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集-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辈所宜求而上达也。伏见眉州布衣苏洵履行纯固,性识明达,
亦尝一举有司,不中,遂退而力学。其论议精于物理而善识变
… 71…
苏洵集 ·170·
权,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其所撰《权书》、《衡论》、《机
策》二十篇,辞辩宏伟,博于古而宜于今,实有用之言,非特
能文之士也。其人文行久为乡闾所称,而守道安贫,不营仕进。
苟无荐引,则遂弃于圣时。其所撰书二十篇,臣谨随状上进,
伏望圣慈下两制看详。如有可采,乞赐甄录。谨具状奉闻,伏
候敕旨。
【墓表】
张方平
仁宗皇帝嘉祐中,仆领益郡。念蜀异日常有高贤奇士,今
独乏耶?或曰 :“勿谓蜀无人,蜀有人焉,眉山处士苏洵,其
人也 。”请问苏君之为人,曰:“苏君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
达其道,然非为亢者也,为孕蕴而未施,行而未成,我不求诸
人而人莫我知也,故今年四十余不仕。公不礼士,士莫至。公
有思见之意,宜来 。”久之,苏君果至。即之,穆如也。听其
言,知其博物洽闻矣。既而得其所著《权书》、《衡论》阅之,
如大云之出于山,忽布四方,倏散无余;如大川之滔滔,东注
于海源也,委迤,其无间断也。因论苏君 :“左丘明、《国语》,
司马迁之善叙事,贾谊之明王道,君兼之矣。远方不足成君名,
盍游京师乎?”因以书先之于翰林欧阳永叔。君然仆言,至京
师。永叔一见,大称叹,以为未始见夫人也,目为孙卿子,献
其书于朝。自是名动天下,士争传诵其文,时文为之一变,称
为老苏。时相韩公琦闻其名而厚待之,尝与论天下事,亦以为
贾谊不能过也。然知其才而不能用。初作昭陵,礼废阙,琦为
… 72…
苏洵集 ·171·
大礼使,事従其厚。调发趣办,州县骚然。先生以书谏琦,且
再三,至引华元不臣以责之。琦为变色,然顾大义,为稍省其
过甚者。及先生没,韩亦颇自咎恨,以诗哭之,曰:知贤不早
用,愧莫先于予者矣。先生亮直寡合,有倦游之意,独与其子
居,非道义不谈。至于名理胜会,自有孔颜之乐,一廛一区,
侃侃如也。又数年,召试紫微阁,不至,乃除试秘书省校书郎。
俾就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使食其禄。
集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奏未报而以疾卒,享年五
十有八,实治平三年四月。英宗闻而伤之,命有司具舟载其丧
归葬于蜀。明年八月壬辰葬于眉州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朝野
之士为诔者百一十有三人。先生字明允。考序,大理寺评事,
累赠职方员外郎,以节义自重,蜀人贵之。生三子,澹、涣,
教训甚至,各成名官。先生其季也。已冠,犹不知书。职方没,
始读书,不一二年,出诸老先生之右。一日,因览其文作而曰:
“吾今之学,犹未知学也已 。”取旧文藁悉焚之,杜门绝宾友,
繙诗书经传诸子百家之书,贯穿古今,由是著述根柢深矣。质
直忠信,与人交共忧患,死则收恤其子孙。不喜饮酒,未尝戏
狎。常谈陋今而高古。若先生者,非古之人欤?谓今莫如古者,
斯焉取斯!嘉祐初,王安石名始盛,党友倾一时。其命相制曰:
“生民以来,数人而已。”造作语言,至以为几于圣人。欧阳
修亦已善之,劝先生与之游,而安石亦愿交于先生。先生曰:
“知其人矣,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天下患。”安石之母死,
士大夫皆吊,先生独不往,作《辨奸》一篇。见第九篇。
当时见者多为不然,曰 :“噫,其甚矣!”先生既没三年,
而安石用事,其言乃信。夫惟有国者之患,尝由辨之不早,子
言之,知风之自,见动之微,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至于此!
