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是怎样炼成的-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向集团为什么能够长盛不衰,鲁冠球在接受《中国经营报》的采访时是这样总结的:“我想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慎重对待。大事都是由小事凝聚起来的,所谓积沙成塔。如果一个人、一个企业,整天想着做大事,忽视小事情,最终可能由于小事处理不当而犯大错误。我最近给我们企业提出一个新的目标,就是争取在下一个10年,使我们每个工作日的效益指标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一个零,即从20世纪70年代日创利润1万元,到90年代日创利润100万元,到2010年前,要达到每天创利1 000万元。我们万向的发展就是从一天1万元,到一天10万元,再到一天100万元这样发展起来的。没有这样一个从小事做起,逐步发展的过程,万向是达不到今天这样的发展的水平的。”
“第二个原因是实事求是。发展经济是硬道理,但比发展更硬的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 始终把握‘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这一原则,不做超越自己承受能力的事。一个企业的成功是很难找到规律的,许多时候它都与机遇有关。但失败是有规律的,那就是超越了自己的能力。一个企业要能经受得起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冲击,必须把基础打牢,这样,大厦才不会倾斜。如1995年,我们在国内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决定上盘角齿轮项目,一部分钱已经投下去了,后来到国外一调查,发现实力相差甚远,我们就及时把项目撤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永不满足,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历史一天一天向前,如果一个企业满足于已有的成绩,那就意味着倒退的开始。成绩靠保是保不住的,只有不断拼搏,才能巩固。如我们第一家乡镇企业股票上市,第一家乡镇企业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第一家乡镇企业进入国务院试点企业集团,第一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配套生产线。我们时刻告诫自己,永远要有创新的意识,要有争当先进的意识,永远要做到比别人快半拍。”
正如所日本直销大王岛熏说:“我向来认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就是满足,成功永远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7。犯错后及时回头
浙商商道:
今天出的问题根源在昨天,明天出的问题根源在今天。
浙商自白:
一个没有犯过错误的人,不能算是个成熟的人;一个没有犯过错误的企业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企业家。
――汪力成
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阿里巴巴CEO马云
孙子云:“善胜不败,善败不亡。”在商业活动中,失误是非常常见的。
在经商过程中,许多事情是需要直觉来判断的,而直觉判断的失误率也是相当高的。
大名鼎鼎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发明了许多物品,但是,他也有失误的时候。他说:“有许多我以为对的事,一经试验后,往往就会发现错误百出。因此,我对于大小事都不敢下肯定不变的决定,当我一旦发现自己的判断有些不对时,立刻见风转舵,改变方向。”
在商业活动中,决策失误是经常有的现象。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说:“一个企业家在商业的活动当中不犯错误那就不是企业家。”
但是,聪明的商人在犯了错误后会及时领悟到,并及时回头。
在你下决策的时候,最好多听听其他人的意见。俗语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只要多听他人的意见,作出的决策就相对稳健一些。
正如曾任意大利银行行长的简尼所说:“一切事情一时没有解决的把握,不妨找些聪明可靠或对这事经验丰富的知己好友,陈述问题和自己的意见,请他们给予建议。”
20世纪90年代初,初尝多元化经营甜头的汪力成经不住各种赚钱机会的诱惑,将大把资金投向了12个行业,包括房地产、食品饮料等。1995年,分散投资、盲目立项、管理失控等后果开始暴露出来,子公司之间的债务、担保搅成一团乱麻。
