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294-目经大成 >

第25部分

294-目经大成-第25部分

小说: 294-目经大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汤,是可以言医已矣。 
诗曰∶养荣即十全,出芎入五味,再加陈橘皮,肾强藏远志。 

卷之三补阵
补中益气汤六
属性:人参 白术 黄 甘草 当归 柴胡 橘皮 升麻(酒炒) 
中气者,脾胃之气也。人身众体皆禀受于兹而后治。故《易》曰∶坤浓载物,德合无疆。一为饥困劳倦所伤, 
则众体无以滋其生。是以李东垣谆谆以脾胃为言也。上方人参、黄 、甘草皆甘温之品,甘者味之中,温者气之 
中,故曰补中。橘、术辛苦而燥,当归辛温而润,燥可刚中,润能泽土。复用升麻降浊阴于沟渎,柴胡行清阳于 
腠理,则宇宙太和之气,长居脾胃,自然充发春荣,故又曰益气。凡劳苦伤神,复感风寒,寒热交作,目发赤肿, 
头痛如破,服外感散剂病愈甚,用此方获效者,盖脾胃中火,以甘温养之自退。书曰劳者温之,损者温之,甘温 
能除大热,此之谓也。 
升麻、柴胡均属凉散之剂,而升麻味苦气腐,锐于柴胡远甚,血气虚衰人,非所宜服。东垣专主内伤,奈何 
列入补益。盖以脾味之症,始得则热中,继而气高身烦,头痛而渴,其脉空大,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与外 
感风寒颇同。法当甘寒以泻火,辛温以升阳,立愈。所谓补中求行,而行不碍真元,行中求补,而补无虑积滞, 
诚本气自病之良方也。后人不明其理,徒以是汤妙在升麻升地气于右,柴胡 
升天气以左,乃大力如人参、 、术辈,绝不提起。凡阳虚下陷及中州虚损,似疟疾而类感冒,偏出参、 ,倍 
入此二物,害不旋踵。前注未妥,再为发明,且以警惯用升柴杀人之不悟者。 

卷之三补阵
调中益气汤七
属性:即前方木香易当归,苍术换白术。 
脾阳不调者,常作肠鸣、飧泄、膨胀诸症。脾阴不中者,会有神倦、目暗、言微等事。甘温能补衰弱,故用 
参、 、甘草。苦燥能平敦阜,故用苍术、升麻。轻清举陷下抑郁,柴胡是已。芬芳辟留中陈腐,橘皮是已。夫 
陈腐辟,敦阜平,陷下举,衰弱补,宁复有不益之气,不调之中乎?于以名汤,谅哉。 
飧泄一名肠风。盖风邪伤人,必入空窍,而空窍唯肠胃为最。风既居于其中,引导之机如顺流扬帆,不俟脾 
之运化,食入即出,以故餐已随泄。不知者以为脾虚完谷不化,急作长夏寒中、洞泄及冬月飧泄之泄而治。热剂 
大补,风益刚劲,有加无已,每至束手无策。其实用此方倍加桂枝,领风从肌表而出,一二剂随瘥。再者,肺伤 
于燥,亦害飧泄,所谓肺移热于大肠,久为肠辟是也。肺清则泄立止矣。倘想到脾虚,以燥益燥,则一转为痢, 
再转为秘,欲泄不得其泄,奈何?偶有所触,附注于此,学人记之。本方加五味、芍药,发中有收,亦名调中。 
诗曰∶补中益气许参 ,橘草升柴术与归,白术易苍归易术,调中益气又须知。 

卷之三补阵
全真一气汤八
属性:地黄 附子(略漂去辣性,用生姜夹扎,蒸极熟) 白术(略漂净油,蜜炒) 五味子 人参 麦门冬(去心) 怀 
牛膝 
上方地黄、白术,先后天首选之品。功专补脾阳肾阴,但性质燥湿不协。妙在五味、麦冬、牛膝引入肺金, 
则纳气而滋化源,相克正所以相成。再有人参、附子驱驾药力,助益真元,自然火交于下,水布于上。既济之象 
一得,燥涸偏胜之势敛矣。诚土中藏阳,水中补火之良方也。一切虚劳发热,喘嗽吐衄,服清热消痰等剂致目赤 
痛如锥,进此不惟对症,而病本可冀潜除。 
诗曰∶全真方意本归藏,术附人参配地黄,妙入麦冬牛膝味,相生相胜济坤阳。 

卷之三补阵
龟鹿二仙胶九
属性:取半老鹿茸十斤,生龟板十五斤,枸杞子二斤软而白上,党人参二斤,用铅坛如法熬胶,听用。 
精极梦遗,因而瘦怯目暗,此方主之。 
精、气、神,人身之三宝也。精极则无以生气,故令瘦怯。气少则无以生神,故令目暗。龟鹿禀阴阳英华最 
完,角与板,又其息萃之处,煎胶入药,所谓从其类也。再人参、枸杞善于滋补,则三宝选为身主,肌曰长而睛 
明矣,夜梦虽交不泄。 
诗曰∶龟静故寿,鹿动斯灵,啖以参杞,厥德弥馨。 

