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顾盼成欢 >

第222部分

顾盼成欢-第222部分

小说: 顾盼成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前段时间元昌帝有意抬举着郑贵妃时,除了那些坚持要按祖制的老臣,朝中其实有不少官员心里的天秤渐渐偏向了宁王,毕竟若只论治国之才,宁王与端王差距并不明显,若元昌帝真的铁了心要立宁王,纵使真有老臣在奉天殿触柱,只怕也是于事无补。

    不过,在经过了《闺范图说》之事后,元昌帝处置了郑国泰,朝中的风向立马又变了。

    如今来说,却是端王一方占了比较大的优势。

    元昌帝看着为了立储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文武百官,心里又渐渐生出了隐隐的怒意。

    作为一个颇有决断的君王,元昌帝尤其不能忍受他的这些臣子对他指指点点,无论是立储还是立谁,这都该由他这个皇帝决定才是,这些臣子,难道他们以为他们能左右他的决定?

    元昌帝往殿内一扫,待看到立于首位正垂眸不语的定国公宁景昌以及稍远处同样一语不发的宁致远,心头便是一顿。

    “你们吵完了吗?”元昌帝淡淡地扫了百官一眼,“你们以为这里是菜市场?”

    群臣于是齐齐噤声。

    元昌帝这才又转向宁景昌,问道:“定国公,以你之见,这立储一事当是如何?”

    突然被元昌帝点名,宁景昌倒也并不意外,对着元昌帝一礼,然后道:“回皇上,立储之事自当由皇上决断,臣等只需听从皇上吩咐便是。”

    殿内的文武百官蓦地就静下来。

    他们这时都反应过来,然后为自己先前吵嚷而后悔不已。

    元昌帝并不是他们在史书上看到过的那些昏君,而是一个英明决断的明君,他既然在这个时候主动提到了立储之事,心里只怕也早就有了决断,无论元昌帝想要立端王还是宁王,就算他们吵破了天也断不会叫他改变主意,那他们这般吵嚷除了徒惹元昌帝的厌恶,又还有何用?

    于是,所有人都微低着头,只竖着一双耳朵听着元昌帝接下来的话。

    元昌帝却只淡淡地道:“朕还以为,这立储之事得按着你们争吵的结果来行事呢。”

    说完之后,元昌帝心里其实也有淡淡的疲惫。

    作为君王,他并不是不知道早些立太子于国有益,但这些年因为郑贵妃,他却始终在端王和宁王之间犹豫不定。

    对于果断的元昌帝来说,这样的经历并不常有。

    一个是各方面都出色的嫡长子,一个是他最宠爱的妃子生的同样出色的次子,元昌帝会有所犹豫也并不奇怪。

    而他犹豫了这么多年,促使他终于做下决定的,也还是郑贵妃。

    如果说他之前隐隐有立宁王的打算,但在郑贵妃借着《闺范图说》生事之后,这个打算却又被元昌帝完全打消了。

    如今无论是郑贵妃还是宁王,在江南一带百姓和文人士子心中就无异于那祸国殃民的妖妃和意图乱了祖宗规矩、居心叵测的皇子。

    无论是出于哪种考虑,元昌帝也不可能再有立宁王为太子的打算。

    纵使他再怎么宠着一个女人,可比起他的江山社稷,郑贵妃到底也只能往后面排。

    思及此,元昌帝也不再犹豫,偏头以眼神示意立于龙椅一侧的传旨太监。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寰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疆之休。朕缵膺鸿绪、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谟烈昭垂,付托至重,承祧衍庆,端在元良。嫡长子承乾,为宗室首嗣,天意所属,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初诏,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

    立储诏书一出,无论先前有怎样想法的朝臣,这时也只能山呼万岁,然后拜见新鲜出炉的太子。

    长达二十几年的储位之争,也终于在这一日尘埃落定。

    在这之后,原本居于端王府的太子楚承乾以及太子妃温氏便正式迁于东宫,成为了闲置了二十多年的东宫之主。

    储位一定,无论是朝堂还是后宫,都突然安静了许多,仿佛突然之间就少了许多纷争。

    而在太子楚承乾和太子妃温氏入主东宫之后的一个月后,从那日之后就再没踏出过永和宫一步的郑贵妃,在打听到了元昌帝正在御书房里批阅奏折时,亲手炖了一盅滋补的汤水,然后领着宫人往了御书房而去。

