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498-金匮要略浅注 >

第27部分

498-金匮要略浅注-第27部分

小说: 498-金匮要略浅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字。总结本节之义。至于言脉。百病皆不外阴阳虚实四个字。而又以弦紧为言者。盖 
经阻之始。大概属寒。气结则为弦。寒甚则为紧。示人以二脉为主。而参之兼脉则得耳。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七七之期已过。天癸当竭。地道不通。今)病(前阴血) 
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 
前言妇人三十六病。皆病在带脉之下。)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 
腹不去。何以知之。(盖以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津液不布。)其证唇口干燥。故知 
之。(况暮热掌心热。俱属阴。任主胞胎。冲为血海。二脉皆起于胞宫。而出于会阴。 
正当少腹部分。冲脉挟脐上行。冲任脉虚。则少腹里急。有干血亦令腹满。其为宿瘀 
之证无疑。)当以温经汤主之。 
此承上节言历年血寒积结胞门之重证。而出其方治也。 
尤在泾云、妇人年五十所。天癸已断。而病下利。似非因经所致矣。不知少腹旧 
有积血。欲行而未得遽行。欲止而不能竟止。于是下利窘急。至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 
者。血结在阴。阳气至暮。不得入于阴。而 
反浮于外也。少腹里急腹满者。血积不行。亦阴寒在下也。手掌烦热。病在阴。掌心亦 
阴也。唇口干燥。血内瘀者不外荣也。此为瘀血作利。不必治利。但去其瘀。而利自止。 
吴茱萸桂枝丹皮。入血散寒而行其瘀。芎归芍药麦冬阿胶以生新血。人参甘草姜夏以 
正脾气。盖瘀久者荣必衰。下多者脾必伤也。 
x温经汤方x 
吴茱萸(三两) 当归 芎 芍药 人参 桂枝 阿胶 丹皮 生姜 甘草(各 
二两) 半夏(半升) 麦冬(一升)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二服。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治崩 
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 
李氏云、内经谓血气虚者。喜温而恶寒。寒则凝涩不流。温则消而去之。此汤名温 
经。以瘀血得温即行也。方内皆补养气血之药。未尝以逐瘀为事。而瘀血自去者。此养 
正邪自消之法也。故妇人崩淋不孕。月事不调者。并主之。 
(妇人因经致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经水(因寒而瘀。)不(能如期而) 
利。(以致)少腹满痛。(然既瘀而不行。则前经未畅所行。不及待后 
月之正期而先至。故其)经一月再见者。(以)土瓜根散主之。 
此为带下而经候不匀一月再见者。出其方治也。土瓜。即王瓜也。主驱热行瘀。佐 
以虫之蠕动逐血。桂芍之调和阴阳。为有制之师。 
x土瓜根散方x 
土瓜根 芍药 桂枝 虫(各三分) 
上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寸口脉(轻按)弦而(重按)大。弦则为(阳微而递)减。大则为(外盛而中)芤。 
减则(阳不自振。)为(诸)寒。芤则(阴不守中)为(中)虚。寒虚相搏。此名曰革。 
(革脉不易明。以弦减芤虚形容之。则不易明者明矣。凡)妇人(得革脉。气血虚也。 
内无以养脏腑。外无以充形体。)则(胎亦无以养矣。故)半产(其气不能转运而)漏 
下。(用)旋复花汤(运气行血以)主之。 
此为虚寒而半产漏下者。出其方治也。但此方为调气行血之用。或者病源在肝。肝 
以阴脏而含少阳之气。以生化为事。以流行为用。是以虚不可补。解其郁聚。即所以补。 
寒不可温。行其气血。即所以温欤。钱氏谓必是错简。半产漏下。气已下陷。焉有用 
旋复花下气之理。两说俱存。候商。 
x旋复花汤方x 
旋复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上三味。以水三升。煎取一升。顿服之。 
妇人陷经。(其血)漏下(不止。且血色)黑(亦)不解。(是瘀血不去。新血不 
生。荣气腐败。然气喜温而恶寒。以)胶姜汤主之。 
此为陷经而色黑者。出其方治也。方未见。林亿云、想是胶艾汤。千金胶艾汤有干 
