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重生之神级学霸 >

第315部分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315部分

小说: 重生之神级学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锐莞尔;他上下打量了一下许正平;在之前的问答中;许正平的表现属于中上水平;对杨锐来说;这就足够了。

    一次测试不能说明问题;科研本来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杨锐想了一下;直接问了出来:〃许教授;你愿意加入我的实验室吗?〃

    〃加入〃是个很明确的词。

    会议室内的笑声陡然消失。

    富教授斜眼看了看杨锐;心想:真敢啊

    许正平犹豫了一下;道:〃我考虑一下吧。〃

    没有明确的拒绝;对杨锐来说是个好答案;稍微有点出乎大家的意料;但也没有出乎太多。

    〃好吧;今天的会议就到这里。〃蔡教授有点意外于杨锐的锋利;而会议的结果也在他的意料之外。

    虽然准备要建立一个?的实验室了;但具体的组成;蔡教授并不想现在就决定。

    杨锐很能理解的站了起来。

    声望都是论文和成果刷出来的;欧美国家也普遍认为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不靠谱;但是;只要有真本事;一篇篇的论文完全可以遮掩住年龄的劣势;甚至让劣势变成优势。

    比如说李政道;中国出生;西南联大毕业;29岁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正教授;是这所常青藤大学2oo多年以来最年轻的正教授;最终;还是在种族歧视严重5o年代末;以年仅31岁的中国人身份;获得诺贝尔奖。同时获奖的还有35岁的杨振宁。

    他们的声望;自然不可能靠华裔血统或者年龄得到;只能是完胜他人的论文。

    杨锐也不准备用嘴皮子获取利益;研究成果才是实验室组成的决定性因素。

    离开实验室;杨锐是马不停蹄的开始做实验。

    而且是在唐集中实验室内做实验。

    唐集中目前拥有的两个实验室;凝胶实验室和电泳实验室都是主要研究蛋白质的实验室。

    。';'杨锐要做的相互作用蛋白;比纯粹研究蛋白要前沿一些;但那更多的是思想和选题的不同;就基础条件来说;唐集中的实验室还是相当不错的。

    杨锐找到贺全贵;先填写和申请自己的实验室时间。

    唐集中这种有资格申请国家级的实验室;不仅助教和实验狗也忙着做实验;外实验室的老师也有借用的。

    借出去的时间自然是不好的时间;即使如此;杨锐也得保证自己的时间与别人不冲突。

    一口气划拉了两百多个小时的时间;杨锐将人聚拢了起来;道:〃我要做几个新实验;谁愿意做助手的……〃

    从贺全贵到不认识的新人;通通把手举了起来。

    〃你们都不知道是要做什么吧?〃杨锐哭笑不得。

    贺全贵高举着手;道:〃不管做什么;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学习。〃

    〃对;学习。〃实验狗们异口同声的重复。

    〃要是能署名就更好了。〃贺全贵又加了一句。

    〃对;能署名就更好了。〃实验狗们再次重复;实验室里热闹的像是犬舍似的。

    大家争先恐后的围在杨锐身边;好像他兜里装着食物似的;而那食物;就是他表在《cell》上的论文。

    ……

    :

第四百七十三章 实验计划() 
“还是蛋白质方的研究,我准备先开一个组,看研究进展,再决定要不要开另一个组。 ' 超多好看小说'”杨锐说着开始描述自己的构想,一个相对简单用等离子表面共振技术,测试钾通道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实验。

    他需要的是短平快的项目,最好能表在高端一些的期刊上,至于格调问题,完全可以用设计精巧的实验来弥补。

    作为一名学生,杨锐想依靠熬时间获取资历几乎不可能,对他来说也不可取。

    就像是那谁谁说的名言一样,成名要趁早

    成名的方式有很多,漂亮的学历,重量级的论文,还有就是不间断出现的事例。

    杨锐现在就在创造事例。

    他的实验室,一定是要一间高产出的实验室。

    而高产出,就一定要有数量众多的科研狗。

    “我做的实验时间很紧凑,必须得是手里没活的才行。”杨锐没有直接点人,而是想把有工作和没工作的科研狗给区分开。

    贺全贵笑了起来,道:“谁手上都有活,我们自己调整好了reads;。”

    “你们可以自己调整?”

