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94-目经大成 >

第35部分

294-目经大成-第35部分

小说: 294-目经大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风热壅,痰涎上溢,发源多禀湿土。盖湿生痰,痰生风,风生热也。若徒散风而不清热,徒清热而不豁痰, 
则眼斜头痛,何由而去。是方以牛胆南星为君,佐以丹砂、牛黄、矾、蝎可镇其风痰;黄连、犀角为臣,佐以珠、 
珀、青黛可祛其痰热;防风、薄荷,风药卒使,佐以冰、麝、生姜,无地不到,可祛其风湿。治前症外,凡眉眶 
额板痛不可忍,及指臂不仁,此风机先兆,急进以收其威。 
诗曰∶犀牛黄角胆南星,可并珠冰麝珀灵,新得唇朱眉黛子,蝎风连薄不须惊。 

卷之三散阵
独活寄生汤三
属性:独活 桑寄生 当归 地黄 杜仲 续断 牛膝 黄 人参 白术 鹿茸 虎骨羊膏(炙酥各等分) 秦艽 
防风 细辛 芎 茯苓 甘草 肉桂均减半。 
肝肾虚极,风寒湿三气内攻,腰膝痛楚,手足冷痹,此方主之。 
肝筋肾骨,屈伸之专任也。今而虚极,故三气凑之,腰膝手足,痛痹不便。上方独活、细辛、秦艽、防风, 
疏风药也,偕寄生、续断兼养气而能祛湿。杜仲、牛膝、虎骨、鹿茸,强健药也,入十全大补兼益精而能御寒。 
凡气凝滞,肢体不仁,及口眼相邀,并宜准此。 
诗曰∶秦仲独活桑寄生,细餐桂术草芎苓,无防虎鹿人牛扰,当续 仙缩地能。 

卷之三散阵
升阳除湿汤四
属性:羌活 防风 蔓荆 白芷 芎 苍术 天麻 白附 人参 黄 当归 姜枣煎。 
风湿相搏,头痛如破,或两睑肿满,脉浮缓无力,此方主之。 
风,天气也。湿,地气也。经曰∶湿上甚为热,则阴逐阳矣。故相搏而头痛睑胀,法当凉降处方。然脉举浮 
缓,表之则易,下之则难。脉按无力,温之为是,凉之为非。乃用羌、防疏风之品,和以芎、归,驱湿从汗散。 
苍、麻、姜、附燥湿之物,监以参、 ,使风从气化。 
诗曰∶风湿莫浪用羌防,蔓芷芎麻白附苍,窃恐黄 参不便,当监南枣蜀生姜。 

卷之三散阵
地黄饮子五
属性:地黄 巴戟天 山茱萸 肉苁蓉 麦冬 五味 附子 肉桂 茯苓 远志 石斛 石菖蒲 或加人参、当归、 
草。 
风痱风痹,此方主之。 
风痱,舌强语涩,足废步蹇。风痹即内经行痹、痛痹之谓。盖脾肾素虚,运化水火不及,风气杂合而成。治 
宜和脏腑、通经络,河间地黄饮子主之。余考其方,地黄、巴戟天、山茱萸、苁蓉、麦冬、五味,滋水药也,水 
足可以制飞越之火。附子、肉桂、茯苓、远志、石斛、菖蒲, 湿药也,湿去足以回厥逆之阳。再加人参补其气, 
当归养其血, 草兼驱风湿。进数剂稍减,更等分各一两,以姜汁煮红枣肉为丸,尽料而痱、痹已矣。风湿内 
外障,取法乎此,当亦有效。 
诗曰∶风痱风痹古方奇,地黄饮子桂附施,石枣菖蒲巴戟斛,麦蓉远志五味齐,火生水中水生木, 草参归 
加不须。 

卷之三散阵
人参败毒散六
属性:人参 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芎 枳壳 桔梗 茯苓(各一两) 甘草(五钱) 虚者倍参除羌活、前胡; 
风 
湿甚加金银花、连翘、荆、防。 
感冒时气,目赤头痛,壮热憎寒,此方主之。 
风寒暑湿四气,人感其一,便有前症。倘四气互传,则为疫矣。法当汗以驱之,凉以平之,乃用羌、独、柴、 
前、芎、枳苓、桔。然邪实则元虚,药虽外行,气从中馁,轻者半出不出,重者反乘药势缩入,发热无休。是必 
人参之大力,少佐甘草奠安中正,使邪不敢争而退听。再进一二剂,自尔元气充满,病根一涌而尽。故独名其能 
曰人参败毒。俗医谓伤寒无补法,减去人参,得活甚少。凡饥荒兵火之余,致患时眼疫气,及发斑恶疮者,治亦 
宜。 

