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风云-第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95 职务调整(下)
见一时无人说话军机大臣王在晋说:“皇上,在蓟州成立军事管制区说起来还是臣的提议,不过臣现在对渤海军区的兴趣要大一些,臣希望去渤海军区任督军。”
王在晋一开始想去蓟州是因为不想跟孙承宗在一起,无论是比关系还是比口才自己都差得太远,加上以前还有些过节,不如死了心离得远远的当个土皇帝稳当,但听到要成立渤海军区后王在晋的心又活了。去年年底王在晋曾经带人去考察过边事,对长城沿线的艰苦环境有了个直观认识,想到自己临老了还要去山区颠簸也有些黯然,而渤海军区的治所在天津,离自己家近还不用去蓟州翻山越岭,不争取一下那才傻了。
王在晋敢于争取渤海军区督军职务也是有原因的,他以前任过江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兵部侍郎等职务,对沿海抗倭、运河漕务都有一定的发言权,这渤海军区督军的职责一是要建近海水师二是要兼管漕运,就好像给他自己量身定做的,所以他自己也觉得有底气。
果然,见没有人跟王在晋争,天启点了点头道:“朕看过王大人写的《通漕类编》、《海防纂要》等书,书中虽然说得不是很详尽但也有些见地,王大人确实适合渤海督军这个职务,那就先定了吧。”
军务院几个有资格跟王在晋竞争的人当中,有的怕晕船不想跟大海扯上关系,但更多的是怕惹得孙承宗的不痛快,大家都知道孙承宗也巴不得王在晋早走,既然两人都想各不相见,其他人再要从中作梗就是自讨没趣了。
新任军机大臣袁可立曾经跟孙承宗一起给天启讲过经史,虽然没教两天,也不像孙承宗那样会启发式、互动式等多种先进教学模式从而博得了天启的喜欢,但也算跟天启有一段师生之宜。见王在晋被定为渤海督军后就说道:“皇上,臣对水师建立也有些心得,既然定了王大人任渤海督军,臣愿意去任辽东督军,到时候辽东水师与渤海水师互相配合歼灭建奴。”
天启想了想问辽东督师高第:“高大人,辽东委派了督军后督师职务就会撤销,不知道高大人是想在前线呢还是想回北京?”
高第在宁远呆了半年,权力没有行使多少明里暗里的气倒是受了不少,手下骄兵悍将明里尊敬他骨子里却看不上他觉得他老实,而像袁崇焕等文官觉得他狗屁不懂更是瞧不起他。上次侯恂来了一趟让他觉得自己在宁远受到的尊敬连个小御史都不如,加上辽东又冷又危险,海上要结冰不说女真人一晃眼就能拿着刀枪出现在城下,所以他早就想离开那个是非之地。
见天启发问高第知道不能藏着掖着了就说:“皇上,只要能为朝廷效力,臣在哪里都可以,不过臣前一阵老寒腿又发着了,袁大人愿意去辽东臣就先回京养养腿,到时候好了再听皇上调遣。”
天启点了点头说:“高大人这半年辛苦了就回京养养吧,那辽东督军一职就定给袁大人了,剩下的蓟州督军谁愿意去?”
孙承宗见高第要回京养病,剩下的只有张维迎和王永光,这两人谁去都不好。张维迎本不是去前方带兵的料,军务院里军情处和军法处也离不开他。王永光呢主要负责联系兵部,平时对孙承宗也是尊敬有加,如果王永光去了身边再想找个这么知情知趣的人也不容易。想到这里孙承宗说:“皇上,臣保举一人能够胜任蓟州督军一职。”
听孙承宗有人选大家都松了口气,蓟州本身也冷周围还多山,年轻人去爬坡上坎还可以说他有兴趣浓厚的资本,老年人如果要去那就显得对自己的身体太不负责任了。天启听孙承宗这样说就问道:“先生准备保举谁?”