    “唐教授不管的。”

    “助教也不管。”其他学生也眼巴巴的看着杨锐。

    谁不想自己的名字挂上顶级期刊,哪怕新的论文不能登上顶级期刊,任何期刊也都是好的。

    恢复高考以后的大学百废待兴,对于论文的价值评定还没有以后那么严格,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的用处也是非常大的。

    如果是一般的地方院校,甚至只要有署名权就行。( ’)同样的毕业生,一人在论文里有署名,一个人在论文里没署名,分配的工作很可能截然不同。

    当然,或许也是因为这样的制度,以至于后来的第二作者第三作者泛滥,乃至于变成了交易的筹码。

    不过,泛滥要到9o年代以后了,现在的北大都认可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的价值,学生们就更在乎了。

    他们通常也只能拿到第二作者和第三作者。

    杨锐点点头,道:“我现在要三到五个人,开始半个月,要每天工作1o个小时的,你们要是能拿到唐教授的签名同意,直接来我这里报道就行了。”

    杨锐目前是在唐集中教授的实验室里,虽然是独立的实验小组,但他并没有资格自己招募人员,使用人员自然也要得到唐集中教授的同意。

    围在他周围的科研狗一哄而散,全去找唐集中教授要授权去了。

    杨锐也不关心最后过来的是谁。

    虽然之前写的论文,他与汪颖等人的合作良好,但合作就是合作,现如今,汪颖等人都面临毕业了,一方面,他要忙着写毕业论文,另一方面,唐集中教授也许更想用熟练的人手。

    他挑选和训练的研究生,可不是给杨锐准备的。

    杨锐要做的实验也不复杂,只要人手够多就行reads;。

    一群人出了实验室,杨锐找了个角落开始写实验计划。

    理论上,他其实可以直接将人家的论文抄下来的,但这样做始终存在论文造假的危险。

    没有经过实验的论文就是造假,即使猜对了也是造假。

    大部分的论文造假都不是立刻被现的,但不管什么时间被现,都是身败名裂的下场——土鳖学者不算。

    另外,杨锐还得防着别人的论文造假,又或者被某某人举报。

    现在,光是表了一篇《cell》就够杨锐引人瞩目了,召集人手续做论文也是必须的工作。

    再者说,做论文也不一定要用抄的。同样是做实验,同样的结果,经过不同的分析,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

    比如2oo年前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士生福斯,就浪费了自己辛苦得来的实验结果。

    先要说他的辛苦。

    为了证明黄热病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染,福斯选择了在自己身上做实,他先在自己的手臂上切开了一个创口,并在伤口敷上了黄热病人的呕吐物。

    虽然有点恶心,但他平安无事。

    于是,福斯在身上切开了2o多处伤口,皆如此处理,依旧是平安无事。

    实验继而一而不可收拾。

    黄热病人的呕吐物被福斯同学滴在了自己的眼睛里,还被用火烤以吸入蒸汽,还被烘干压缩咽了进去,最后,黄热病人的呕吐物被博士生福斯生吞了下去。

    论一坨呕吐物如何被玩坏,应该是福斯同学所做的实验的副产。

    当然,作为一篇博士论文,即使是2oo年前的博士论文,也不能如此简单。

    于是,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液和尿液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福斯同学体内。

    经过如此辛苦的实验过程,福斯得出了结论:黄热病只在热的或温暖的环境中出现,遇冷则停止传播,在零摄氏度以下不会传染。

    这篇文章和结论让福斯拿到了博士学位,但就像是大多数博士论文一样,这样的结论,几乎没有实际上的价值,而他对医学和生物学的影响也微乎其微,除了令人惊诧的辛苦。

    其实,福斯距离名垂青史也只差了一步。

    1oo年后,会有其他人证明,黄热病是由蚊子传播的。

    福斯的辛苦毫无价值。

    他应该对实验结论多做些分析的。

    杨锐在做实验方面,基本没什么优势。研究生期间的系统训练,还有近两年的高强度练习,的确提高了他的实验能力,但也就是比平均值高一些,距离天赋群的实验员的距离还远着呢。