卷之三散阵
二术胜湿汤七
属性:羌活 独活 柴胡 前胡 芎 枳壳 茯苓 甘草 人参 白术 苍术 泽泻 防风 薄荷 蔓荆子 
小儿善食易饥,小便如膏,不时不利,体或虚肥而黄,俗谓之肥疳,此方主之。 
上症全不为父母姑息,饲以果饼脯醴、肥甘滞腻之物。盖本儿肌理疏,寒暑乘之。真元微,饮食耗之。父母 
以其纯阳耶,深秋不为裳。父母以其 弱耶,盛夏不解衣。既乳矣,恐饥虚,旋饱以饭。既饭矣,觉倦怠,强抱 
而睡。有独母氏懒憨者,征逐不护持,堤防客忤。母氏贫寡者,风雨不能庇,安问肉糜。甚而后母,嫡母已无生 
育,爱憎或近人情。一有所出,则金石瓦砾,劳筋饿肤,固其本分。稍不快意,怒迁夏楚,疾之甚于偷儿。父或 
痴愚而懦,若阿姑,若阿翁,当局无得闻言。又或昏庸而淫,怜其才,怜其貌,知情而不忍言。就使父幸明察, 
不碍于势要,定畏其悍妒,可怒而不可言。再则幸而严肃,非经商久出,即游学远方,不见不得尽言。而小儿天 
日无知,幽元不能自言。洎之无惭识,饮恨不敢自言。故百般酸苦,外乘内伤,因循渐积,酿而成疳也。法当根据 
经曰∶清阳发腠理,芎、防、薄、蔓、柴前胡、羌独活且散且升;浊阴出下窍,参、草、二术、泽泻、枳、苓载 
平载导。进五六剂有效,除羌活、苍、枳、前胡,入郁金、使君子、归、芍,服十余日,俾上下表里各还其位, 
不反其常,入其彀也。而曰必得蟾蜍、芦荟等丸为治,岂通论乎? 
诗曰∶羌独活,柴前胡,枳壳芎苓参草俱,泽薄蔓防苍 
白术,肥疳风湿病咸除;败毒散即前九味,方中增减更详推。 

卷之三散阵
消风活血汤八
属性:荆芥 蔓荆 丹参 白芷 蒲黄 桃仁 防风 芎 红花 芍药 石斛 当归 山慈菇 土茯苓 
目赤肿痛有障,岁月不痊。稍减,亦痒涩难耐,此方主之。 
赤痛肿障合见,盖风热流注元府。攻散不如法,徒虚其体,而邪愈深入,故久久不瘥,时痒时痛,是亦风热 
不制之病也。上方芷、蔓、荆、防,偕红花、桃仁可以疏风,亦可以去热,风热退则痛痒宜罢;芎、归、芍、斛, 
得参、蒲、山菰、土苓能行血风,更能理湿热,湿热除而赤肿合消。虽然上症男妇常见,经余治数阅月,而卒无 
能为者。市医一症一方,自张旗鼓,遇此决致双盲。学人知之,毋忽。 
诗曰∶红桃白芷蔽青瞳,参斛芎归药用工,荆蔓菰蒲苓化土,防风不出稍惺松。 

卷之三散阵
省风汤九
属性:全蝎 半夏 防风 胆星 甘草 木香 生白附 生川乌 
口眼 斜,痰涎上涌,此方主之。 
木必先枯也,而后风摧之。人必先虚也,而后风入之。气虚之人,腠理不密,则外风易袭。血虚之人,肝木 
不平,则内风易作。是以脏虚中脏,腑虚中腑,脉络虚中脉络。中脏多滞九窍,故口噤失音,目瞑上视,大小便 
不通。中腑多 
着四肢,故半身不遂,手足不用,痰涎壅盛,喘声如雷。中脉络为最轻,只口眼 斜,沉沉欲睡而已。此盖风满 
胸中,蒸其津液,结为痰涎,上涌头面。爰用防风、白附、全虫、川乌,以活经络之风痰而正口眼,胆星、半夏、 
甘草、木香,以疗胸次之风痰而开壅塞焉。服后其风稍减,曰省风。若夫中腑者宜汗,从乎阳也。中脏者宜里, 
从乎阴也。则又当集思广谋,于各症各阵之方而消息之。 
诗曰∶省风汤,选全蝎,夏附川乌胆星列,草木甘香鼓胃中,宁防风壅痰涎塞。 

卷之三散阵
小续命汤十
属性:麻黄 杏仁 人参 黄芩 芎 芍药 甘草 防风 桂枝 附子 当归 防己 
古人以此方混治中风,不无精义。盖麻黄、杏仁,麻黄汤也,仲景以治太阳症之伤寒。桂枝、芍药,桂枝汤 
也,仲景以治太阳症之伤风。如此言之,则中风而有头痛、身热、脊强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参、甘草,四君子 
之二也,局方收以补气。当归、芎 ,四物汤之二也,局方拣以养血。如此言之,则中风而有气虚、血虚者,固 
在所必需也。风淫末疾,佐以防风。湿淫腹疾,佐以防己。阴淫寒疾,附子佐之。阳淫热疾,黄芩佐之。夫疾不 
单来,故使药亦兼该也。然当根据易老六经减增,尤为稳便。药行病去,性天自若。故乎为小续命云。 
诗曰∶芎桂秋高芩草黄,药炉归制杏麻霜,辽人恭己防风中,附子煎充续命汤。 

