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识阶-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即是“咸”卦的“咸”,咸卦体现的是夫妇之道。《荀子?大略》篇:“咸,感也。以高下下,以男下女,柔上而刚下。聘士之义,亲迎之道,重始也。”讲的是更宽泛的人伦礼仪。总之,“感”并不就是感情之意,而是“感” 而生“情”,上智下愚,都有自己的感,都有自己的情。
“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情”是“感”的结果,有感而后有关系,有关系而后有情有表意;感不同,关系也不同,而表意也不同。
但是,必须要知道的是,人之感主要是为了感天地,感生命之受,而不是把自己与天地隔离,与自己一己之私心为伍。也就是说,心的最高境界是做到与万物无逆,这反而就需要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感动远离,一般意义上的为人事之感,不过是一次又一次形成我们的新的内心羁绊而已。
庄子讲过一个故事说:老子去世了,他的朋友秦失来吊丧,非哭非笑般的“三号而出”,也就是面无表情地喊了三声就走了。老子的学生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秦失说:这是最高的礼貌啊。老子是超然物外之人,他真正做到了“内直者,与天为徒”(《庄子?人间世》)的境界,即心中空空平平、清清静静,并达到了天人合一。天地无心而成化,老子也是无心而生仁,七情六欲已经不能动心了,生死亦不能入于心中,他只有仁慈。因此,我这样做,就是因为我了解他啊。你们这些跟老子学道的人,不但动了真感情,而且还大哭大叫,可见,是己未立、道未生,没有学好啊。
这才是感出了大境界的人。理解这一点,其实正是为了超越于一般意义上的“感动”,而一般意义上的感动,大体也就是梁漱溟将其分类为耻感文化的原因之一。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古人说:“圣人南面而听天下”,为什么说是“听”天下而没有说“看”天下?就是因为“听”是全面的,而“看”是不全面的。眼睛看得不全面,总有看不到的地方;耳朵听的功能却是不受方位界限的。人们就此总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说明了听的比看的要广泛。
三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劭,在其《人物志》中撰曰:“夫容之动作,发乎心气;心气之征,则声变是也。夫气合成声,声应律吕:有和平之声,有清畅之声,有回衍之声。夫声畅于气,则实存貌色;故诚仁必有温柔之色,诚勇必有矜奋之色,诚智必有明达之色。”主要意思是,声音的变化,集中表现于人的相貌表情之中。
《史记?乐书》云:“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正因为它能让人动荡血脉、调振精神,并且常常能使人开解心意。这就是有的人一听到某种声音就会产生流连欢喜的原因所在。中医里有用音来治病的方法,可惜时下已近于失传,只剩下现在所谓的音乐疗法了。
《难经》云“闻而知之谓之圣”,说的就是听音知病的境界!五音中,宫音出问题者,则相应的脾胃一定会出现病况;脾气不好、性情躁烈者,则角音一定有问题,相对应的肝胆也一定会出问题,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古代的上医听患者的声音,就知其病况。可是现在,极少有人能够真正听懂五音了,非常可惜!