    只不过一个多月未出永和宫,郑贵妃只觉外面不仅比永和宫里冷,还有了许多别的变化。

    就比如,从前那些见了她只会巴结讨好的低位份的嫔妃,如今虽然面上仍带着恭敬,眼里却总闪动着异样的光芒。

    都说人走茶凉,她如今还是皇后之下第一人呢,这些人的态度就有了如此改变。

    郑贵妃尾指上的金丝甲套深深嵌进掌心。(。)

第465章 你会后悔的() 
顶着各式各样的打量眼神,郑贵妃一路到了御书房外。

    元昌帝身边服侍的宫人不敢怠慢,立即就进去通报。

    能在元昌帝身边服侍的都不会是痴傻之人,相反还各个都十分精明。

    郑贵妃虽然一个多月未出永寿宫,沉寂得仿佛宫里根本就没有这个人,但这可不是元昌帝下了令禁郑贵妃的足,而是郑贵妃自己不愿意踏出宫门而已。

    而这一个多月,元昌帝虽然并未去永和宫,但各种赏赐却也从没短了永和宫的。

    没看就连如今得势的许皇后,在有宫妃故意挑郑贵妃一个多月不去坤宁宫请安的刺时,都用了一个“皇上早先就免了郑贵妃每日晨起请安”的理由轻轻挡了回去。

    即便郑贵妃将来不能因皇帝生母而获封太后,但至少现在,她仍是被元昌帝放在心上的,元昌帝身边的宫人又岂敢怠慢了她?

    而事实证明,这些宫人也确实把准了元昌帝的脉。

    得到通报,元昌帝立即就着了人将郑贵妃请进御书房,甚至还下了御案往前迎了两步。

    注意到御书房里还有侍候的宫人在,元昌帝及时止住脚步,然后轻轻挥了挥手,宫人们便都无声无息的退了下去。

    待御书房里只有了自己两人在,元昌帝便上前握了郑贵妃有些微凉的手,“爱妃怎的不多加件衣裳?”

    打量着这些日子有些清减了的郑贵妃,元昌帝略有些心疼。

    不管郑贵妃先前做了什么,这毕竟是他这么多年来最放在心上的女人,而且先前《闺范图说》之事也早就给了她苦头吃,甚至连储位也都定下了,元昌帝自然没有了当时那样的愤怒。

    只要郑贵妃静静伴在他身边,他当然会像从前一般宠着她。

    而这段时间虽然一直没有去永和宫看望郑贵妃,却并不能代表元昌帝对郑贵妃一点都不关心,与其说不关心,倒不如说他是在等着郑贵妃主动找他。

    他堂堂君王,又如何能向一个女人低头?

    哪怕,那是个被他如珠似宝宠了多年的女人。

    而如今,既然郑贵妃主动踏出这一步,便当然也就雨过天青了。

    被元昌帝握着,郑贵妃因有些清瘦而更惹人怜惜的面上露出一个淡淡的笑容,“皇上,臣妾不碍事的,看着消瘦了也不过是因为肚子里这个折腾得紧,当初怀宁王时可是十分安稳的,以臣妾之见,这次定能生个小公主。”

    郑贵妃说话的同时,双手便轻轻抚上了已经有些微凸的小腹,面上满是即将为人母的满足和喜悦。

    见郑贵妃如此,想起她这一个多月来怀着身子的辛苦,元昌帝微皱了眉头,便忙牵了郑贵妃过去坐下,“这么调皮,朕倒以为是个小子,爱妃如何倒以为会是个女儿?”

    被元昌帝拉着,郑贵妃一边走一边回头看放在原处的食盒,“皇上,那是臣妾亲手为您煲的被烫,您可得趁着热喝了。”

    说完便又要起手替元昌帝张罗补汤。

    元昌帝连忙按下郑贵妃不让她起身,而是自己亲自去提了食盒,端出里面还冒着热气的补汤一口气喝了个精光。

    郑贵妃见状面上的笑容便又加深许多,却是突然道:“皇上,这宫里吃食何时不用经过重重检验了,您就这样一口喝下去,难道就不怕臣妾会在汤中下毒吗?”

    元昌帝这时正端了空的瓷碗往食盒里放,闻言手上微微一顿,但随即就恢复正常,放好碗回头看向郑贵妃,“爱妃会吗?”