卷之三补阵
八味肾气丸十
属性:地黄(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茯苓(三两) 丹皮(酒蒸泽泻盐、酒炒各二两) 附子 肉桂(各一 
两) 
火水未济,两肾失其常职,此方主之。 
君子观象于坎,而知肾具水火之道焉。既具水火,则既济未济,一定与阴阳无别。所以真火旺冬不觉寒,真 
水足夏能耐热。凡畏热又畏寒,体气未为裕如。故安居以八味丸资梁肉。今人入房甚,阳事愈举者,阴虚火动也。 
未及交,阳事先痿者,命门火息也,且肾主二便而司开阖,水衰则火独治,能阖而不能开,亦令人病渴,小便不 
出。火衰则水独治,能开而不能阖,亦令人病渴,小便不禁。是方尤为对症。盖附子、肉桂温热,可益其火,地 
黄、山茱濡润,可壮其水。火欲实,丹皮、泽泻之咸酸收而泄之。水欲实,茯苓、山药之甘淡制而渗之。水火得 
其平,则出入升降不违天性矣。若乃精已耗,而复竭,则大小便道牵痛。越痛越便,越便越难,甚且欲大便,数 
至圊而不能,便毕若犹未尽。欲小便而不利,既便而有余沥。此丸如备,恐日服之不足。汉武帝尝病消渴,张仲 
景进此方而愈。先哲元机,今犹可想。 

卷之三补阵
六味丸十一
属性:即前方去桂附。 
肾虚则热,水沸为痰,此方主之。 
肾中非独水也,命门之火并焉。肾不虚则水足以制火, 
虚则火无所制而热症生矣。气虚痰泛,宜肾气丸补而逐之久。病阴火上升,津液生痰不生血,宜壮水以制相火, 
痰热自除。地黄滋阴补血,本肮之主药也。然遭气则运用于上,遇血则流走于经,不能挟其一线入肾,装以五者 
佐之。怀山,脾药也,水土一气,且能坚少腹之土,真水之源也;山茱萸,肝药也,水木同位,借其酸涩以敛泛 
渗;牡丹皮,本泻心火,为水火对居,泻南即所以益北;再有茯苓之淡渗以泻阳,泽泄之咸泄以降阴,疏瀹决排, 
使水无不就下,厥工乃竣。此即前八味丸也。钱仲阳以治小儿稚阳纯气,确是阴虚致病,乃去桂附而成此方,应 
手神验。明薛新甫因悟,凡病阴虚火动,用丹溪补阴法不效者,以此代之立应。汪 庵谓六经备治,而功专肝肾, 
寒燥不偏,而兼补气血。苟能常服,其功未易殚述。自此说行,枵腹之士奉为养生圣果,男女老幼,竞服不疑。 
讵知丹、泽二物,除肾衰不能滋木制火,致上炎为热,热久生风、生痰,目赤痛、小便短涩外,他症罕并用,曷 
可无故常服。李士材曰用此方有四失∶地黄非怀庆则力薄;蒸晒非九次则不熟;或疑地黄之滞而减之,则君主弱; 
或恶泽泻之泄而减之,则使力微。自蹈四失,顾归咎于药之无功,毋乃愚乎。余谓非如前症用此方者,亦有四失∶ 
木不得敷荣,无故而丹皮克伐;水不得充足,无故而泽泻泄利;火并不炎上,地黄制之;土何曾淫湿,茯苓渗之。 
有此四失,顾夸耀药之神奇,毋乃痴乎。况此方薛氏加减甚繁,可见凡症凡药,皆有活法,未可以六味概百病也。 
姑述一二于下∶一变为滋肾生肝饮,本方合逍遥去白芍加五味。用五味不用白芍者,既滋宜助,既生焉制也;一 
变为滋阴肾气丸,本方去山茱加柴胡、五味、归尾。去山茱不欲强木,用五味补金制本也,归尾行瘀滞,柴胡疏 
木气也;一 
变为人参补气汤,本方去泽泻合异功,补血生脉。盖为发热作渴,理无再竭,故去泽泻。理无再竭,盒饭急生, 
生脉之所由来。既当生脉,异功补血可因而转入也;一变为加味地黄丸,本方加柴、芍、五味。缘耳内痒痛,或 
眼花痰喘,热渴便涩,总由肝肾阴虚火郁而致。阴虚五味以补之,火郁柴胡以达之,芍药以平之;一变为九味地 
黄丸,本方加川楝、当归、使君子、芎 ,尽是厥阴风木之药。以诸疳必有虫,皆风木所化,仍是肝肾同治之法; 
一变为益阴肾气丸,本方加五味、当归、生地。其列症有潮热、晡热,胸膈饱闷。此肝胆燥火蔽伏胃中,虽合都 
气,不加归、地,何以消胃中之火而生胃阴乎。再则有加五味者,有加麦门冬者,有加杜仲、牛膝者,有加归、 
芍,有加柴、芍,有加益智仁,有加紫河车,游龙戏海,变化无穷,宁必死守六味为古今不易之良剂也哉。嗟夫! 
丹皮、泽泻,水火两泄,过服乱服,目昏阴痿。若再从火化,精泄必矣。泄精至再,脉息反加大数,不思火郁发 
之,一味水郁折之,不思温能除热,一味苦以坚肾,加黄柏、知母进而毙命者,五年眼见三人。再越十霜二十载, 
不知其凡几矣。言不尽意,临书怅然。 

