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348部分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348部分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

第五百二十五章 太难了() 
无人重复杨锐有关钾通道的论文,始终是蔡教授心里的根刺。   w w wnbsp;。  。 c o m

    杨锐实在是太年轻了,而cell的诱惑又实在是太大了,在科研这条漫长而孤独的山路上,忍受不了艰苦,又或者忍受不了诱惑的人,实在太多太多,没有人能保证论文造假不会发生。

    或许不是全面的造假——这种造假也是容易识别的。最具隐患的是大处真实,小处造假。

    凡是开创性的论文,哪怕只是一篇小论文,都可能有几百个关键点,其中一些关键点甚至小到普通人想象不到,比如仪器里装实验物的小盒应该是平底的还是圆底的?小的不能再小的区别,结果却会大不一样。

    如果项目长时间无法攻破关键点,或者经费等方面有缺失,作假的诱惑力就大大增强了。

    杨锐有关钾通道的论文设计清晰而逻辑分明,这是优点,但其中的关键点,他是否在半年时间里全数攻破了?无人可知。

    蔡教授是名学者,用少年郎喜欢的词汇,就是一名科学家。科学家是讲科学讲理性的,并不轻易感情用事。

    能够证明杨锐的,唯有重复实验。

    越优秀的重复试验,越来越多的重复实验,是比论文本身更有力的证明。

    而钾通道的重复实验,也确实让蔡教授等了好久。

    当然,就绝对时间来说并不算久,若是那些非热点的论文,有时候根本就没有重复实验,即使有,延迟几年的都不奇怪。

    杨锐的论文新颖性极强,这样才有人抢着做重复试验,但这东西杀起时间来,亦是钝刀子割肉,慢的不得了。

    现在就能做出来,杨锐亦是惊喜,问:“发表了吗?在哪里?”

    “还是发表在《cell》上,17页的长文。”蔡教授笑呵呵的,又补充道:“也只能在cell上,设计与你的基本雷同。”

    蔡教授说着笑了起来。

    早有人在旁边听他们的对话,这时候已经有人不自觉的过来恭喜杨锐:“重复实验都发表在cell上了,你下篇论文也一定能上cell。”

    “谢谢。”伸手不打笑脸人,杨锐也不能和他们争辩谈话**什么的。

    80年代人基本没有这个概念,你在卧室里吵架,有人用玻璃杯贴着墙偷听了,第二天早上还和你搞统一战线:你老婆昨晚说的不对。

    杨锐依旧面向蔡教授,问:“您说也只能发表在cell上,设计雷同……”

    “基本的实验设计都是一致的,不过,他们发现的基因表现和你不同,所以我说只能发表在cell上,cns也有竞争嘛。”

    《自然》和《科学》的编辑不愿意发表cell发表过的非原创性论文,非常自然和科学。

    说起来,三大顶级期刊都是非常傲娇的,或者说,大部分的顶级期刊都是非常傲娇的,因为来投稿的太多了,选择余地太大,就会出现完美主义的倾向。

    所以,被cns拒稿也不一定是论文不好,或许只是期刊社的尊严作祟。

    钾通道是生物界的研究热点,如果有所变化,或者发现了什么重要的结论,《自然》和《科学》大约也不会坚持己见,但相同设计的论文,就基本只能登上cell了,毕竟是自己家发表的前述论文。

    杨锐以前没有发表顶级期刊的经历,但脑筋一转,也就理解了,不禁摇头道:“老外也挺爱面子的么。”

    “谁不爱面子。不过,你确实是给我们生物系,给我们北大争了面子。”蔡教授的心情太好了,完全不吝赞扬。

    “有奖励吗?”听说有了重复性论文,虽然早确定有这一天,杨锐也不其然间少了许多压力。

    蔡教授哈哈大笑,却是道:“可口可乐给你的好处还不够?”