姜。似可取用。丹溪谓经淡为水。紫为热。黑为热极。彼言其变。此言其常也。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盖少腹。胞之室也。胞为血海。有满大之象。是血蓄也。若 
)小便微难而不渴。(可知其水亦蓄也。若病作于)生(产之)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 
在血室也。(宜用水血并攻之法。以)大黄甘遂汤主之。 
此为水血并结在血室。而为少腹满。大小便难。口不渴者。出其方治也。 
x大黄甘遂汤方x 
大黄(四两) 甘遂 阿胶(各二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其血当下。 
妇人经水(久闭不至者。有虚实寒热之可辨也。有行而不畅者。如一月再见之可征也。 
若小腹结痛。大便黑。小便利。明知血欲行而)不(肯)利下。(不得以寻常行血 
导气。调和营卫。补养冲任之法。迂阔不效。径以)抵当汤主之。 
此为经水不利之属实者。出其方治也。 
x抵当汤方x 
水蛭(熬) 虻虫(熬各三十个) 桃仁(三十个) 大黄(三两酒浸) 
上四味。为末。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妇人经水闭(而)不利。(其子)脏(因有凝滞。而成)坚癖(又因湿热腐变。而为 
下)不止。(其凝滞维何。以子脏)中有干血。(其下不止维何。即湿热腐变所)下( 
之)白物。(时俗所谓白带是也。宜用外治。治以)矾石丸主之。 
此为经水闭由于子脏有干血。得湿热而变成白物者。出其方治也。 
x矾石丸方x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 
上二味。末之。炼蜜丸枣核大。五内中。剧者再内之。 
妇人六十二种风。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 
此为妇人凡有挟风。腹中血气刺痛者。出其方治也。言血气者。所以别乎寒疝也。 
六十二种未详。 
张隐 云、红花色赤多汁。生血行血之品也。陶隐居主治胎产血晕。恶血不尽。绞 
痛。胎死腹中。金匮红蓝花酒。治妇人六十二种风。又能主治 疟。临川先生曰、治风 
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盖风乃阳邪。血为阴液。此对待之治也。红花枝茎叶。且多毛刺。 
具坚金之象。故能制胜风木。夫男女血气相同。仲祖单治妇人六十二种风者。良有以 
也。盖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所不足者。乃冲任之血。散于皮肤肌腠之间。充肤热 
肉。生毫毛。男子上唇口而生髭须。女人月事以时下。故多不足也。花性上行。花开散 
蔓。主生皮肤间散血。能资妇人之不足。故主治妇人之风。盖血虚。则皮毛之腠理不密。 
而易于受风也。此血主冲任。故专治胎产恶血。灵枢经云、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 
故用酒煎。以助药性。疟邪亦伏于膜原之腠理间。故能引其外出。夫血有行于经络中者。 
有散于皮肤外者。而所主之药。亦各不同。如当归地黄甘草之类。主养脉内之血者也。 
红蓝花。主生脉外之血者也。川芎芍药丹皮红菊之类。又内外之兼剂也。学人能体认 
先圣用药之深心。思过半矣。 
x红蓝花酒方x 
红蓝花(二两) 
上一味。酒一大升煎减半。顿服一半。未止。再服。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此为妇人腹中诸疾痛。而出其方治也。寒热虚实气食等邪。皆令腹痛。谓可以就此 
方为加减。非真以此方而统治之也。 
尤在泾云、妇人以血为主。而血以中气为主。中气者。土气也。土燥不能生物。土 
湿亦不生物。芎芍滋其血。苓术泽泻治其湿。燥湿得宜。而土能生物。疾痛并蠲矣。 
x当归芍药散方x(见妊娠)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 
此为妇人虚寒里急腹中痛者。出其方治也。按伤寒论云。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 
中急痛。宜小建中汤主之。不瘥。更与小柴胡汤。 
x小建中汤方x(见虚劳)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饮食如故者。 
病不在胃也。烦热者。阳气不化也。倚息不得卧者。水不下行也。)此名转胞。不得溺 