    但是,数据分析是一项很有意思的工作,谁也说不清楚究竟是哪些特质,令人得出数据背后的结论。

    得出结论的过程无从考察,但只要逻辑清晰,同样的实验得出更好的结论就是水平问题了。

    在这方面,杨锐有的是心得体会,最起码,他知道往哪边去分析。

    一篇实验计划很快就写好了。

    杨锐将之交给贺全贵,道:“你复制一份给唐教授,需要的仪器和试剂也都写在里面了,能申请的帮我申请下来,不能申请的再告诉我。”

    做这样的实验,自然是不用自己掏钱的。

    贺全贵一口答应下来,又看了一眼,问道:“要用到计算机?这个我没有申请过。”

    “找学校,没有的话,我来想办法。”杨锐一点都不担心拿不到仪器,最起码,他的华锐实验室里有的用。

    ……

    :

第四百七十四章 时间长时间短() 
杨锐的申请很快被通过,唐集中钦点王耀武和孙汝岳给他帮忙,另外还有一名新人。

    王耀武和孙汝岳都帮杨锐做了小半年的实验了,互相之间相当熟悉,两人尽管比不上汪颖那个实验疯子,但就实验水平来说,还是够用的。

    新人则是唐集中新招募进来的大三本科生叶凯宁,和王耀武在一个班,做实验的熟练程度略弱,但也在水准之上。

    这就是身在北大的好处了,随便搂几个人都能在实验室里当狗用,地方院校哪里有这样的条件,而越是弱小的地方院校,条件也是越弱。

    而且,80年代的大学生源差距巨大,许多二本学校的学生入校以后,第一件事是补习英语和数学,如果需要的话,中学的物理和化学也要重新上一遍。如此一来,大半个学期就已经浪费了,等到别的学校的学生学完了大学基础课乃至大学全部课程,开始做科研或者实习的时候,地方院校的学生还在为本校课程而挣扎呢。

    当然,北大每年也会对学生们做一些特别辅导,不过,在生源集中在各省前百名的学校里,大家总不至于为中学课程纠结多久。

    杨锐稍微考察了一下三个人的状态,就开始分配任务。

    实验室里还有其他新人在工作,看到杨锐立刻就让他们上手实验,不禁小声道:“他忘了先组织练习了吧。”

    熟悉杨锐做法的贺全贵嗤之以鼻,道:“你以为个个都像是助教似的?人家都是从简单的分配起的。”

    分配工作也是一门学问,最好的科研员是所谓的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科研员,实际上,最好的人类就是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人类。

    但是,每个人都是需要经验和练习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没有这种好用的科研员的情况下,分解问题就是最好的选择。

    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分解出来的问题的难度也会有所区别。

    换言之,分配任务的人首先要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一个研究,负责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做,那整个实验室都只能跟着瞎转悠。

    如果负责人知道怎么做,问题就非常简单了,即使遇到难点也可以戮力攻关,而不用考虑是否能够突破的问题。

    这也是后进科研者的优势,你不用担心这个研究做不出来,因为前面的科研者已经证明了此事可行,如此一来,后进科研者就可以将精力集中在如何完成上面。

    杨锐尽管不去照抄论文,分解论文等等还是不在话下的。

    简而言之,他用不着试错,就能将论文分解成散件。

    至于将哪个散件交给哪个人来做,就纯属杨锐自己的眼光了。

    到目前为止,他的眼光还是相当不错的。

    也是他管理了两年左右的实验室,加上前世的经验,虽然不免出错,但他总是能将科研员分配在恰当的岗位上。

    尽量不超过他们的能力,又能有点挑战性的工作是最好的。

    如果做不到,杨锐往往就会上前帮点忙。

    虽然实验水平一般,但杨锐能够参考的资料实在是太多了,而这些又进一步的拓宽了他的视野……

    杨锐根据自己的习惯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