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98-金匮要略浅注 >

第4部分

498-金匮要略浅注-第4部分

小说: 498-金匮要略浅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湿者以此。而所以致寒湿。亦可类推矣。)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此又为风湿无汗者而出其方也。寒湿亦可用之。上节麻黄加术汤为大剂。此方为 
小剂。亦随其证之微甚而择用之。亦随其证之上下。而取亲上亲下之理也。 
x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方x 
麻黄(半两) 杏仁(十个去皮尖) 薏苡(半两) 甘草(一两炙) 
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 
风湿(之病)。脉浮。(为风。)身重。(为湿。若见此脉此证。汗不出而恶风者。 
为实邪。大剂有麻黄加术汤。小剂有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可用。若)汗出恶风者。(为虚 
邪。以)防己黄 汤主之。 
此为风湿证汗自出者出其方也。合上二方。即伤寒论麻黄汤大青龙汤桂枝汤之意乎。 
钱天来云、病因汗出当风。夫汗出则腠理开。当风则风乘腠理矣。风邪既入。汗不得 
出。以离经之汗液。既不得外出皮毛。又不能内返经络。留于肌腠而为湿。此即人身汗 
液之湿也。其或暑汗当出之时。伤于纳凉太过。使欲出之汗不得外泄。留着肌腠而致病。 
与汗出当风无异也。按金匮以痉湿 三证合篇。痉证兼湿。 证亦兼湿。湿证最重。 
必须如此活看方得。 
x防己黄 汤方x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炙) 白术(七钱半) 黄 (一两一分) 
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喘者。 
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 
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瘥。 
伤寒(至于)八九日。(九日值少阳主气之期。宜从少阳之枢而外出矣。乃不解。 
而复感)风湿(合而)相搏。(寒邪拘束。故)身体疼(风邪煽火。故心)烦。(湿邪沉着。故)不能自 
转侧。(邪未入里。故)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浮虚则为风。涩则为湿也。此风 
多于湿之证。以)桂枝附子汤主之。若(脾受湿伤。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大便坚。 
(大便愈坚。则)小便(愈觉其)自利者。(脾受伤。而津液不能还入胃中故也。即于 
前方)去桂(枝)加白术汤主之。(湿若去。则风无所恋而自解矣。) 
此又于伤寒不愈。合风湿为病而出二方也。上方治风多于湿。下方治湿多于风。 
x桂枝附子汤方x 
桂枝(四两)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x白术附子汤方x 
白术(四两) 附子(三枚炮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 
二枚) 
上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许再服。三服 
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凡方中有如虫 
行状。如醉状。如冒状者。皆药势将行使然也。) 
(伤寒合风湿而病。上既详言之矣。若其病较剧者。用药亦须较缓。今)风湿相搏。 
(业已深入。其)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此风寒湿三气之邪。阻遏 
正气。不令宣通之象也。)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荣气 
卫气三焦之气俱病。总由于坎中元阳之气失职也。务使阳回气暖。而经脉柔和。阴气得 
煦。而水泉流动矣。以)甘草附子汤主之。 
此承上节。言风湿相搏。在外者利在速去。深入者妙在缓攻。师恐前方附子三枚过 
多。其性猛急。筋节 
未必骤开。风湿未必遽去。徒使大汗出而邪不尽耳。故减去一枚。并去姜枣。而以甘草 
为君者。欲其缓也。 
x甘草附子汤方x 
甘草(二两炙) 附子(二枚炮去皮) 白术(二两) 桂枝(四两)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 
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为妙。 
( 者暑也。暑亦六淫之一。故先伤太阳。)太阳中 。(病标本之气。故)发热恶 
寒。(病所过之经。故)身重而疼痛。(热伤气。故)其脉弦细芤迟。(膀胱者。毫毛 
其应。故)小便已洒洒然毛耸。(阳气虚。不能荣于四肢。故)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 
热。(气虚不能自支也。)口前开。板齿燥。(以劳而动阳热。阴液不能上滋也。此表 
里经脉俱虚。不可汗下温针。倘)若(误认为伤寒。而)发其汗。则其(表虚而)恶寒甚。(若因其寒甚。而) 
加温针。则(经脉虚而)发热甚。(若因其发热甚。而)数下之。(里虚而津液伤。) 
则淋甚。 
此言中暑之证。从经脉表里俱病处。绘出虚证模样。意者。寒则伤形。责其实。热 
则伤气。责其虚也。汗下火皆为所戒。而治法从可知矣。 
太阳中热者。 是也。(暑干肌表。而气虚微。所以)汗出。(太阳以寒为本。所以 
)恶寒。(暑热之邪。内合太阳之标热。所以)身热而渴。(以)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此言中暑而不兼湿之证治也。 
x白虎加人参汤方x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绵裹)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三 
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中 。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因暑热而复)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 
也。一物瓜蒂汤主之。(推之夏月阳虚阴伏。凡畏热贪凉。皆可以伤冷水例之。病在阴 
经。即为阴证。岂可一以清凉治暑哉。) 
此言暑合湿邪为患。而出其方治也。后人用五苓散。大顺散。小半夏加伏苓汤。十 
味香薷饮。白虎加苍术汤。皆推展其法而兼治湿也。 
x瓜蒂汤方x 
瓜蒂(二七个) 
上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暑者。夏令炎热之气也。有伏病。有正病。有变病。何谓伏病。经云、凡病伤寒而 
成热者。先夏至为病温。后夏至为病暑。是病伏于冬时。愈郁而愈热。与温病同例也。 
何谓正病。经云、热气大来。火之胜也。又云、火热受邪。心病生焉。言夏时酷暑炎热。 
人感之而为暑病。病在心也。白虎加人参汤。是其正治欤。何谓变病。元人谓静而得 
之为中暑。处于高厦凉室。畏热贪凉而成病。其恶寒与伤寒同。而发热较重以别之。心 
烦以别之。脉虚以别之。此病在人事。不在天时。故谓之变也。然而更有深义焉。暑必 
挟湿。是暑阳而 
湿阴也。夏月伏阴在内。是暑热而阴寒也。读者当得其言外之旨。 