风情万种
()免费TXT小说下载
人们常谓的“风情”,就是风动生情。风一动就会生情,然后就情生万种态,“风情万种”即由此而来。《说文?风部》曰:“风动虫生。”这说明,动物和人类的繁衍也是与风有密切关系的。我们常说的性情就是由性生情,风情就是由风生情。那么是风怎么生出情的呢?古人写繁体的“風”,风中有虫。风动虫生,实际生的是精子和卵子。此后,所谓的情自然也就生出了。有了情就必然有两性相吸,自然就有了繁衍后代的结果。我们知道,很多动物的交配都是依靠闻嗅对方的气味来实现寻找的过程的,而气味的传播又恰恰是由风来完成。所以《玉篇?风部》云:“风,以动万物也”;《管子?形势解》曰:“风,漂物者也”。这就是风所体现出来的作为天地、阴阳之使者的作用。
中医讲的六淫致病,风寒暑湿燥火,风也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十九病机》第一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还是强调的风邪致病。这也就是将大自然的风,取象类比到病人出现的风的体征上。比如,一个人主诉晕眩之症,那就不用多考虑,因为在人体来看,那么高的位置有病,只能是风才可以到。
拿风风火火来说,没有风,火就不能传播。风生木,木生火,火的传播要靠风。所以古人组词都是将风放在火的前面,而不能将它们随意换位。还有风生水起(风不生则水不起),以及应用易学中的风水概念,都是把风放在首位,充分体现出风和人类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唇齿关系。
时间
君子善行以得时。得者,段玉裁注《说文》曰:“行而有所取。”时者,《释名》曰:“期,不失期也。”郑玄注《礼记?祭法》曰:“时,亦谓阴阳之神也。”杨倞注《荀子?大略》曰:“时,谓得时。”这个得时,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知几”。
时之造字,简体形符为日,声符为寸,繁体形符相同,声符为寺。时字以日为形符,说明时的产生与太阳的运行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寺呢?《说文》云:“廷也,有法度者也。”《风俗通》云:“司也,廷之有法度者也。”又,寺上为土,表地,下为寸,表度量。由此可知,时的本意为“期也,阴阳消息之期也”(《白虎通义?四时》),“所以记启闭也”(《汉书?律历志上》)。太阳和法度,合起来即为时,或者,在中医来说,整个字完整地体现了时的产生以及定时的确定过程。所以,治病要“谨候病机”,并找到它的欲“解时”。时的造字和蕴义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人文
人文可不是文人的倒妆。人文就是以人见文,以文化人。这个“化”,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很大。
如干支结合中的合化问题。合化,指天干的五合和地支的六合;犹如兄弟之相随,夫妇之相偶;它们虽包罗万象,但却有象无形。
以地支六合为例。子丑合化成土:此为泥合,主混乱相合,搅在一起,分不清是非,帐算不明白。凑合、勉强过日,问婚姻违背本意,不太情愿。
春风化雨,冬风不化雨。由于每个干支的组合是干支相配,在地支的合化过程中,自然要受到天干的影响。这就造成了在合化中,有可化者,有不可化者;而化成格者为造化,化不成格者为顽固不化。人们经常说的“造化”、“顽固不化”等等,就来源于干支关系。
万物的生长称为“化”,生长发展到极端就叫做“变”,阴阳的变化不可揣测叫做“神”,神的作用变化无穷叫做“圣”。神明变化的作用,在天是深不可测的宇宙,在人就是深刻的道理,在地就是万物的化生。
玩命
人与事千变万化,难以确定。因此古人常说,摆弄什么别摆弄人,玩什么别玩命。通常认为玩命就是拼命的意思,然而古人的原意是:理解、推演命理,把玩命运。
古人研究易学,大多都是玩的形式,而不是为了养家糊口。《易?系辞》说君子“观其变而玩其占”,这里的玩,就是把玩、玩味之意。人是最不好摆弄的,天干地支综合在一起,很复杂,很难判断,而把玩命运之学也就成了一件难事。就连孔子都感叹说:君子不与命争!即使把玩明白了,也要遵从其规律。命运不是不能改变,而是很难改变,正如佛教所言,“定业难转!”