孙承宗说:“辽东经略熊廷弼,臣不但保举熊廷弼为蓟州督军,还要保举王化贞为蓟州巡抚,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天启想了想说:“熊廷弼性格沉稳粗中有细,防守蓟州应该没有问题,这马上就要三月了,上次就是王化贞跟蒙古插汗部的林丹汗谈判的,他当了蓟州巡抚正方便后续谈判,如果大家没意见就这么定了吧。”
见天启同意了孙承宗继续说道:“宁前道袁崇焕这次宁远之战中坚守城池安抚军民,其功劳和能力有目共睹,按这次对官员品级的调整要求要废除道台和州守只留知府职位,臣的意思是就让袁崇焕任辽东巡抚,一来他有这个能力二来他对当地也很熟悉,不至于换个人影响了辽东战局。”
听孙承宗要给袁崇焕升官,其他人都想道:“这朝中有人就是好做官,这袁大忽悠靠上了孙老头这棵大树,不到两年就从七品县令升为三品巡抚,看来自己也得找个靠。”只有袁崇焕一边感激地看了孙承宗一眼一边紧张地听天启怎么说。
天启想了想说:“朕安排职务不看功劳只看能力,这巡抚是三品官,按年龄限制必须要五十岁,这辽东巡抚属于军事管制区的官职按规定可以降一等最低要求四十岁,袁崇焕你今年有四十岁吗?”
听天启问到自己年龄,袁崇焕大声说道:“回皇上的话,臣是万历十二年生人,今年已经四十有三。”
天启点了点头说:“既然年龄没问题能力也有,就定为辽东巡抚吧。”
袁崇焕一听大喜道:“谢皇上!谢孙大人!”
孙承宗见自己接连推荐几个人都通过了也觉得倍有面子,微微一笑道:“皇上,这督军和巡抚定下来了,接下来是不是商议一下总兵、参将等职务?是直接提名还是让各人竞争?”
天启想了想说:“这文官跟武将是不一样的,文官要做的事需要细致周全,所以要看各人的特长和兴趣,这武将就没必要问那么多,直接任命了就是。军人嘛就是要有个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往无前的气势,挑三拣四不是军人所为,再说大家都知道一切行动听指挥,朕想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孙承宗听了天启的话说道:“既然如此,这里有一份昨天才拟定好的名单,皇上看看有什么增减好宣布。”
天启接过名单看了看说道:“前几天宁远参将张静安上奏,说愿意带领山地步兵营,朕见其在宁远大战之前撤离人员、搬运物资时很有组织能力,再加上朕以前也答应过他给他一个自己博取爵位的机会,就升其为副将。朕记得前一阵熊廷弼也保举过他,就让他去熊廷弼手下效力,其他人就按名单任命吧。”
听天启这样说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想升官不但要有个好老爹,自己还得推销自己。
这时孙承宗宣布道:“渤海军区下设两位总兵,赵率教为运河总兵,毛文龙为辽南总兵祖大寿为副将。蓟州军区里马世龙为蓟州总兵张静安为副将,曹文诏、左良玉、祖大弼为参将。辽东军区里满桂为宁远总兵不变,吴襄、何可纲为参将。”
孙承宗见众人没有异议接下来就宣布各人的职责,运河总兵赵率教带兵两万总管运河的河防,辽南总兵毛文龙和副将祖大寿主要是建立近海水师并择机袭扰女真人。马世龙带兵一万守山海关,张静安、曹文诏、左良玉、祖大弼等人各将手中的山地步兵、骑兵、车炮营、锤兵练好并扩充壮大。满桂带兵两万守宁远关和宁远城,吴襄与何可纲各带一支骑兵和水师。
就在所有人都领命而去后的第三天,一个人上奏激烈反对目前的军事安排,这个人就是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洪承畴。
096 不同声音
洪承畴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但现在他不得不冲动一把,因为再不冲动他就要无缘无故降两级了。他今年三十四岁是从四品官,以他的年龄按照新规定他得降级为从五品。如果说犯了错误或者做事不得力被降了官职他也想得通,但他自认为自己做事一贯勤勉且做得中规中矩,就因为少生出来几年就降了官确实心有不甘。
他在奏章中阐述了年龄跟能力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并举了姜太公八十岁才遇到周文王,甘罗十二岁就为丞相两个例子,对品级与年龄挂钩的做法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当然,他也没有仅仅对使自己受到伤害的年龄与官职挂钩一事进行声讨,对文武平等一事也大肆否定。他列举了汉朝和唐朝因朝廷无法辖治武臣从而使国家处于藩镇割据的不安定状态,论述了武将一旦不受文官管理的危害性,赞扬了宋朝和本朝以文制武的高瞻远瞩。
在论述宋朝和本朝的英明之举时举了两个例子,一是岳飞二是戚继光,说这两人到后来不被重用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有一支只听他们命令而轻视皇帝圣旨的军队,岳家军和戚家军的称号说明这两支军队已经变了性质,如果主帅有异心出现“安史之乱”和“陈桥兵变”是轻而易举的事。
最后,他呼吁皇帝和朝廷慎重考虑他的话并希望能够恢复旧制。
当乾清宫总管谈敬把这份奏章送给天启时,天启正在陪刘三lang刘选侍说话,因为刚刚得到消息三lang这个傻大妞也有身孕了。当时卫笑兰、张春英、冯思琴等都在恭贺三lang,天启更是给三lang开玩笑说:“三lang啊,如果生个儿子胆子大就让他当个大将军去打仗,如果胆子小就让他跟他外公学学怎么当个成功的镖局趟子手,你看怎么样?”
