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637-景岳全书 >

第67部分

637-景岳全书-第67部分

小说: 637-景岳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彼且疑且畏,而决别于内阃,曰∶必若如此,则活我者此也,杀我者亦此也,余之生死 
,在此一举矣。遂不得已含泪吞之,一剂而呕少止,再剂而胀少杀,随大加熟地黄,以兼救 
其泻亡之阴,前后凡二十余剂,复元如故。彼因问曰∶余本中毒致病,乡人以解毒而反剧, 
先生以不解毒而反愈者何也?余曰∶毒有不同,岂必如黄连、甘、桔之类乃可解耶?即如蘑菇 
一物,必产于深坑枯井,或沉寒极阴之处乃有之,此其得阴气之最盛,故肥白最嫩也,公中 
此阴寒之毒,而复解以黄连之寒,其谓之何?兹用姜附,非所以解寒毒乎?用人参、熟地,非 
所以解毒伤元气乎?然则彼所谓解毒者,适所以助毒也,余所谓不解毒者,正所以解毒也。 
理本甚明,而人弗能辨。凡诸病之误治者,无非皆此类耳。公顿首愀然叹曰∶信哉!使非吾 
丈,几为衔冤之魄矣,祈寿诸梓,以为后人之鉴云。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呕吐
胃火上冲呕吐新按
属性:一、金宅少妇,宦门女也,素任性,每多胸胁痛及呕吐等证,随调随愈。后于秋 
尽时,前证复作,而呕吐更甚,病及两日,甚至厥脱不省如垂绝者。再后延予,至,见数医 
环视,佥云汤饮诸药皆不能受,入口即吐,无策可施。一医云∶惟用独参汤,庶几可望其生 
耳。余因诊之,见其脉乱数甚,而且烦热躁扰,莫堪名状,意非阳明之火,何以急剧若此。 
乃问其欲冷水否?彼即点首,遂与以半钟,惟此不吐,且犹有不足之状,乃复与一钟,稍觉 
安静。余因以太清饮投之,而犹有谓此非伤寒,又值秋尽,能堪此乎?余不与辩,及药下咽 
,即酣睡半日,不复呕矣。然后以滋阴轻清等剂调理而愈。大都呕吐多属胃寒,而复有火证 
若此者,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即此是也。自后凡见呕吐,其有声势涌猛,脉见洪数 
,证多烦热者,皆以此法愈之,是又不可不知也。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呕吐
吐蛔新按
属性:一、胡宅小儿,年甫三岁,偶因饮食不调,延幼科延医,所用之药,无非清火化滞等剂 
,因而更损胃气,反致呕吐溏泄,复加清利,遂致吐蛔,初止数条,渐至数十条,细如灯草 
,甚至成团搅结而出,早晚不绝。所下者,亦如之,羸困至极,求治于予。因与温胃饮二三 
剂,其虫朝夕不止,其多如故。初不识其何所从来,而神化之速,一至如此。乃翁切恳曰∶ 
止此一儿,死生在公矣,万望先逐此虫,虫不尽则病日甚,其能生乎。予弗之听,但以前药 
倍加人参,仍加附子二三剂,而呕吐渐稀,泻亦随止。泻止后乃以理阴煎、温胃饮出入间 
用,十余日而虫渐少,一月余而饮食进,肌肉生,复元如故矣。其翁积诚称谢,因问曰∶小 
豚之病诚然危矣,令何以不治虫,不治呕泻,而三者俱愈,可闻教乎?予曰∶公之所畏者, 
虫也;予之所畏者,胃气也。且凡逐虫之药,无有不伤胃气者,向使胃气再伤,非惟不能逐 
虫,而命必随之矣,其害孰甚。故保生之权,全在知本知末,但使脾胃日强,则拔去化虫之 
源,而三病同归一得矣,尚何虫泻之敢横哉。闻者叹服,因附着按于此。 
又一王宅少妇,年未二旬,素喜瓜果生冷,因常病心腹疼痛,每发必数日不食;后及二 
旬之外,则每发必至吐蛔。初吐尚少,自后日甚日多,每吐必一二十条,每发必旬日不食。 
所经诸医,但知攻虫,旋去旋生,百药不效。予为诊视脉证,并察病因,知其伤于生冷,以 
致脾胃虚寒,阴湿气聚,故为此证。使不温养脾胃,以杜寒湿化生之源,而但事攻虫,虫去 
复生,终无济也,因制温脏丸与之,药未完而病随愈矣。后因病愈,而少年任意,仍耽生果 
,旧病复作,再制丸服,乃得全愈。观此二证,如前之小儿,乃因凉药伤脾,所以生虫;后 
之女人,乃因生果伤胃,所以生虫,可见阴湿内淫,而脾胃虚寒,是即生虫之由也。故凡治 
