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715部分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715部分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在第一次野外调查中就有所斩获,不是不可能,可几率也太低了。

    做植物分类学家和普通的学者是不太一样的,植物分类学家并不是积累了足够丰富的知识,就能找到新物种,他们还得与新物种有面对面的机会。

    谢高宜也是曾经发现过新物种的男人,知道这样的几率有多低,而且,他实在听说过太多类似的问题了:

    “老师,我觉得我可能发现了一个新物种。”这种孩子是最傻的,但在野外调查的时候,野生的学生基本都是这个鸟样。

    “老师,您看看这是个什么物种。”这种孩子属于比较乖巧的,但结局不会因为乖巧而发生丝毫的改变。

    “老师,我找到一株奇怪的植物。”杨锐就是这样的说法,然而,敏锐的谢教授还是一耳朵就听出了其中的潜台词,问题是,你觉得奇怪的植物,在我谢教授眼中,完全就很正常好吧。

    谢高宜故意等杨锐拍照完成,准备采集标本了,才站过去,低头看了看,并与脑海中的物种做了对比,道:“看来是蓝刺头属的。”

    他来八达岭林区不知道多少次了,对于林区有什么植物分布,再熟悉不过了,事实上,一些研究工作本身就是做各种林区的植物分布的。

    比如说,对于蓝刺头属,植物学家就知道楸它在全球大约有一百多种,在国内分布有10多种,从西北到东北都有。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认识的话,谢高宜也不敢说它就是蓝刺头属的。这就好像你在零下40度的黑龙江看到一颗好像椰子树的树长在野地里,并且和一群针叶林争夺生存空间,你敢认它是椰子树吗?先说外星植物的胜率更高一些才对。

    确定了是蓝刺头属的植物以后,谢高宜轻松了一些,这不能说是他擅长的分类群,但也属于非常熟悉的分类群了。

    按照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递减规律,谢高宜开始细细的判断起来,同时,作为一次教学任务,谢高宜还有空给同学们介绍道:“蓝刺头属的物种呢,都是粗壮草本植物,一般是多年生的,也有二年生的,一年生的很少。大家看它的茎秆的上部,有分支,有小小的细毛,这些都是蓝刺头属的特征,确定了这些,咱们看叶片……叶片一般来说是边缘光滑的……”

    说到这里谢高宜停了下来,因为很明显,杨锐找到的这颗蓝刺头属的草本植物,它的边缘并不是光滑的。

    谢高宜犹豫了一下,却没有纠结这一点,道:“边缘粗糙的也是有的,比较少见,恩,我们再看它的茎枝的顶端,一半来说,外围是有极小的刚毛状苞叶的包裹,通常是一到两层……恩,这个有……三层。”

    谢高宜不禁抬头,惊讶的看了一眼杨锐,又低下头查看起来,这一次,他就没有再说话了,只是反复的将小小的草本植物翻来覆去,就像是翻垃圾的野狗一样。

    过了一会儿,谢高宜才道:“具体到这株蓝刺头属的植物的种呢,我们得回去以后,比较文献、标本才能确定。这也是大家以后要学习的内容……”

    植物学家在植物方面自然是经验丰富的,但是,要想说知道每一种花花草草的全部特征,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城市或者当地郊区里常见的种属,是看一眼就知道的,但那是因为城市和郊区C植物品种稀少,等到了林区以后,再想说出常见的物种的特征,就已经比较考验人了,自然的,像是油松黑松这样的被子植物,那还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但是,要想再进一步,那就基本不太可能了。

    全中国目前发现的植物种类,已经累计超过了三万一千种,这个数量,对于植物学家的脑容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正常人类是很难具有此等智商水平的,至于拥有天才级超脑的科学家——你都是天才级的高智商了,还选择做植物分类学家,是脑袋被门夹了吗?

    “总而言之,先采集标本吧。”谢高宜认真了一些,先拿出素描本子,画了个植物形态,并将周围的景色寥寥画上几笔,又教杨锐记录周围的地址。

    杨锐做的异常熟练。

    他刚才在脑海中找寻了半天,可不就是在找地址。

    新物种的发现,总得说明白在哪里发现的吧,是海底的理所当然的新物种,还是山顶这种正常人不会去爬的奇迹角落,又或者是在盆地、高原、河边、盐碱地?

