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637-景岳全书 >

第130部分

637-景岳全书-第130部分

小说: 637-景岳全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 
五色篇曰∶官五色奈何?曰∶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又曰∶以色言病之间 
甚奈何?曰∶其色粗以明,沉夭者为甚,其色上行者病益甚,其色下行如云彻散者病方已。 
经脉篇曰∶凡诊络脉,脉色青则寒且痛,赤则有热。胃中寒,手鱼之络多青矣。胃中有热,鱼 
际络赤。其暴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热气也。其青短者,少气也。 
凡察色之法,大都青白者少热气,病主阴邪;黄赤者多热气,病主阳盛。青主风气,主肝邪, 
主脾胃虚寒,主心腹疼痛,主暴惊伤心胆之气,主惊风,当察兼色以分急慢。白主气虚,甚则气脱 
,主无火,主脾肺不足。白兼青者主慢惊,主大小肠泄泻。赤主火,主痰热,主伤寒热证,主烦渴 
,主急惊躁扰,主闭桔,主阳邪喘促,主痈疡痘疹。黑属水,主阴寒,主厥逆,主痛极。沉黑主危 
笃。黄主积聚,主痞块,主脾病,主胀满,主脾疳。黄兼白者主脾寒脾弱,主气虚神怯。黄兼青者 
主脾虚泄泻,主慢脾风。黄兼赤者主疳热。两颧鲜红,或作或止者,谓之面戴阳,乃真阴虚弱,此 
非阳证也,不得以热赤同论。 
钱氏曰∶左颊为肝,右颊为肺,额上为心,鼻上为脾,下颏为肾,随证施治之。 

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总论(一)
属性:小儿气血未充,而一生盛衰之基,全在幼时,此饮食之宜调,而药饵尤当慎也。今举世幼科既 
不知此大本,又无的确明见,而惟苟完目前。故凡遇一病,则无论虚实寒热,但用海底兜法,而悉 
以散风、消食、清痰、降火、行滞、利水之剂,总不出二十余味,一套混用,谬称稳当,何其诞也 
。夫有是病而用是药,则病受之矣,无是病而用是药,则元气受之矣,小儿元气几何,能无阴受其 
损而变生不测耶?此当今幼科之大病,而医之不可轻任者,正以此也。又见有爱子者,因其清黄瘦 
弱,每以为虑,而询之庸流,则不云痰火,必六食积,动以肥儿丸、保和丸之类,使之常服。不知 
肥儿丸以苦寒之品,最败元阳,保和丸以消耗之物,极损胃气,谓其肥儿也,而适足以瘦儿,谓其 
保和也,而适足以违和耳。即如抱龙丸之类,亦不宜轻易屡用。余尝见一富翁之子,每多痰气,或 
时惊叫,凡遇疾作,辄用此丸,一投即愈,彼时以为神丹,如此者不啻十余次。及其长也,则一 
无所知,凝然一痴物而已,岂非暗损元神所致那。凡此克伐之剂,所以最当慎用,故必有真正火证 
、疳热,乃宜肥儿丸及寒凉等剂;真正贪积、胀满,乃宜保和丸及消导等剂;真正痰火喘急,乃宜 
抱龙丸及化痰等剂,即用此者,亦不过中病即止,非可过也。若无此实邪可据,而诸见出入之病, 
则多由亏损元气,悉当加意培补,方是保赤之主。倘不知此而徒以肥儿、保和等名,乃欲藉为保障 
,不知小儿之元气无多,病已伤之,而医复伐之,其有不萎败者鲜矣。此外,如大黄、芒硝、黑丑 
、芫花、大戟、三棱、篷术之类,若作必不得已,皆不可轻易投也。 

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总论(一)
属性:凡小儿之病,本不易察,但其为病之源,多有所因,故凡临证者,必须察父母先天之气,而母 
气为尤切。 
如母多火者,子必有火病;母多寒者,子必有寒病;母之脾肾不足者,子亦如之。凡骨软行迟,齿 
迟语迟,囟门开大,疳热脾泄之类,多有由于母气者。虽父母之气俱有所禀,但母气之应在近,父 
气之应在远。或以一强一弱而偏得一人之气者,是皆不可不察。至若稍长而FS 纵欲,或调摄失宜而 
自为病者,此又当察其所由,辨而治之。如果先天不足,而培以后天,亦可致寿、虽曰先天俱盛, 
而或父母多欲,或抚养失宜,则病变百端,虽强亦夭。 
此中几圆理微,贵在知常知变也。 