    郑贵妃与元昌帝对视半晌,然后才摇了摇头,轻声道:“当然不会。皇上,臣妾还想您再护着我们母子三人几十年呢。”

    “皇上,臣妾和两个孩儿,如今也只有您了……”

    说到后来,郑贵妃将头轻轻靠在元昌帝的肩上,语气中是满满的依恋。

    元昌帝微默,然后伸了手放在郑贵妃的肩头,“爱妃放心,无论如何,朕总会妥善安置好你们母子三人的。”

    郑贵妃点头,这堆满了书册和奏折的御书房里,于是便也多出了几分温情。

    许久,与元昌帝就腹中孩子又说了会儿闲话,郑贵妃以不打扰元昌帝处理国事为由,起身向元昌帝告辞。

    一个多月未见最宠爱的妃子,元昌帝这时还颇有不舍,向郑贵妃许了诺待批阅完奏折之后会去永和宫,目视着郑贵妃出了御书房,然后才又重新坐回御案处理国事。

    元昌帝当然不会知道,郑贵妃出了御书房后,并未马上回永和宫,而是站在外面,仰头望着天空,看着那蓝天白云,许久之后眼中便微微渗了泪。

    回想起方才御书房里元昌帝的嘘寒问暖,与之前的那么多年并无二致,就好像先前那些让她心凉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般。

    到底,郑贵妃敛下了眼中所有的不舍,眼神重归平和。

    皇上,您会后悔的。

    她如此想。

    ……

    宫里正在发生什么,顾青未当然不知道。

    就如宫宴那日与许皇后和太子妃所说的那般,她这段时间都在为顾亦安和叶流苏的婚事而忙碌。

    秦氏等人还未进京,在京城能被称作顾亦安长辈的,也就只有顾锦琳和周谨之而已,不过顾锦琳有两个孩子要照看着,就算有心想要替顾亦安操持着,也到底抽不出手来。

    算来算去,能替顾亦安操持这些的,也就只有顾青未这个妹妹。

    妹妹替哥哥操持亲事,这样的事倒也确实少见。

    顾青未忙了差不多两个月,才总算将顾宅的事都理出了个头绪,然后正好又接到了太子妃温氏发出的邀请她赏花帖子,于是便收拾了一番进了宫。

    太子和太子妃如今已经入主东宫,赴太子妃之邀当然不像是以前那样去端王妃,而是去东宫。

    顾青未先往慈宁宫拜见了太后,又去坤宁宫见了皇后,然后才在东宫宫人的带领下一路去了东宫。

    得到顾青未到了的消息,太子妃温氏很快就被一群宫人簇拥着迎了出来。

    能被太子妃亲自相迎,这样的礼遇让东宫的宫人们立时就对顾青未更多了几分恭敬。(。)

第466章 消气() 
握了顾青未的手往里走,太子妃指着中庭摆着的一盆盆开得正盛的秋菊,亲自介绍道:“我这人也没什么别的喜好,就只爱侍弄这些个花花草草的,尤为喜欢菊花,这次开的这些秋菊亦不乏名品,弟妹若是有喜欢的自开了口就是,不过是些花草,也算不得什么的。”

    顾青未听了回以一笑。

    她知道太子妃这是在传达太子和她的态度。

    太子之所以能如此顺利的入主东宫,还多亏了顾青未送上来的那两本《闺范图说》,若非如此,说不定元昌帝真的就会偏向宁王那边。

    而顾青未,抑或者说是定国公府在这件事上出了这至关重要的力,太子又如何会不在事成之后安抚允诺一番?

    这意思领会到了便足矣,至于这菊花,顾青未又岂会真的不知趣的开口讨要,于是道:“太子妃的这些菊中名品若是给了臣妾,那才是暴殄天物,臣妾可不是什么雅人,只怕养不了两日便都要枯萎了去,到时候反倒要惹得太子妃这爱花之人心疼了。”

    一番话却是小小的将太子妃捧了一把。

    太子妃于是便嗔怪地看了顾青未一眼,“不过是侍弄几盆花草罢了,哪里就当得了什么雅士,这些秋菊虽好,比之另外几盆寒菊却也有所不如,到时候寒菊开了,我给了弟妹下帖子,你可不许推辞。”

    顾青未当然连声应好。

    太子妃领着顾青未去了东宫的园子。

    因为太子妃爱菊,所以园子里种着的便大半都是菊花。

    太子和太子妃入主东宫也不过一个多月,东宫就被布置成了这般模样,这也足矣看出宫人们是如何尽心了。

    顾青未与太子妃坐在早已准备好茶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