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顾松园医镜 >

第24部分

-顾松园医镜-第24部分

小说: -顾松园医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烈炭得炉灰而性藏也。 
人身之有阴阳也,水一而已,火则二焉,是禀受之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自少至老,所 
生疾病,靡不由于真阴不足者,其恒也。若夫真阳不足之病,千百中一、二而已。今之医师,不揣其 
本,凡遇病症,概投温补,参、 、二术,视同食物,佐以姜、桂,若啖五辛,倘遇惫剧,辄加 
附子,于是轻者重,重者毙,接踵死亡,全无悔悟,余所目击甚多,故特着其误,以为世戒。 
夫病。变非一,何独重阴;有弗达者,必哂为谬,试言其 
略。如寒邪伤人,本为表症,而汗液之化,必由乎阴也,中风为病,身多偏枯,而筋脉之败,必由乎 
阴也。虚劳生火,非壮水何以救其燎原;泻利亡阴,非补肾何以固其门户∶鼓胀由乎水邪,主水者须 
求水脏;关格本乎阴虚,急救阴尚虞阴脱。此数者,乃疾病中最大之纲领,明者觉之,可因斯 
而三反之。 
阳邪之至,害必归阴,五脏之伤,穷必及肾,知救其原,则回天之手矣。 
经言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隔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故虚里跳动,最为虚损 
病本。凡患阴虚劳怯,则心下多有跳动,及为惊悸慌张者,是即此症。人止知其心跳,而不知为虚里 
之动也。但动之微者病常微,动之甚者病则甚。凡患此者,余常以纯甘壮水之剂,填补真阴,活者颇 
多。然经言宗气之泄,而余谓真阴之虚,其说似左,请析其义。夫谷入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 
气,是曰胃气,而上为宗气也。气为水母,气聚则水生,是由肺气而下生肾水也。今胃气传之肺,而 
肾虚不能纳,故宗气泄于上,则肾水竭于下,肾愈虚则气愈无所归,气不归则阴愈虚矣。气水同类,当 
求于济,故凡欲纳气归元者,惟有补阴以配阳之法。 
人之声音,出自肺金,清浊轻重,丹田所系,不求其原,徒事于肺,抑末也。今之言补肺者,人 
参、黄 ,清肺者黄芩、麦冬,敛肺者五味、诃子,泻肺者葶苈、枳壳。病之轻者,岂无一效,若本原 
亏损,毫不相干。盖人肺金之 
气,夜卧则归藏于肾水之中,丹家谓之母藏子宫,子荫母胎。此一脏名曰娇脏,畏热畏寒,肾中 
有火,则金畏火刑而不敢归,肾中无火,则水冷金寒而不敢归,或为喘胀,或为咳嗽,或为不卧,或 
为不食。斯时也,欲补其母以益子,喘胀愈甚,清之泻之,肺金日消,死期迫矣!惟收敛者,仅 
似有理,然不得其门,从何而入。《立斋直指》云∶肺出气也,肾纳气也,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 
本。凡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此肾虚不能纳气归原也,毋徒从事于肺,宜壮水之主,或有因火衰者, 
是当益火之原也。 
凡为广嗣之计者,其用药准绳,但取纯王以召和,无取杂品以兆戾也。经言∶凡阴阳之要,阳密 
乃固。不知此段经文,乃是明言男女交会之法度,欲使阳气秘密,乃得坚固不泻;然而阴阳贵相和, 
必阴得其平,而无过不及,然后阳得其秘而不走泻也。故欲阳之秘密,不得不予其权于阴,正以 
阳根于阴,培阴所以培阳之基也。今人以峻烈之药,劫尽其阴以为培阳,益以房帏重耗,渐至髓消肉 
减,神昏气夺,毛悴色夭,尚不知为药所误,可胜悼哉。 
经言女子二七,男子二八,而后天癸至。夫天癸者阴气也。小儿之阴气未至,故曰纯阳,原非阳气 
有余之谓,特稚阳耳。不知稚阳之阳甚微,世医辄称小儿纯阳,恣用苦寒,妄攻其热。夫阴既不足 
,又伐其阳,多致阴阳俱败,脾肾俱伤。又节斋云∶小儿无补肾法,谓男至十六,两肾始充 
满,既满之后,妄用亏损,则可用药补之。若受胎之时,禀之不足,则无可补,禀之原足,又何待 
于补也。呜呼!此何说耶!夫小儿之阴气未成,即肾虚也,或父母多欲,而所禀水亏,亦肾虚也。阴 
既不足,而不知补之,阴绝则孤阳亦灭矣,何谓无可补耶。 
凡禽畜之类,有肺者有尿,无肺者无尿,故水道不利而成胀满,以清肺为急。 
久,嗽不愈,缘于肺虚有火,当清肺润肺,忌用涩燥闭气之药,设若误用粟壳、诃子,俾火壅于肺, 
不得下降,若再兼参、术、半夏、即死不旋踵矣。世医多蹈此弊,特表示戒。 
咳嗽吐血,时时发热,未必成瘵也,服四物、黄柏、知母之类不已,则瘵成矣;胸满膨胀,悒悒不 
快,未必成胀也,服山楂、神曲之药不已,则胀成矣;气滞膈塞,未必成噎也,服青皮、枳壳、宽快之药 
不已,则噎成矣。成则不治,嗟何及矣! 
失血家须用下剂破血,盖施之于妄逆之初;亡血家不可下,盖戒之于亡血之后。 
禁药者,津液内亡作渴,禁用淡渗五芩,汗多禁利小便,小便多禁发汗,咽痛禁发汗利小便,大便快 
利,禁服栀子,大便秘涩,禁用燥药,吐多不得复吐,而上气壅滞,大便不通,止可宣散上气,禁利大 
便。脉弦禁服平胃而虚虚, 
脉缓禁服建中而实实。 