三lang说:“好啊,如果生个女儿就让笑兰妹妹教她武艺,免得以后嫁出去受婆家欺负。”
天启正要继续说笑就发现谈敬来了,于是问道:“有什么事吗?”
谈敬说:“皇上,有政务院转呈的奏章,是急件由朱延禧朱大人亲自送到司礼监来的,司礼监很久没有干过这事也不敢擅自作主让皇上拿个主意。”
这半年来天启基本上都没处理过什么很急的奏章,一般都是由军务院和政务院处理好了送来让司礼监整理归类他有空了仅是过目知情,就算出现什么意外也有都察院顶在前面处理,有了这几个得力部门天启的小日子过得很是轻松惬意,现在猛一听有急件奏章天启才想起自己还有这样一项工作内容。
见谈敬说得慎重天启就走到一边去细看,看完后心里很不痛快。这洪承畴不过是江西的一个小官就敢管起中央的大事,这都不说了问题是他除了管上政务以外还管起了军务,这就让人忍无可忍了,最让人气愤的是他并不是本着拾缺补遗的目的而是要全盘否定。
见天启脸上阴晴不定,谈敬因为预先看过奏章就说:“皇上,要不让杨公春来处理这件事?”
天启诧异道:“杨公春还有这个能力?”
谈敬说:“怎么处理里面的内容奴才们不敢乱说,否则有干政的嫌疑,不过这个人让皇上如此不痛快,杨公春可以给他个教训。”
天启一听更诧异了,心道连谈敬这么老实的人也琢磨着要整人,看来这太监都有与生俱来的整人天赋,于是问道:“现在杨公春不在,如果由你来做你准备怎么对付这个洪承畴让朕出出气?”
谈敬想了想说:“抓起来胖揍一顿是跑不了的,如果皇上还有气就把他一刀阉了让他进宫来天天给皇上赔罪。”
天启笑道:“好主意,不过朕先想想。”
让谈敬离开后天启就想,这一个人反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过几天有一群人反对。自己是皇帝又不好失了身份跟臣子置气,最好找几个帮手帮自己说话。这政务院几个鬼处理事务没得说,要让他们跟人扯道理估计水平不怎么样,再说他们都是二品以上大员,让他们跟一个从四品马上就要变成从五品的人吵架也有失他们的身份。
思来想去猛然想起一人,就是圣学院的刘宗周,这圣学院就是专门整理言论搞归纳总结的地方,平时说得好听是坐而论道,说得不好听就是清谈讲歪理,如果连个小官他们都扯不过还不如找块豆腐碰死。想到这里天启派人通知刘宗周下午到养心殿见驾。
吃过午饭,天启来到了养心殿,早已等候一阵的刘宗周急忙来行礼,天启让谈敬把洪承畴的奏章拿给刘宗周看并问道:“此人对朕的政策有抵触情绪,如果不很快地处理朕怕这种异端邪说扰乱了正常秩序,刘大人看怎么办?”
刘宗周看完了洪承畴的奏章后想了想说:“皇上要推行新制度,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理顺关系方便管理,无论是要说服洪承畴还是只想让他闭嘴都是可以的,不过臣认为能够说服他更好一些。”
天启大喜道:“不知刘大人能不能负责说服此人?”
刘宗周想了想说:“臣能说服一半,另一半臣如果讲道理讲不过,讲歪理也许能拖一时但不能拖长久。”
天启皱眉道:“刘大人能不能说具体一点?你能说服他哪一半?”
刘宗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