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总论(一)
属性:初生小儿撮口脐风者,因胎中受热,或初生不慎,为风寒所侵,遂致聚唇撮口,眼闭口噤,啼 
声如雅,或声不能出,成舌上如粟,或口吐白沫,或喉痰潮响,或气息喘急,甚者舌强面青,腹胀 
青筋,吊肠牵痛。百日内病甚者多不治。脐风者,以断脐之后,为水湿风邪所侵,因致腹胀脐肿, 
四肢柔直,啼不吮乳,甚则发搐。若脐边青黑,手拳口噤者,是为内搐,不可治。凡治此之法,痰 
盛者当先治痰,火盛者当先清火,若无火无痰者,专当温补脾胃。凡断脐不盈尺,多患此者。齿龈 
有泡如粟,以绵裹指,蘸温水擦破,口即开,不用药。七日内患此有,百无一生。脐风果因浴拭外 
伤皮肤者,用绵灰或枯矾末掺之即愈。若因剪脐短少,或因束缚不紧或因牵动,风入脐中,或因铁 
器断脐,冷气传于脾络,以致前证者,口内有小泡,急掐破去其毒水,以艾灸脐中,亦有得生者。 
治法多端,无如灸法。苦因乳母肝脾郁怒,或饮食生冷辛热,致儿为患者,当治其母。 
钱氏云∶撮口因浴后拭脐,风邪所入而作,用益黄散补之。 
陈无择云∶视其牙龈有泡,擦破之。口既开,用真白僵蚕略烘为末,蜜调涂口内。 
《保婴集》云∶小儿百日脐风马于,当作胎毒,泻足阳明之火,用针挑破,以桑树白汁涂之。 
田氏治噤风,用天南星为末,加片脑少许,以指蘸姜汁擦于龈,立开。或用牛黄,以竹沥调服 
一字,随以 
猪乳滴于口中。 

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总论(一)
属性:惊风之要领有二,一曰实证,一曰虚证而尽之矣。盖急惊者,阳证也,实证也。乃肝邪有余而 
风生热,热生痰,痰热客于心膈间,则风火相搏,故其形证急暴而痰火壮热者,是为急惊。此当先 
治其标,后治其本。慢惊者,阴证也,虚证也。此脾肺俱虚,肝邪无制,因而海脾生风,无阳之证 
也。故其形气病气俱不足者,是为慢惊,此当专顾脾肾以救元气。虽二者俱名惊风,而虚实之有不 
同,所以急慢之名亦异。凡治此者,不可罔顾其名以思其义。 

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总论(一)
属性:小儿惊风,肝病也,亦脾肾心肺病也。盖小儿之真阴未足,柔不济刚,故肝邪易动,肝邪动则 
木能生火,火能生风,风热相搏则血虚,血虚则筋急,筋急则为掉眩反张、搐搦强直之类,皆肝木 
之本病也。至其相移,木邪侮土则脾病,而为痰,为吐泻;木盛金衰则肺病,而为喘促,为短气; 
木火上炎则心病,而为惊叫,为烦热;木火伤阴则肾病,而为水涸,为血燥、为干渴,为汗不出, 
为搐,为 ,此五脏惊风之大概也。 
治此之法有要存焉,盖一日风,二日火,三日痰,四日阳虚,五日阴虚,但能察此缓急则尽之 
矣。所谓风者,以其强直掉眩皆属肝木,风木同气,故云惊风,而实作外感之证。今人不明此义, 
但为治风必须用散,不知外来之风可散,而血燥之风不可散也。故凡如防风、荆芥、羌活、独活、 
细辛、干葛、柴胡、紫苏、薄荷之类,使果有外邪发热无汗等证,乃可暂用,如无外邪,则最所当 
忌,此用散之不可不慎也。 
所谓痰火者,痰凝则气闭,火盛则阴亏,此实邪之病本也。若痰因火动,则治火为先,火以痰 
留,则去痰为主。火之甚者,宜龙胆草、山栀子、黄连、黄柏、石膏、大黄之属;火之微者,宜黄 
芩、知舟、玄参、石斛、 
地骨皮、木通、天麻之属。痰之甚者,宜牛黄、胆星、天竺黄、南星、半夏、白芥子之属;痰之微 
者,宜陈皮、前胡、海石、贝母、天花粉之属。此外,如朱砂之色赤体重,故能入心镇惊,内孕水 
银,故善透经络,坠痰降火。雄黄之气味雄悍,故能破结开滞,直达横行。冰片、麝香,乃开窍之 
要药;琥珀、青黛,亦清利之佐助而已。又如僵蚕、全蝎、蝉蜕之属,皆云治风,在僵蚕味咸而 
辛,大能开痰涎、破结气,用佐痰药,善去肝脾之邪,邪去则肝平,是即治风之谓也。全蝎生于东 
北,色青属木,故善走厥阴,加以盐味咸而降痰,是亦同气之属,故云治风,较之僵蚕,此其次矣 
。蝉蜕性味俱薄,不过取其清虚轻蜕之义,非有实济不足恃也。凡惊风之实邪,惟痰火为最,而风 
则次之,治实之法,止于是矣。然邪实者易制,主败者必危。盖阳虚则阴邪不散而元气不复;阴虚 
则营气不行,而精血何来?所以惊风之重,重在虚证,不虚不重,不竭不危,此元精元气相为并立 
,有不容偏置者也。故治虚之法,当辨阴阳,阳虚者宜燥宜刚,阴虚者宜温宜润。然善用阳者,气 
中自有水;善用阴者,水中自有气,造化相须之妙,既有不可混,又有不可离者如此。设有谓此非 
小儿之药,此非惊风之药者,岂惊风之病不属阴阳,而小儿之体不由血气乎?若夫人者,开口便可 
见心,又乌足与论乾坤合一之道。诸补之法具详如下。 
一、惊风反张,强直转筋等病,在经筋篇曰∶足少阴之筋病,足下转筋及所过而结者皆痛。病在 
此者,主痫螈及痉。在外者不能俯,在内者不能仰,故阳病者腰反折不能俯,阴病者不能仰。又曰 
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 