卷之三补阵
加减八味丸十二
属性:六味丸加五味子三两,肉桂二两(补水宁神汤附内) 
黑夜神光自现,此方主之。神光自现,本经曰电光夜照,盖龙雷之火上游故耳。急用前方加五味、肉桂。夫 
五味虽各脏皆滋,究其功多专于肺,肺清则肾水随足。得桂内助,亦能引无根之火,降而归经,所谓热因热用, 
从法之妙法。或者畏其辛酸,改用黄柏、知母,恐霹雳震裂,无物不坏。且 
人身,小天地也。阴阳昼明夜晦,自然之理,今瞑黑远近见物,其背于天地何疑。有某患此,以为精华焕发,喜 
而不寐。余语以病因,兼授治法。阳德之,阴晒为无用。比及日间不见,央人按方赎药,果无用矣。若心肾不交 
而得斯症,须归、芍、生熟地黄、麦冬、五味、参、苓,滋阴养血,清火安神。所谓补水宁神汤也。大剂服五六 
日,觉夜光稍熄,然后按脉而消息之。虽变昏惑妄见,可使收之桑榆。 
诗曰∶补水全凭生熟地,宁神当简麦门冬,参苓白芍虽平淡,亦在酸咸五味中。 

卷之三补阵
金匮肾气丸十三
属性:地黄(四两) 枣皮 山药(各三两) 茯苓 怀牛膝(各二两) 车前子(盐、酒炒) 泽泻 牡丹皮(各一两) 
肉桂 附子(各一两五钱) 
小便不利,腰重脚肿,或腹满肢体浮胀,喘急痰盛,此方主之。 
《脉解篇》曰∶诸阳浮无所根据,故呕咳气喘。肾劳则皆难俯仰,小水不行。水不行,故肢体胀满。是方山药、 
茯苓,甘淡者也,甘能制湿,淡能渗湿,足消其肿胀。泽泻、丹皮,咸寒者也,咸能润下,寒能胜热,足止其喘 
咳。辛温从阳,附子、肉桂是也,用以服龙雷之火。濡润从阴,地黄、枣皮是也,用以壮天一之水。水盈火充, 
则痰盛腰重之患,弹指如失。乃牛膝、车前子者,下行之品,湿热留中,腹满便秘,必假渠为决渎,使邪从溺出。 
就症论药,功不在八味之下,故均曰肾气。 
诗曰∶六味首善怀庆地,茯苓山药枣皮继,与夫泽泻牡 
丹皮,阴虚火动治容易。七味加桂八味附,鹿茸五味凑十补。十补更除附与茸,本经仍旧吸都气。八味车前牛膝 
增,丸名肾气藏金匮。 

卷之三补阵
大补丸煎十四
属性:人参 山药 地黄 当归 枸杞 枣皮 甘草 杜仲 
血,有形之阴也,可行可敛。气,无形之阳也,可升可降。今症候危剧,精神失守,气血俱大坏矣。坏则与 
升降行敛之剂,皆不相投。故以甘平之人参、山药、甘草,杜仲补其真阳。以滋润之地黄、枸杞、枣皮、当归, 
补其真阴。阴阳平补,则无形、有形互为赞化。济屯履夷,大都此为先着。 
诗曰∶草长山皆药,人归地正黄,醇醪煎枣杞,烂醉杜家庄。 

卷之三补阵
左右合归丸十五
属性:地黄(八两) 山药 枸杞 枣皮 菟丝子( 极熟) 当归 鹿茸膏(炙) 龟胶(各四两) 杜仲(炒去丝) 牛 
漆(各三两) 附子 肉桂(各二两) 
两肾,皆水也。由左右言之,乃有阴阳之分焉。故左虚则火不安其位而妄动,燔灼真阴,发为咳喘衄咯,腰 
肢酸软,心跳不宁。右虚则水无制而洋溢,反克脾土,发为膨胀翻胃,泄泻不时,小水频作,虚淋寒疝,肢节痹 
痛,跗肿面浮,神疲气怯,食减增寒。乃用地黄、枣皮、枸杞、当归、牛膝、龟胶味浓质润之品,以滋左肾元阴, 
山药、菟丝、杜 
仲、附子、肉桂、鹿茸甘平辛温之品,以培右肾元阳。阴阳足,则精血潜充,神气倍旺,是谓两肾在位。两肾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