人身不过表里,表里不过阴阳,阴阳即荣卫,荣卫即血气。脏腑筋骨居于内,赖荣气以资之,皮 
毛分肉居于外,赖卫气以煦之,而后内而精髓,外而发肤,无弗得养者,皆荣卫之化也,荣虽主血而在 
内,然亦何尝无气,卫虽主气而在外,然亦何尝无血,故荣中未必无卫,卫中未必无荣,但行于内者,便 
谓之荣,行于外者,便谓之卫,分之则二,合之则一而已。 
脉有经络,经在内,络在外。气有荣卫,荣在内,卫在外。今饮酒者,其气自内达外,似宜先经而 
后络,兹乃经言先络而后经者何也?盖卫为水谷之悍气,酒亦为水谷之悍气,其 疾之性亦然,故经言饮 
酒者,必随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经脉,而后荣气乃满,经脉大盛。 
酒之气悍,则直达下焦,酒之质清,则速行无滞,故经言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气悍以清,故后谷而 
入,先谷而液出焉。 
酒之性极能升腾,日饮沸酒不辍,势必将下脘之气,转升于中上二脘,而幽门之口,闭而不通者有 
之,且滚酒从喉而入,日将上脘炮灼,渐有腐熟之象,而生气不存,窄隘有加,止能纳水,不能纳谷者有 
之,此其所以多成隔症也。 
酒为水谷之液,血为水谷之精,酒入中焦,必求同类, 
故先归血分,凡饮酒者,身面皆赤,即其征也。然血属阴而性和,酒属阳而气悍,血欲静而酒动之, 
血欲藏而酒乱之,血无气不行,故血乱气亦乱,气散血亦散,扰乱一番,而血气不耗损者,未之有也。当 
少壮时,血强气雄,弗觉其害,及乎中衰,而力有不胜,则宿 为殃,莫能御矣。酒之为害,关乎 
寿元者非细,其可不知节乎。 
凡人之病,多由于欲。故寡欲者,虽未必尽能长生,亦可却病。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已病矣, 
绎其致病之由,由于不谨,急远房帏,绝嗜欲,庶几得之。世人服食,以图长生,惑矣!甚者日服补药以 
资纵欲,则惑之甚者也。 
肾中既已阴盛阳微,寒自内生,复加外寒,斩关直中,或没其阳于内,或逼其阳于外,其人顷刻云亡, 
故仲景以中寒为卒病,中寒之脉必微,治中寒但患其亡阳,不患其亡阴。 
寒中少阴,行其严令,埋没微阳,而见面白如刮,肌肤粟起,凛栗无汗,引衣蜷卧,沉默不渴,厥冷 
直过肘膝,吐利色清气冷,小便清白自利等症。急用附子、干姜各三、五钱,加葱白以散寒,又加猪胆汁引入 
阴分。然恐药力不胜,更用葱白安置脐上,熨斗盛炭火,连熨二、三饼。又甚者,再用艾灸关元、气海 
二、三十壮。外内协攻,乃足破其坚凝,少缓须臾,必无及矣,此一难也。 
若其人真阳素扰,腠理素虚,则身冷自汗淋漓,或显 
假热烦躁,乃阴盛于内,逼其阳亡于外之症,用附子、干姜、猪胆汁,即不可加葱及熨灸,恐助其散, 
令气随汗脱,而阳无由内返也。宜扑止其汗,陡进前药,随症加减,固护腠理。不尔恐其阳复越,此 
二难也。 
用附子、干姜以胜阴复阳者,取飞骑突入重围,搴旗树帜,使既散之阳,望帜争趋,顷之复合耳,不 
知此义者,加增药味,和合成汤,反牵制其雄入之势,必至遇缓无功,此三难也。 
治暴卒中寒,用附姜汤后,阴散阳回,身温不冷,即于前汤去葱、胆,加当归、肉桂,兼驱荣分之 
寒邪,入白蜜以和附、姜之猛性,盖寒邪中人,先伤荣血故也。不尔药偏于卫,弗及于荣,与病即不 
相当,邪不尽除,必非胜算,此四难也。 
用附、姜、归、桂汤后,阳气将回,阴寒少杀,即于本汤加人参、甘草、大枣,调元转饷,收功帷 
幄。不尔附、姜之猛,直将犯上无等矣,此五难也。 
用附、姜、归、桂、参。甘汤二、三剂后,其阳已回,身温色活,手足不冷,吐利渐除,即于本汤更 
加黄 、白术、五味、白芍大队阴阳平补,不可歇手,若怠缓不为善后,必坠前功,此六难也。 
用群队辛温平补之剂,以培阴护阳,其人即素有热痰, 
阳出早已从阴而变寒,至此无形之阴寒虽散,而有形之寒痰阻塞窍隧者矣,无由遽变为热,附、姜固 
可勿施,一切寒凉,断不可用。若因其素有热痰,妄投寒剂,则阴复用事,阳即躁扰,必坠前功,此 
七难也。 
前用平补后,已示销兵放马,偃武崇文之意,兹后总有顽痰留积经络,但宜甘寒助气开通,如麦 
冬、梨汁、竹沥、参、 、甘、芍之类,不宜辛辣助热壅塞。盖辛辣始先不得已而用其毒,阳既安堵,即 
宜休养其阴,何得喜功生事,徒令病去药存,转生他患,漫无宁宇,此八难也。 
地中有水,水中有火,火中有风。故地气小动则为灾眚,大动则地水火风,四轮同时轰转,顷之搅 
毁太空,混为一区,天地万物,凡属有形,同归于坏。然地气有时大动,而世界得不速坏者,则以玄天真 
武,坐镇北方,摄伏龙蛇,不使起陆,以故地动而水不动,水不动而水中之火,火中之风,自不动也。仲 
景于阴盛亡阳之症,必用真武汤以救逆者,非以此乎?故凡病若见阴邪黄发,上乾清道,必显畏寒腹痛,上 
呕下利,自汗淋漓,肉 筋惕等症,即忙把住关门,行真武坐镇之法,一遵仲景之秘,其人获安。倘失 
此不治,顷之浊阴从胸而上入者,咽喉肿痹,舌胀睛突;浊阴从背而上入者,颈筋粗大,头项若冰,转盼 
浑身青紫而死,谓非如地气加天之劫厄乎?惟是陡进附子、干姜纯阳之药,亟驱阴邪下从阴窍而出,非 
与迅扫浊阴之气还返地界同义乎?然必尽驱阳隙之阴,不使少留,乃得功收再造,非与一 
洗天界余气,俾返冲和同义乎? 
凡治阴病,得其转为阳病,则不药自愈;纵不愈,用阴分药一剂,以济其偏,则无不愈。 



