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共70讲-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例》对温病学的贡献,所以关于伏气温病的问题在《伤寒例》中都可以
见到。
第四篇是《痉湿暍》。痉病是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牙关紧急的抽风一
类病;湿病是感受外来的湿邪所导致的病;暍病就是中暑。显然它是属
于广义伤寒的范畴。由于《伤寒论》中的〃六经病证篇〃主要描述的是狭
义伤寒和狭义伤寒发生以后,在它的演变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病证
的辨证论治。所以《痉湿暍》放在这里主要是和后面的狭义的伤寒、中
风相鉴别、相比较的。在《金匮要略》里有〃辨痉湿暍病脉证并治〃,有
证候、有方药,在《伤寒论》里湿暍病只有证候,没有谈到治疗方药。
所以在《伤寒论》里放这样一些内容主要是和狭义伤寒鉴别、比较的。
这四篇内容我们的教材里是没有的,我们把它叫做前四篇。如果大家作
为一个专门的研究学者,像一个温病学的研究学者,他一定要研究《伤
寒论》中的《伤寒例》。要专门作为一个诊断教师、诊断教授,要研究
脉学发展历史的话,一定要研究《伤寒论》中的〃辨脉〃、〃平脉〃。中间
有10篇内容是〃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
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太阳病篇分了上中下三篇,然后就是
辨阳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然后〃辨霍乱病
脉证并治第十三〃、〃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从第五开始
到第十四中间有10篇内容。这10篇内容我们把它叫做〃六经病证篇〃。
尽管其中有一些内容,比方说〃辨霍乱病脉证并治〃和〃辨阴阳易差后劳复
病脉证并治〃,它不属于六经病的内容,但是它放在后面,一个是和伤寒
病相鉴别的,一个是对于六经病病后遗留下来的种种问题。比方说劳复
的问题、食复的问题、痰饮水湿等等这些问题,怎么进行治疗,怎么进
行护理。这10篇内容一共398条,涉及到的方剂是112方。有的书上说是
113方,那是因为有一个方子叫禹余粮丸,只有方名而没有药物,所以我
们通常说它112方。当然这个统计也不是特别精确的,因为有的加减方他
统计了,有的没有统计,当然我们习惯这么说,大家也就这么认可。所
谓398条,112方并不是《伤寒论》的全部内容,只是中间这10篇的内
容。而我们在大学里的《伤寒论》五版教材的原文就选自于这398条之
中,大概选了300多条。而我们在本科阶段要求大家特别熟悉、特别掌
握,甚至要求大家能够背会的条文也就是100多条,我给大家选了112
条。
前4篇加上中间10篇才14篇,还有8篇我们把它叫做后8篇。后8篇是什么
内容呢?第十五篇是〃辨可发汗证脉证并治篇〃,哪些病可以发汗,也就
是说哪些病适合发汗,所有可以发汗的病证都在这一篇。第十六篇是〃不
可汗篇〃,所有禁用发汗的条文都在这里头。第十七是〃汗后〃,所有发汗
以后造成的各种坏病,造成的各种变证,怎么样进行救治,都在第十七
篇。这些原文绝大多数出自中间的〃六经病证篇〃的条文,也有一部分条
文不见于〃六经病证篇〃。
所以从总体来看,后面的内容是前面的〃六经病证篇〃按照治法重新进行
归类和编排的一种东西。但是有一些很重要的条文,并不见于〃六经病证
篇〃。我们作为《伤寒论》的研究者,后面这8篇内容也一定要去了解。
你比方说,在桂枝汤方后关于发汗的要求,要求〃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
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遍身漐漐,漐漐就是小汗出的样子。
遍身,什么叫遍身?是不是说心口窝、后背见到汗就叫遍身,在前面都
没有交代。在〃辨可发汗证脉证并治篇〃里说得很清楚,说〃凡发汗,欲令
手足俱周〃。什么叫遍身呢?就要手脚都见到汗。〃凡发汗,欲令手足俱
周〃是对〃周遍〃的注释。漐漐然就是小汗出的样子,就像细雨蒙蒙一样。