卷二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属性:论曰、百合病者。(分为)百脉(合为)一宗。(无经络可别。)悉致其病也。( 
第见其证)意欲食。(而)复不能食。(口欲言。而又不言而)常默默。欲卧(而又 
躁而)不能卧。欲行(而又懒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 
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 
和。(以上诸证。全是恍惚去来不可为凭之象。惟凭之于脉与溺。确知其为热。)其脉微 
数。(数则主热也。溺出膀胱。膀胱为太阳之腑。其脉上至巅顶。溺时头痛者。太阳乍 
虚。而热气乘之也。今)每溺时(而)头(每)痛者。(乃热气之甚者。必)六十 
日(之久。月再周而阴气复。阴气复而阳邪平。然后)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 
(则病稍浅矣。大约)四十日(可)愈。若溺(时)快然。但头眩者。(则更浅矣。 
不过)二十日(可)愈。其(百合)证(多于伤寒大病后见之。)或未病而预见。(热气先 
动也。)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后见者。(遗热不去也。)各随证治之。 
此详言百合病之证脉也。此证多见于伤寒大病前后。或为汗吐下失法而变。或平素 
多思不断。情志不遂。或偶触惊疑。猝临异遇。以致行住坐卧饮食等。皆若不能自主之 
势。此病最多。而医者不识耳。 
程云来云。头者诸阳之首。溺则阳气下施。头必为之摇动。曷不以老人小儿观之。 
小儿元气未足。脑髓不满。溺将出。头为之摇。此阳气不充故耳。老人血气衰。肌肉涩。 
脑髓清。故溺出时不能射远。将完必湿衣。而头亦为之动者。此阳气已衰。不能施射 
故耳。由此观之。溺出头之痛与不痛。可以观邪之浅与深矣。故百合病溺出头痛者。言 
邪舍深而阳气衰也。内衰则入于脏腑。上则牵连脑髓。是以六十日愈。若 
溺出头不痛淅淅然者。淅淅如水洒淅皮毛。外舍于皮肤肌肉。尚未入脏腑之内。但阳气 
微耳。是以四十日愈。若溺出快然。但头眩者。言邪犹浅。快则阴阳和畅。营卫通利。 
脏腑不受邪。外不淅淅然。则阳气尚是完固。但头眩者。是邪在阳分。阳实则不为邪所 
牵。故头不疼而眩。是以二十日愈也。其说亦通。 
百合病。(见于)发汗(之)后者。(以其不应汗而汗之。以致津液衰少者。以)百合知母汤主之。 
x百合知母汤方x 
百合(七枚) 知母(三两)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 
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病。(见于)下之后者。(以其不应下而下之。以致热入于下也。以)百合 
滑石代赭汤主之。 
x百合滑石代赭汤方x 
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煎百合如前法。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 
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病。(见于)吐之后者。(以其不应吐而吐之。以致内伤脏阴也。以)百合鸡 
子汤主之。 
x百合鸡子汤方x 
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一枚) 
上先煎百合如前法了。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即所谓未病预见是也。此因热气先动。 
以)百合地黄汤主之。(然亦有太阳病久久不愈。始终在太阳经者。亦用此汤。) 
x百合地黄汤方x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上先煎百合如前法了。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盒饭 
如漆。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热壅皮毛。皮毛为肺之合也。以)百合洗方主之。 
x百合洗方x 
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饼。勿以咸豉也。 
百合病。(洗后而)渴不瘥者。(内热盛而津伤也。以)栝蒌牡蛎散主之。 
x栝蒌牡蛎散方x 
栝蒌根 牡蛎(等分) 
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病。(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原病无热。今)变发热者。(其内热可知也。以 
)百合滑石散主之。 
x百合滑石散方x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上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即内经用阳和阴之道也。)见于阳者。以阴法救 
之。(即内经用阴和阳之道也。若)见阳(之病而)攻(其)阴。(则并伤其阴矣。乃 
)复发其汗。(是重伤其阳也。)此为逆。见阴(之病)攻(其)阳。(则并伤其阳矣。 
)乃复下之。(是重竭其阴也。)此亦为逆。 
程扶生云、前治皆用阴和阳法也。此复补以用阳和阴。故仲景用思。最为精密。 
狐惑之为病。(虫病也。)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何其如此 
之躁。实因虫扰之为害也。虫)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而口)不欲饮食。恶闻食 
臭。(虫闻食臭而动。动则令烦心有如此者。而且虫大动则交乱于胃中。胃主面目。)其 
面目(之)乍赤乍黑乍白。(亦随虫之聚散而变易。)蚀于上部。则(喉伤而)声(自 
)嗄。(以)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邪伤厥阴。厥阴为阴之尽。其病自下而 
冲上。故)咽干。(以)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以)雄黄熏之。(熏洗二法。皆就 
其近治之也。) 
此言狐惑之病证治法也。伤寒论乌梅丸。亦可消息用之。 
x甘草泻心汤方x 
甘草(四两炙)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x苦参汤方x 
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日三。 
x雄黄熏法x 
雄黄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烧。向肛熏之。 
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