    “花了好几万块钱的经费呢。”杨锐亦不掩饰,只是一副劳动所得的模样。

    “学校里确实应该考虑给你奖励。”蔡教授说的不是生物系,而是学校。

第五百二十六章 拨付经费() 
约翰霍普金斯大的感谢信当然是鲜少送出的。

    没有哪个教授会闲的没事,写一篇论文就窝在家里写一堆的感谢信。一篇论文经常会有十几篇乃至几十篇参考文献,如果每写一篇论文,就要感谢参考文献的作者,那学者们的效率也太低了。

    参与了实验的4名教授同时写感谢信,这种情况更加罕见,本质上说,他们其实是迫不得已。

    因为实验的重复性太高了,用了杨锐的理念不说,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最终也不得不采用了杨锐的。

    用了人家这么多东西,还刊上了《cell》,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组不写信说明的话,免不了被人指摘。

    看得懂感谢信的北大教授们,有一半人都已经猜到了感谢信的目的。

    就是不好意思的说明和解释,外带一种“我们确实采用了你的方法,我们感谢并承认你的贡献,但这是我们的成果的”的腹语。

    霍普金斯大学的四位教授,也没有掩饰这一点。

    顶级期刊固然是需要开创性的,而且要求很高,但结果对顶级期刊来说也非常重要,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制得钠镁钾钙锶五种元素,声望破表,但早在20年前,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就借此制得了氟。

    如果说戴维的研究没有价值,那显然是不公平的,但人们要是需要指摘戴维的话,也有很多话可以讲。

    而今,时代已经不同了。科学研究越来越深入,门类乃至领域越来越多,科学家们完全可以摊开了去研究自己的东西,所以,撞墙的情况其实少的多。

    在这种情况下,独创性的要求往往被提的更高。

    然而,结果永远是具有决定性的。

    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组原本就在做钾离子等方面的研究,对于领域热点的研究非常关注,所以,他们在杨锐于jmc发表了第一篇论文之后,就开始了理论储备,这样才能在杨锐发表大论文于cell以后,迅速跟进。

    然而,诱变基因,确定突变基因,克隆基因等一连串的步骤,确实艰难,中间的关键点成千上万,四个人加上十几条科研狗,忙了小半年的时间,也不能得到最后的结论。

    面对数百万美元的经费开支,以及穷追猛赶的竞争对手,即使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组,也被迫屈从于现实。

    当然,他们一开始是不准备全面复制杨锐的研究的,然而,当自己的路走不通的时候,他们也实在缺少其他的选择。

    科研从来都是一种容错率很低的工作,它实在是太贵了,不论投资人是国家还是个人,没有人会轻易给失败者第二次机会。

    而越是霍普金斯大学这样的研究机构,科研竞争也就越残酷。

    他们中的优胜者,可以轻易的得到几百万,几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的资金。

    但是,一旦失败来临,一旦优胜者变成了失败者,经费的削减是不会绅士的变成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的,用一无所有来形容还差不多。

    实验室毒药的生活,可比票房毒药的生活难捱的多。

    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们假如有一两年的时间,很可能用不着再利用杨锐的实验方法,然而,他们并没有一两年的时间。

    事实上的,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没有一两年的时间去耽搁。

    如果这样考虑的话,在未来可期待的时间段里,似乎可能看到更多的孪生论文。

    想到此点的教授们表情各异。

    “原信在你这里吗?”校长放下复印件问。

    “我暂时借了过来。”蔡教授笑着拿了出来,递给校长。

    校长也是留过学的人,又读了一遍,道:“交给外宣部,想办法发表出来。”

    蔡教授瞬间醒悟,连忙说“好”,又笑道:“这可有意思了。”

    “会是一个大新闻的。”庞校长酸溜溜的来了一句。在此之前,他杨锐科研竞争的对手理查德的支持者,为了与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合作,庞校长甚至提供资金给理查德。