尝试评之;定天下之臧否;一人而已。所著《文集》二十卷《谥
… 73…
苏洵集 ·172·
法》三卷,《易传》三卷。初,君将游京师;过益州,与仆别,
且见其轼、辙及其文卷,曰 :“二子者将従乡举,可哉?”仆
披其卷,曰 :“従乡举,乘骐骥而驰闾巷也,六科所以擢英俊,
君二子従此选,犹不足以骋其逸力尔 。”君曰:“姑为后图。
“遂以就举,一上皆登进士第。再举制策,并入高等,今则皆
为国士。仁宗时,海内乂安,朝廷谨持宪度,取士有常格,故
羔雁不至于岩谷。奉常特召已为异礼,属之论撰,台阁之渐也。
而君不待,惜乎其啬于命也。其事业不得举而措诸天下,独《
新礼》百篇,今为太常施用。若夫乡党之行,家世之详,则有
别传存焉。今举始卒之大概,以表其墓 。惟其有之,是以之
不怍云。
【东坡谢张太保撰先人墓表书】
轼顿首再拜:伏蒙再示先人墓表,特载《辨奸》一篇,恭
览涕泗,不知所云。窃惟先人早岁汩没,晚乃有闻,虽当时学
者知师尊之,然于其言语文章犹不能尽,而况其中有不可形者
乎!所谓知之尽而信其然者唯公一人。虽若不幸,然知我者希,
正老氏之所贵。《辨奸》之始作也;自轼与舍弟皆有嬉其甚矣之
谏,不论他人,惟明公一见以为与我意合。公固已论之先朝,
载之史册,今虽容有不知,后世决不可没。而先人之言非公表
而出之,则人未必信。信不信何足深计,然使斯人用区区小数
以欺天下,天下莫觉莫知,恐后人必有秦无人之叹。此墓表所
以作而轼之所流涕再拜而谢也。黄叔度淡然无作,郭林宗一言,
至今以为颜子。林宗于人材小大毕取,所贤非一人,而叔度之
… 74…
苏洵集 ·173·
贤无一见于外者,而后世犹信。徒林宗之重也。今公之重不减
林宗,所贤唯先人,而其心迹粗若可见,其信于后世必矣。多
言何足为谢,聊发一二。不宣。轼再拜。
… 75…
苏洵集 ·174·
补遗
◎文九篇
审敌
中国内也,四夷外也。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末也。
夫天下无内忧,必有外惧。本既固矣,盍释其末以息肩乎?曰
未也。古者夷狄忧在外,今者夷狄忧在内。释其末可也,而愚
不识方今夷狄之忧为末也。古者,夷狄之势,大弱则臣,小弱
则遁,大盛则侵,小盛则掠。吾兵良而食足,将贤而士勇,则
患不及中原,如是而曰外忧可也。今之蛮夷,姑无望其臣与遁,
求其志止于侵掠而不可得也。北胡骄恣为日久矣,岁邀金缯以
数十万计。曩者,幸吾有西羌之变,出不逊语以撼中国,天子
不忍使边民重困于锋镝,是以虏日益骄,而贿日益增,迨今凡
数十百万而犹慊然未满其欲,视中国如外府。然则,其势又将
不止数十百万也。夫贿益多,则赋敛不得不重;赋敛重,则民
不得不残。故虽名为息民,而其实爱其死而残其生也。名为外
忧,而其实忧在内也。外忧之不去,圣人犹且耻之;内忧而不
为之计,愚不知天下之所以久安而无变也。
古者,匈奴之强,不过冒顿。当暴秦刻剥,刘、项战夺之
后,中国溘然矣。以今度之,彼宜遂入践中原,如决大河,溃
蚁壤,然卒不能越其疆以有吾尺寸之地,何则?中原之强,固
… 76…
苏洵集 ·175·
百倍于匈奴,虽积衰新造,而犹足以制之也。五代之际,中原
无君,石晋苟一时之利,以子行事匈奴,割幽、燕之地以资其
强大。孺子继立,大臣外叛,匈奴扫境来寇,兵不血刃而京师
不守,天下被其祸。匈奴自是始有轻中原之心,以为可得而取
矣。及吾宋景德中大举来寇,章圣皇帝一战而却之,遂与之盟
以和。夫人之情胜则狃,狃则败,败则惩,惩则胜。匈奴狃石
晋之胜,而有景德之败;惩景德之败,而愚未知其所胜,甚可