卷之三散阵
大秦艽汤十一
属性:秦艽 石膏 当归 芍药 羌活 防风 黄芩 生地 熟地 甘草 芎 白芷 白术 茯苓 独活 细辛 
风邪散见,不拘一经,故用驱风散热兼而治之。羌活理游风,得防风可以去太阳肢节之风痛。独活理伏风, 
协甘草可以疗太阴表里之风湿。三阳数变之风,责在细辛秦艽。三阴内淫之风,责在茯苓、白术。阳明之风,白 
芷驱之。厥阴之风,芎 行之。风热干乎气,清以枯芩、石膏,风热干乎血,养以归、芍、二地。若中风暴仆, 
痰响气粗,此浊邪壅塞咽喉,先以稀涎散吐其痰沫。盖牙皂开关,白矾去污,药只二味,固夺门之神帅也。然能 
进汤液便止,不可过多。不观凡病患易箦时必有痰,务欲尽逐而去,顷刻毙矣。 
诗曰∶大秦艽,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归芍石膏苓草术,风邪散见号通方。 

卷之三散阵
桂枝汤十二
属性:桂枝 芍药 生姜 大枣 甘草 
头痛发热,恶风自汗,脉缓,太阳中风也,此方主之。 
风之伤人也,头先受之,故头痛。风在表则表实,故发热。风伤卫故恶风,卫伤则津液无以固,故汗出。其 
脉缓者,卫气不能鼓也。上件皆太阳症,故曰太阳中风。桂枝味辛甘,经曰辛甘发散,乃所以治风。然恐渠走泄 
真气,故用芍药之酸以收之。佐以甘草、姜枣,散而兼和之意。若阳邪去表入里,此投承气之会。忌下、急下, 
惟明者裁之。 

卷之三散阵
麻黄汤十三
属性:麻黄 桂枝 杏仁 甘草 
太阳伤寒,头痛发热,遍身疼痛,不则恶寒,无汗,脉紧,此方主之。 
足太阳经,起目内 ,循头背腰 ,故所过疼痛不利。寒邪外束,阳气不能宣越,故发热。邪在表,不复任 
寒,故恶寒。寒主闭脏,故无汗。寒气刚劲,故脉紧。麻黄辛温中空,能通腠理而散寒邪,为太阳无汗必用之药。 
佐以桂枝,取其解肌。佐以杏仁,取其利气。乃甘草者,甘以缓之,不致汗出过多。经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 
佐以苦辛。此方是已。风寒交作,筋急强直,无汗恶风,名曰刚 。合前方除杏仁、入葛根主之。 

卷之三散阵
小青龙汤十四
属性:桂枝 芍药 甘草 麻黄 大枣 五味 半夏 细辛 干姜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或噎,或喘,此方主之。 
表不解者,头痛、发热、身疼尚在也。发热必渴,饮水过多,水形已散,水气长存,格于心下,水寒射肺, 
故无物可吐而但有声,曰干呕。或咳、或喘、或唾,皆此故也。爰用麻黄、桂枝、甘草发其表邪,半夏、细辛、 
干姜散其水气,芍药敛阴,五味收耗。名曰青龙,取东方木神伏邪之义。又龙兴则云升雨降,品物咸亨。 

卷之三散阵
大青龙汤十五
属性:即桂枝、麻黄汤加石膏而除芍药也。夫桂枝主中风,麻黄主伤寒。今比人头痛身热,无汗恶寒,脉来不紧而 
缓,为伤寒且中风矣。欲以桂枝解肌驱风,而不能已其寒。欲以麻黄发汗散寒,而不能去其风。仲景所以合二方 
而两治之。风寒外感,人身之阳必郁为内热、非质重气轻之物,不足以 其化成。此芍药之所以出,而石膏之所 
以加也。名曰大青龙,其嘘气成云,泮涣而游天池之意乎。 
诗曰∶桂枝芍药生姜枣;麻黄杏仁仍桂草;二方相合杏枣除,半辛味入青龙小;大青龙合又不同,去芍加膏 
功用好。 

卷之三散阵
升麻葛根汤十六
属性:就二物再用芍药、甘草。 
伤寒目痛鼻干,无汗恶寒,发热不眠,阳明经症也,此方主之。 
阳明经脉抵目挟鼻,故目痛鼻干。又经属于胃,寒邪伤则气血为之壅滞,故无汗恶寒,而不能安卧。阳明之 
药,凉平可使达表,葛根、甘草凉平者也。苦寒可使去热,升麻、芍药苦寒者也。小儿发热壮盛,为痘疹、为风 
寒莫能的辨,此方亦稳。 

卷之三散阵
柴葛解肌汤十七
属性:柴胡 葛根 羌活 白芷 黄芩 芍药 桔梗 甘草 石膏 姜枣煎。 
头目肿痛,鼻干不眠,恶寒无汗,脉微大,此阳明太阳合病。节庵制此方以代葛根,用亦有效者,盖羌、芷、 
柴、葛,皆能升提清阳,而散在经之风寒。寒将变热,石膏、芩、桔以清之。风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