1995年初,敏锐的汪力成已经觉察到自己的决策失误。他立即对华立的发展战略做出了重新定位,坚决将原来华立在12个行业的23家企业收缩为3个优势产业的4家公司,并将精力集中在华立的优势产业――电能表。
果然,两年后,随着中国“两网”改造的开展,电表的销售量大增,公司效益一下子就增长了不少。
事后,汪力成这样总结自己的得失成败:“一个没有犯过错误的人,不能算是个成熟的人;一个没有犯过错误的企业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成熟的企业家。”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他是不是能够反省自我,超越自我。今天出的问题根源在昨天,明天出的问题根源在今天。这是方太厨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茅理翔的至理名言。因此,对于商人来说,一定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不断地反思,你才有可能超越自我。正如网易CEO丁磊所说:“人生是个积累的过程,你总会有摔倒,即使跌倒了,你也要懂得抓一把沙子在手里。”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陆雄文认为娃哈哈的总经理宗庆后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企业家。他说:“我很尊重宗庆后这样的企业家,他们既具有远见与商业敏感,又能及时反省。毕竟世上没有不犯错误的天才,对于宗庆后来说,这些年的一大失误就是在童装项目上仓促上马,而在他们主攻的二三线市场,很少会有人花两三百元买小孩的衣服,对于娃哈哈来说,这其实是战略失误。”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说:“改革开放那么多年来,浙商能一路比较顺利地走过来,我认为与他们的包容精神有关。包容首先体现在纠错能力上。浙商大多出生“草根”,文化程度不高,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壮大,这一弊端逐渐暴露出来。但是,他们不会掩饰,敢于否定自身,通过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和新理念,驾驭企业的能力大大增强。”
8。走出浙江,走向发展(1)
浙商商道:
走出去,就是一种借力的表现,就是走向了发展。
浙商自白:
加入WTO以后,外国进来是“狼”,价廉物美的中国商品走出去,也是“狼”。但这次西班牙烧鞋事件也提醒我们要学习掌握国际市场的规律,要融入当地的社会。
――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
浙江毕竟是一个资源小省,要获得长远的发展,一定要走出浙江,走向四方。
万向集团董事会主席鲁冠球认为:“从浙江的情况来看,人多地少,要走出去,要搞工业;浙江是资源小省,也需要我们走出去。现在浙江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还是要走出去,但走出去你就需要有足够实力,有了实力之后才能拥有社会上的资源,那也需要一种精神。”
对于浙商来说,投资没有地域限制,只要有机遇,他们是不会放过的。
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海南的开发建设刚刚开始时,敏锐的浙江商人就纷纷来到海南。其中,浙江商人创办的海南亚洲制药有限公司已经在当地深深地扎下了根,并获得了持续的发展。
公司总经理郑志勇说:“发展没有地域之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是我们的舞台,就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做。”如今,郑志勇的眼光已经盯上了其他更大的国内、国际市场。
几年前,郑永刚决定把杉杉集团总部从宁波迁往上海,竟然在当地引发一场强烈的“地震”。当时,“忘恩负义”、“胳膊肘往外拐”等责备铺天盖地袭来。郑永刚却坚定不移:“我的行为希望留到5年以后再认定。”5年不到,凯泉、均瑶、华东电器等纷纷步其后尘,将公司总部迁往上海。现今,越来越多的人们对之报以掌声和鼓励。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浙商意识到,走出去就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浙商和浙江企业走出浙江,到全国各地去发展。
作为全国旅游业民企的“领头羊”,杭州宋城集团在一炮打响了杭州乐园和宋城之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南京。本着“海阔天空地想,脚踏实地去做”的理念,宋城集团董事长黄巧灵拿出数亿元,在南京塑造了一个与杭州宋城遥相呼应的明城。
