”胡秘书愣了一下,才笑了起来:“要找你的,可不止媒体。”
……
/book_3446/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笔趣阁网址:
第1361章 做不做得()
媒体的新闻发布会的确是乏善可陈。
杨锐得诺奖之前,各家媒体原本已是连篇累牍的报道了,得了诺奖,却反而有所顾忌了,毕竟,之前的报道是面向国内的,这种明显要面向世界的报道,就不能如此随意了,万一令友邦惊诧,那就不好了。
甚至连参与新闻发布会的媒体,都受到了限制。区级或市级的媒体自不用说,就是省级媒体,后来也被要求提交各种大纲文件,才被允许入内。
但是,就像其他形式的会议一样,规模越大,级别越高的,自如发挥的余地就越小。
杨锐基本是照本宣科的完成了“新闻发布”,前后总共用去了不到30分钟的时间。可以想见,最终的媒体信息,足够读者和观众们“享受”几个星期都不止了。
“杨教授,这边。”胡秘书早就等在了后台,一挨杨锐出来,就连忙招起手来。
杨锐的眼角跳了两下,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秘书更是领导的左膀右臂,如此积极的等着自己,实在是令人不安呐。
这得是多过分的要求,才能有这样的态度?
杨锐再是左右看看,问:“蔡教授他们没来吗?”
刚才可是以北大的名义来做的新闻发布会,蔡教授和刘院长没理由不出现的。
胡秘书只是微笑,道:“我看他们也都累了,就让他们先回去了。”
连蔡教授都被支走了,杨锐不禁叹口气,干脆道:“您这是准备要我干什么,就直说吧,要不然,我心虚的腿软。”
要是早几天,杨锐也是不好太逆着胡秘书的意思来的。
但是,诺奖的存在,就像是金钟罩环住了七十老翁似的,不仅碰瓷不出事,碰瓷的效果还极好,别人捧着你都来不及,是不会有人会做出太激烈的举动的。
胡秘书犹豫片刻,也只能按照杨锐的要求,道:“那我就直说了吧。我想带你见几个人。”
“谁?”
“到了你就知道了”胡秘书说着,拉着杨锐出门,上车,七拐八拐的,再到地方的时候,杨锐都被摇晕了,只隐隐约约的见到一个大厂门,然后就见几名中老年干部,等在了一间并不敞亮的会议室中。
“这又是哪一出?”杨锐有些不安。
情况越是出人意料,就越是有猫腻,按道理说,现在就算不在人民大会堂开会,也不应该到这么一个旧厂子里来。
胡秘书轻轻咳嗽一声,道:“杨教授,这位是张厂长,董厂长,韩司长……”
两位厂长还排在司长前面,说明两人就算不是央企的厂长,也是相当规模的大企业的负责人了。
杨锐对眼前的破旧会议室就更在意了,胡秘书这么老远的将自己这个尚未领奖的诺奖选手给拉过来,还拉到如此贫瘠之处,想也知道不是为了举办什么欢迎晚会。
大国企的问题向来复杂,贫穷的大国企的问题就更复杂了。
杨锐勉强的打了声招呼,就看向胡秘书。
“这几位就是项目的主要策划人。”胡秘书用介绍的语气。
“项目?”
“就是我先前说的,暂时搁置的议案。”胡秘书向杨锐笑了笑。
“这么说,张厂长、董厂长和韩司长都是准备出国公干的了?”杨锐有些醒悟过来,但更多的仍然是迷惑。
“是,我本来想,过两天再引荐你们几位见面的,但是华北药业的情况比较严重,实在是拖不起了。另外,张厂长、董厂长和韩司长,也都认为,应该这个……”胡秘书有些难以为继的样子。
不管他是真的说不清楚,还是假的说不清楚,董厂长迅速的接过话题,道:“是我提出来的。我们的华北药业已经等了一年多了,实在不能再等了,所以,今天我就求一个痛快,如果杨教授愿意帮忙,我们华北药业全体都会感谢您。如果您不愿帮忙,我们就想自寻他路了。”
“老董!”韩司长的眼睛都竖起来了,哪里有求人这样求的。
两个人都是头发花白的半老头了,面对面的瞪眼睛,就像是两只白化病的瞪羚似的。
杨锐茫然的看着两只瞪羚,像是一只不知道该先咬谁的狮子。
“韩司长,你帮的够多了,我们华北药业,如果技术改造不成,该停产就停产,该整顿就整顿,我们没有二话,但是,是死是活,总得给个话吧。这么遥遥无期的等着,算是什么事。”
“老董,韩司长是来帮忙的,你不要全是抵触的态度。”张厂长说话的同时,眼角瞄着杨锐,自信心不足的样子。
“我这不是抵触,我就是现实而已。我们的条件,看过的人还不够多吗?韩司长,朱院士做不成的事,难道再请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就能做成了?”董厂长的语气消极。
韩司长皱眉,道:“老董,胡秘书都出面了,杨教授也请来了,你就少说两句吧。”
“我少说两句有什么用,直接看文件吧,杨教授,您如果能做成,我老董佩服你,如果你做不成,烦请你直接说出来,别拖着我们,成不成?”董厂长说着,就将一份装订出来的文件,递给了杨锐。
杨锐有些糊涂,但是,当他打开文件以后,就明白了过来。
大容量的反应釜,预算资金580万元。
高精度球磨机,预算资金120万元。
气流粉碎机,预算资金300万元。
配有无重力混合机与离心泵的自动生产线,预算资金不到2000万!
“你们是想买二手货?”杨锐试探着问。
老董呵呵的笑了:“二手货,又何必麻烦您呢。”
的确,如果是买二手货,就是与贸易商谈了,又何须杨锐的诺奖头衔。
张厂长则是尴尬的笑两声,道:“我们这次的技改,已经完成了一部分,剩下再买二手货,一方面是不配套,一方面,也不太符合上级的期待。”
“所以说,你们是想用二手货的价格,买新货?所以朱院士做不成这件事?”杨锐总算是理清了思路。
老董哼哼了两声,道:“如果做不到的话,就算了吧。”
说着,他就要拿走杨锐手里的文件。
杨锐闪了一下,摇摇头,道:“让你做,肯定是做不到的,我做倒不一定做不到。”
说着,杨锐看看胡秘书,又道:“不过,要不要做,我还得考虑一下。”
记住网址:
第1362章 想要就建一个()
“你真能做到?”董厂长露出不相信的表情来。
张厂长却是毫不犹豫的道:“杨教授,您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我们华北药业只要有一丝力气,都会竭尽全力。。”
韩司长亦是盯着杨锐,道:“杨教授,这是我们部里的重点项目,请您一定费心。”
稍微对国企有些了解的人,只要看看三个人的表现,就能分析出来,这三个人分明是两派。张厂长和韩司长,是赞成技改更新计划的,董厂长表面上是有些急躁,实际上,应该是反对这个计划的。
正常人可能会想,技术改造是好事啊,白给你工厂技术设备,还教你用会,让你生产更好的设备,创造更高的效益,怎么可能会有人反对?
事实证明,国企干部并不是正常人,尤其是80年代,像是董厂长这样的国企干部,数量还非常之多,否则何至于成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