也。以胞系(不顺而)了戾。故致此病。(既无兼证。)但当利(其)小便。则(胞中 
之气。使之下行气道。斯胞系不了戾而)愈。(以)肾气丸主之。 
此为转胞证。胞系了戾而不得溺者。出其方治也。了戾与缭戾同。言胞系缭戾而不顺。 
而胞为之转。胞转则不得溺也。治以此方。补肾则气化。气化则水行而愈矣。然转胞之 
病。亦不尽此。或中焦脾虚。不能散精归于胞。及上焦肺虚。不能下输布于胞。或胎重 
压其胞。或忍溺入房。皆能致此。当求其所因而治之。 
x肾气丸方x 
干地黄(八两) 山药 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 丹皮 茯苓(各三两) 桂枝 
(一两) 附子(一枚炮) 
上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丸。日再服。 
妇人阴(中)寒。(宜)温(其)阴中(不用内服。止以药纳入。谓之)坐药。蛇 
床子散主之。 
此遥承上节令阴掣痛少腹恶寒证。而出其方治也。但寒从阴户所受。不从表出。当 
温其受邪之处。则愈。蛇床子温以去寒。合白粉燥以除湿。以寒则生湿也。 
x蛇床子散方x 
蛇床子 
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少阴(肾)脉滑而数者。(滑主湿。数主热。湿热和合。而结于阴分。故令前)阴中 
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乃湿热之盛而生历也。)野狼牙汤洗之。 
此为湿热下流于前阴。阴中生疮蚀烂者。出其方治也。野狼牙草味酸苦。除邪热气。疥瘙 
恶疮。去白虫。故取治之。若无野狼牙草。以野狼毒代之。 
x野狼牙汤方x 
野狼牙(三两) 
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绵缠箸如茧。浸汤沥阴中。日四遍。 

卷九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附妇人阴挺论
属性:阴挺证。坊刻外科论之颇详。大抵不外湿热下注为病。薜立斋以补中益气汤加味逍 
遥散六味地黄丸知柏八味丸为主。以当归芦荟丸龙胆泻肝汤之类为辅。可谓高人一着。 
而究治无一效。何也。盖为前人温热二字误之也。予在籍时。医道颇许可于人。治疗 
三十七载。阅历不为不多。而阴挺证。从未一见。意者古人用心周到。不过得所闻而备其 
病名乎。迨辛酉以县令发直候补。公余之顷。时亦兼理斯道。方知直隶妇女。十中患此 
病者。约有三四。甚者突出一二寸。及三四寸。大如指。或大如拳。其形如蛇如瓜如香 
菌如虾蟆不一。或出血水不断。或干枯不润。或痛痒。或顽麻不一。以致经水渐闭。 
面黄食少。羸瘦咳嗽吐血。寒热往来。自汗盗汗。病成劳伤而死。轻者但觉阴中滞碍。 
而无其形。或有形亦不甚显。无甚痛害。若经水匀适。尚能生育。时医名之曰 。又名 
吃血劳。所用之药。均无一效。或用刀割。一时稍愈。旋且更甚。余亦尝按前人之法而 
治之。亦未见效。未知何故。后读内经金匮千金等书。及各家秘藏 
等本。寻其言外之旨。而参以所见所闻。颇有所悟。因知此证南人不患。即偶有之。治亦 
易愈。北人常患。治皆罔效。自有其故。盖以南人之阴挺由于病变。书有其方。按法多 
效。北人之阴挺。由于气习。病象虽同。而病源则异。所以弗效。其云气习奈何。北俗 
日坐湿地。夜卧土炕。寒湿渐积。固不待言。男子劳动而散泄。妇人则静而常伏。至春 
夏以及长夏。湿得暑气之蒸。上腾有如蒸饭。妇女值经水之适来。血海空虚。虚则善受。 
且终日坐于湿地。而勤女红。土得人气而渐干。湿随人气以内入。即金匮胞门寒伤之义。 
更有甚者。长夏干土。得雨之后。则土中之虫。无不蠕动。一闻血腥之气。虫头上仰。 
嘘吸其气。虫为阴类。血为阴汁。以阴从阴。毒瓦斯并之。即为阴挺之病根。推而言之。 
即不坐湿地。凡妇女不用马桶。蹲于厕中而便溺。厕中为污秽幽隐之处。更多湿虫之 
潜伏。其毒瓦斯皆能随其血腥之气而上乘之也。余家山中。每见小儿坐于湿地。多患阴茎 
肿胀。或作痛痒。俗谓蚯蚓吹也。治者揭开鸭嘴含之。以鸭喜食蚓也。或以花椒白矾汤 
洗之。以椒能胜寒。矾能除湿也。知此。而阴挺之病根。更了如指掌矣。医者不察其由。 
止按成方以施治。无怪病日增剧。更有一种渔利之徒。以下水消肿攻毒之峻药。为丸 
内服。又以蟾酥硼砂芒硝麝香雄黄冰片阿魏白砒之类外敷。为害更烈。余所以不忍默然 
而坐视也。予于此证之初患者。以五苓散料。加蜀椒黄柏小茴附子沙参川芎红花之类。 
蜜丸。每服四钱。一日两服。外以花椒苦参苍术槐花煎汤。入芒硝熏洗。又以飞矾六两。 
铜绿四钱。五味子雄黄各五钱。桃仁一两。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