虫之法,但察其别无疳热等证者,悉当以温补脾胃为主。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呕吐
呕吐论列方
属性:二陈汤(和一) 理中汤(热一) 附子理中汤(热二) 理阴煎(新热三) 四君子汤(补一) 
加减二陈汤(和二) 温胃饮(新热五) 六君子汤(补五) 金水六君煎(新和一) 圣术煎( 
新热二五) 神香散(新和二十) 四逆汤(热十四) 黄邪丸(新热二一) 四味回阳饮(新热一 
)参姜饮(新热八) 启脾丸(和八六) 和胃饮(新和五) 平胃散(和十七) 六味回阳饮(新 
热二) 五苓散(和一八二) 橘皮汤(和十一、热五六) 和胃二陈煎(新和三) 一气丹(新热 
二二) 除湿汤(和一七七) 苓术二陈煎(新和四) 排气饮(新和六) 茱萸汤(热一三七) 
生姜半夏汤(热五二) 猪苓散(和一二五) 竹茹汤(和一二一) 半夏干姜散(热五三) 保和 
丸(小三五) 万应丸(攻九九) 茯苓泽泻汤(热七四) 六一散(寒百十二) 香藿饮(和一六 
九) 五物香薷饮(和百七十) 白虎汤(寒二) 太清饮(新寒十三) 藿香安胃散(热七一) 
抽薪饮(新寒三) 黄芩汤(和一九八) 藿香正气散(和二十) 柴陈煎(新散九) 抑青丸(寒 
一四九) 橘皮半夏汤(和十三) 大半夏汤(和十) 小半夏汤(和八) 半夏泻心汤(寒二八) 
大厘清饮(新寒五) 小厘清饮(新和十) 《局方》四七汤(和九七) 大和中饮(新和七) 
小和中饮(新和八) 竹叶石膏汤(寒五) 小柴胡汤(散十九) 正柴胡饮(新散六) 仲景乌梅 
丸(和三二三) 麦门冬汤(寒四四) 丁香煮散(热六一) 大黄甘草汤(攻十三) 大七香丸( 
和一三一) 不换金正气散(和二一) 小半夏茯苓汤(和九) 黄芩半夏生姜汤(和十六) 温 
脏丸(新热二四)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呕吐
论外备用方
属性:独参汤(补三五) 参术汤(补四十) 参苓白术散(补五四) 参附汤(补三七) 五味异功 
散(补四) 《金匮》大建中汤(补二三 寒上冲) 大建中汤(补二五 寒呕) 香砂六君汤( 
补七) 二术二陈汤(和四 吐清水) 益黄散(和十九 脾寒气滞) 治中汤(热十 中气不和 
)茯苓半夏汤(和十二 水气呕) 葛花解酲汤(和一二四) 青州白丸子(和百十二) 半夏 
丁香丸(和百三十 寒滞) 槟榔煎(和二三六 寒湿瘴) 保和汤(和一四七 散邪顺气) 丁 
香半夏丸(和一二九 寒痰) 陈皮汤(和百二十 和胃) 六和汤(和一二七 和胃) 橘半胃 
苓汤(和一九一 和胃) 旋复花汤(散八三 风痰呕) 胃爱散(热七十 虚寒滞) 理中加丁 
香汤(热四 中寒) 甘露汤(热七三 和胃) 丁附散(热六二 胃寒) 丁香温中汤(热十一 
和胃) 安脾散(热六七 冷痰饮) 倍术丸(热百四 饮呕) 丁香茯苓汤(热六三 温中行 
滞) 养胃汤(热六九 虚寒气滞) 补脾汤(热六八 虚滞) 理中化痰丸(热九 虚痰) 养 
正丹(热一八八 气壅不降) 八味理中丸(热七 虚寒) 五味沉附汤(热百十六 胃寒) 吴 
茱萸汤(热一三八 头痛呕) 胡椒理中汤(热六 虚寒) 橘皮干姜汤(热五五 胃寒呕) 七 
味人参丸(热七二 虚寒) 甘草干姜汤(热五四 脾寒) 藿香安胃散(热七一 寒滞) 草豆 
蔻汤(热七六 调气) 丁香柿蒂散(热六四 胃寒)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霍乱
经义
属性:《经脉篇》曰∶足太阴厥气上逆,则霍乱。 
《气交变大论》曰∶岁土不及,民病飧泄、霍乱。 
《六元正纪大论》曰∶不远热则热至,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太阴所至,为中满、霍 
乱、吐下。土郁之发,为呕吐、霍乱。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霍乱
论证(共三条)
属性:霍乱一证,以其上吐下泻,反复不宁而挥霍撩乱,故曰霍乱,此寒邪伤脏之病也。盖有 
外受风寒,寒气入脏而病者;有不慎口腹,内伤食饮而病者;有伤饥失饱,饥时胃气已伤, 
过饱食不能化而病者;有水土气令,寒湿伤脾而病者;有旱潦豪雨,清浊相混,误中沙气阴 
