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景岳全书-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然。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不得以时。然必因其开也,其入深,其内极病,其病患也卒暴;
因其闭也,其入浅以留,其病也徐以迟。帝曰∶有寒温和适,腠理不开,然有卒病者,其故
何也?少师曰∶虽平居,其腠理开闭缓急,其故常有时也。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
。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 ,烟垢着。当是之时,
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
,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 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患也
卒暴。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师曰∶三虚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实者,邪不能
伤人也。帝曰∶愿闻三虚。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
。故论不知三虚,工反为粗。帝曰∶愿闻三实。少师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
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帝曰∶愿闻岁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少师曰∶此八正之
候也。候此者,常以冬至之日,太一立于叶蛰之宫,其至也。天必应之以风雨者矣。风雨从
南方来者,为虚风,贼伤人者也。其以夜半至也。万民皆卧而弗犯也,故其岁民少病。其以
昼至者,万民懈惰而皆中于虚风,故万民多病。虚邪入客于骨而不发于外,至其立春,阳气
大发,腠理开。因立春之日,风从西方来,万民又皆中于虚风,此两邪相搏,经气结代者矣
。故逢其风而遇其雨者,命曰遇岁露焉。因岁之和,而少贼风者,民少病而少死;岁多贼风
邪气,寒温不和,则民多病而死矣。
《八正神明论》帝曰∶星辰八正何候?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八正者
,所以候八风之虚邪,以时至者也。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
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气至骨,入则伤五脏。工候
救之,弗能伤也。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
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
《阴阳应象大论》曰∶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冬伤
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
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邪
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
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
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神在
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
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风伤筋,燥胜风,风胜湿。
《风论》∶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
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岐伯对曰
∶风气藏于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寒,闭则热而
闷。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 栗而不能食,名曰寒热。风气与阳明
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内 ,其人肥则风气不得外泄,则为热中而目黄;人瘦则外泄而寒,则
为寒中而泣出。风气与太阳俱入,行诸脉俞,散于分肉之间,与卫气相干,其道不利,故使
肌肉愤 而有疡,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疠者,有营气热 ,其气
不清,故使鼻柱坏而色败,皮肤疡溃,风寒客于脉而不去,名曰疠风,或名曰寒热。以春甲
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
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风中五脏六腑之俞,亦为脏腑之风,各入其门户所
中,皆为偏风。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饮酒中风,则为
漏风。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
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帝曰
∶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 然
白,时咳短气,昼日则瘥,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
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
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支不欲动,色薄
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 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
,其色 ,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
通,腹善满,失衣则 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
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
食则汗出,甚则身汗,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
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
《玉机真藏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今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
当是之时,可汗而发也。或痹不仁肿痛,当是之时,可汤熨及火灸刺而去之。弗治,病入舍
于肺,名曰肺痹,发咳上气。弗治,肺即传而行之肝,名曰肝痹,一名曰厥,胁痛出食,当
是之时,可按若刺耳。弗治,肝传之脾,病名曰脾风,发瘅,腹中热,烦心出黄,当此之时
,可按可药可浴。弗治,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热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当此之
时,可按可药。弗治,肾传之心,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曰螈,当此之时,可灸可药。弗治
,满十日,法当死。肾因传之心,心即复反传而行之肺,发寒热,病当三岁死。此病之次也
。
《金匮真言论》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岐伯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
触五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
所谓四时之胜也。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西风
生于秋,病在肺,俞在肩背;北风生于冬,病在肾,俞在腰股;中央为土,病在脾,俞在脊
。故春气者病在头,夏气者病在脏,秋气者病在肩背,冬气者病在四肢。故春善病鼽衄,仲
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寒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厥。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调经论》曰∶风雨之伤人也,先客于皮肤,传入于孙脉,孙脉满则传入于络脉,络脉
满则输于大经脉,血气与邪并客于分腠之间,其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
,按之则痛。寒湿之伤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卫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
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
《太阴阳明论》曰∶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
,上为喘呼。故阳受风气,阴受湿气。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生气通天论》曰∶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此因时之序也。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
为咳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百病始生篇》帝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三部之气,所
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
则伤脏,伤脏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寒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其
淫,不可胜数。岐伯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豪雨而不病
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其中于
虚邪也,因与天时,与其身形,参以虚实,大病乃成,气有定舍,因处为名,上下中外,分
为三员。是故虚邪之中人也,始于皮肤,皮肤缓则腠理开,开则邪从毛发入,入则抵深,深
则毛发立,毛发立则淅然,故皮肤痛。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在络之时,痛于肌肉,其
痛之时息,大经乃代。留而不去,传舍于经,在经之时,洒淅喜惊。留而不去,传舍于输,
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留而不去,传舍于伏冲之脉,在伏冲之时
,体重身痛。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响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
多热则溏出糜。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着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
。邪气淫 ,不可胜论。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察其所痛,以知其应,有余不足,
当补则补,当泻则泻,毋逆天时,是谓至治。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中人也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饮食汗
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
两胁,亦中其经。虚邪之中身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
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
《刺节真邪论》曰∶虚邪之中于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
,则为骨痹。搏于筋,则为筋挛。搏于脉中,血闭不通,则为痈。搏于肉,与卫气相搏,阳
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其气外发,腠
理开,毫毛摇,气往来行,则为痒。留而不去则痹。卫气不行,则为不仁。虚邪偏客于身半
,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者,脉偏痛。
虚邪之入于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留而内着。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
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
《脉要精微论》曰∶风成为寒热,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
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受气也。
《寿夭刚柔篇》曰∶病在阳者,命曰风。病在阴者,命曰痹。阴阳俱病,命曰风痹。风
寒伤形,忧、恐、忿、怒伤气。
《通评虚实论》曰∶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着也。 跛,风寒湿之病也。
《平人气象论》曰∶面肿曰风。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
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
《刺志论》曰∶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
《阴阳别论》曰∶二阳之病发心脾,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二阳一阴发
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肢不举。
《五色篇》曰∶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黄而膏润为脓,赤甚者为血,痛甚为挛
,寒甚为皮不仁。
《评热病论》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岐伯曰∶汗出而
身热者,风也
。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巨阳主气,故先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
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帝曰∶治之奈何?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帝曰∶劳风为病何如?
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
。帝曰∶治之奈何?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
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矣。
《病能论》帝曰∶有病身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
酒风。治之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骨空论》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其风府,调其阴阳,不
足则补,有余则泻。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大风汗出,灸噫嘻,噫嘻
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
《四时气篇》曰∶疠风者,素刺其肿上,已刺,以锐针针其处,按出其恶气,肿尽乃止
。常食方食,无食他食。
《热病篇》曰∶偏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