卷五·乐集

辨证大纲

属性:大有羸状,误补益疾,至虚有盛候,反泻衔冤。阴症似乎阳,清之必毙∶阳症似乎阴,温之必 
亡。盖积聚在中,按之则痛,色红气粗,脉来有力,实也;甚则嘿嘿不欲语,肢体不欲动,或眩晕 
昏花,或泄泻不止,是大实有羸状也。若误补之,是盛盛也。心下痞痛,按之则止,色悴声短,脉 
来无力,虚也;甚则胀极而食不得入,气不得舒,便不得利,是至虚有盛候也。若误泻之,是虚虚也。 
阴盛之极,往往格阳,身热面红,口干喜冷,手足躁扰,语言 妄,脉来洪大,悉似阳症,但身虽 
炽热,而欲得衣被,口虽喜冷,而不得下咽,手足虽躁扰,而神则静,语言虽 妄,而声则微, 
脉虽洪大,而按之无力,若误清之,是以水济水也。阳盛之极,往往发厥,手足逆冷,自汗发呃,身 
卧如塑,六脉细微,悉似阴症;审其内症,必气喷如火,咽干口臭,舌苔芒刺,渴欲饮冷, 语太 
息,喜凉恶热,心腹胀满,按之痛甚,小便必黄赤短少,大便必臭秽殊常,若误温之,是以火济火也。 
外感则人迎脉大,内伤则气口脉大,外感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外感鼻 
气不利,内伤口不知味。外感邪气有余,故发言壮厉;内伤元气不足,故出言懒怯。外感头痛,常痛不 
休,内伤头痛,时作时止。外感手背热,内伤手心热。 
真疟有邪,由卫气之会,以为止作;似疟无邪,由水火争胜,以为盛衰。此则一责在表,一责在里, 
一治在邪,一治在正。 
东垣以手扪热有三法∶以轻手扪之则热,重按之则不热,是热在皮毛血脉也。重按之筋骨之间则 
热,轻摸之则不热,是热在骨髓也。轻手扪之不热,重手按之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