出多长时间呢?〃令一时间许〃,要出一个时辰的汗出两个小时。
在古代,把昼夜分成十二个时段,我们把它叫做一个时辰。现在我们和
国际接轨,把一昼夜划分为二十四个时段,为了和中国传统的计时能够
区别开,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小时〃。它说〃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漐漐
然,令一时间许〃,你只有持续盖被子保温两个小时,这样才能达到汗出
透了,才能够达到汗出邪退,脉静身凉的效果。所以〃辨可发汗证脉证并
治篇〃等后面八篇还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另外我们在文字校勘上,也有重
要的参考意义。如太阳病篇有一条原文说,这个病,病程已经很长了,
说其人不呕,是除了少阳病,邪没有传少阳,说〃清便欲自可〃。
清,是指便、排、拉,清便就是拉的大便,为什么这样解释,我后面会
说。拉的大便,〃欲自可〃,〃可〃犹宜也,就是正常,大便是正常的。这
个〃欲〃自可,如果当作〃欲〃字讲的话,那肯定是现在还不正常。
实际上我们在后面的〃清便欲自可〃作〃清便续自可〃,由此我们知道,在
太阳病篇的〃清便欲自可〃,这个〃欲〃字应当是〃续〃字的通假。
为什么可以是通假呢?因为〃欲〃和〃续〃在古代是同一个韵部的字,同一
个韵部的字就可以通假。但是同一个韵部的字的字有很多,你必须有证
据才能够说是通假。什么证据呢?〃同本以互见〃或者是〃别本以见例〃或
者是〃同本以互证〃。就是有两本书,这本书是〃清便欲自可〃,那本书
是〃清便续自可〃。像王叔和的《脉经》所收集的《伤寒论》里,就作〃清
便续自可〃。这叫什么呢?〃别本以见例〃、〃同本以互证〃,在太阳病篇
是〃清便欲自可〃,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篇〃是〃清便续自可〃,由此就
证实〃欲〃通〃续〃。这就像我们在座的大夫,你写一本书,在这本书里
头,你开你的经验方,是个〃钩藤〃,结果你开处方呢,你开了个〃勾
丁〃,两千年以后这个著作是当时人们学习的一种规范,两千年以后人们
还发现了你开处方的手稿,哎呀这个处方上写的〃勾丁〃,而书上写的〃钩
藤〃,他们就考证在公元2002年前后〃藤〃和〃丁〃是同一韵部的字,而且又
有同一个医生,在书上是这个〃藤〃在方子上是这个〃丁〃,〃丁〃通〃藤〃,
所以通假字就是这样来的。所以我们在读张仲景的书的时候,〃可下〃篇
是〃清便续自可〃,在太阳病篇的〃清便欲自可〃,于是我们就知道了这
个〃欲〃通〃续〃。他排的大便持续是正常的,那就提示病没有传入阳明。
我们接着讲后8篇。后8篇无论在文字的校勘上,还是对前面的内容补充
上,我们要深入研究《伤寒论》的话,都应该有所了解。第十八篇是〃可
吐〃,第十九篇是〃不可吐〃,第二十是〃可下〃,第二十一是〃不可下〃,第
二十二是〃汗吐下后〃。二十二篇的内容就是这么多。后面这8篇,可发
汗、不可发汗、汗后、可吐、不可吐、可下、不可下、汗吐下后,我们
把它叫作〃可与不可〃诸篇。
这就是《伤寒论》10卷22篇的全部内容。我们既然要学《伤寒》,不能
光看一看讲义,起码应当知道《伤寒论》原书10卷22篇,每篇大体是什
么东西。
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从理、法、方、药的角度来谈《伤寒论》的内
容。在《伤寒论》中,它涉及到了外感病的辨证论治,也涉及到了杂病
的辨证论治。但是无论是外感病的辨证论治也罢,还是杂病的辨证论治
也罢,它都贯穿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这种方式在理论上他创立了
六经辨证体系。
在张仲景之前,中医学的著作分了两大类,一类是基础理论的著作,班
固的《汉书·艺文志》,把它叫做〃医经〃。另外一类是经验用方的著
作,《汉书·艺文志》把它叫做〃经方〃。基础理论的《医经》缺乏临床
的实际治疗,《黄帝内经》只有十三方,今天看起来实用的也不多。经
验用方呢?像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和《治百病方》,缺少理论的指
导。而只有到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他用六经辨证的方法来辨外