浙江地产商更是纵横长三角地产业。在苏州实行土地招标拍卖一年间,浙商拍得土地占总量的近一半;2000年前后,有100多家浙江地产商在上海开发了百余个项目。
珍珠大王丁美富17岁独闯上海,每天早出晚归,在手臂上挂着各式珍珠沿街叫卖,终于在上海打下一片天地。2001年4月,“中华第一街”南京路上的珍珠城开业,丁美富一夜成名。如今,一面面“浙”旗插进南京路,日月集团的明牌银楼、华东电器的圣德娜商厦、宁波雅戈尔的旗舰店……鳞次栉比。在上海,目前有50多万浙商集聚,浙企在沪投资总额、企业总数均居兄弟省市之首。
山东工商局局长李华理说,其实,浙商最厉害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而是他们比别人具备更“活”的脑袋、更“宽”的手掌和特别能跑的“长”腿。
能跑的浙商根本不满足于国内的市场,在海外,浙江商人也是到处扎根,到处开花。
毛里塔尼亚进出口有限公司义乌办事处经理阿卜迪说:“记得刚开始的时候,浙江商人和外国商人做生意还有点怕,现在早已习以为常。这些土生土长的浙江人,不用请翻译,能用流利的英语或者阿拉伯语跟外商谈判、讨价还价;在接订单的时候,他们往往非常果断,一百万、几百万的货马上可以定下来,有时甚至不用拿订金。同时,浙江商人的眼界也在放宽。虽然他们大多数人的文化素质都不高,但是他们学知识、学技术的能力却异常强,做出来的产品也经常比别人领先。”
当然,现在的走出浙江与以前浙江人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完全不是一回事。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认为这是一种良好的表现,他说:“跳出浙江的是身体,留在浙江的是灵魂。”
他是这样解释的:“以前走出去的仅仅是温州的体力,只要有体力就可以赚钱,只要勤奋。现在走出去的是智慧,用自己的品牌、自己的财力,去整合上海乃至全国的资源,所以这两次走出去是两种概念。”
陕西省咸阳市市长张立勇对浙商的走向全国是这样评价的:“浙商到咸阳,不仅带来了期待发展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及技术,更重要的是为咸阳带来思想观念上的冲击,这种冲击就是创新,敢于拼、敢于争、敢于干,而这些比十个百个项目,比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资金更值得咸阳人珍惜。”
“目前,浙江在渝创业人员已达10多万人,投资额120多亿元,是国内来渝投资最多的省份之一。除了资金以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浙商还带来了先进的市场理念和灵活创新的管理、经营方式等等,这些,对于重庆这个老工业基地来说恰恰是最可贵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沐华平这样评价浙商的价值。
从1992年开始,万向集团利用乡镇企业灵活的机制,筹借5万美元,在美国建立了营销公司。1994年,外经贸部正式批准成立万向美国公司,同时批给公司98万美元,由此,万向集团开始进军海外市场。因此,鲁冠球曾经生动地描述为“在洋人的地方,用洋人的资源,做洋人的老板,赚洋人的钞票”。
8。走出浙江,走向发展(2)
由此可见,走出去,就是一种借力的表现,就是走向了发展。
9。信息化的乘数效应
浙商商道:
信息是发展的先导。
浙商自白:
你完全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词来解释它:“借鸡生蛋”,现在浙江的许多大企业已经开始学习虚拟经营了。
――美特斯?邦威 周成建
信息是发展的先导。在信息时代,商业活动必须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只有紧跟信息化,才能抢占市场的制高点。
2003年,《互联网周刊》主持的“最具商业价值的中国网站100强”评选时,在行业类上榜网站中,浙江行业网站占据了80%。
在信息时代,精明的浙江人早就意识到信息对于商业的重要性。浙江民营企业早就学会了全球化的网络营销。
只要你在百度上输入“五金”、“小商品”、“领带”时,排在第一位的是今日五金网、义乌小商品网和嵊州的中国领带在线。
众多的浙江中小企业正是通过这种行业网站加强与世界的联系。
浙江企业不仅重视加强与世界的联系,也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
美特斯?邦威是一个做服装的企业,但是,信息时代的高科技在美特斯?邦威却运用得非常普遍。
1995年,美特斯?邦威的销售额只有1 000多万元;2001年,美特斯?邦威的销售额就接近8亿元;2002年,销售额已经突破15亿元;2003年,则已经接近20亿元了。
在不到10年的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