富不过三代
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为什么不是两代、四代,或者更远点呢?这里面蕴含着易学的道理。历史上很多大易学家都懂得天文学。比如,司马迁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天文学家,一部《天官书》足以佐证。从天文角度来讲,每年每个朝代都讲天元运,一块地也如此。三元九运,一个元就是一百八十年,每隔二十年就是一个小运,一般是用五行来表征的。由于元和运是固定的,所以,富不过三代,也就成立相应的基本规律。
天增岁月人增寿
天增岁月人增寿,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却很少有人思考过它的内涵究竟隐藏了什么?最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元旦之前,多次播报这样一条消息:今年的元旦钟声又比上一年增加了多少多少秒。这其中,时间增加了多少秒我并不在意,我在意的是它告诉了我一个秘密,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天在增长岁月!要知道这一点是多么的重要!它恰恰与人们寿命的增长是互相印证的。我们都在说天增岁月人增寿,那么天不增岁月人怎么能增寿?只有天增长了岁月,人才能增寿。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已经远远高于古人,再也不是苏东坡所说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了。人类寿命已经延长的事实有目共睹。“天增岁月”与“人增寿”是互相呼应、互相印证的,这就是“天增岁月人增寿”的真实内涵。所以古人说:观天知地,文以载道。真是字字不虚!
忘情
现代成功学里有两个引人注目的词汇,情商和智商,也即IQ和EQ。并具体地说,人的成功70%以上依赖的是人的情商。
这是个什么道理呢?是说人都有自己的定数。人禀阴阳二气而生,阴阳是互相依存的。人禀阴阳二气出生之后就有性情了。性是至性,是固定而不变的,也就是中医讲的五运,以及跟“心为先天所主”有关的学问。性不可变,但情是可变的。因此,在性情之中,定数里藏变数,也就是后天可以努力的地方。
对一个人来说,性加情为定数。性不变,情可移,因而“情”可称作定数之源。“道始于情,情生于性”,没有“情”就没有定数,定数的根源在于“情”。我们都生活在有情世界(佛教用语,指我们所存在的世界)里,有情则心生万念,有念则有定数。一切定数皆因情念而生!
古人说“无语怨东风”,什么东西都看不顺眼,连东风都要埋怨,这种情绪其实就是从情欲所来。
()免费TXT小说下载
人之所以活着,大都靠着人情的维系。有感情就有烦恼,有烦恼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痛苦,因情受苦,忘情最难;人生最痛苦最难做到的就是忘情。所以,隋代天台宗智者大师说:爱不重不生娑婆(佛教称我们的世界为娑婆世界),念不一不生极乐!我们的来来往往,分离聚合,都是无情不来,包括所有动植物的成长,也都是和情有关的。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文理
文、理,古代有其特指,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所在。
文,指的是天体中日月星的运行轨迹,以及它们的相对位置。理,指的是山、川、野的布局。天有日、月、星,运转而成文,地有山、川、野,布局而成理。乾天窈冥,视文得真情,坤地幽深,察理知实意。
所以,文理,就是一天一地,一乾一坤,一动一静,其配对和造词,体现的就是中国古代文化认知事物的阴阳关系。“有理则有气,有气则有数。行鬼神者,数也。数,气之用也。”(《伊川易说?系辞》)这样,理就又与气数发生了联系。它当然还可以跟更多的无穷的事物发生关系,文也一样。这就是一种认知事物的方法。这个无处不在的阴阳关系,就是宇宙中相关事物或现象的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们之间当然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有着互相生克制化的复杂关系,它们之间都有各自的正面和反面,都是既矛盾又统一。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理解了现在引申而来的文理科之间,也必须要文中有理,理中含文的道理。
道理,道理,再引申而下,“道可道,非常道”,所以,道是不可解的,虽然道不可解,但是理是可解的,故说理解。《易传》中讲“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也就是以理近道的纯正哲学思想。另外,像理直气壮、气数等词,也都可以看作类似意思的推演。
|穴位
针灸师、武林高手,出手前都要找准|穴位。人有|穴位,既是人非强大无比的软弱的明证,也是可以疗救治病的方便法门。但人为什么会有|穴位?原来,它是与天应、与地应的结果。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明了天地人在在相应的道理。
以地|穴为例。古代出兵打仗,军队驻扎的时候,首先要找到水喝。在高原或者沙漠里面,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找水?就是先挖一个一丈见方的大坑,把艾草放到坑里面烧。烧到一定时候,再派人去注意观察四周远一点的地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