感病,在《金匮要略》里用脏腑经络辨证的方法来辨杂病,而这种辨证
方法是在理论指导下,辨出证来之后,据证立法,然后方随法出,这样
一个辨证论治的诊疗体系,才落实到临床上。六经辨证体系的具体内
容,我们下面讲第五个问题的时候,还会专门谈到。
这个〃法〃,包括治则和治法。从治则来看,伤寒是一个外感病,外感病
就涉及到正气和邪气之间的关系,《伤寒论》从头至尾贯穿了扶正祛邪
的原则。扶正是为了祛邪,祛邪是为了扶正。后世医家把它总结为〃扶阳
气、保卫气、存津液〃,像陈修园他总结的《伤寒论》贯穿始终的是〃保
卫气、存津液〃。四版教材、五版教材提到它最重要的治疗原则是〃扶阳
气〃,其实这些都是从扶正的角度来谈的,而《伤寒论》最多的是用了
汗、吐、下等等祛邪的方法,因此,我们的远程教育课件上把《伤寒
论》的治则写得很多,实际上归纳起来就是扶正、祛邪两大方面。扶正
是为了祛邪,祛邪是为了扶正,祛邪的时候不忘扶正。
《伤寒论》在1800年以前就强调了扶正祛邪这个治疗原则,这个治疗原
则在今天还是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的。
在治法上,《伤寒论》把中医所说的八法,在临床运用得非常好。或者
说所谓的八法就是从《伤寒论》中总结归纳出来的。
汗法治疗邪在体表,具有发汗的代表方剂,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
汤、大青龙汤、葛根汤都出自于《伤寒论》。而这些方子,对真正寒邪
在表的这种证候确实有很好的发汗效果。
吐法,我们今天不怎么常用,但是在中医的历史上,吐法可以治疗许多
复杂的疑难病证。吐法的代表方瓜蒂散就是出自《伤寒论》。
下法是《伤寒论》中最常用的,也是涉及到方剂最多的一个方法。下法
的代表方像三承气汤,是泄下燥热;桃核承气汤是泻热逐瘀;抵挡汤是
破血逐瘀,也算下法的范畴;茵陈蒿汤,是利湿、泻热、退黄,它也用
到了大黄,也可以算下法的范畴,像麻子仁丸的润下,像蜜煎方、土瓜
根方的导下,像大陷胸汤的泻热逐水,都属于下法。
和法,对于和法,我们通常用〃和解〃这个词,对于〃和解〃的理解,有的
人说是调和,实际上我的理解它不是调和,因为和解的方法主要治疗枢
机不利的证候。人体的枢机有两个,一个是少阳半表半里这个枢机,一
个是中焦半上半下这个枢机。少阳半表半里的枢机是调气的升降出入
的,而中焦半上半下这个枢机,主要是调气的升和降。人活着全凭一口
气,人体的气一定是流畅的,一定是畅通无阻,一定是条达的。
许多疾病都是气不和所造成的。我们遇到气不和的这种证候,抓哪个环
节,抓哪个关键来调节,就可以抓少阳半表半里这个枢机,也可以抓中
焦半上半下的枢机。因此,对于〃和解〃的理解,我们把他解释为〃和枢
机,解郁结〃。因为枢机如果不利,气机必然郁结,气机郁结以后,就造
成了各种疾病的发生,所以〃和解〃应当理解为〃和枢机,解郁结〃。
把这两个词的第一个字合起来就是〃和解〃。和法代表方是柴胡剂、小柴
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这是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枢机的。
还有一组代表方,就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这是和
解中焦半上半下之枢机的。
温法的代表方就是大家特别熟悉的理中汤、四逆汤、通脉四逆汤这一类
具有助阳、祛寒作用的方剂。
清法的代表方,像栀子豉汤,清宣膈中的郁热;像白虎汤,辛寒折热,
清中焦之热;像黄芩汤可清少阳胆热,治疗胆热内迫肠道的热利,这都
可以算作清法的范畴。
补法的代表方,像炙甘草汤,治疗气血两虚,心脏失养,脉搏不续的脉
结代、心动悸,它是气血双补的。像小建中汤,具有温中补虚、和里缓
急的作用,可以治疗心中悸而烦,又可以治疗气血两虚,腹部筋脉失养
的腹中拘急疼痛,这可以算补法。消法,像抵当丸,具有化瘀缓消的作
用,用于治疗太阳蓄血证瘀、热都比较和缓。所以后世所谓的八法实际
上是从《伤寒论》具体的治法中归纳总结出来的。我觉得在《伤寒论》
中还有涩法,像赤石禹余粮汤和桃花汤的涩肠固脱法,它们治疗下利滑
脱,这也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