毒而病者,总之皆寒湿伤脾之证。邪在脾胃,则中焦不能容受,故从上而出则为吐,从下而 
出则为泻,且凡邪之易受者,必其脾气本柔,而既吐既泻,则脾气不无更虚矣。故凡治霍乱 
者,必宜以和胃健脾为主。健者,培补之谓,因其邪气已去,而胃气受伤,故非培补不可也 
。和者,调和之谓,以其胃气虽伤,而邪犹未尽,故非察其邪正,而酌为调和不可也。若其 
寒少滞多,则但以温平之剂调之可也;若滞因于寒,则非温热之剂不能调也。而诸家有言为 
火者,谓霍乱之病多在夏秋之间,岂得为之伤寒乎?吁!谬亦甚矣。不知夏秋之交,正多脏寒 
之病,盖一以盛暑将杀,新凉初起,天人易气,寒之由也;一以酷暑当令,生冷不节,疾病 
因时寒之动也。人以夏秋之外热易见,而脏腑之内寒难见,故但知用热远热,而不知用寒远 
寒,见之浅陋,多有如此,此所以多致误也。学人于此,当熟察之。 
一、转筋霍乱证,以其足腹之筋拘挛急痛,甚至牵缩阴丸,痛迫小腹,最为急候,此足 
阳明厥阴气血俱伤之候也。观河间曰∶转筋,经云反戾也,热气燥烁于筋,则挛螈而痛,火 
主燔烁燥动故也。或以为寒客于筋者,误也,盖寒虽主于收引,然止为厥逆、禁固、屈伸不 
便,安得为转筋也。所谓转者,动也,阳动阴静,热证明矣。丹溪亦曰∶转筋属血热。余谓 
此二子之言,总属一偏之见,不可从也。试以《内经》质之,不有曰∶经筋之病,寒则反折 
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此转筋者,谓非反折筋急之病乎,而何以谓之热也?夫所谓转者, 
以其坚强急痛,有如扭转之状,是谓转筋,今西北方以转字作去声者,即其义也。而河间曰 
∶转者,动也,则不为强矣。且凡患转筋者,必于大吐大泻之后,乃有此证,未闻于吐泻之 
前,而先见转筋者也。若转于吐泻之前而谓之火,犹可云因火而病也,既转于吐泻之后,则 
上下皆已火去,岂因吐泻而反生火耶?又何以吐泻之前火不转耶?河间其何以解之。盖阳明为 
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此证以阳明血气骤损,筋急而然,本非火也。观无择陈氏曰∶转 
筋者,以阳明养宗筋,属胃与大肠。今暴吐下,津液顿亡,外感四气,内伤七情,攻闭诸脉 
,枯削于筋,宗筋失养,必致挛缩,甚则卵缩、舌卷,为难治。此说始为切当。若从河间而 
作火治,能无误乎?余故曰不可从也。 
一、夏秋新凉之交,或疾风豪雨,或乍寒乍暖之时,此皆阴阳相驳之际,善养生者,最 
于此时宜慎,凡外而衣被,内而口腹,宜增则增,宜节则节,略为加意,则却疾亦自不难。 
其或少有不调,而为微寒所侵,则霍乱吐泻、搅肠腹痛、疟痢之类,顷刻可至,此其所忽者 
微,而所害者大也。且膏粱与藜藿不同,薄弱与强壮迥异。矧强者犹不可恃强,而弱者顾可 
以忘弱耶,此自珍者之不可忽也。 

卷之二十明集·杂证谟霍乱
论治(共七条)
属性:一、霍乱初起,当阴阳扰乱,邪正不分之时,惟宜以姜盐淡汤徐徐与之,令其徐饮徐吐 
,或以二陈汤探吐之,则吐中自有发散之意。必俟滞浊大出,胃气稍定,乃察其有无泄泻, 
有无胀满,有无呕恶,以辨邪正虚实,然后随其证而调理之,自无不愈者。但于吐泻扰乱之 
后,胃气未清,邪气未净之时,凡一切食饮之类,宁使稍迟,切不可急与粥汤,以致邪滞复 
聚,则为害不小也,不可不慎,亦不可妄用凉药。 
一、霍乱初起,胃口不清,邪气未净,或痛而呕恶不止,察其邪甚于上者,宜和胃饮、 
神香散或平胃散,择而用之;邪甚于下者,宜五苓散、胃苓汤,或苓术二陈煎之类主之。 
一、霍乱无胀无痛,而但呕恶不宁者,此脾胃受伤,虚寒证也。若胃气微虚兼滞者,宜 
六君子汤,或温胃饮主之。若但虚无滞者,宜理中汤,或五君子煎主之。若虚而无寒者,止 
用四君子汤,或五味异功散亦可。若虚在阴分,水中无火,因泻而呕恶不已,胸腹膨膨者, 
必用理阴煎,或去当归加人参主之。若吐痢,四肢拘急,脉沉而迟,此脾肾证也,宜四君子 
加姜、附、浓朴,或理阴煎主之。 
一、霍乱杂证,凡霍乱后身热不退,脉数无汗者,宜酌其虚实,于前治法中加柴胡主之 
。寒邪甚者,宜用麻黄。吐痢,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