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总论(一)
属性:急惊之候,壮热痰壅,窜视反张,搐搦颤动,于关紧急,口中气热,颊赤唇红,饮冷便结,脉 
浮洪数。此肝邪风热,阳盛阴虚证也。治此之法,当察缓急,凡邪盛者,不得不先治其标。若痰甚 
喘急者,宜抱龙丸、琥珀散、清膈煎、梅花饮之类主之。火盛而烦热者,宜凉惊丸、抑青丸,或黄 
连安神丸、牛黄散,及山栀、黄连、 
龙胆草之属。火盛燥热而大便秘结者,宜泻表丸,或以为汤煎服之,或利惊丸亦可。若外感风寒, 
身热为惊者,当解其表,宜抑肝散倍加柴胡,或参苏饮、五积散、星苏散之类,择而用之。若表邪 
未解而内亦热者,宜钱氏黄龙汤。若惊气渐退而以未清者,宜安神镇惊丸。凡以上者,皆急则治标 
之法,但得痰火稍退,即当调补血气,如后附薛氏之法,或参用慢惊诸治以防虚败,此幼科最要之 
法。前哲有云∶小儿易为虚实,攻伐之药,中病即止,不可过剂,诚至言也。大抵此证多属肝胆脾 
肾阴虚血燥,风火相搏而然,苦罔顾真阴,过用祛风化痰之药,则脾益虚,血益燥,邪气绵延,必 
成慢惊矣。此中阴虚之义,皆人所不知,当阅小儿补肾论,始见其详。论载第二卷二五。 
东垣曰∶急惊者,风木旺也。风木属肝,肝邪盛必传克于脾。欲治其肝,当先实脾后泻风木。 
楼全善曰∶急惊属木火土实。木实则搐而有力,及目上视,动札频睫;土实则身热面赤,而不 
吐泻,偃睡合睛。治法宜凉宜泻,而用凉惊利惊等丸。亦有因惊而发者,以致于关紧急,壮热等证 
,此内有实热,外挟风邪,当截风定搐。若痰热尚盛,宜微下之。痰热既泄,急宜调养胃气。搐定 
而痰热少退,即宜调补脾气。 
薛氏曰∶此肝经血虚,火动生风。盖风生则阴血愈散,阴火愈炽;火动则肺金愈亏,肝邪愈盛 
。宜滋肝血,养脾气。若屡服祛风化痰,泻火辛散之剂,便宜认作脾虚血损,急补脾土。若风火相 
搏,发热抽搐,目 筋挛,痰盛者,用四物、钩藤钩以生肝血,清肝火,用四君子加当归以补脾土、 
生肺金。若肝经血燥,发热惊搐,目 筋挛,痰盛者,用六味丸以滋肾水,四君子加芍药以补脾土 
。若肺金克肝木,用地黄丸以益肝血,加芍药、木香以平肺金。若屡用惊药而脾胃虚寒者,须用六 
君子汤以补脾士,丁香、木香以培阳气。若脾土虚寒,肾水反来侮土,而致中寒腹痛,吐泻少食等 
证者,用益黄散以补脾土而泻水,庶几不致慢惊矣。但治小儿,当审察虚实,凡证属有余者,病气 
也,不足者,元气也,故有余当认为不足,思患预防,斯少失矣。 

卷之四十谟集小儿则(上)
总论(一)
属性:慢惊之候,多由吐泻,因致气微神缓,昏睡露睛,痰鸣气促,惊跳搐搦,或乍发乍静,或身凉 
身热,或肢体逆冷,或眉唇青赤,面色淡白,但其脉迟缓,或见细数,此脾虚生风,无阳证也。小 
儿慢惊之病,多因病后,或以吐泻,或因误用药饵,损伤脾胃所致。然亦有小儿脾胃素弱,或受风 
寒,则不必病后,及娱药者亦有之,总属脾肾虚寒之证。治慢惊之法,但当速培元气,即有风痰之 
类,皆作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