    然而,理查德钱花了不少,科研竞争却是输了,不得不灰溜溜的回国,现在都没有爬起来。

    相比之下,杨锐没有学校和政府的支持,反而获胜,如今更是得到了多方赞誉,庞校长的脸是很不好看的。

    好在他仍是副校长,正常人也不会当着他的面提起这茬,不过,威信受损是不可避免的。

    蔡教授甚至没有理他,只是笑说:“正好用霍普金斯的教授们做铺垫,帮他们好好宣传一下,也让大家了解一下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要宣传胜利者,最好的办法是宣传敌人的强大,比如对陈景润的宣传,间接作用是宣传了哥德巴赫定理,甚至引来了无数民间数学家的关注。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在中国几乎没什么名气,想来这种情况,会在一轮宣传后得到改善。

    想想霍普金斯大学的教授们撸着黄色的胡子,愁眉不展的写论文,并因此为中国人所知,大家竟有莫名的兴奋感。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学者,大家对霍普金斯的认识都相对客观。

    简单的说,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组,不敢说是地球最强,那也是地球至强了,“不得不全面采用杨锐的方案”的分量有多重,与会众人都有点想不出来。

    n

    bsp;“霍普金斯大学的学者们是很认可我们北大的研究和教学水平的。”蔡教授又将话题给拉了回来,乘热打铁道:“咱们总不能自己把人往外赶吧。”

    这一次,即使是有反对意见的,也说不出话来,校长也微微点头。

    “一个**实验室换一名高水平的学者,也是赚到了,对吧。”蔡教授得了便宜,顺便调戏一下众人。

    物理系的教授有气无力的道:“那也要他留在北大才行。”

    “离毕业还有三年时间……”蔡教授呵呵的笑了两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那就这么定了。”校长考虑结束,算是拍板了。

    蔡教授拊掌道:“我们一定把这个**实验室办好了。”

    “这次开支的都是额外经费,必须办好了。”校长默算了一下开支,略有些肉疼,加了一码。

    蔡教授笑着拍胸脯,其实还有点不放心的道:“杨锐已经准备好了项目,但申请经费很耗时间,还请把学校的经费优先拨下来。”

    “现在谁还敢卡杨锐的项目。”庞校长阴阳怪气的来了一句,但也就仅此而已。15万美元和美国驻华大使这样的短句,本身就像是匕首一样锋利。

    仅仅两天的时间,学校首批5万元的拨款就给送了下来,绝对的优先通道,而且直接送到了杨锐的私人账户里。

    说起来似乎有点违规,可事实上,直到90年代末,科研资金都是这样一种模式,申请的时候固然困难,可一旦申请下来,怎么用就很难监管了,在没有严格纪律的情况下,不仅研究员觉得对公账户麻烦,单位财务人员也觉得对公账户麻烦。

    在全国各个火车站都有人喊“发票发票”的状态下,过程监管自然也形同虚设,大部分情况下,也只能是分阶段拨款,再分阶段看成果,归根结底,也就是成果。

    用了5,000元经费的,你就要做出5,000元的东西来;用了50,000元经费的,也请做出50,000元的东西来;用了500,000元经费的,请一定做出500,000元的东西来;用了5,000,000元经费的,拜托做出5,000,000元的东西吧

    至于什么样的东西值五千元,什么样的东西值五百万元,归根结底,也就是看论文与其影响因子了。

    不过,杨锐这一次却没有自己使用这五万元,而是一股脑的转给了系里,让生物系里决定。

    一方面,他的前途远大,不愿意沾染黑灰白色的经费,另一面,权利和义务对等,学校和院系是依靠经费生存的,研究员们若不上供,又如何维持这样的科研体系运行?

    天底下没有哪个体系是完美的,杨锐不是政客,也无心对抗和改变它,不如让院系自己做决定与分配。

    5万块钱对杨锐来说,可有可无,但对大学里大多数拿着一两百元工资的人来说,却是一笔巨款。

    这笔钱的拨付,也理所当然的进行了公示:本校一年级生杨锐,将**主持生物系离子通道实验室,筹建经费25万元,研究经费18万元……

    不到半天时间,全校师生都知道了此事。

    ……

    。。。

    :

第五百二十七章 别谦虚!() 
早晨。 :

    杨锐踩着点儿跨进阶梯教室,三个班的噪杂,也像是阶梯音似的,一档档的降低。

    须臾,这教室就像是从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