    具体位置也不能少,尤其是在八达岭林区这种地方,到处都被野外调查的学生老师走烂了,你还发现了疑似新物种,那是一定要记录清楚的,说不定回去翻标本柜子,就能见到前人采集的类似的标本,这样,直接查前人的结论,就能省去不少的麻烦。

    而且,植物学家中还有一类人,是专门查标本的,判断标本是不是新物种,又或者是不是新的分布区域等等,同样是类似链条式的研究体系。

    当着杨锐的面,谢高宜自然是要一丝不苟的完成所有的步骤,并半教半帮的让杨锐将标本收集起来,才起身跺跺脚,道:“大家散开来寻找一下,看附近还有没有类似的植物,一般来说,新物种的分布都是相对集中的。”

    学生们就听话的散开了,胥岸青表情有些古怪的来到谢教授面前,道:“谢教授,不可能是真的新物种吧。”

    他觉得,谢教授说不定是为了讨好杨锐,而做出的这种决定。不过,堂堂北大教授为什么讨好杨锐一名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又是他不愿意接受的。

    别说胥岸青自己了,就是他老爹戴着将级的肩章来,人家北大教授也是用不着讨好的。

    谢教授没想到胥岸青现在有这种心思,如果知道了,大约是要一巴掌打飞的,此时则是淡淡的道:“我也不确定这株植物的情况,要带回去看一下。当然,有很大可能是前人已经发现过的,但是,毕竟有一些新的特点。”

    “您不是也说,边缘光滑不光滑的品种都有吗?”

    “三圈刚毛苞叶的没有。”谢高宜非常确定的回答,一个种属的植物的特征总是有个范围的,超过了范围,就值得探究了。

    就比如说,人是有八只或者九只手指的,也有十一只手指的男人自号六指琴魔的,十二只手指的情况也不能说是稀奇,但是,要是有人有十五只手指,那当然有理由怀疑他是其他种的人类。

    事实上,现代发现的很多新物种,都可以称作是新变异物种,譬如六指琴魔与正常人类产生了地理隔离,很长一段时间后,又有了生殖隔离,以至于变成新人种六指人,也是有可能的。

    用手指来做范围示例还更为宽泛一些,更极端一点的例子,正常男人是有三条腿的,有四条腿的变异会不会出现?——不要小看自然变异!落在自然界,如果遇到两个小弟的猴子,对分类学家来说,完全值得考察它是不是新种。

    胥岸青却是因为奇怪的不满,不禁大声了一些,道:“谢教授,您的标准也太宽泛了吧,杨锐都没学过植物分类学吧。”

    杨锐诚实的回答:“我的确没怎么学过。”

    谢教授摆摆手,道:“发现新物种,并不一定要学过植物分类学。当然,一般是要学过了,才比较有机会发现新物种,一名植物学家,一辈子就发现一两种植物的,甚至没有发现过新种的都有,但是,业余爱好者发现新物种的也有。总之,有的人是运气比较好的。”

    “运气……”胥岸青只想找一棵树,撞死在上面,把自己送给一只有运气的狼算了。

    ……

第一千零九十二章 若隐若现()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同学们在周围几百米的范围内,又找到了四株相同的蓝刺头属植物。

    谢教授的态度也因此变的更加积极和认真。

    很明显,这意味着杨锐找到的不是某种特例性的变异,虽然是否新种有待研究,但它是一个种是无疑了。

    事实上,新物种经常就是新变异的物种形成了新的种群,所谓进化静止之类的言论,在专业学术领域,完全是个冷笑话。

    包括人类在内,物种无时无刻不在进化当中。

    不过,要行成新的物种,所需要的条件并不仅仅是变异就可以了。对分类学家们来说,现实的问题是物种发现的速度赶不上物种消逝的速度,地球上的物种们,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地球而精疲力竭。

    胥岸青也精疲力竭了。

    他也在野地里转了两小时,他甚至远远的看见了一株蓝刺头属的植物,但这只是让他愈发的心情烦躁。

    他很想问杨锐,你怎么就觉得这株植物奇怪了?