惧也。
虽然,数十年之间,能以无大变者,何也?匈奴之谋必曰:
我百战而胜人,人虽屈而我亦劳。驰一介入中国,以形凌之,
以势邀之,岁得金钱数十百万。如此数十岁,我益数百千万,
而中国损数百千万;吾日以富,中国日以贫,然后足以有为也。
天生北狄,谓之犬戎,投骨于地狺然而争者,犬之常也。今则
不然,边境之上,岂无可乘之衅?使之来寇,大足以夺一郡,
小亦足以杀掠数千人,而彼不以动其心者,此其志非小也。将
以蓄其锐而伺吾隙,以伸其所大欲,故不忍以小利而败其远谋。
古人有言曰 :“为虺弗摧,为虵奈何?”匈奴之势,日长炎炎。
今也柔而养之,以冀其卒无大变,其亦惑矣。且今中国之所以
竭生民之力,以奉其所欲,而犹恐恐焉惧一物之不称其意者,
非谓中国之力不足以支其怒也。然以愚度之,当今中国虽万万
无有如石晋可乘之势者,匈奴之力虽足以犯边,然今十数年间,
吾可以必无犯边之忧。何也?非畏吾也,其志不止犯边也。其
志不止犯边,而力又未足以成其所欲为,则其心惟恐吾之一旦
绝其好,以失吾之厚赂也。然而骄傲不肯少屈者,何也?其意
曰邀之而后固也。鸷鸟将击,必匿其形。昔者冒顿欲攻汉,汉
使至,辄匿其壮士健马。故《兵法》曰 :“词卑者进也,词强
者退也 。”今匈奴之君臣,莫不张形势以夸我,此其志不欲战
… 77…
苏洵集 ·176·
明矣。阖庐之入楚也因唐、蔡,勾践之入吴也因齐、晋。匈奴
诚欲与吾战耶,曩者陕西有元昊之叛,河朔有王则之变,岭南
有智高之乱,此亦可乘之势矣,然终以不动,则其志之不欲战
又明矣。吁!彼不欲战;而我遂不与战,则彼既得其志矣。《兵
法》曰 :“用其所欲,行其所能,废其所不能。于敌反是。”
今无乃与此异乎。且匈奴之力,既未足以伸其所大欲,而夺一
郡,杀掠数千人之利,彼又不以动其心,则我勿赂而已。勿赂,
而彼以为辞,则对曰:尔何功于吾?岁欲吾赂,吾有战而已,
赂不可得也。虽然,天下之人必曰 :“此愚人之计也。天下孰
不知赂之为害而无赂之为利,顾势不可耳 。”愚以为不然。当
今夷狄之势,如汉七国之势。昔者高祖急于灭项籍,故举数千
里之地以王诸将,项籍死,天下定,而诸将之地因遂不可削。
当是时,非刘氏而王者八国,高祖惧其且为变,故大封吴、楚、
齐、赵同姓之国以制之。既而信、越、布、绾皆诛死,而吴、
楚、齐、赵之强反无以制。当是时,诸侯王虽名为臣,而其实
莫不有帝制之心,胶东、胶西、济南又従而和之,于是擅爵人,
赦死罪,戴黄屋,刺客公行,匕首交于京师。罪至章也,势至
逼也。然当时之人,犹且徜徉容与,若不足虑,月不图岁,朝
不计夕,循循而摩之,煦煦而吹之,幸而无大变。以及于孝景
之世,有谋臣曰晁错,始议削诸侯地以损其权。天下皆曰:诸
侯必且反。错曰 :“固也。削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则反疾而
祸小,不削则反迟而祸大。吾惧其不及今反也 。”天下皆曰晁
错愚。吁!七国之祸,期于不免。与其发于远而祸大,不若发
于近而祸小。以小祸易大祸,虽三尺童子皆知其当然。而其所
以不与错者,彼皆不知其势将有远祸;与知其势将有远祸,而
度己不及见,谓可以寄之后人,以苟免吾身者也。然则错为一
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人君又安可舍天下之谋,而用一
… 78…
苏洵集 ·177·
身之谋哉!今日匈奴之强不减于七国,而天下之人又用当时之
议,因循维持以至于今,方且以为无事。而愚以为天下之大计
不如勿赂。勿赂则变疾而祸小,