    对于从小生活在南方大城市的胥岸青来说,八达岭林区的大部分植物都是奇怪的。而他,总不能指着每一棵植物去问谢教授吧,至少,不能指着几十米远的植物去问谢教授。

    然而,打死胥岸青,他也不会去问杨锐的。

    于是,疑惑愈重,胥岸青的情绪也越低落。

    谢教授将胥岸青的变化看在眼里。

    过了一会,等到标本收集结束,队伍准备返回的时间,谢高宜教授,主动来到胥岸青身边,道:“你知道,做植物学家,发现新物种,是讲气质的。”

    “恩?植物学家的气质,什么意思?”胥岸青一时之间有些思维混乱。

    谢教授眺望着远山,道:“有的植物学家,身上就像是有胶水似的,不管怎么做野外调查,都能发现新物种,有的植物学家,不一定具有这种气质,但是,也不是说就无路可走了。”

    胥岸青自然而然的看向谢教授。

    “你比如说,一位民间人士,没有受过完整的植物学教育,他发现了一种新的物种,或者发现了一种疑似新物种,他应该怎么办?”谢教授循循善诱。

    胥岸青没多想的回答道:“应该是找专业权威的机构做鉴定吧。”

    谢教授点点头,道:“是这样没错。但实际上,民间人士想找专业机构做鉴定,基本是不可能的。”

    胥岸青诧异的道:“为什么?”

    “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人手来鉴定这些物种。”谢高宜淡定的道:“你知道光是咱们北大,现在就存着多少疑似新物种的标准吗?”

    胥岸青茫然摇头。

    谢高宜道:“我也不知道,因为太多了。”

    胥岸青哑然。

    “我说这段话的意思是,发现新物种,其实并不是植物学家的唯一出路,也不是最重要的地方,我们最需要的植物学家,是有能力鉴定和分析新植物,新标本的。”谢高宜说到这里,顿了一下,道:“如果你有足够的鉴定和分析能力,你根本不用出去找新植物,你就呆在实验室里,整理以往的标本就可以了。”

    胥岸青这下子听明白了,道:“您的意思是,植物学家有两种,一种是做野外调查,并发现新物种的,一种是会分析和鉴定新物种的。”

    谢高宜愣了一下,道:“我说的是这个意思吗?”

    “是。”

    “你弄错了。”谢高宜马上否定,道:“植物学家都是要会分析和鉴定新物种的,但是,有些植物学家做野外调查的时候,总是运气不好,找不到新物种,所以,就在实验室里查一下标本,也是很有价值的工作。”

    胥岸青恨不得把头埋到土里去,然后问埋的更深的谢教授:你这不是叫我做老学究?

    老学究在谢教授眼里,或许是不错的选择,可对年少轻狂的大学生来说,简直和死掉了没什么区别。

    此时,谢教授看着陷入沉思的胥岸青,觉得自己已经完美的安慰了这个孩子,点点头,道:“以后想学植物学的知识,你随时可以来找我。”

    说完,谢教授继续自己的教学任务,一路上给学生们讲解看到的植物。

    但是和过来的时候不一样,刚刚经历了一场疑似新物种发现过程的学生们,对于熟悉的植物完全不感兴趣了,他们的目光,不停的在四周的野地上打转。

    大家都明白,山路两侧的植物,是经常被看到的,而在四周的野地上,植物们被观察到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

    没多长时间,就有同学喊了出来:“谢教授,您来看看这株植物。”

    谢教授不好厚此薄彼,只好跨过湿滑的地面,穿过一片荒草地,俯身观察。

    “胡枝子。”谢教授弯腰看了五秒钟,直起腰来。

    学生还是眼巴巴的望着谢教授。

    “豆科植物,胡枝子属。”谢教授叹口气,道:“八达岭地区,这是常见的灌木。”

    “不会是胡枝子属的新物种吗?”学生有些不甘心。

    “看枝条,看叶柄,看短刺,都是正常形态。”谢教授顿了一下,道:“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